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 弧度的意义、正确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理解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会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表示正弦、余弦、正切. 2.掌握三角函数的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诱导公式、和、差角及倍角公式)及运用. 3.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条件等式及恒等式的证明. 4.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会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画出正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并在此基础上由诱导公式画出余弦函数的图象.会用“五点法”画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的简图,理解的物理意义. 5.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x,arccosx,arctanx表示角. 6.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能利用计算器解决解三角形的计算问题. 三角部分的知识是每年高考中必考的内容,近几年的高考对这部分知识的命题有如下特点: 1.降低了对三角函数恒等变形的要求,加强了对三角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考查.尤其是三角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周期. 2.以小题为主.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多数为基础题,难度属中档偏易.其次在解答题中多数是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如运用三角公式进行化简、求值解决简单的综合题等. 3.更加强调三角函数的工具性,加强了三角函数与其它知识的综合,如在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中考查三角函数的知识. 第1课时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一、角的概念的推广 1.与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为 . 2.与角终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角的集合为 . 3.轴线角(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 终边在x轴上的角的集合为 ,终边在y轴上的角的集合为 ,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为 . 4.象限角是指: . 5.区间角是指: . 6.弧度制的意义:圆周上弧长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大小为1弧度的角,它将任意角的集合与实数集合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 7.弧度与角度互化:180o= 弧度,1o= 弧度,1弧度=  o. 8.弧长公式:l = ; 扇形面积公式:S= . 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9.定义:设P(x, y)是角终边上任意一点,且 |PO| =r,则sin= ; cos= ;tan= ; 10.三角函数的符号与角所在象限的关系: 12、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解析式 y=sinx y=cosx y=tanx  定义域     值 域     13.三角函数线:在图中作出角的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 例1. 若是第二象限的角,试分别确定2, ,的终边所在位置. 解: ∵是第二象限的角, ∴k·360°+90°<<k·360°+180°(k∈Z). (1)∵2k·360°+180°<2<2k·360°+360°(k∈Z), ∴2是第三或第四象限的角,或角的终边在y轴的非正半轴上. (2)∵k·180°+45°< <k·180°+90°(k∈Z), 当k=2n(n∈Z)时, n·360°+45°<<n·360°+90°; 当k=2n+1(n∈Z)时, n·360°+225°<<n·360°+270°. ∴是第一或第三象限的角. (3)∵k·120°+30°<<k·120°+60°(k∈Z), 当k=3n(n∈Z)时, n·360°+30°<<n·360°+60°; 当k=3n+1(n∈Z)时, n·360°+150°<<n·360°+180°; 当k=3n+2(n∈Z)时, n·360°+270°<<n·360°+300°. ∴是第一或第二或第四象限的角. 变式训练1:已知是第三象限角,问是哪个象限的角? 解: ∵是第三象限角,∴180°+k·360°<<270°+k·360°(k∈Z), 60°+k·120°<<90°+k·120°. ①当k=3m(m∈Z)时,可得 60°+m·360°<<90°+m·360°(m∈Z). 故的终边在第一象限. ②当k=3m+1 (m∈Z)时,可得 180°+m·360°<<210°+m·360°(m∈Z). 故的终边在第三象限. ③当k=3m+2 (m∈Z)时,可得 300°+m·360°<<330°+m·360°(m∈Z). 故的终边在第四象限. 综上可知,是第一、第三或第四象限的角. 例2. 在单位圆中画出适合下列条件的角的终边的范围,并由此写出角的集合: (1)sin≥;(2)cos≤. 解:(1)作直线y=交单位圆于A、B两点,连结OA、OB, 则OA与OB围成的区 域即为角的终边的范围,故满足条件的角的集合为 |2k+≤≤2k+,k∈Z . (2)作直线x=交单位圆于C、D两点,连结OC、OD,则OC与OD围成的区域(图中阴影部分) 即为角终边的范围.故满足条件的角的集合为 . 