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向量 1.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 2.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空间向量坐标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3.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及其性质;掌握用直角坐标计算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公式;掌握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理解空间向量的夹角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性质和运算律;了解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形式;能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 第1课时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空间向量是平面向量的推广.在空间,任意两个向量都可以通过平移转化为平面向量.因此,空间向量的加减、数乘向量运算也是平面向量对应运算的推广. 本节知识点是: 1.空间向量的概念,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运算和数量积; (1) 向量:具有 和 的量. (2) 向量相等:方向 且长度 . (3) 向量加法法则: . (4) 向量减法法则: . (5) 数乘向量法则: . 2.线性运算律 (1) 加法交换律:a+b= . (2) 加法结合律:(a+b)+c= . (3) 数乘分配律:(a+b)= . 3.共线向量 (1)共线向量: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 或 . (2) 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b(b0),a∥b等价于存在实数,使 . (3) 直线的向量参数方程:设直线l过定点A且平行于非零向量a,则对于空间中任意一点O,点P在l上等价于存在,使 . 4.共面向量 (1) 共面向量:平行于 的向量. (2) 共面向量定理:两个向量a、b不共线,则向量P与向量a、b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对(),使P . 共面向量定理的推论: . 5.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1) 空间向量的基底: 的三个向量. (2)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a,b,c三个向量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中任意一个向量p,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使 .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的推论:设O,A,B,C是不共面的的四点,则对空间中任意一点P,都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使 . 6.空间向量的数量积 (1) 空间向量的夹角: . (2) 空间向量的长度或模: . (3)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已知空间中任意两个向量a、b,则a·b= .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常用结论: (a) cos〈a、b〉= ; (b) (a(2= ; (c) ab . (4)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a) 交换律a·b= ; (b) 分配律a·(b+c)= . 例1.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F是侧面CDD1C1的中心,若,求x-y的值. 解:易求得 变式训练1. 在平行六面体中,M为AC与BD的交点,若a,b,c,则下列向量中与相等的向量是 ( ) A.(a+b+c B.a+b+c C.a(b+c D.(a(b+c 解:A 例2. 底面为正三角形的斜棱柱ABC-A1B1C1中,D为AC的中点, 求证:AB1∥平面C1BD. 证明:记则∴,∴共面. ∵B1平面C1BD, AB1//平面C1BD. 变式训练2:正方体ABCD-EFGH中,M、N分别是对角线AC和BE上的点,且AM=EN. (1) 求证:MN∥平面FC; (2) 求证:MN⊥AB; (3) 当MA为何值时,MN取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 解:(1) 设 (2)  (3) 设正方体的边长为a,  也即, 例3. 已知四面体ABCD中,AB⊥CD,AC⊥BD, G、H分别是△ABC和△ACD的重心. 求证:(1) AD⊥BC; (2) GH∥BD. 证明:(1) AD⊥BC.因为ABCD,,而. 所以AD⊥BC. (2) 设E、F各为BC和CD的中点.欲证GH∥BD,只需证GH∥EF,=()=. 变式训练3:已知平行六面体,E、F、G、H分别为棱的中点.求证:E、F、G、H四点共面. 解:= ===, 所以共面,即点E、F、G、H共面. 例4. 如图,平行六面体AC1中,AE=3EA1,AF=FD,AG=,过E、F、G的平面与对角线AC1交于点P,求AP:PC1的值. 解:设  ∴ 又∵E、F、G、P四点共面,∴ ∴ ∴AP︰PC1=3︰16 变式训练4:已知空间四边形OABC中,M为BC的中点,N为AC的中点,P为OA的中点,Q为OB的中点,若AB=OC,求证. 证明:法一:     故 法二:·=(+)·(+) =· ==0 1.立体几何中有关垂直和平行的一些命题,可通过向量运算来证明.对于垂直,一般是利用a⊥ba·b=0进行证明.对于平行,一般是利用共线向量和共面向量定理进行证明. 2.运用向量求解距离问题,其一般方法是找出代表相应距离的线段所对向量,然后计算这个向量对应的模.而计算过程中只要运用好加法法则,就总能利用一个一个的向量三角形,将所求向量用有模和夹角的已知向量表示出来,从而求得结果. 3.利用向量求夹角(线线夹角、线面夹角、面面夹角)有时也很方便.