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g3.1072立体几何综合问题 立体几何题怎么解 高考立体几何试题一般共有4道(客观题3道, 主观题1道), 共计总分27分左右,考查的知识点在20个以内. 选择填空题考核立几中的计算型问题, 而解答题着重考查立几中的逻辑推理型问题, 当然, 二者均应以正确的空间想象为前提.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立体几何考题正朝着”多一点思考,少一点计算”的发展.从历年的考题变化看, 以多面体和旋转体为载体的线面位置关系的论证,角与距离的探求是常考常新的热门话题. 例1 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PB⊥面ABCD. (1)若面PAD与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为60°,求这个四棱锥的体积; (2)证明无论四棱锥的高怎样变化,面PAD与面PCD所成的二面角恒大于90° 讲解:(1)正方形ABCD是四棱锥P—ABCD的底面, 其面积 为从而只要算出四棱锥的高就行了. 面ABCD, ∴BA是PA在面ABCD上的射影.又DA⊥AB, ∴PA⊥DA, ∴∠PAB是面PAD与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PAB=60°. 而PB是四棱锥P—ABCD的高,PB=AB·tg60°=a, . (2)不论棱锥的高怎样变化,棱锥侧面PAD与PCD恒为全等三角形. 作AE⊥DP,垂足为E,连结EC,则△ADE≌△CDE, 是面PAD与面PCD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设AC与DB相交于点O,连结EO,则EO⊥AC,  在 故平面PAD与平面PCD所成的二面角恒大于90°. 本小题主要考查线面关系和二面角的概念,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具有一定的探索性, 是一道设计新颖, 特征鲜明的好题. 例2 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0,AC=1,C点到AB1的距离为CE=,D为AB的中点. (1)求证:AB1⊥平面CED; (2)求异面直线AB1与CD之间的距离; (3)求二面角B1—AC—B的平面角. 讲解:(1)∵D是AB中点,△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900,∴CD⊥AB又AA1⊥平面ABC,∴CD⊥AA1. ∴CD⊥平面A1B1BA ∴CD⊥AB1,又CE⊥AB1, ∴AB1⊥平面CDE; (2)由CD⊥平面A1B1BA ∴CD⊥DE ∵AB1⊥平面CDE ∴DE⊥AB1 ∴DE是异面直线AB1与CD的公垂线段 ∵CE=,AC=1 , ∴CD= ∴; (3)连结B1C,易证B1C⊥AC,又BC⊥AC , ∴∠B1CB是二面角B1—AC—B的平面角. 在Rt△CEA中,CE=,BC=AC=1, ∴∠B1AC=600 ∴, ∴, ∴  , ∴. 作出公垂线段和二面角的平面角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当然, 准确地作出应当有严格的逻辑推理作为基石. 例3 如图a—l—是120°的二面角,A,B两点在棱上,AB=2,D在内,三角形AB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AB=90°,C在内,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求三棱锥D—ABC的体积; (2)求二面角D—AC—B的大小; (3)求异面直线AB、CD所成的角.  讲解: (1) 过D向平面做垂线,垂足为O,连强OA并延长至E. 为二面角a—l—的平面角..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AB=2.又D到平面的距离DO=  (2)过O在内作OM⊥AC,交AC的反向延长线于M,连结DM.则AC⊥DM.∴∠DMO 为二面角D—AC—B的平面角. 又在△DOA中,OA=2cos60°=1.且 (3)在平在内,过C作AB的平行线交AE于F,∠DCF为异面直线AB、CD所成的角.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又AF等于C到AB的距离,即△ABC斜边上的高, 异面直线AB,CD所成的角为arctg 比较例2与例3解法的异同, 你会得出怎样的启示? 