变式训练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2)y=lg(3-4sin2x). 解:(1)∵2cosx-1≥0,∴cosx≥. 由三角函数线画出x满足条件的终边范围(如图阴影所示). ∴x∈(k∈Z). (2)∵3-4sin2x>0,∴sin2x<,∴-<sinx<. 利用三角函数线画出x满足条件的终边范围(如右图阴影), ∴x(k-,k+)(kZ). 例3. 已知角的终边在直线3x+4y=0上,求sin,cos,tan的值. 解:∵角的终边在直线3x+4y=0上, ∴在角的终边上任取一点P(4t,-3t) (t≠0), 则x=4t,y=-3t, r=|t|, 当t>0时,r=5t, sin=,cos=, tan=; 当t<0时,r=-5t,sin=, cos=, tan=. 综上可知,t>0时,sin=,cos=,tan=; t<0时,sin=,cos=-,tan=. 变式训练3:已知角的终边经过点P,试判断角所在的象限,并求的值. 解:由题意,得  故角是第二或第三象限角. 当,点P的坐标为,  当,点P的坐标为,  例4. 已知一扇形中心角为α,所在圆半径为R. (1) 若α,R=2cm,求扇形的弧长及该弧所在弓形面积; (2) 若扇形周长为一定值C(C>0),当α为何值时,该扇形面积最大,并求此最大值. 解:(1)设弧长为l,弓形面积为S弓。  △= =(cm2) 扇形周长 ∴ ∴  当且仅当22=4,即α=2时扇形面积最大为. 变式训练4:扇形OAB的面积是1cm2,它的周长是4cm,求中心角的弧度数和弦长AB. 解:设扇形的半径为r,弧长为l,中心角的弧度数为α 则有 ∴ 由|α|=得α=2 ∴|AB|=2·sin 1( cm ) 1.本节内容是三角函数的基础内容,也是后续结论的根源所在,要求掌握好:如角度的范围、函数的定义、函数值的符号、函数值的大小关系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在计算或化简三角函数的关系式时,常常要对角的范围以及相应的三角函数值的正负情况进行讨论,因此,在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弄清:①角的范围是什么?②对应的三角函数值是正还是负?③与此相关的定义、性质或公式有哪些? 第2课时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 1.同角公式: (1) 平方关系:sin2α+cos2α=1,1+tan2α= ,1+cot2α= (2) 商数关系:tanα= ,cotα= (3) 倒数关系:tanα =1,sinα =1,cotα =1 2.诱导公式: -α π-α π+α 2π-α 2kπ+α  sin       cos             sin      cos      规律: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3.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的基本用途: 根据一个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出该角的其他三角函数值;化简同角三角函数式;证明同角的三角恒等式. 4.诱导公式的作用: 诱导公式可以将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0°~90o角的三角函数值. 例1. 已知f()=; (1)化简f(); (2)若是第三象限角,且cos,求f()的值. 解 :(1)f()==-cos. (2)∵cos=-sin, ∴sin=-,cos=-, ∴f()=. 变式训练1:已知A=则A构成的集合是 ( ) A.{-1, 1, -2, 2} B.{1, -1} C.{2, -2} D.{-2, -1, 01, 2} 解:C 例2.求值:(1) 已知,求的值. 2) 已知,求下列各式的值.①;② 解:(1); (2) 变式训练2:化简:① , ②  解:①原式=sinθ ② 原式=0 例3. 已知-,sin x+cos x=. (1)求sin x-cos x的值. (2)求的值. 解:( 1 ) -,( 2 ) - 变式训练3:已知sin +cos=,∈(0,).求值: (1)tan;(2)sin-cos;(3)sin3+cos3. 解 方法一 ∵sin+cos=,∈(0,), ∴(sin+cos)2==1+2sincos, ∴sincos=-<0.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知, sin,cos是方程x2-x-=0的两根, 解方程得x1=,x2=-. ∵sin>0,cos<0,∴sin=,cos =-. ∴(1)tan=-. (2)sin-cos=. (3)sin3+cos3=. 方法二 (1)同方法一. (2)(sin-cos)2=1-2sin·cos =1-2×=. ∵sin>0,cos<0,∴sin-cos>0, ∴sin-cos=. (3)sin3+cos3=(sin+cos)(sin2-sincos+cos2) =×=. 例4.已知tan=2,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 ; (3)4sin2-3sincos-5cos2. 解:(1)原式=. (2). (3)∵sin2+cos2=1, ∴4sin2-3sincos-5cos2 = =. 变式训练4:已知sin(+k)=-2cos(+k) (k∈Z). 求:(1); (2)sin2+cos2. 解:由已知得cos(+k)≠0, ∴tan(+k)=-2(k∈Z),即tan=-2. (1). (2)sin2+cos2==. 1.求函数的定义域一般有三类问题:一是给出解释式(如例1),应抓住使整个解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集合;二是未给出解析式(如例2),就应抓住内函数的值域就是外函数的定义域;三是实际问题,此时函数的定义域除使解析式有意义外,还应使实际问题或几何问题有意义. 2.求函数的值域没有通用方法和固定模式,除了掌握常用方法(如直接法、单调性法、有界性法、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不等式法、图象法)外,应根据问题的不同特点,综合而灵活地选择方法. 第3课时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1.两角和的余弦公式的推导方法: 2.基本公式 sin(α±β)=sinα cosβ±cosα sinβ cos(α±β)= ; tan(α±β)= . 3.公式的变式 tanα+tanβ=tan (α+β)(1-tanα tanβ) 1-tanα tanβ= 4.