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高考新动向】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3、人脑的高级功能 【考纲全景透析】 一、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人和动物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3、反射弧的结构及反射过程  [A]感受器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B]传入神经(传导兴奋)→[C]神经中枢 (对传入的信息分析和综合并产生兴奋)→[D]传出神经→[E]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的传导和传递 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在神经元之间传导  结构基础 神经元(神经纤维) 由突出前膜、突出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高考资源网]  传导形式[ ] 电信号(神经冲动)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方向 双向传导 单向传导  3、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1)静息电位 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产生原因: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 (2)动作电位 收到刺激后,细胞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产生原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 (3)兴奋部位与为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了局部电流。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静息电位。 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2、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3、神经中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 四、人脑的高级功能 1、大脑皮层可感知外部世界,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如大脑皮层的言语区,与人的语言行为密切相关。 2、大脑皮层语言区:W区:损伤后病人不能写字 V区:损伤后病人不能看懂文字 S区:损伤后病人不能讲话 H区:损伤后病人不能听懂话 3、学习和记忆 (1)学习: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2)记忆: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3)功能基础: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热点难点全析】 一、反射和反射弧 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2、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反射弧结构 结构特点 功能 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  感受器 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 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元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神经中枢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高考资源网]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元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出至效应器 只有感觉无效应  效应器 运动神经末梢和他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应答 只有感觉无效应  3、反射弧中兴奋传导方向的判断 (1)从神经节来判断: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 (2)从两个神经元来判断:由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细胞体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轴突 突起 树突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传导 (1)过程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 ①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②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2)特点 ①生理完整性:神经传导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 ②双向传导: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③绝缘性:一条神经包含着许多神经纤维,各条纤维上传导的兴奋基本上互不干扰,被称为传导的绝缘性。 ④相对不疲劳性:有人在实验条件下用每秒50~100次的电刺激刺激神经9~12小时,观察到神经纤维始终保持其传导能力,因此神经纤维是不容易发生疲劳的。[ 3、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高考资源网 ] (1)图示: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  (2)解读:a电位——静息电位,外正内负,此时K+通道开放; 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 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 cd段——静息电位恢复形成; de段——静息电位。 (3)电位测量 ①静息电位: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如图甲),只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 ②动作电位:灵敏电流计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如图乙),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例】(2012·南京第一次调研)与图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注:图二为图一中②的放大图 A.图一中ABCDE表示完整的反射弧,C表示神经中枢,是形成感觉的场所 B.图一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C.图二中①的形成与高尔基体密切相关,②中液体属于组织液 D.图二中的结构能够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析】选A。图一中C表示脊髓(低级神经中枢),而感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图二表示突触,兴奋在图一中的②中进行单向传递,能够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一般情况下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形成接点,由此可分为两类(如图): 2、过程 (1)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氨基酸类物质等。 (2)神经递质移动的方向 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3)信号转换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特点:单向传递,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只存在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4.作用效果: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5.突触中兴奋传导图解解读 (1)图示  (2)解读 ①图示中有3个神经元,2个突触。 ②箭头处给予刺激,能检测到电位变化的有b、c、d、e,但a处不能检测到。 ③此图示考查在突触间单向传递,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3)电位测量  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