想想看. 例4在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的三个角处各剪去一个四边形.这个四边形是由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组成的,并且这三个四边形也全等,如图①.若用剩下的部分折成一个无盖的正三棱柱形容器,如图②.则当容器的高为多少时,可使这个容器的容积最大,并求出容积的最大值. 图① 图② 讲解: 设容器的高为x.则容器底面正三角形的边长为,  . 当且仅当 . 故当容器的高为时,容器的容积最大,其最大容积为 对学过导数的同学来讲,三次函数的最值问题用导数求解是最方便的,请读者不妨一试. 另外,本题的深化似乎与2002年全国高考文科数学压轴题有关,还请做做对照. 类似的问题是: 某企业设计一个容积为V的密闭容器,下部是圆柱形,上部是半球形,当圆柱的底面半径r和圆柱的高h为何值时,制造这个密闭容器的用料最省(即容器的表面积最小). 例5 已知三棱锥P—ABC中,PC⊥底面ABC,AB=BC, D、F分别为AC、PC的中点,DE⊥AP于E. (1)求证:AP⊥平面BDE;  (2)求证:平面BDE⊥平面BDF; (3)若AE∶EP=1∶2,求截面BEF分三棱锥P—ABC所成两部分的体积比. 讲解: (1)∵PC⊥底面ABC,BD平面ABC,∴PC⊥BD. 由AB=BC,D为AC的中点,得BD⊥AC.又PC∩AC=C,∴BD⊥平面PAC. 又PA平面、PAC,∴BD⊥PA.由已知DE⊥PA,DE∩BD=D,∴AP⊥平面BDE. (2)由BD⊥平面PAC,DE平面PAC,得BD⊥DE.由D、F分别为AC、PC的中点,得DF//AP. 由已知,DE⊥AP,∴DE⊥DF. BD∩DF=D,∴DE⊥平面BDF. 又DE平面BDE,∴平面BDE⊥平面BDF. (3)设点E和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分别为h1和h2.则 h1∶h2=EP∶AP=2∶3,  故截面BEF分三棱锥P—ABC所成两部分体积的比为1∶2或2∶1 值得注意的是, “截面BEF分三棱锥P—ABC所成两部分的体积比”并没有说明先后顺序, 因而最终的比值答案一般应为两个, 希不要犯这种”会而不全”的错误. 例6 已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它被过底面中心O1且平行于母线AB的平面所截,若截面与圆锥侧面的交线是焦参数(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为p的抛物线. (1)求圆锥的母线与底面所成的角; (2)求圆锥的全面积. 讲解: (1)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 由题意得:, 即, 所以母线和底面所成的角为 (2)设截面与圆锥侧面的交线为MON,其中O为截面与 AC的交点,则OO1//AB且 在截面MON内,以OO1所在有向直线为y轴,O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则O为抛物的顶点,所以抛物线方程为x2=-2py,点N的坐标为(R,-R),代入方程得 R2=-2p(-R),得R=2p,l=2R=4p. ∴圆锥的全面积为. 将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相链接, 颇具新意, 预示了高考命题的新动向. 类似请思考如下问题: 一圆柱被一平面所截,截口是一个椭圆.已知椭圆的长轴长为5,短轴长为4,被截后几何体的最短侧面母 线长为1,则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 .  例7 如图,几何体ABCDE中,△ABC是正三角形,EA和DC都垂直于平面ABC,且EA=AB=2a, DC=a,F、G分别为EB和AB的中点. (1)求证:FD∥平面ABC; (2)求证:AF⊥BD; (3) 求二面角B—FC—G的正切值. 讲解: ∵F、G分别为EB、AB的中点, ∴FG=EA,又EA、DC都垂直于面ABC, FG=DC, ∴四边形FGCD为平行四边形,∴FD∥GC,又GC面ABC, ∴FD∥面ABC. (2)∵AB=EA,且F为EB中点,∴AF⊥EB ① 又FG∥EA,EA⊥面ABC ∴FG⊥面ABC ∵G为等边△ABC,AB边的中点,∴AG⊥GC. ∴AF⊥GC又FD∥GC,∴AF⊥FD ② 由①、②知AF⊥面EBD,又BD面EBD,∴AF⊥BD. (3)由(1)、(2)知FG⊥GB,GC⊥GB,∴GB⊥面GCF. 