常见的角的变换: 2=(α+β)+(α-β);α=+ α=(α+β)-β =(α-β)+β =(α-)-(-β); = 例1.求[2sin50°+sin10°(1+tan10°)]·的值. 解:原式= = = = = = 变式训练1:(1)已知∈(,),sin=,则tan()等于( ) A. B.7 C.-  D.-7 (2) sin163°sin223°+sin253°sin313°等于 ( ) A.- B. C.- D. 解:(1)A (2)B 例2. 已知α(,),β(0,),(α-)=,sin(+β)=,求sin(α+β)的值. 解:∵α-++β=α+β+ α∈() β∈(0,) ∴α-∈(0,) β+∈(,π) ∴sin(α-)= cos()=- ∴sin(α+β)=-cos[+(α+β)] =-cos[(α-)+()]= 变式训练2:设cos(-)=-,sin(-β)=,且<<π,0<β<, 求cos(+β). 解:∵<<π,0<β<,∴<α-<π,-<-β<. 故由cos(-)=-,得sin(α-)=. 由sin(-β)=,得cos(-β)=.∴cos=cos[(-)-(-β)]== ∴cos(+β)=2cos2-1=-1=-. 例3. 若sinA=,sinB=,且A,B均为钝角,求A+B的值. 解 ∵A、B均为钝角且sinA=,sinB=, ∴cosA=-=-=-, cosB=-=-=-, ∴cos(A+B)=cosAcosB-sinAsinB =×-×= ① 又∵<A<, <B<, ∴<A+B<2 ② 由①②知,A+B=. 变式训练3:在△ABC中,角A、B 、C满足4sin2-cos2B=,求角B的度数. 解 在△ABC中,A+B+C=180°, 由4sin2-cos2B=, 得4·-2cos2B+1=, 所以4cos2B-4cosB+1=0. 于是cosB=,B=60°. 例4.化简sin2·sin2+cos2cos2-cos2·cos2. 解 方法一 (复角→单角,从“角”入手) 原式=sin2·sin2+cos2·cos2-·(2cos2-1)·(2cos2-1) =sin2·sin2+cos2·cos2-(4cos2·cos2-2cos2-2cos2+1) =sin2·sin2-cos2·cos2+cos2+cos2- =sin2·sin2+cos2·sin2+cos2- =sin2+cos2-=1-=. 方法二 (从“名”入手,异名化同名) 原式=sin2·sin2+(1-sin2)·cos2-cos2·cos2 =cos2-sin2 (cos2-sin2)-cos2·cos2 =cos2-sin2·cos2-cos2·cos2 =cos2-cos2· =-cos2· =-cos2=. 方法三 (从“幂”入手,利用降幂公式先降次) 原式=·+·-cos2·cos2 =(1+cos2·cos2-cos2-cos2)+(1+cos2·cos2+cos2+cos2)-·cos2·cos2=. 方法四 (从“形”入手,利用配方法,先对二次项配方) 原式=(sin·sin-cos·cos)2+2sin·sin·cos·cos-cos2·cos2 =cos2(+)+sin2·sin2-cos2·cos2 =cos2(+)-·cos(2+2) =cos2(+)- ·[2cos2(+)-1]=. 变式训练4:化简:(1)sin+cos; (2). 解 (1)原式=2 =2 =2cos=2cos(x-). (2)原式===1. 1.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证明等是三角变形常见的题型,三角函数式变形的过程就是分析矛盾、发现差异,进而消除差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须仔细观察到式子中各项的角、函数名称及运算式子的差异,找出特征,从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对于角与角之间的关系,要充分应用角的恒等变换,以整体角来处理和解决有关问题,这样可以避免一些较复杂的计算,如:2α+β=α+ (α+β)等. 2.在应用过程中要能灵活运用公式,并注意总结公式的应用经验。对一些公式不仅会正用,还要会逆用、变形用,如正切的和角公式的变形用,正、余弦的和、差角公式的逆用。另外还要能对形如sinx±cosx、sinx±cosx的三角函数式要创造条件使用公式. 第4课时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1.基本公式: sin2α= ; cos2α= = = ; tan2α= . 2.公式的变用: 1+cos2α= ; 1-cos2α= . 例1. 求值: 解:原式= == 变式训练1:(cos+sin)= ( ) A.- B.- C.  D. 解:D 例2. 已知α为锐角,且,求的值. 解:∵α为锐角 ∴= === 变式训练2:化简: 解:原式==1 例3.已知; (1) 求的值; (2) 设,求sinα的值. 解:(1)∵ ∴ (2) ∴ 16sin22-4sinα-11=0 解得 ∵ 故 变式训练3:已知sin()=,求cos()的值. 解:cos(+2α)=2cos2(+α)-1 =2sin2(-α) -1=- 例4.已知sin2 2α+2α cosα-cos2α=1,α(0,),求sinα、tanα的值. 解:由已知得 sin22α+sin2αcosα-2cos2α=0 即(sin2α+2cosα) (sin2α-cosα)=0 cos2α(1+sinα) (2sinα-1)=0 ∵α∈(0,) cosα≠0 sinα≠-1 ∴2sinα=1 sinα= ∴tanα= 变式训练4:已知α、β、r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且sinα、sinβ、sinr也成等比数列,求α、β、r的值. 解:∵α、β、r成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β=2α,r=4α ∵sinα、sinβ、sinr成等比数列 ∴ 即,解得cosα=1或 当cosα=1时,sinα=0与等比数列首项不为零矛盾故cosα=1舍去 当时,∵2∈[0,2π] ∴或 ∴或 1.二倍角公式是和角公式的特殊情况,在学习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 2.要理解二倍角的相对性,能根据公式的特点进行灵活应用(正用、逆用、变形用). 3.对三角函数式的变形有以下常用的方法: ① 降次(常用降次公式) ② 消元(化同名或同角的三角函数) ③ 消去常数“1”或用“1”替换 ④ 角的范围的确定 第5课时 三角函数的化简和求值 1.三角函数式的化简的一般要求: ① 函数名称尽可能少; ② 项数尽可能少; ③ 尽可能不含根式; ④ 次数尽可能低、尽可能求出值. 