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 主讲人:张英群 [基础知识] 直线与平面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在平面内 直线在平面外 直线和平面相交 直线和平面平行 定义 判定定理 性质定理 [学习指导] 1.如何深刻理解直线与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直线不和平面平行就一定相交吗? 直线和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直线和平面平行,直线和平面相交,为进一步深刻理解这三种位置关系,我们可以按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采用二分法(把研究的对象分成互不相容的两类,每个对象都属于其中一类且仅属于这一类)进行分类,即 直线在平面内 ① 直线和平面相交 直线不在平面内 直线和平面平行 直线和平面平行 ② 直线和平面相交 所以,直线不和平面平行不一定就是相交,应包括直线和平面相交,直线在平面内两种情况. 2.“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这条直线和平面平行”对吗?为什么? 不对. 为判定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根据定义推证了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用这个定理来判定直线l∥平面时,必须符合定理中的三个条件: 直线l在平面外(l); 直线a在平面内(a); 直线l平行于直线 a(l∥a).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如缺条件(1)时直线l不一定和平面平行,它们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直线l在平面内,直线l平行于平面. 3.运用反证法“怎样才算归结到谬误,导出矛盾”呢? 运用反证法证题中从“假设出发,推理导出矛盾”通常有以下几种不同途径: 导出结果与所作假设矛盾; 导出结果与已知条件矛盾; 导出结果与已知公理、定义、定理相矛盾; 导出结果之间互相矛盾. 4.至此为止,已学习了哪些证明“平行”的定理?证明“平行”的常用思维方法是什么? 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 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若一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过该直线的平面与已知平面相交,则该直线与其交线平行(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若平面外一条直线与平面内一条直线,则该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证明“平行”常用的思维方法,就是“线线平行”与“线面平行”的相互转化,即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线线平行 线面平行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例题精析] 例 1.经过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有且仅有一个平面和另一条直线平行. 已知:a,b是异面直线. 求证:经过b有一个平面并且只有一个平面和a平行. [分析]此题需分二步证明,一先由线线平行得出经过b有一个平面和a平行;二再证明唯一性. [证明]如图3-1,在b上任取一点A,经过A作直线a’∥a, ∵a’和b是相交直线, ∴a’,b可确定一个平面. ∵a∥a’, ∴a∥平面. ∴经过b有一个平面和a平行; 再证明经过b且与a平行的平面只有一个. 如果平面经过直线b且与直线a平行的平面,那么经过直线b上一点A和直线a可以确定一个平面和平面的交线与a平行. ∵经过点A只能有直线a的一条平行线, ∴这条交线就是a’. ∴平面必定是直线b和a’所确定的平面,平面和平面重合, ∴经过b只有一个平面和直线a平行. [解题后的点拨] 本题证明唯一性的方法叫做同一法,它是一种间接证法. 同一法常用于证明图形具有某种性质,它的一般步骤为: 作图 作出符合命题结论的图形; 合一 利用唯一性的公理、定理,证明所作的图形与已知图形相重合; 判断 断定原来命题结论的正确性. 例 2.如图3-2,P是平行四边形ABCD外一点,O为AC和BD的交点,E、F分别是PB、PC的中点.试判断OE、OF、EF分别与哪些平面平行,并加以证明. [分析]因O,E,F均是线段的中点,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两线平行,进而推得线面平行. [解](1)OE∥平面PAD, OE∥平面PCD. ∵AC,BD是?ABCD的对角线, ∴BO=DO. ∵PE=BE, ∴OE∥PD. ∵PD平面PAD,PD平面PCD,OE平面PAD,OE平面PCD, ∴OE∥平面PAD,OE∥平面PCD. (2)OF∥平面PAB,OF∥平面PAD. ∵AC,BD是?ABCD的对角线, ∴AO=CO. 又∵PF=CF, ∴OF∥PA. ∵PA平面PAB,PA平面PAC,OF平面PAB,OF平面PAD, ∴OF∥平面PAB,OF∥平面PAD. EF∥平面ABCD,EF∥平面PAD. (3)∵PE=BE,PF=CF, ∴EF∥BC, ∵BC∥AD, ∴EF∥AD. ∵BC平面ABCD,AD平面PAD,EF平面ABCD,EF平面PAD, ∴EF∥平面ABCD,EF∥平面PAD. [解题后的点拨] 在使用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时,需注意下述两点: 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一定要平行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 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可以是任意的,只要能在平面内找一条与平面外一条直线平行,就可以证明平面外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 例 3. 如图 3-3,已知直线a∥平面M,直线a∥平面N,M∩N=b.