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种群的特征 教师  上课时间  编号   教学重点 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教学难点 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列举种群的特征   能力 目标 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教学媒体 实验  教学内容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个人札记  引入 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种群密度 2、方法: (1)样方法 ⑵标志重捕法 巩固练习 学生阅读P59,特别强调种群的概念 物种: 种群: 引入: 要检测某种新型除草剂的锄草效果,在两块农田中做了对照实验。现对这两块农田中杂草的数量进行统计。怎样才能既简便又准确的获得统计数据? 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种群密度 ①概念: ②必要性: ③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方法: (1)样方法 首先,在要调查的生物群落中,确定一个或数个范围相对较大区域作为样地;再在样地中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然后计数各样方中的全部个体数量;最后,计算全部样方个体数量的平均数,通过数理统计,对种群总体数量进行估计。 例如,假设随机抽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为X1,X2,X3,…Xn,则样方的平均数X=∑Xn/n。 〖观看〗实验视频,后阅读P61内容思考讨论。 [提示] 〖探讨的讨论〗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1.提示:“问题探讨”中调查对象是完全随机分布的,且调查区域是规则的,调查对象与其他物体的区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采用样方法得到的估算值与真实情况比较容易接近(误差小)。而在实地调查中,调查对象的分布往往不是随机的,调查区域也往往不是规则的,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会干扰和影响调查的准确性,因此,采用同样的方法其结果误差会比较大一些。但是,只要掌握了科学的调查统计方法,其误差会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2.提示: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3.提示:样方的数量太少,其统计结果的误差可能就较大;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但是,样方数量太多,整体取样花费的时间、精力就越多。从统计学上看,一定数量的样方即可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4.提示: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应当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同小组对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调查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例如5%以内。如果超出了此范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造成不一样的原因应当首先归结为采取不同的样方法所致。所以,要针对实际情况,讨论取样方法是否存在问题。 注意分析: 取样原则: 样方大小: 取样方法 记数及种群密度的计算: ⑵标志重捕法 适用范围 具体操作 估算方法 注意事项 1.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哪一项是不正的 ( ) A.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 B.种群数量大约为88只 C.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 D.N=39×34÷15  首先,教师要领会和把握好本节的教学要旨。课程标准关于本节的具体内容标准为“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并提出了相应的活动建议“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显然,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解释生命现象,揭示生命活动规律是本节教学策略的着眼点 “问题探讨”中调查对象是完全随机分布的,且调查区域是规则的,调查对象与其他物体的区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采用样方法得到的估算值与真实情况比较容易接近(误差小)。而在实地调查中,调查对象的分布往往不是随机的,调查区域也往往不是规则的,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会干扰和影响调查的准确性,因此,采用同样的方法其结果误差会比较大一些。但是,只要掌握了科学的调查统计方法,其误差会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作 业  书后练习和学案练习  板书设计: 种群的特征 种群密度 概念 调查方法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课后笔记:数学模型在生物学中也越来越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它通过建立可以表述生命系统发展状况等的数学系统,对生命现象进行量化,以数量关系描述生命现象,再运用逻辑推理、求解和运算等达到对生命现象进行研究的目的。注重培养学生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