2.常用的基本变换方法有:异角化同角、异名化同名、异次化同次. 3.求值问题的基本类型及方法 ① “给角求值”一般所给的角都是非特殊角,解题时应该仔细观察非特殊角与特殊角之间的关系,通常是将非特殊角转化为特殊角或相互抵消等方法进行求解. ② “给值求值”即给出某些角的三角函数(式)的值,求另外的一些角的三角函数值,解题关键在于:变角,使其角相同; ③ “给值求角”关键也是:变角,把所求的角用含已知角的式子表示,由所求得的函数值结合该函数的单调区间求得角. 4.反三角函数arcsinα、arccosα、arctanα分别表示[]、[0,π]、()的角. 例1. (1)化简: (2)化简: 解:∵ = ∴原式 = 变式训练1:已知,若,则 可化简为 . 解: 例2. 已知,α∈[,],求(2α+)的值. 解法一:由已知得(3sinα+2cosα) (2sinα-cosα)=0 3sinα+2cosα=0或2sinα-cosα=0 由已知条件可知cosα≠0 ∴α≠即α∈(,π) ∴tanα=- sin(2α+)=sin2αcos+cos2αsin =sinαcosα+(cos2α-sin2α) = = = 解法二:由已知条件可知cosα≠0 则α≠ 从而条件可化为 6 tan2α+tanα-2=0 ∵α∈(,π) 解得tanα=-(下同解法一) 变式训练2:在△ABC中,,,,求A的值和△ABC的面积. 解:∵sinA+cosA= ① ∵2sinAcosA=- 从而cosA<0 A∈() ∴sinA-cosA= = ② 据①②可得 sinA= cosA= ∴tanA=-2- S△ABC= 例3. 已知tan(α-β)=,β=-,且α、β∈(0,),求2α-β的值. 解:由tanβ=- β∈(0,π) 得β∈(, π) ① 由tanα=tan[(α-β)+β]= α∈(0,π) 得0<α< ∴ 0<2α<π 由tan2α=>0 ∴知0<2α< ② ∵tan(2α-β)==1 由①②知 2α-β∈(-π,0) ∴2α-β=- (或利用2α-β=2(α-β)+β求解) 变式训练3:已知α为第二象限角,且sinα=,求的值. 解:由sinα= α为第二象限角 ∴cosα=- ∴ ==- 例4.已知. (1)求tanα的值; (2)求的值. 解:(1)由 得 解得tanα=-3或 又,所以为所求. (2)原式:   变式训练4:已知(<α<),试用k表示sin-cos的值. 解:∵ ∴k=2sinαcosα ∵(sinα-cosα)2=1-k 又∵α∈() ∴sinα-cosα= 1.三角函数的化简与求值的难点在于:众多的公式的灵活运用和解题突破口的选择,认真分析所给式子的整体结构,分析各个三角函数及角的相互关系是灵活选用公式的基础,是恰当寻找解题思维起点的关键所在; 2.要熟悉角的拆拼、变换的技巧,倍角与半角的相对性,熟悉几种常见的入手方式: ① 变换角度 ② 变换函数名 ③ 变换解析式结构 3.求值常用的方法:切割化弦法、升幂降幂法、辅助元素法、“1”的代换法等. 第6课时 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 一、三角恒等式的证明 1.三角恒等式的证明实质是通过恒等变形,消除三角恒等式两端结构上的差异(如角的差异、函数名称的差异等). 2.证三角恒等式的基本思路是“消去差异,促成同一”,即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等式两边在角、名称、结构上的差异,再选用适当的公式,消去差异,促进同一. 3.证明三角恒等式的基本方法有:⑴ 化繁为简;⑵ 左右归一;⑶ 变更问题. 二、三角条件等式的证明 1.三角条件等式的证明就是逐步将条件等价转化为结论等式的过程,须注意转化过程确保充分性成立. 2.三角条件等式的证明,关键在于仔细地找出所附加的条件和所要证明的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其常用的方法有: ⑴ 代入法:就是将结论变形后将条件代入,从而转化为恒等式的证明. ⑵ 综合法:从条件出发逐步变形推出结论的方法. ⑶ 消去法:当已知条件中含有某些参数,而结论中不含这些参数,通过消去条件中这些参数达到证明等式的方法. ⑷ 分析法:从结论出发,逐步追溯到条件的证明方法,常在难于找到证题途径时用之. 例1.求证:= 证明:左边= ==右边 变式训练1:求证:tan(α+)+tan(α-)=2tan2α 证明:∵(α+)+(α-)=2α ∴tan[(α+)+(α-)]=tan2α ∴ ∴ ∴tan(α+)+tan(α-)=2tan2α 例2.求证: 证明:左边= = = = 右边=4() =4·= ∴左边=右边 即等式成立 变式训练2:已知2tanA=3tanB,求证:tan(A-B)=. 证明:tan(A-B)= = = 例3.如图所示,D是直线三角形△ABC斜边上BC上一点,AB=AD,记∠CAD=α,∠ABC=β. (1)证明:sinα+cos2β=0; (2)若,求β的值. 解:(1)∵ ∴ 即sinα+cos2β=0 (2)在△ADC中,由正弦定理得. 即 ∴ 由(1)sinα=-cos2β ∴ 即 解得或 因为,所以从而 变式训练3.已知且sinβ·cosα=cos(α+β). (1)求证:; (2)用tanβ表示tanα. 解:(1)∵ ∴ ∴ ∴ (2) 例4.在△ABC中,若sinA·cos2+sinC·cos2=sinB,求证:sinA+sinC=2 sinB. 证明:∵sinA·cos2+sinC·cos2=sinB ∴sinA·+sinC·=sinB ∴sinA+sinC+sinA·cosC+cosA·sinC=3sinB ∴sinA+sinC+sin(A+C)=3sinB ∵sin(A+C)=sinB ∴sinA+sinC=2sinB 变式训练4:已知sinθ+cosθ=2sinα,sinθ·cosθ=sin2β,求证:2cos2α=cos2β. 证明:(sinθ+cosθ)2 =1+2sinθ·cosθ=4sin2α 将sinθ·cosθ=sin2β代入得1+2sin2β=4sin2α ∴1+1-cos2β=2(1-cos2α) ∴2cos2α=cos2β 1.证明三角恒等式的基本思路,是根据等式两端的特征通过三角恒等变换,应用化繁为简,左右归一,变更命题等方法使等式两端的“异”化为“同”. 2.条件等式的证明,注意认真观察,发现已知条件和求证等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途径运用条件,从已知条件出发,以求证式为目标进行代数或三角恒等变形,逐步推出求证式. 3.对于高次幂,往往采用三角公式降次,再依求证式的要求论证. 第7课时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用“五点法”作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 “五点法”作图实质上是选取函数的一个 ,将其四等分,分别找到图象的 点, 点及“平衡点”.