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电路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考纲解读 1.熟练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能分析、计算.2.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电路的动态分析和计算.   1.[串、并联电路特点的应用]电阻R1与R2并联在电路中,通过R1与R2的电流之比为1∶2,则当R1与R2串联后接入电路中时,R1与R2两端电压之比U1∶U2为 (  ) A.1∶2 B.2∶1 C.1∶4 D.4∶1 答案 B 解析 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R1与R2的比值为2∶1,当串联接入电路中时,电压之比为电阻之比,B选项正确. 2.[对电动势概念的理解]下列关于电动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源的电动势跟电源内非静电力做的功成正比,跟通过的电荷量成反比 B.电动势的单位跟电压的单位一致,所以电动势就是两极间的电压 C.非静电力做的功越多,电动势就越大 D.E=只是电动势的定义式而非决定式,电动势的大小是由电源内非静电力的特性决定的 答案 D 解析 电动势的定义式E=中,E与W、q无关,E反映的是电源的属性,由电源内部非静电力的特性决定,故A、C错误,D正确;电动势的单位虽然与电压单位相同,但两者有本质的不同,B错误. 3.[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一电池外电路断开时的路端电压为3 V,接上8 Ω的负载后路端电压降为2.4 V,则可以判定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为 (  ) A.E=2.4 V,r=1 Ω B.E=3 V,r=2 Ω C.E=2.4 V,r=2 Ω D.E=3 V,r=1 Ω 答案 B 解析 当外电路断路时,I=0,U外=E=3 V;接上8 Ω负载时,I′== A= 0.3 A,则r=== Ω=2 Ω. 考点梳理 一、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1.特点对比 串联 并联  电流 I=I1=I2=…=In I=I1+I2+…+In  电压 U=U1+U2+…+Un U=U1=U2=…=Un  电阻 R=R1+R2+…+Rn =++…+  2.几个常用的推论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其中任一部分电路的总电阻.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其中任一支路的总电阻,且小于其中最小的电阻. (3)无论电阻怎样连接,每一段电路的总耗电功率P总是等于各个电阻耗电功率之和. (4)无论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电路中任意一个电阻变大时,电路的总电阻变大. 二、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1.电动势 (1)定义: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 C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 (2)表达式:E=. (3)物理意义:反映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2.内阻 电源内部也是由导体组成的,也有电阻,叫做电源的内阻,它是电源的另一重要参数. 三、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内容:闭合电路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 2.公式 3.路端电压U与电流I的关系 (1)关系式:U=E-Ir. (2)U-I图象如图1所示. ①当电路断路即I=0时,纵坐标的截距为电源电动势. 图1 ②当外电路电压为U=0时,横坐标的截距为短路电流. ③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为电源的内阻.  4.[电源的功率和效率的计算]一个微型吸尘器的直流电动机的额定电压为U,额定电流为I,线圈电阻为R,将它接在电动势为E、内阻为r的直流电源的两极间,电动机恰好能正常工作,则 (  ) A.电动机消耗的总功率为UI B.电动机消耗的热功率为 C.电源的输出功率为EI D.电源的效率为1- 答案 AD 解析 电动机不是纯电阻,电动机消耗的总功率为UI,A选项正确;电动机消耗的热功率为I2R,B选项错误;电源的输出功率为UI,C选项错误;电源的效率为== 1-,D选项正确. 5.[对电路动态变化的分析]在如图2所示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 向下移动时,则 (  ) A.A灯变亮、B灯变亮、C灯变亮 B.A灯变亮、B灯变亮、C灯变暗 图2 C.A灯变亮、B灯变暗、C灯变暗 D.A灯变亮、B灯变暗、C灯变亮 答案 D 解析 滑片P向下移动,滑动变阻器电阻减小,外电路总电阻减小,根据I=知,电路电流增大,灯A两端电压UA增大而变亮,根据U=E-Ir,路端电压变小,U=UA+UB,所以UB减小,灯B电阻不变,所以灯B电流IB减小,灯B变暗.