减数分裂(第一课时)课堂教学设计 广州外国语学校 武前进 一、指导思想 以遗传学作为一个完整的授课模块进行分割和组织教学,授课过程强调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保障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真正落实行、思、悟。 让教材真正成为教学的一个工具,合理组织、使用教材提供的素材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即要保障通过教材让学生和教师产生共同语境,又要为学生的独立思考提供材料。 科学史的教育不是讲授科学史,而是讲授科学发现或者知识形成过程中,科学工作者是如何实现知识的发现或产生的,也就是站在科学史的背后,领悟科学家的思考。 非结构性知识掌握的越多就越容易混乱,所以本节课的另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将描述性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形成可辨析的知识层次。 二、任务分析 减数分裂的内容包括减数分裂过程的推测、发现和过程内容。 减数分裂过程的推测是具有明显的逻辑性,是建立在对现象进行分析的过程之上,并通过逻辑分析得到的,这个过程能够充分体现科学研究过程中观察、总结、逻辑的重要性,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属于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学生的学习行为主要是参与推理和感悟。 减数分裂的过程内容属于描述性知识,不存在明显的逻辑性特征,属于告知类型,学生的学习行为主要是体验和识记。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辨析以及知识结构化的过程是本课时的另一个重点,学习目标比较清晰具体,其学习行为主要是体验、归纳、总结和思辨。 减数分裂过程是孟德尔的遗传学定律的物质基础,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孟德尔遗传学定律中的遗传因子的行为的横向比对,萨顿产生了著名的推论,这种推论的应用也是科学发展(尤其是理论研究)过程中非常关键的方法,在本课时授课中只提及不阐述,充分保障学生的思考空间,并为后续知识的理解做好铺垫,其学习行为主要是思和悟。 三、教学策略 本课时不传授减数分裂过程的详细过程和具体细节和精卵形成过程的横向比较,主要是讲授减数分裂相关科学史、减数分裂的主线过程,所以本课时的授课策略采用引导和讲授结合,以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为主,让学生进行逻辑辨析和归纳总结。 四、教学流程 序号 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1 回顾孟德尔遗传学定律。 导:配子的产生 思辨:孟德尔遗传学定律的实质  2 推测减数分裂过程的存在和特点。 导:生物体的发育和亲子代遗传的稳定 思辨:减数分裂过程的存在和实质; 体验:减数分裂过程的预测思维; 感悟:方法在科学研究的应用。  3 观察减数分裂过程的材料选择。 导:实验材料选择的原则(可用和好用) 思辨:实验选材的原则; 感悟:事物的核心原理的意义  4 推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次数和细胞分裂次数的关系。 导:从减数分裂的实质(染色体数量减半)入手。 思辨:复制次数和分裂次数的关系; 体验:逻辑分析的具体应用。  5 讲授减数分裂的过程。 授:减数分裂的过程 识记:减数分裂的基本过程; 思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关物质的变化;  6 思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和孟德尔遗传学定律中遗传因子的行为关系。 导:提供分析材料,设置思辨方向。 总结: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和遗传定律中遗传因子的行为; 思辨:染色体和遗传因子之间的关系; 感悟:观察、总结、归纳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7 思辨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总结判定细胞分裂模式图的原则。 导:设置问题(有丝分裂中的同源染色体) 体验: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 思辨:减数分裂过程和有丝分裂过程的比较; 归纳:判定细胞分列各时期的模式图  8 布置作业:为细化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及精卵形成过程的比较做准备  识记:精卵形成过程的特点; 总结:精卵形成过程中的横向比较; 思辨:判定精卵形成过程中各细胞模式图的判定。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