由这五个点大致确定函数的位置与形状. 2.y=sinx,y=cosx,y=tanx的图象. 函数 y=sinx y=cosx y=tanx  图象     注:⑴ 正弦函数的对称中心为 ,对称轴为 . ⑵ 余弦函数的对称中心为 ,对称轴为 . ⑶ 正切函数的对称中心为 . 3.“五点法”作y=Asin(ωx+)(ω>0)的图象. 令x'=ωx+转化为y=sinx',作图象用五点法,通过列表、描点后作图象. 4.函数y=Asin(ωx+)的图象与函数y=sinx的图象关系. 振幅变换:y=Asinx(A>0,A≠1)的图象,可以看做是y=sinx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都 ,(A>1)或 (00,ω≠1)的图象,可以看做是把y=sinx的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 (ω>1)或 (0<ω<1)到原来的 倍(纵坐标不变)而得到的.由于y=sinx周期为2π,故y=sinωx(ω>0)的周期为 . 相位变换:y=sin(x+)(≠0)的图象,可以看做是把y=sinx的图象上各点向 (>0)或向 (<0)平移 个单位而得到的. 由y=sinx的图象得到y=Asin(ωx+)的图象主要有下列两种方法: 或 说明:前一种方法第一步相位变换是向左(>0)或向右(<0)平移 个单位.后一种方法第二步相位变换是向左(>0)或向右(<0)平移 个单位. 例1.已知函数y=Asin(ωx+)(A>0,ω>0) ⑴ 若A=3,ω=,=-,作出函数在一个周期内的简图. ⑵ 若y表示一个振动量,其振动频率是,当x=时,相位是,求ω和. 解:(1) y=3sin()列表(略)图象如下:  0  π  2π  x       y 0 3 0 -3 0   (2)依题意有:  ∴ 变式训练1:已知函数y=2sin, (1)求它的振幅、周期、初相; (2)用“五点法”作出它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 (3)说明y=2sin的图象可由y=sinx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变换而得到. 解 (1)y=2sin的振幅A=2,周期T==,初相=. (2)令X=2x+,则y=2sin=2sinX. 列表,并描点画出图象: x -      X 0    2  y=sinX 0 1 0 -1 0  y=2sin(2x+) 0 2 0 -2 0   (3)方法一 把y=sinx的图象上所有的点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到y=sin的图象,再把y=sin的图象上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得到y=sin的图象,最后把y=sin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横坐标不变),即可得到y=2sin的图象. 方法二 将y=sinx的图象上每一点的横坐标x缩短为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得到y=sin2x的图象; 再将y=sin2x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 得到y=sin2=sin的图象;再将y=sin的图象上每一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伸长为原来的2倍,得到y=2sin的图象. 例2已知函数y=3sin (1)用五点法作出函数的图象; (2)说明此图象是由y=sinx的图象经过怎么样的变化得到的; (3)求此函数的振幅、周期和初相; (4)求此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方程、对称中心. 解 (1)列表: x        0    2  3sin 0 3 0 -3 0  描点、连线,如图所示: (2)方法一 “先平移,后伸缩”. 先把y=sinx的图象上所有点向右平移个单位,得到y=sin的图象;再把y=sin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得到 y=sin的图象,最后将y=sin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3倍(横坐标不变),就得到y=3sin的图象. 方法二 “先伸缩,后平移” 先把y=sinx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为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得到y=sinx的图象;再把y=sinx图象上所有的点向右平移个单位, 得到y=sin(x-)=sin的图象,最后将y=sin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3倍(横坐标不变),就得到y=3sin的图象. (3)周期T===4,振幅A=3,初相是-. (4)令=+k(k∈Z), 得x=2k+(k∈Z),此为对称轴方程. 令x-=k(k∈Z)得x=+2k(k∈Z). 对称中心为 (k∈Z). 变式训练2:已知函数 的最小正周期为π且图象关于对称; (1) 求f(x)的解析式; (2) 若函数y=1-f(x)的图象与直线y=a在上中有一个交点,求实数a的范围. 解:(1)   ∵w∈R  当w=1时, 此时不是它的对称轴 ∴w=-1  (2)  如图:∵直线y=a在上与y=1-f(x)图象只有一个交点 ∴或a=1 例3.如图为y=Asin(x+)的图象的一段,求其解析式. 解 方法一 以N为第一个零点, 则A=-,T=2=, ∴=2,此时解析式为y=-sin(2x+). ∵点N,∴-×2+=0,∴=, 所求解析式为y=-sin. ① 方法二 由图象知A=, 以M为第一个零点,P为第二个零点. 列方程组 解之得. ∴所求解析式为y=sin. ② 变式训练3:函数y=Asin(x+)(>0,||< ,x∈R)的部分图象如图,则函数表达式为( ) A. y=-4sin B. y=-4sin C. y=4sin D. y=4sin 答案 B 例4.设关于x的方程cos2x+sin2x=k+1在[0,]内有两不同根α,β,求α+β的值及k的取值范围. 