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1.1集合-集合的概念(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 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4) 二、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我们说,每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定义: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简称集) (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2、常用数集及记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 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 Q、Z、R等其它 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 的集,表示成Z* 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 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 5、⑴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⑵“∈”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三、练习题: 1、教材P5练习1、2 2、下列各组对象能确定一个集合吗? (1)所有很大的实数 (不确定) (2)好心的人 (不确定) (3)1,2,2,3,4,5.(有重复) 3、设a,b是非零实数,那么可能取的值组成集合的元素是_-2,0,2__ 4、由实数x,-x,|x|,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 A ) (A)2个元素 (B)3个元素 (C)4个元素 (D)5个元素 5、设集合G中的元素是所有形如a+b(a∈Z, b∈Z)的数,求证: (1) 当x∈N时, x∈G; (2) 若x∈G,y∈G,则x+y∈G,而不一定属于集合G 证明(1):在a+b(a∈Z, b∈Z)中,令a=x∈N,b=0, 则x= x+0*= a+b∈G,即x∈G 证明(2):∵x∈G,y∈G, ∴x= a+b(a∈Z, b∈Z),y= c+d(c∈Z, d∈Z) ∴x+y=( a+b)+( c+d)=(a+c)+(b+d) ∵a∈Z, b∈Z,c∈Z, d∈Z ∴(a+c) ∈Z, (b+d) ∈Z ∴x+y =(a+c)+(b+d) ∈G, 又∵= 且不一定都是整数, ∴=不一定属于集合G 四、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元素、属于、不属于)罗华的手稿1831年1月伽罗华在 2.集合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个结论,他写成论文提交给法国科 3.常用数集的定义及记法当时的数学家S.K.泊松为了理 五、课后作业:已证明的一个结果可以表明伽罗华 六、板书设计(略)罗华的手稿1831年1月伽罗华在议科学院否定它1832年5月30日 七、课后记:个结论,他写成论文提交给法国科忙写成后,委托他的朋友薛伐里叶 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