求证:a∥b. [分析]由已知的线面平行可得线线平行,进而证明a∥b. [证明]在平面M内任选一点A,在图3-3平面N内任选一点B,则由a与A,a与B可以分别确定平面,. 设平面∩平面M=c,平面∩平面N=d. ∵a∥平面M,a∥平面N, ∴a∥c,a∥d, ∴c∥d. ∵c平面M, ∴d∥平面M. ∵ 平面M∩平面N=b,b平面M, ∴d∥b. ∵a∥d, ∴a∥b. [解题后的点拨] 本题可以归纳如下结论:如果一条直线与两个相交的平面都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平行. [巩固提高] 选择题 1.直线a⊥b,a∥平面,则b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为( ). (A)b⊥a (B)b∥ (C)b (D)都有可能 2.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上有两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条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是( ). (A)平行 (B)相交 (C)相交或平行 (D)以上都不对 3.在下列说法中 (1)若直线a∥b,b平面,则a∥; (2)若直线a∥,b,则有a∥b; (3)若直线a∥b,直线a∥,则b∥; (4)若直线a∥,b∥,则有a∥b. 其中正确的是( ) (A)(1)(4) (B)(1)(3) (C)(2) (D)均不正确 4.若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 ) 必与该平面无公共点; 必与该平面不相交; 必不在该平面内; 该直线与这平面平行. 5.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过一点作一直线的平行平面有无数多个; (B)过平面外一点,作一平面的平行直线有无数多条; (C)过一点作一直线的平行直线有无数条; (D)过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的任一平面均与另一条直线平行. 6.直线是平面的斜线,,当与成的角,且与在内的射 影成角时,与所成的角是( ) (A) (B) (C) (D) 填空题 7.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如图3-4: (1)平面AA1C1C与平面BB1D1D的交线和棱AA1的位置关系是 ; (2)截面B1AC和A1D的位置关系是 . 8.A是两异面直线a,b外的一点,过A可作 个平面同时与a, b平行. 9.如图3-5,a∥,A是的另一侧的点,B,C,Da,线段AB,AC,AD交于E,F,G,若BD=4,CF=4,AF=5,则EG= . 10从平面外一点P向平面M引两条斜线PA,PB,A,B为斜足,如果PA,PB与平面M所成的角分别是,则 . 11.在ΔABC中,AB=5,AC=7,∠A=60°,G是重心,过G的平面与BC平行,AB∩=M,AC∩=N,MN= . (三)解答题: 12.设a,b是异面直线,AB是a,b的公垂线, 过AB的中点O作平面与a,b分别平行,M,N分 别是a,b上的任意两点,MN与交于点P.求证: P是MN的中点. 13.已知∥,a∥,求证:∥ 14.如图3-6长方体ABCD-A?B?C?D?中,点PB?(不与BB?重合),PA∩BA?=M, PC∩BC’=N,求证:MN∥平面ABCD. 15.如图3-7,两个全等的正方形ABCD和ABEF所在平面相交于AB,MAC,NFB,且AM=FN.求证:MN∥平面BCE. 16.如图3-8,是异面直线,是的公垂线,垂足分别是平面过的中点且与都平行,分别是上的点,交平面于. (1)求证:  (2)若,,问等于何值时,的长为5. [自我反馈] 选择题 1.D.如图依次为b⊥a,b∥,b三种情况. 2.C.如图所示: 3.D.(1)结论为“a∥或a”;(2)a与b的位置关系为平行、异面或相交;(3)结论为“b∥或b”;(4)a与b的位置关系为平行、异面或相交. 4.B.无公共点是指线面平行;不相交是指线面平行或线在面内. 5.B.A错,点不在线上;C错,点在线外;D错,有可能经过另一条直线. 6. B. 如图3-10,于,于B,连结则∵ 设即为与所成的角,  填空题 7.(1)平行.因为AA1平行于BB1,所以AA1∥平面BB1DD,从而AA1平行于平面AA1C1C和平面BB1D1D的交线;(2)平行.因为A1D∥B1C,所以A1D∥平面B1AC. 8. 一个或没有.因为过A点分别作a,b的平行线只能作一条(分别称为a’,b’),经过a’,b’的平面也是唯一的,所以只能作一个平面,还有不能作的可能,当这个平面经过a或b时,这个平面就不满足条件了. 9..∵a∥,EG=∩平面ABD.∴a∥EG. ∴,则EG= 10. 如图3-11,作为垂足,则 在中,, 在中, 则 11..根据余弦定理,BC2=AB2+AC2-2AB·ACcos∠A=39,∴BC=. ∵BC∥,MN=∩平面ABC, ∴MN∥BC. ∵G是ΔABC的重心, ∴ ∴MN=. (三)解答题 12.连结AN交平面于Q,连结OQ,PQ, ∵b∥,OQ是过b的平面ABN与平面的交线. ∴OQ∥b, 同理PQ∥. 在ΔABN中,O是AB的中点,OQ∥BN, ∴Q是AN的中点, 同理:P是MN的中点. 13.证明:过作平面交平面于 ∵∥ ∴∥, 同理过作平面交平面于 ∵∥ ∴∥ ∴∥ ∵ ∴∥,又平面经过交于 ∴∥ ∴∥ ∴∥ 14.连AC、A?C?, ∵ABCD- A?B?C?D?是长方体 ∴AC∥A?C?,AC在平面BA?C?外,A?C?在平面BA?C?内, ∵AC∥平面BA?C?,且平面PAC经过AC与平面BA?C?交于MN, ∴MN∥AC. ∵MN在平面ABCD外,AC在平面ABCD内 ∴MN∥平面ABCD. 15.设两个正方形边长为a,AM=FN=x,作MP⊥BC,NQ⊥BE,P,Q为垂足, ∴MP∥AB,NQ∥AB, ∴MP∥NQ. ∵NQ= ∴ ,即MPQN是平行四边形. ∴MN∥PQ,PQ平面BCE,MN平面BCE. ∴MN∥平面BCE. 16.证明: (1)证明:连交于连 ∵∥,平面 ∴平面 ∴∥由得 同理∥由得 (2)由(1)知即是与所成的角, 由知 ∴ 又 ∴ ∴ [解释 1]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我们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解释 2]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解释 3]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