解:由cos2x+sin2x=k+1得 2sin(2x+)=k+1 即sin(2x+)= 设c: y=sin(2x+),l: y=,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它们的图象(略) 由图易知当<1时, 即0≤k<1时 直线l与曲线c有两个交点,且两交点的横坐标为α、β,从图象中还可以看出α、β关于x=对称.。故α+β= 变式训练4.已知函数f (x)=sin(ωx+)(ω>0,0≤≤π)是R上的偶函数,其图象关于点M(π,0)对称,且在区间[0,]上是单调函数,求和ω的值. 解:由f (x)是偶函数,得f(-x)=f (x)即sin(-x+)=sin(x+) ∴-cossinx=cossinx对任意x都成立,且>0, cos=0 依题意设0≤≤π ∴= 由f(x)的图象关于点M对称, 得f(-x)=-f (+x) 取x=0得f ()=-f () f ()=0 ∴f()=sin(+)=cos=0 又>0得=+kπ =(2k+1) (k=0,1,2……) 当k=0时,= f (x)=sin()在[0,]上是减函数; 当k=1时,=2 f (x)=sin(2x+)在[0,]上是减函数; 当k≥2时,≥ f (x)=sin(x)在[0,]上不是减函数; ∴=或=2 1.图象变换的两种途径 ⑴ 先相位变换后周期变换 y=sinx y=sin(x+) y=sin(ωx+) ⑵ 先周期变换后相位变换 y=sinx y=sinωxy=sinω (x+) 2.给出图象求解析式y=Asin(ωx+)+B的难点在于ω、的确定,本质为待定系数法,基本方法是:⑴ “五点法”运用“五点”中的一点确定. ⑵ 图像变换法,即已知图象是由哪个函数的图象经过变换得到的,通常可由零点或最值点确定T→ω. 第8课时 三角函数的性质 1.三角函数的性质 函 数 y=sinx y=cosx y=tanx  定义域     值 域     奇偶性     有界性     周期性     单调性     最大(小)值     2.函数y=sinx的对称性与周期性的关系. ⑴ 若相邻两条对称轴为x=a和x=b,则T= . ⑵ 若相邻两对称点(a,0)和(b,0) ,则T= . ⑶ 若有一个对称点(a,0)和它相邻的一条对称轴x=b,则T= . 注:该结论可以推广到其它任一函数. 例1. 化简f (x)=cos()+cos()+2sin(+2x)(x∈R,k∈Z).并求f (x)的值域和最小正周期. 解:(1) f(x) =2sin(ax+)(0<a<1) 由于f(x)·g(x)最小正周期相同 得= 即a=2m 又f(1)=2g(1) 即2sin(a+)=2tan(m+) 把a=2m代入得sin(2m+)=tan(m+) ∴2sin(m+)cos(m+)= ∴sin(m+)=0或cos(m+)=± 当sin(m+)=0时,m=k-(k≠z),这与0<m<1矛盾. 当cos(m+)=±时,m=k+或m=k-(k∈z),现由0<m<1时得m=故a= ∴f(x)=2sin(x+),g(x)=tan(x+) (2) 由2k-≤x+≤2k+得 x∈[12k-5,12k+1] ∴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12k-5,12k+1] (k∈z) 变式训练1:已知函数 ; (1)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 (2)求使函数f(x)取得最大值的x的集合. 解:(1) = = ∴ (2)当f(x)取最大值时,sin(2x-)=1 有2x-=2k+ 即x=k+(k∈z) 故所求x的集合为 例2已知函数f (x)= ⑴ 求f (x)的定义域. ⑵ 用定义判断f (x)的奇偶性. ⑶ 在[-π,π]上作出函数f (x)的图象. ⑷ 指出f (x)的最小正周期及单调递增区间. 解:(1) 由1+cos2x>0得2cos2x>0 ∴cosx≠0即x≠kπ+,(k∈z) ∴函数f (x)的定义域为{x|x≠kπ+,k∈z|} (2)∵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且对任意的定义域中x, f (-x)= ∴f (x)为奇函数. (3) f (x)=又x∈[-π,π] 且x≠- ∴f(x)= f (x)的图象如右: (4) 由图知,f(x)的最小正周期为2π. f (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k∈z) 变式训练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lgsin(cosx);(2)y=. 解 (1)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使sin(cosx)>0. ∵-1≤cosx≤1,∴0<cosx≤1. 方法一 利用余弦函数的简图得知定义域为{x|-+2k<x<+2k,k∈Z}. 方法二 利用单位圆中的余弦线OM,依题意知0<OM≤1, ∴OM只能在x轴的正半轴上, ∴其定义域为 . (2)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使sinx-cosx≥0. 方法一 利用图象.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0,2]上y=sinx和y=cosx的图象,如图所示. 在[0,2]内,满足sinx=cosx的x为,,再结合正弦、余弦函数的周期是2, 所以定义域为. 方法二 利用三角函数线, 如图MN为正弦线,OM为余弦线, 要使sinx≥cosx,即MN≥OM, 则≤x≤(在[0,2]内). ∴定义域为 . 方法三 sinx-cosx=sin≥0, 将x-视为一个整体,由正弦函数y=sinx的图象和性质 可知2k≤x-≤+2k, 解得2k+≤x≤+2k,k∈Z. 所以定义域为. 例3设函数,,已知f(x)、g(x)的最小正周期相同,且2(g)=f(1); (1)试确定f(x)、g(x)的解的式; (2)求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 解:(1)当a=1时,f(x)=2cos2+sinx+b = ∴递增区间为[2kπ-](k∈z) (2)∵f (x)=a(sinx+cosx)+a+b= 而x∈[0,π],x+∈[] ∴sin(x+)∈[] ∴ ∴ 变式训练3:已知函数f (x)=(sinx-cosx) ⑴ 求它的定义域和值域; ⑵ 求它的单调区间; ⑶ 判断它的奇偶性; ⑷ 判定它的周期性,如果是周期函数,求出它的最小正周期. 解:(1) 由题意得:sinx-cosx>0即sin(x-)>0 从而得2kπ+<x<2kπ+π 函数的定义域为()(k∈z) ∵0<sin(x-)≤1 ∴0<sinx-cosx≤ 即(sinx-cosx)≥=-故函数f (x)的值域为[-,+∞] (2) ∵sinx-cosx=sin(x-)在f(x)的定义域上的单调递增区间为()(k∈z),单调递减区间为[](k∈z) (3) ∵f(x)的定义域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关于原点不对称. ∴f(x)是非奇非偶函数. (4) ∵f(x+2π)=[sin(x+2π)-cos(x+2π)] = (sinx-cosx)=f(x) ∴f (x)函数的最小正周期T=2π 例4.