过G作GH⊥FC,垂足为H,连HB,∴HB⊥FC. ∴∠GHB为二面角B-FC-G的平面角. 易求. 例8 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P、Q分别是线段AD1和BD上的点,且 D1P∶PA=DQ∶QB=5∶12. (1) 求证PQ∥平面CDD1C1; (2) 求证PQ⊥AD; (3) 求线段PQ的长. 讲解: (1)在平面AD1内,作PP1∥AD与DD1交于点P1,在平面AC内,作 QQ1∥BC交CD于点Q1,连结P1Q1. ∵ , ∴PP1QQ1 . 由四边形PQQ1P1为平行四边形, 知PQ∥P1Q1  而P1Q1平面CDD1C1, 所以PQ∥平面CDD1C1 (2)AD⊥平面D1DCC1, ∴AD⊥P1Q1, 又∵PQ∥P1Q1, ∴AD⊥PQ. (3)由(1)知P1Q1 PQ, ,而棱长CD=1. ∴DQ1=. 同理可求得 P1D=. 在Rt△P1DQ1中,应用勾股定理, 立得 P1Q1=. 做为本题的深化, 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 P, Q分别是BD,上的动点,试求的最小值, 你能够应用函数方法计算吗? 试试看. 并与如下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做以对照, 你会得到什么启示? 如图,正方形ABCD、ABEF的边长都是1,而且平面ABCD、ABEF互相垂直。点M在AC上移动,点N在BF上移动,若CM=BN= 求MN的长; 当为何值时,MN的长最小; 当MN长最小时,求面MNA与面MNB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 立体几何知识是复课耗时较多, 而考试得分偏底的题型. 只有放底起点, 依据课本, 熟化知识, 构建空间思维网络, 掌握解三角形的基本工具, 严密规范表述, 定会突破解答立几考题的道道难关. 四、作业 同步练习g3.1072 立体几何综合(一) 1、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为,直线l与a, l与b所成的角都等于θ, 则θ的取值范围是 ( ) (A)  (B)  (C)  (D)  2、已知矩形ABCD的长AD=4,宽AB=3,E、F分别为AD、BC的中点,现将ABFE沿EF折成 使二面角的平面角为60(,则= ( ) (A) (B) (C) (D) 3、A、B两地在同一纬线上,这两地间的纬线长为(Rcos(,(R是地球半径,(是两地的纬度数),则这两地间的距离为 ( ) (A)(R (B)(Rcos( (C)(R(2(R (D)(R((R 4、已知正四棱锥P-ABCD的棱长为a,侧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30(,则从点A出发环绕侧面一周后回到A点的最短路程等于( ) (A) (B)4a (C)6a (D) 5、空间四边形ABCD的各边与对角线的长都为1,点P在边AB上移动,点Q在CD上移动,则点P和Q的最短距离为( ) (A) (B) (C) (D) 6、若四面体的一条棱长为x,其余棱长为1,体积为F(x),则函数F(x)在其定义域上( ) (A)是增函数但无最大值 (B)是增函数且有最大值 (C)不是增函数且无最大值 (D)不是增函数但有最大值 7、正四棱锥S-ABCD的侧棱长为,底面的边长为,E是SA的中点,则异面直线BE与SC所成的角为 。 8、已知a=(3,1,5), b=(1,2,(3), 向量c与z轴垂直,且满足c(a=9, c(b=(4,则c= 9、已知PA、PB、PC两两垂直且PA=,PB=,PC=2,则过P、A、B、C四点的球的体积为 。 10、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边长为2cm, 高为4cm,过BC作一个截面,截面与底面ABC成60(角,则截面的面积是 11、(05全国卷1) 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直角梯形,AB∥DC,底面ABCD,且PA=AD=DC=AB=1,M是PB的中点。 (Ⅰ)证明:面PAD⊥面PCD; (Ⅱ)求AC与PB所成的角; (Ⅲ)求面AMC与面BM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12、(05福建)如图,直二面角D—AB—E中,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AE=EB,F为CE上的点,且BF⊥平面ACE. (Ⅰ)求证AE⊥平面BCE; (Ⅱ)求二面角B—AC—E的大小; (Ⅲ)求点D到平面ACE的距离. 