其一般方法是将所求的角转化为求两个向量的夹角,而求两个向量的夹角则可以利用公式cosθ=. 4.异面直线间的距离的向量求法:已知异面直线l1、l2,AB为其公垂线段,C、D分别为l1、l2上的任意一点,为与共线的向量,则||=. 5.设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点P是平面α外一点,且Po∈α,则点P到平面α的距离是d=. 第2课时 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设a=,b= (1) a±b= (2) a= . (3) a·b= . (4) a∥b ;ab . (5) 设 则= , . AB的中点M的坐标为 . 例1. 若=(1,5,-1),=(-2,3,5) (1)若(k+)∥(-3),求实数k的值; (2)若(k+)⊥(-3),求实数k的值; (3)若取得最小值,求实数k的值. 解:(1); (2); (3) 变式训练1. 已知为原点,向量∥,求. 解:设, ∵∥,∴,, ∴,即 解此方程组,得。 ∴,。 例2. 如图,直三棱柱,底面中,CA=CB=1,,棱,M、N分别A1B1、A1A是的中点. (1) 求BM的长; (2) 求的值; (3) 求证:. 解:以C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1) 依题意得B(0,1,0),M(1,0,1).. (2) 依题意得A1(1,0,2),B(0,1,0),C(0,0,0),B1(0,1,2).  . (3) 证明:依题意得C1(0,0,2),N.  变式训练2. 在四棱锥P-ABCD中, 底面ABCD为矩形,侧棱PA⊥底面ABCD,AB=,BC=1,PA=2,E为PD的中点. (1) 在侧面PAB内找一点N,使NE⊥面PAC,并求出N点到AB和AP的距离; (2) 求(1) 中的点N到平面PAC的距离. 解:(1)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BDP,则A、B、C、D、P、E的坐标分别是A(0, 0, 0)、B(, 0, 0)、C(, 1, 0)、D(0, 1, 0)、P(0, 0, 2)、E(0, , 1),依题设N(x, 0, z),则=(-x, , 1-z),由于NE⊥平面PAC, ∴ 即 ,即点N的坐标为(, 0, 1), 从而N到AB、AP的距离分别为1,. (2) 设N到平面PAC的距离为d,则d= =. 例3. 如图,在底面是棱形的四棱锥中,,点E在上,且:=2:1. (1) 证明 平面; (2) 求以AC为棱,与为面的二面角的大小; (3) 在棱PC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平面?证明你的结论. 解:(1)证明略; (2)易解得; (3)解 以A为坐标原点,直线分别为y轴、z轴,过A点垂直于平面PAD的直线为x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由题设条件,相关各点的坐标为   所以,,  ,设点F是棱上的点,,其中,则.令得 解得,即时,.亦即,F是PC的中点时,共面,又平面,所以当F是PC的中点时,∥平面. 例4. 如图,多面体是由底面为ABCD的长方体被截面AEFG所截而得,其中AB=4,BC=1,BE=3,CF=4. (1) 求和点G的坐标; (2) 求GE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 (3) 求点C到截面AEFG的距离. 解:(1) 由图可知:A(1,0,0),B(1,4,0), E(1,4,3),F(0,4,4) ∴ 又∵,设G(0,0,z),则(-1,0,z) =(-1,0,1) ∴z=1 ∴G(0,0,1) (2)平面ABCD的法向量 ,设GE与平面ABCD成角为,则  ∴ (3)设⊥面AEFG,=(x0,y0,z0) ∵⊥,⊥,而=(-1,0,1),=(0,4,3) ∴ 取z0=4,则=(4,-3,4) ∵ 即点C到截面AEFG的距离为. 变式训练4. 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PG⊥平面ABCD,垂足为G,G在AD上,且PG=4,,BG⊥GC,GB=GC=2,E是BC的中点. (1)求异面直线GE与PC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2)求点D到平面PBG的距离; (3)若F点是棱PC上一点,且DF⊥GC,求的值. 解:(1)以G点为原点,为x轴、y轴、 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2,0,0),C(0,2,0), P(0,0,4),故E(1,1,0),=(1,1,0), =(0,2,4)。, ∴GE与PC所成的余弦值为. (2)平面PBG的单位法向量n=(0,±1,0) . ∵, ∴点D到平面PBG的距离为n |=. (3)设F(0,y,z),则。 ∵,∴, 即, ∴ , 又,即(0,,z-4)=λ(0,2,-4), ∴z=1, 故F(0,,1) ,,∴。 对于以下几类立体几何问题:(1) 共线与共面问题;(2) 平行与垂直问题;(3) 夹角问题;(4) 距离问题;(5) 探索性问题. 运用向量来解决它们有时会体现出一定的优势.用空间向量解题的关键步骤是把所求向量用某个合适的基底表示,本节主要是用单位正交基底表示,就是适当地建立起空间直角坐标系,把向量用坐标表示,然后进行向量与向量的坐标运算,最后通过向量在数量上的关系反映出向量的空间位置关系,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在寻求向量间的数量关系时,一个基本的思路是列方程,解方程. 空间向量章节测试题 1.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若AB=2,A A1=1,则点A到平面A1BC的距离为( ) A. B. C. D. 2.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若AB=BB1,则AB1与C1B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A.60o B. 90o C.105o D. 75o 3.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AA1与CC1的中点,则直线ED与D1F所成角的大小是 ( ) A. B。 C。 D。 4. 设E,F是正方体AC1的棱AB和D1C1的中点,在正方体的12条面对角线中,与截面A1ECF成60°角的对角线的数目是 ( ) A.0 B.2 C.4 D.6 5.