已知函数y=acosx+b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是-3,试确定=b sin(ax+)的单调区间. 解:(1)若a>0,则a+b=1,-a+b=-3, ∴ a=2,b=-1,此时,=-sin(2x+) 单调增区间为[kπ+,kπ+] (k∈z) 单调减区间为[kπ-,kπ+] (k∈z) (2) 若a<0,则-a+b=1,a+b=-3, ∴ a=-2,b=-1, 单调增区间为[kπ-,kπ+] (k∈z) 单调减区间为[kπ+,kπ+] (k∈z) 变式训练4:某港口水的深度y(米)是时间t(0≤t<24,单位:时)的函数,记作y=f(t),下面是某日水深的数据: t(时) 0 3 6 9 12  y(米) 10 13 9.9 7 10  t(时) 15 18 21 24   y(米) 13 10.1 7 10   经过长期观察,y=f(t)的曲线可以近似地看成函数y=Asinωx+b的图象. (1)试根据以上数据,求出函数y=f(t)的近似表达式; (2)一般情况下,船底离海底的距离为5米或5米以上时认为是安全的(船舶停靠时,船底中需不碰海底即可),某船吃水深度(船底离水面的距离)为6.5米,如果希望该船在一天内安全进出港,请问,它至多在港里停留多长时间(忽略进出港所需的时间)? 解:(1) 由已知数据,易知函数y=f(t)的周期T=12,振幅A=3,b=10 ∴y=3sint=10 (2) 由题意,该船进出港时,水深应不小于5+6.5=11.5(米) ∴3sint+10≥11.5 sint≥ 解得2k+≤t≤2k+ 即12k+1≤t≤12k+5 k∈z 在同一天内,取k=0或1. ∴1≤t≤5 或 13≤t≤17 ∴该船最早能在凌晨1时进港,最迟下午17时出港,在港内最多能停留16小时. 1.求三角函数的定义域既要注意一般函数求定义域的规律,又要注意三角函数本身的特有属性,如常常丢掉使tanx有意义的x≠nπ+(n∈Z). 2.求函数值域的问题一方面要熟悉求值域的一般方法和依据,另一方面要注意三角函数的有界性. 3.求周期一般先将函数式化为y=Af(ωx+)(f为三角函数),再用周期公式求解. 4.函数y=Asin(ωx+)(A>0,ω>0)的单调区间的确定的基本思想是把(ωx+)看作一个整体,再利用正弦函数的单调区间解出x即为所求.若ω<0,可用诱导公式变为y=-Asin(-ωx-)再仿照以上方法解之. 第9课时 三角函数的最值 1.一元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以后还将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一直是高中数学函数这部分内容中的重点,也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我们要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交点的横坐标是对应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反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是对应的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交点的横坐标. 2.函数与方程 两个函数与图象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的解;反之,要求方程的解,也只要求函数与图象交点的横坐标. 3.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首先要找到方程的根所在的区间,则必有,再取区间的中点,再判断的正负号,若,则根在区间中;若,则根在中;若,则即为方程的根.按照以上方法重复进行下去,直到区间的两个端点的近似值相同(且都符合精确度要求),即可得一个近似值. 例1. 求下列函数的最值. ⑴ y=; ⑵ y=2 cos(+x)+2cosx; ⑶ . 解:(1) y= = ∴ 当cosx=时,ymin= ∵ cosx≠1 ∴ 函数y没有最大值。 (2) y=2cos()+2cosx =2cos =3cosx-sinx =2cos() ∴当cos()=-1时,ymin=- 当cos()=1时,ymax= (3) 由得sinx-ycosx=3y-1 ∴=3y-1 (tan=-y) ∵|sin(x+)|≤1 ∴|3y-1|≤ 解得0≤y≤ 故的值域为[0,] 注:此题也可用其几何意义在求值域. 变式训练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 (2)y=sinx+cosx+sinxcosx; (3)y=2cos+2cosx. 解 (1)y== =2cos2x+2cosx=2-. 于是当且仅当cosx=1时取得ymax=4,但cosx≠1, ∴y<4,且ymin=-,当且仅当cosx=-时取得. 故函数值域为. (2)令t=sinx+cosx,则有t2=1+2sinxcosx, 即sinxcosx=. 有y=f(t)=t+=. 又t=sinx+cosx=sin, ∴-≤t≤. 故y=f(t)= (-≤t≤), 从而知:f(-1)≤y≤f(),即-1≤y≤+. 即函数的值域为. (3)y=2cos+2cosx =2coscosx-2sinsinx+2cosx =3cosx-sinx =2 =2cos. ∵≤1 ∴该函数值域为[-2,2]. 例2. 试求函数y=sinx+cosx+2sinxcosx+2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又若呢? 解: 令t=sinx+cosx 则t∈[-,] 又2sinx+cosx=(sinx+cosx)2-1=t2-1 ∴y=t2+t+1=(t+)2+,显然ymax=3+ 若x∈[0,] 则t∈[1,] y=(t+)+在[1,]单调递增. 当t=1即x=0或x=时,y取最小值3. 当t=即x=时,y取最大值3+. 变式训练2: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点拔:三角函数求最值一般利用三角变形求解,此题用常规方法非常困难,而用导数求最值既方便又简单. 