13、已知四面体各棱长是1或2,且该四面体不是正四面体,求这个四面体体积的所有可能的值。 参考答案 B C C C B D 7、 8、() 9、 10、. 11、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垂直、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有关知识及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考查应用向量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满分12分. 方案一: (Ⅰ)证明:∵PA⊥面ABCD,CD⊥AD, ∴由三垂线定理得:CD⊥PD. 因而,CD与面PAD内两条相交直线AD,PD都垂直, ∴CD⊥面PAD. 又CD面PCD,∴面PAD⊥面PCD. (Ⅱ)解:过点B作BE//CA,且BE=CA, 则∠PBE是AC与PB所成的角. 连结AE,可知AC=CB=BE=AE=,又AB=2, 所以四边形ACBE为正方形. 由PA⊥面ABCD得∠PEB=90° 在Rt△PEB中BE=,PB=,   (Ⅲ)解:作AN⊥CM,垂足为N,连结BN. 在Rt△PAB中,AM=MB,又AC=CB, ∴△AMC≌△BMC, ∴BN⊥CM,故∠ANB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CB⊥AC,由三垂线定理,得CB⊥PC, 在Rt△PCB中,CM=MB,所以CM=AM. 在等腰三角形AMC中,AN·MC=, . ∴AB=2, 故所求的二面角为 方法二:因为PA⊥PD,PA⊥AB,AD⊥AB,以A为坐标原点AD长为单位长度,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各点坐标为 A(0,0,0)B(0,2,0),C(1,1,0),D(1,0,0),P(0,0,1),M(0,1,. (Ⅰ)证明:因 由题设知AD⊥DC,且AP与AD是平面PAD内的两条相交直线,由此得DC⊥面PAD. 又DC在面PCD上,故面PAD⊥面PCD. (Ⅱ)解:因  (Ⅲ)解:在MC上取一点N(x,y,z),则存在使  要使  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12、 解法一:(Ⅰ)平面ACE.  ∵二面角D—AB—E为直二面角,且, 平面ABE.   (Ⅱ)连结BD交AC于C,连结FG, ∵正方形ABCD边长为2,∴BG⊥AC,BG=, 平面ACE, 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得FG⊥AC. 是二面角B—AC—E的平面角. 由(Ⅰ)AE⊥平面BCE, 又,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EB中,BE=. 又直角 ,  ∴二面角B—AC—E等于 (Ⅲ)过点E作交AB于点O. OE=1. ∵二面角D—AB—E为直二面角,∴EO⊥平面ABCD. 设D到平面ACE的距离为h,  平面BCE,  ∴点D到平面ACE的距离为 解法二:(Ⅰ)同解法一. (Ⅱ)以线段AB的中点为原点O,OE所在直 线为x轴,AB所在直线为y轴,过O点平行 于AD的直线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如图. 面BCE,BE面BCE, , 在的中点,   设平面AEC的一个法向量为, 则 解得 令得是平面AEC的一个法向量. 又平面BAC的一个法向量为,  ∴二面角B—AC—E的大小为 (III)∵AD//z轴,AD=2,∴, ∴点D到平面ACE的距离 13、解:根据已知条件及构成三角形的条件满足要求的四面体应分为三类。    (1)如图1,四面体各棱AB=AC=AD=2,BC=CD=BD=1,则AO=,所以四面体的体积V=。 (2)如图2,四面体各棱AC=AD=2,AB=1,BC=BD=2,CD=1,设M、N分别为AB、CD的中点,AM=。。 四面体的体积为V= (3)如图形,四面体各棱AB=AC=AD=2,BD=BC=2,CD=1,设M、N分别为AB、CD的中点,AM=,四面体的体积为V= 故四面体的所有可能的体积为或或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