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2函数及其表示 §1.2.1函数概念的教案说明 新疆乌鲁木齐八一中学 王丽娟 教学目标 知识要求目标: 1 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能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 通过大量实例理解构成函数的三个要素 3 掌握判定两个函数是否相等的方法 能力发展目标: 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函数概念的活动,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德育渗透目标: 让学生体会现实世界充满变化,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 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要素。 教学导图: 分析教材中的三个实例 ↓ 引出函数的概念 ↙ ↘ 与初中函数概念进行比较,明确现在函数的优越性 大量例举生活实例深刻理解函数的概念 ↘ ↙ 了解函数的三要素 ↓ 判定两个函数是否相等 ↓ 例题处理 ↓ 课堂练习 ↓ 课堂小结 ↓ 课下作业 教学难点: 函数概念的本质及符号y﹦f(x)的理解 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观点的教学方式,即通过大量实例,遵循“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提出问题,大胆猜想,确定方向,分组研究,尝试验证,归纳总结;通过搭建新概念与学生原有认识结构间的桥梁,使学生心理上得到认同,建立新的认识结构。 教学手段: 发挥计算机快捷,生动,形象,人脑延续的特点,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实施研究方法,激发并维持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今天我们学习函数,函数一词是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首先采用的,后经维布伦,林纳用集合与对应的观点,揭示了函数概念的本质,我国请代数学家李善兰在翻译《代数学》时,首先把“function”译成函数且给出定义“凡式中含天,为天之函数”。所以我们今天学习的函数,要感谢这些为数学奉献的数学家们。 复习回顾: 初中时我们已学过函数的概念:在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给定一个x值,相应地也就确定了一个y值,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x的取值范围叫定义域,y的取值范围叫值域。 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实例 新课讲授: 实例(1)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26s落到地面击中目标,炮弹的射高为845m,且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单位:m)随时间t(单位:s)变化的规律是h=130t-5t 2 A={t|0≤t≤26},B={h|0≤h≤845} 我们发现,对于数集A中的任意一个时间t,按照对应关系h=130t-5t2,在数集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高度h和它对应,满足函数定义,应为函数。发现解析式可以用来刻画函数。 实例(2)近几年来,大气层中的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了臭氧空洞问题,图中曲线显示了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面积从1979∽2001年的变化情况。  引导学生看图启发,从图中明显得知,对于数集A中的每一个时刻t都对应t时刻时曲线在该点的纵坐标。即在数集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臭氧层空洞面积s与之对应,满足函数定义,也应为函数。发现图像也可以来刻画函数。 实例(3)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质量越高。表中恩格尔系数随时间(年)变化的情况表明,“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发生了显著变化。 时间(年)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53.8 52.9 50.1 49.9 49.9 48.6 46.4 44.5 41.9 39.2 37.9   若记A={t|1991≤t≤2001且t∈Z},B={53.8、52.9··· } 学生探讨交流发现,对于表格中的任意一个时间t都有唯一确定的恩格尔系数与之对应,即在数集A中的任意一个时间t在数集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恩格尔系数与之对应,满足函数定义,应为函数。发现表格也可以用来刻画函数。 教师及时提问:这三个实例的不同点和共同点是什么? 学生认真思考,在教师启发点拨下,归纳总结 不同点:实例(1)用解析式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实例(2)同图像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实例(2)同表格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共同点:①都有两个非空数集 ②两个数集间都有一种确定的对应关系,即按照这种对应关系对于集合A中任意一个数,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与之对应。 因此,究其函数的本质,我们用集合和对应的观点给出函数全新的定义。 ⒈一般地,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 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定义的要点和所满足的条件 强调:①函数首先是两个数集之间建立的对应 ②对于x的每一个值,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都有唯一的y值与它对应,这种对应应为数与数之间的一一对应或多一对应 ③认真理解y﹦f(x)的含义:y﹦f(x)是一个整体,f(x)并不表示f与x的乘积,它是一种符号,它可以是解析式,如实例(1);也可以是图像,如实例(2);也可以是表格,如实例(3);y﹦f(x)如同一个加工厂,把把输入的数x,按照某种加工过程如解析式,图像,表格,加工称另外一个数值y。 ④x叫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 y叫函数值,y的取值范围C={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且C≤B 强调定义域,值域都是一个集合且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 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为什么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 那么这个函数的定义与以往的函数定义有何区别和联系那? 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两种定义实质上是一致的,即它们的定义域和值域的意义完全相同,对应关系本质也一样,只不过叙述的出发点不同,初中给出的定义是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其中对应关系是将自变量x的每一个取值与唯一确定的函数y对应起来;高中给出的定义是从集合对应的观点出发,其中的对应关系是将A集合中的任一元素与B集合中的唯一确定的元素对应起来,这样定义逃脱了物理运动的束缚,更加完美。 教师再及时引导,既然函数是一个整体,那构成函数定义有几个要素分别是什么? 问题清晰,学生马上给出解答。 ⒉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强调三者却一不可,但值域可由定义域和对应法则唯一确定。 如同加工厂中,原料确定,加工过程确定,最后加工后的产品也得以确定。 为加深对函数概念及函数定义三要素的理解,教师马上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函数的实例,并指出函数的三要素. 教师应给出适时评价,归纳并恰当鼓励,并展示例1. 判断下列那些是函数 (1) 气压() 0.5 1.0 2.0 5.0 10  沸点(℃) 81 100 121 152 179   (2) (3)  (4)  x∈﹛x|x≥0﹜ 学生总结发现(1)(2)是函数(3)(4)不是函数 说明:并非所有的函数都是解析式,并非解析式都是函数,函数与解析式之间是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关系! 适时引导学生,既然(1)(2)均为函数,那么构成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 让学生温故而知新,明确函数三要素的与作用。 引导学生发现,函数的三要素就确定了函数;教师及时提问:若两函数的三要素相同,这两个函数是什么关系那? 学生马上回答为相同函数,进而引出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 3.若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一致,则这两个函数为相等函数。 强调:值域由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唯一确定。 马上看题体会,展示了幻灯片 下例函数中哪个与函数y=x相等 (1) (2) (3) (4) 教师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2)(3)(4),强调问题解决的思路,切入点及叙述语言的精确性,教师给出即使评价。 课堂练习P19.3 请同学单独回答,教师给出评价 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再一次体会函数无处不在,理解函数的概念和函数的三要素,并会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等。 板书设计 函数 函数的定义 2.函数的三要素 强调① 3.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等 ② ③ ④   作业设计: 请找出至少3个生活中存在的函数关系的实例,并与同伴交流;指出函数三要素;请再找出一个生活实例,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依赖关系,但不是函数关系 P24.2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