解:f(x)=x-(sin2x+cos2x)- ∴f′(x)=1+sin(2x-) ∵x∈[-,] ∴2x-∈[-,] 令f′(x)=0 得sin(2x-)=- ∴x=0,-, ∵f(0)=-1,而f(-)=- f()= ∴当x=时,[f(x)]max= 当x=0时,[f(x)]min=-1 例3. 已知sinx+siny=,求siny-cos2x的最大值. 解:∵sinx+siny= ∴siny= ∴siny-cos2x=-(1-sin2x) = = 又∵-1≤siny≤1 ∴ 而-1≤sinx≤1 ∴≤sinx≤1 ∴当sinx=时,siny-cos2x取得最大值。 变式训练3: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b2=ac,求y=的取值范围. 解:y= 又cosB=≥ ∴ 0<B≤ ∴<B+≤ ∴ 1<sin(B+)≤ 即1<y≤ 例4.设a≥0,若y=cos2x-asinx+b的最大值为0,最小值为-4,试求a与b的值,并求出使y取得最大、最小值时的x值. 解:原函数变形为 y=- ∵-1≤sinx≤1,a≥0 ∴若0≤a≤2,当sinx=-时 ymax=1+b+=0 ① 当sinx=1时,ymin=- =-a+b=-4 ② 联立①②式解得a=2,b=-2 y取得最大、小值时的x值分别为: x=2kπ-(k∈Z),x=2kπ+(k∈Z) 若a>2时,∈(1,+∞) ∴ymax=-=0 ③ ymin=- ④ 由③④得a=2时,而=1 (1,+∞)舍去. 故只有一组解a=2,b=-2. 变式训练4:设函数(其中ω>0,a∈R),且f(x)的图象在y轴右侧的第一个最高点的横坐标为. (1)求ω的值; (2)如果在区间的最小值为,求a的值. 解:(1) f(x)=cosx+sin2x++a =sin(2x+)++a 依题意得2·+=解得= (2) 由(1)知f(x)=sin(2x+)++a 又当x∈时,x+∈ 故-≤sin(x+)≤1 从而f(x)在上取得最小值-++a 因此,由题设知-++a=故a= 1.求三角函数最值的方法有:① 配方法;②化为一个角的三角函数;③ 数形结合;④ 换元法;⑤ 基本不等式法. 2.三角函数的最值都是在给定区间上取得的.因而特别要注意题设所给出的区间. 3.求三角函数的最值时,一般要进行一些三角变换以及代数换元,须注意函数有意义的条件和弦函数的有界性. 4.含参数函数的最值,解题要注意参数的作用. 三角函数章节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已知sinθ=,sin2θ<0,则tanθ等于 ( ) A.- B. C.-或 D. 2. 若,则2x与3sinx的大小关系是 ( ) A. B. C. D.与x的取值有关 3. 已知α、β均为锐角,若P:sinα0,对于函数,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有最大值而无最小值 B.有最小值而无最大值 C.有最大值且有最小值 D.既无最大值又无最小值 7. 函数f(x)= ( ) A.在[0,]、上递增,在、上递减 B.、上递增,在、上递减 C.在、上递增,在、 上递减 D.在、上递增,在、上递减 8. y=sin(x-)·cos(x-),正确的是 ( ) A.T=2π,对称中心为(,0) B.T=π,对称中心为(,0) C.T=2π,对称中心为(,0) D.T=π,对称中心为(,0) 9. 把曲线y cosx+2y-1=0先沿x轴向右平移,再沿y轴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曲线方程为 ( ) A.(1-y)sinx+2y-3=0 B.(y-1)sinx+2y-3=0 C.(y+1)sinx+2y+1=0 D.-(y+1)sinx+2y+1=0 10.已知,函数y=2sin(ωx+θ)为偶函数(0<θ<π) 其图象与直线y=2的交点的横坐标为x1,x2,若| x1-x2|的最小值为π,则 ( ) A.ω=2,θ= B.ω=,θ= C.ω=,θ= D.ω=2,θ= 二、填空题 11.f (x)=A sin(ωx+)(A>0, ω>0)的部分如图,则f (1) +f (2)+…+f (11)= . 12.已sin(-x)=,则sin2x的值为 。 13.的图象与直线y=k有且仅有两个不同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 . 14.已知=1,则(1+sinθ)(2+cosθ)= 。 15.平移f (x)=sin(ωx+)(ω>0,-<<),给出下列4个论断: ⑴ 图象关于x=对称 ⑵图象关于点(,0)对称 ⑶ 周期是π ⑷ 在[-,0]上是增函数 以其中两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论断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两个命题: (1) .(2) . 三、解答题 16.已知,(1)求的值;(2)求的值. 17.设函数,其中=(sinx,-cosx),=(sinx,-3cosx),=(-cosx,sinx),x∈R;(1) 求函数f(x)的最大值和最小正周期; (2) 将函数y=f(x)的图象按向量平移,使平移后的图象关于坐标原点成中心对称,求||最小的. 18.在△ABC中,sinA(sinB+cosB)-sinC=0,sinB+cos2C=0,求角A、B、C的大小. 19.设f (x)=cos2x+2sinxcosx的最大值为M,最小正周期为T. ⑴ 求M、T. ⑵ 若有10个互不相等的函数xi满足f (xi)=M,且0 0 sinA=cosA,即tanA=1 又0 < A<π ∴ A=,从而C=-B 由sinB+cos2C=0,得sinB+cos2(-B)=0 即sinB(1-2cosB)=0 ∴cosB= B= C= 19.=2sin(2x+) (1) M=2 T=π (2) ∵=2 ∴ sin(2xi+)=1 2xi+=2kπ+ xi=2kπ+ (k∈z) 又0 < xi<10π ∴ k=0, 1, 2,…9 ∴ x1+x2+…+x10=(1+2+…+9)π+10× =π 20.解:(1) f (x)=sin(2x+θ)+cos(2x+θ) =2sin(2x+θ+) (2) 要使f (x)为偶函数,则必有f (-x)=f (x) ∴ 2sin(-2x+θ+)=2sin(2x+θ+) ∴ 2sin2x cos(θ+)=0对x∈R恒成立 ∴ cos(θ+)=0又0≤θ≤π θ= (3) 当θ=时f (x)=2sin(2x+)=2cos2x=1 ∴cos2x= ∵x∈[-π,π] ∴x=-或 21.=2sin(2x+)+2 由五点法作出y=的图象(略) (1) 由图表知:0<a<4,且a≠3 当0<a<3时,x1+x2= 当3<a<4时,x1+x2= (2) 由对称性知,面积为(-)×4=2π.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