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课标内容 1.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3.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4.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5.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6.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二、教学要求 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基本要求 1.通过“活动:资料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概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体会实验方法与技术的多样性。 2.概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感悟实验的严密性和逻辑的严谨性。 3.简述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认同模型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4.阅读经典实验研究的资料,感悟科学家实验设计的优美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感受科学家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执着与奉献精神,增强热爱生命科学、学习生命科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发展要求   说明 “小资料: DNA是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和“课外读:核酸的发现和研究”只作为背景材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的内容。。  第二节 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 基本要求 1.简述核酸的分子组成。 2.概述DNA分子结构及其特点,认识到多学科合作研究的重要性。 3.在进行“活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运用建构模型的科学方法,感悟DNA双螺旋结构对称、简洁、和谐的科学美。  发展要求   说明 1.“课外读:DNA与RNA的化学成分比较”作课堂资料分析。 2.“课外读: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发现”只作为背景材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的内容。  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传递 基本要求 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2.通过“活动:探究DNA的复制过程”,感悟科学实验中蕴含的理性精神与求真意识、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逐步领悟科学的本质特征。  发展要求   说明 1.“活动:探究DNA的复制过程”只作课堂资料分析。 2.“小资料: DNA半保留复制的观察”不作要求。  第四节 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基本要求 1.列举DNA的功能。 2.比较DNA与RNA的异同。 3.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4.说明遗传密码和中心法则,养成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5.概述基因的概念。  发展要求 比较复制、转录、翻译。  说明 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不要求记忆  三、教学建议 1.课时建议(共计8课时) 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2课时  第二节 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 2课时(含活动1课时)  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传递――DNA复制 1课时  第四节 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2课时  复习与小结 1课时  2.教法建议 (1)“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活动:资料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通过分析两个实验,使学生认识到:这两个实验虽然采用的实验对象不同,方法不同,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但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从而认同获得科学结论的基本方法是实证的方法,并让学生领悟科学的过程和方法,理解科学家实验设计思路的关键是把DNA与蛋白质区分开,单独地去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通过分析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只含有R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2)“第二节 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的教学重点是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教学难点是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分析。利用“课外读:DNA与RNA的化学成分比较”分析DNA的化学组成特点;利用多媒体手段和DNA的双螺旋结构教学模型对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进行观察、讨论和分析;并让学生通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认识理解。 (3)“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传递”的教学重点是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教学难点是DNA分子复制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DNA的复制过程”资料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问题串思考DNA复制的条件、过程、特点。 (4)“第四节 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的教学重点是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教学难点是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动画或教科书中插图,呈现转录、复制过程,设计问题串进行讨论,理解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 四、活动建议 在“活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教学中,建议先熟悉制作模型用的各种零件所代表的物质,再开始动手制作模型,体验制作过程,最终达到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认识和理解的目的。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