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向量的应用 典例精析 题型一 利用平面向量数量积解决模、夹角问题 【例1】 已知a,b夹角为120°,且|a|=4,|b|=2,求: (1)|a+b|; (2)(a+2b) ·(a+b); (3)a与(a+b)的夹角θ. 【解析】(1)(a+b)2=a2+b2+2a·b =16+4-2×4×2×=12, 所以|a+b|=2. (2)(a+2b) ·(a+b)=a2+3a·b+2b2 =16-3×4×2×+2×4=12. (3)a·(a+b)=a2+a·b=16-4×2×=12. 所以cos θ===,所以θ=. 【点拨】利用向量数量积的定义、性质、运算律可以解决向量的模、夹角等问题. 【变式训练1】已知向量a,b,c满足:|a|=1,|b|=2,c=a+b,且c⊥a,则a与b的夹角大小是    . 【解析】由c⊥a?c·a=0?a2+a·b=0, 所以cos θ=-,所以θ=120°. 题型二 利用数量积来解决垂直与平行的问题 【例2】 在△ABC中,=(2,3), =(1,k),且△ABC的一个内角为直角,求k的值. 【解析】①当∠A=90°时,有·=0, 所以2×1+3·k=0,所以k=-; ②当∠B=90°时,有·=0, 又=-=(1-2,k-3)=(-1,k-3), 所以2×(-1)+3×(k-3)=0?k=; ③当∠C=90°时,有·=0, 所以-1+k·(k-3)=0, 所以k2-3k-1=0?k=. 所以k的取值为-,或. 【点拨】因为哪个角是直角尚未确定,故必须分类讨论.在三角形中计算两向量的数量积,应注意方向及两向量的夹角. 【变式训练2】△ABC中,AB=4,BC=5,AC=6, 求·+·+·. 【解析】因为2·+2·+2· =(·+·)+(·+·)+(·+·) =·(+)+·(+)+·(+) =·+·+· =-42-62-52=-77. 所以·+·+·=-. 题型三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综合问题 【例3】数轴Ox,Oy交于点O,且∠xOy=,构成一个平面斜坐标系,e1,e2分别是与Ox,Oy同向的单位向量,设P为坐标平面内一点,且=xe1+ye2,则点P的坐标为(x,y),已知Q(-1,2). (1)求||的值及与Ox的夹角; (2)过点Q的直线l⊥OQ,求l的直线方程(在斜坐标系中). 【解析】(1)依题意知,e1·e2=, 且=-e1+2e2, 所以2=(-e1+2e2)2=1+4-4e1·e2=3. 所以||=. 又·e1=(-e1+2e2) ·e1=-e+2e1e2=0. 所以⊥e1,即与Ox成90°角. (2)设l上动点P(x,y),即=xe1+ye2, 又⊥l,故⊥, 即[(x+1)e1+(y-2)e2] ·(-e1+2e2)=0. 所以-(x+1)+(x+1)-(y-2) ·+2(y-2)=0, 所以y=2,即为所求直线l的方程. 【点拨】综合利用向量线性运算与数量积的运算,并且与不等式、函数、方程、三角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等相交汇,体现以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是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趋势. 【变式训练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5,0).对于某个正实数k,存在函数f(x)=ax2(a>0),使得=λ (+)(λ为常数),其中点P,Q的坐标分别为(1,f(1)),(k,f(k)),则k的取值范围为(  ) A.(2,+∞) B.(3,+∞) C.(4,+∞) D.(8,+∞) 【解析】如图所示,设=,=,+=,则=λ.因为P(1,a),Q(k,ak2),=(1,0),=(,),=(+1,),则直线OG的方程为y=x,又=λ,所以P(1,a)在直线OG上,所以a=,所以a2=1-. 因为||=>1,所以1->0,所以k>2. 故选A. 总结提高 1.本节是平面向量这一章的重要内容,要准确理解两个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几何意义,熟练掌握向量数量积的性质及运算律;数量积不满足结合律,即(a·b) ·c≠a·(b·c);数量积不满足消去律,即a·b=a·c推不出b=c. 2.通过向量的数量积,可以计算向量的长度,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两个向量的夹角,判断两直线是否垂直. 3.向量的线性运算、数量积运算是平面向量的最基本知识,在解决向量与不等式、函数、方程、数列、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等综合性问题时,往往要找到其内在的联系以获得正确的解题途径.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