棱长都为2的直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BAD=60°,则对角线A1C与侧面DCC1D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 A. B. C. D. 6. 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中,O是底面ABCD的中心,E、F分别是、AD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OE和所成的角的余弦值等于 ( ) A. B. C. D. 7. 棱长为a的正四面体中,高为H,斜高为h,相对棱间的距离为d,则a、H、h、d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 A.a>H>h>d B.a>d>h>H C.a>h>d>H D.a>h>H>d 8.将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BD折起,使平面ABD⊥平面CBD,E是CD中点,则的大小为 ( ) A. B. C. D. 9.三棱锥A—BCD的高AH = 3,H是底面△BCD的重心.若AB=AC,二面角A—BC—D为60°,G是△ABC的重心,则HG的长为 ( ) A. B. C. D. 10.PA,PB,PC是从P引出的三条射线,每两条的夹角都是60o,则直线PC与平面PAB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 ) A. B。 C。 D。 11.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D是A1C1的中点,则直线AD与平面B1D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12。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1,C、D分别是两条棱的中点, A、B、M是顶点,那么点M到截面ABCD的距离是 . 13.正四棱锥P-ABCD的所有棱长都相等,E为PC中点,则直线AC与截面BDE所成的角为 . 14.已知边长为的正三角形ABC中,E、F分别为BC和AC的中点,PA⊥面ABC,且PA=2,设平面过PF且与AE平行,则AE与平面间的距离为 . 15.如右下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已知AB= 4, AD =3, AA1= 2.E、F分别是线段AB、BC上的点,且EB= FB=1. (1)求二面角C-DE-C1的正切值; (2)求直线EC1与FD1所成的余弦值. 16.如图,三棱锥P—ABC中, PC平面ABC,PC=AC=2,AB=BC,D是PB上一点,且CD平面PAB. (I) 求证:AB平面PCB; (II) 求异面直线AP与BC所成角的大小; (III)求二面角C-PA-B的大小的余弦值. 17.如图所示,已知在矩形ABCD中,AB=1,BC=a(a>0),PA⊥平面AC,且PA=1. (1)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写出点P、B、D的坐标; (2)问当实数a在什么范围时,BC边上能存在点Q, 使得PQ⊥QD? (3)当BC边上有且仅有一个点Q使得PQ⊥QD时, 求二面角Q-PD-A的大小. 空间向量章节测试题答案 1.B。 2. B。 3. A。 4. C。提示:以D为原点,DA为x轴,DC为y轴,DD1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并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A1(1,0,0),E(1,,0),C(0,1,0).设平面A1ECF的法向量为n=(x,y,z),则由=0及=0,可得x=z=y,于是可取n=(1,,1). ,,而且可计算得到这四个向量与向量n所成的角为30°,于是这四个向量与平面A1ECF所成的角为60°.而其它的面对角线所在的向量均不满足条件. 5 D。 6. C。 7. C。 8.A。 9. D。 10. D 11.。 12. 。 13.设AC与BD相交于点O,则与所成的角即∠EOC为所求.易得大小为45°. 14. 15.(1)如图,以A为原点,分别为x轴,y轴,z轴的正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则有D(0,3,0)、D1(0,3,2)、E(3,0,0)、F(4,1,0)、C1(4,3,2). 于是,, . 设向量与平面C1DE垂直,则有 . ∴其中z>0. 取n0=(-1,-1,2),则n0是一个与平面C1DE垂直的向量. ∵向量=(0,0,2)与平面CDE垂直, ∴n0与所成的角θ为二面角C-DE-C1的平面角. ∵, ∴. (2)设EC1与FD1所成角为(,则 . 16. (1) ∵PC⊥平面ABC,平面ABC, ∴PCAB.∵CD平面PAB,平面PAB, ∴CDAB.又,∴AB平面PCB. ∴二面角C-PA-B的大小的余弦值为. (2) 由(I) AB平面PCB,∵PC=AC=2, 又∵AB=BC,可求得BC=.以B为原点, 如图建立坐标系.则A(0,,0),B(0,0,0), C(,0,0),P(,0,2). =(,-,2),=(,0,0). 则=×+0+0=2. === . ∴异面直线AP与BC所成的角为. (3)设平面PAB的法向量为m= (x,y,z).=(0, -,0),=(,-,2), 则 即解得令z= -1,得 m= (,0,-1). 设平面PAC的法向量为n=(x(, y(, z().=(0,0,-2), =(,-,0), 则 即解得 令x(=1, 得 n= (1,1,0). =. ∴二面角C-PA-B的大小的余弦值为. 17.(1)以A为坐标原点,AB、AD、AP分 别为x、y、z轴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 ∵PA=AB=1,BC=a, ∴P(0,0,1),B(1,1,0), D(0,a,0). (2)设点Q(1,x,0),则 . 由,得x2-ax+1=0. 显然当该方程有实数解时,BC边上才存在点Q,使得PQ⊥QD,故⊿=a2-4≥0. 因a>0,故a的取值范围为a≥0. (3)易见,当a=2时,BC上仅有一点满足题意,此时x=1,即Q为BC的中点. 取AD的中点M,过M作MN⊥PD,垂足为N,连结QM、QN.则M(0,1,0),P(0,0,1),D(0,2,0). ∵D、N、P三点共线, ∴. 又,且, 故. 于是. 故. ∵, ∴. ∴∠MNQ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 ∴所求二面角为.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