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sin(ωx+φ)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y=sinx---y=Asinx, y=sinx---y=sinωx, y=sinx---y=sin(x+ψ)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个参数都发生变化的时候图象变化的内涵。图象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中是难以体现的,也一直是教师在教学中难以突破的地方。而且在这种变化中因为变化顺序的不同导致平移量的不同,让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在这种背景下,我考虑到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体现这种变化,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象变化的内在联系。 教学目标: 1、分别通过对三角函数图像的各种变换的复习和动态演示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三角函数图像各种变换的实质和内在规律。 2、通过对函数Y=Asin(ωx+ψ) (A>0,w>0)图象的探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角函数图像各种变换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函数Y=Asin(ωx+ψ) (A>0,w>0)图象与函数y=sinx图像的关系,以及对各种变换内在联系的揭示。 教学难点: 各种变换内在联系的揭示。 教法: 利用演示与网络结合型课件,进行参与式开放型创新教学。 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旧知: (1)、y=sinx--y=Asinx,y=sinx--y=sinωx, y=sinx--y=sin(x+ψ)如何变化? (2)、“五点法”作图的步骤是什么?并试用五点法作y=sinx和y=3sin(2x+π/3)的图象。 2、讲授新课: (1)、观察自己作出的图象,试想一下y=sinx的图象如何变化后可变为y=3sin(2x+π/3)的图象?在变化过程中有几个参数发生了变化?按照参数变化的不同顺序,我们可以得到几种变化方法? (2)、在学生得出多种变化方法后,教师以其中一种方法为例,提问学生图象会如何变化? 演示:教师打开演示课件中的变换演示页面,将变化过程演示给学生看,并要求学生具体观察图像上点坐标的变化,验证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 (3)、要求学生打开自己面前的电脑,输入自己的班级、姓名后登陆本节课的授课系统,在自己的屏幕上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操作,并仔细观察图象的变化,归纳总结自己得到的结论。(10-15分钟) (4)、教师打开演示课件中的小结页面,在学生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参数变化引起图象变化的内涵。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总结出: A、ω定形 ψ定位; ω、ψ顺序的变化影响平移量的变化;A插空在任何地方不会引起图象不同的变化; 对课本上A>0, ω>0作“不失一般性”的说明,启发学生掌握A<0, ω<0的情况。深化学生掌握的内容。 (5)、学生点击自己面前电脑屏幕上的课堂练习链接,进入课堂练习环节,在电脑上完成本节课的练习。做完后点击提交。可马上看到自己的完成情况。点击对应题号还可以得到本题作对的同学名单,确定自己课下交流的对象。 (6)、教师打开课堂反馈页面,可以及时了解本节课学生练习完成情况,掌握本节课教学任务达成情况,为进一步完善、补充课堂内容提供依据。也为自己今后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 教学媒体说明: (1)、直观演示变化过程,便于重难点的突破。 y=Asin(ωx+ψ)的图象变换用传统的方法讲难以体现图象的变化过程。而通过本课件可以直观的看到图象的整个变化过程 ,有助于学生理解图象变化的内在联系。 小结时也以动画的形式演示参数变化顺序是否引起的平移量的变化,进一步突破重难点。 (2)、课件制作中符合数学的精确性。 数学很强调数据的精确性。本课件中坐标系和图象都是采用系统计算的方式动态画出,保证每个坐标的精确定位。 (3)、教师演示与学生操作相结合。 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探索能力,有效的避免单一的使用演示课件可能带来的学生活动减少的问题。 (4)、学生练习完成后反馈的及时性。 趁热打铁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增强课后交流时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5)、教师对本节课的完成情况及时了解。 便于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学生未能够掌握的内容。 教学反思: (1)、多媒体技术对数学教学中有些常规教学难以表现的地方有着明显的优势,只要适当、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能够更容易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2)、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各种反馈的及时,这些更是常规教学无法做到的。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