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高考新动向】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考纲全景透析】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根据脂溶性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荷兰科学家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4、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推测脂质两边各覆盖着蛋白质。 5、1959年,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6、1970年,人鼠细胞杂交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7、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结构  2、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原因是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 3、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离子和小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 (1)被动运输: ①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如水、CO2、O2、甘油、乙醇、苯等。 ②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但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动力:浓度差。 (2)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如细胞吸收K+、Na+、Ca2+、氨基酸等。动力:能量(ATP提供)。 2、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 大分子物质以胞吞和胞吐方式进出细胞。 【热点难点全析】 一、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及功能间的关系 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细胞膜中的脂质除磷脂外,还有一些糖脂和胆固醇。 (2)糖脂和糖蛋白都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 (3)脂质和蛋白质分子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呈不对称性分布。 2、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1)结构基础: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 (2)实验验证——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3)实例证明:质壁分离与复原、变形虫的变形运动、胞吞和胞吐、白细胞吞噬细菌及载体对相应物质的转运等。 (4)膜的流动性受温度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膜的流动性加快。 3、生物膜的流动性与选择透过性的关系: 流动性与选择透过性都是对细胞膜的描述,但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流动性是生物膜的结构特性,选择透过性是生物膜的功能特性,主动运输能充分说明选择透过性。 (2)联系:流动性是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因为只有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才能完成其各项生理功能,才能表现出选择透过性。相反,如果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细胞可能已经死亡了。 4、膜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可表示为:  特别提醒:(1)细胞膜组成中的蛋白质有部分起载体作用,由于其特异性和数量的多少,决定了其运输物质的种类和数量。 (2)流动性是细胞膜结构的固有属性,无论细胞是否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关系,流动性总是存在的,而选择透过性只在完成物质交换功能时才能体现出来。 二、物质运输的方式及影响因素 1、物质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向 特点 图例 实例  离子、小分子物质  自由扩散 [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 由高浓度向低浓度[高考资源网]  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水、甘油、乙醇、苯、CO2、O2、脂质    协助扩散  由高浓度向低浓度  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由低(高)浓度向高(低)浓度  既需要载体又需要能量  小肠吸收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  大分子物质  胞吞  由细胞外到细胞内  需要消耗能量  略 白细胞吞噬病菌    胞吐  由细胞内到细胞外  需要消耗能量  略 分泌蛋白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  2、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 (1)物质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2)氧气浓度  (3)温度 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因而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例】(2012·长春毕业班第一次调研)下图有关概念的分析,正确的是(  )  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细胞内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B.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大分子物质只有通过①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 D.腌制蜜饯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①和②有直接关系 【解】选B。①表示主动运输,②表示协助扩散,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不消耗能量。一些大分子物质可通过胞吞和胞吐进出细胞。蜜饯腌制过程中细胞因失水过多死亡,此时细胞的选择透过性丧失。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