干路电流I=IB+IC,因为I增大,IB减小,所以IC增大,灯C应变亮,选项D正确. 方法提炼 1.电路中的功率关系: (1)P总=EI=P内+P外=I2r+UI. (2)当R外=r时,电源有最大输出功率. 2.电路的动态分析: (1)分析直流电路的动态问题时,一般按照“局部→整体→局部”的思路进行. (2)先分析电路结构未发生变化的支路,再分析电路结构发生变化的支路.  考点一 电路动态变化的分析 1.电路动态分析类问题是指由于断开或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滑片的滑动等造成电路结构发生了变化,一处变化又引起了一系列的变化. 2.电路动态分析的方法 (1)程序法:电路结构的变化→R的变化→→→U端的变化→固定支路→. (2)极限法:即因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动引起的电路变化问题,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分别滑至两个极端去讨论. (3)判定总电阻变化情况的规律 ①当外电路的任何一个电阻增大(或减小)时,电路的总电阻一定增大(或减小). ②若开关的通、断使串联的用电器增多时,电路的总电阻增大;若开关的通、断使并联的支路增多时,电路的总电阻减小. 图3 ③在如图3所示分压电路中,滑动变阻器可视为由两段电阻构成,其中一段R并与灯泡并联,另一段R串与并联部分串联.A、B两端的总电阻与R串的变化趋势一致. 例1 在如图4所示的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R3的滑动 触头P向下滑动时 (  ) 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B.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图4 C.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D.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解析 R3的滑动触头向下滑动,所以R3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导致并联电路的阻值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大,干路电流变小;并联电路的电阻变大,则并联电路的分压增大,即R2、R4串联电路的电压变大,所以流过这一支路的电流变大,由于干路电流变小,所以电流表的示数变小;因为R2、R4串联电路的电压变大,使得R2两端分压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本题答案为A. 答案 A 突破训练1 在如图5所示的电路中,E为电源电动势,r为电源 内阻,R1和R3均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当R2的滑片 在a端时合上开关S,此时三个电表、和的示数分别为 I1、I2和U.现将R2的滑片向b端移动,则三个电表示数的变 化情况是 (  ) A.I1增大,I2不变,U增大 图5 B.I1减小,I2增大,U减小 C.I1增大,I2减小,U增大 D.I1减小,I2不变,U减小 答案 B 解析 滑片向b端移动时,R2减小,引起总电阻减小,总电流I=增大,路端电压U=E-Ir减小,R3的电流等于总电流,U3=IR3增大,故并联部分电压U并=U-U3减小,R1阻值不变,故电流I1减小,I2=I-I1增大,故选B. 考点二 电路中的功率及效率问题 1.电源的总功率 (1)任意电路:P总=EI=U外I+U内I=P出+P内. (2)纯电阻电路:P总=I2(R+r)=. 2.电源内部消耗的功率:P内=I2r=U内I=P总-P出. 3.电源的输出功率 (1)任意电路:P出=UI=EI-I2r=P总-P内. (2)纯电阻电路:P出=I2R==. (3)输出功率随R的变化关系 ①当R=r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为Pm=. ②当R>r时,随着R的增大输出功率越来越小. ③当RUC,故R1接在电源上时,电源的效率高,A项正确,B项错误;将电阻接在电源上,电阻的U-I图象与电源两端电压与电流关系图象的交点,表示将这个电阻接到此电源上的输出电压和电流,从图象中只可看出电流的数值,由于图线的斜率等于电阻的阻值,由题图可知,R2与电源的内阻相等,所以R2接在电源上时,电源的输出功率大,故C、D项错误. 8.如图8所示,图中直线①表示某电源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象,图中曲线②表示该电源的输出功率与电流的关系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8 A.电源的电动势为50 V B.电源的内阻为 Ω C.电流为2.5 A时,外电路的电阻为15 Ω D.输出功率为120 W时,输出电压是30 V 答案 ACD 解析 电源的输出电压和电流的关系为:U=E-Ir,显然直线①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r,纵轴的截距为电源的电动势,从题图中看出截距为50 V,斜率的大小等于r= Ω=5 Ω,A正确,B错误;当电流为I1=2.5 A时,由回路中电流I1=,解得外电路的电阻R外=15 Ω,C正确;当输出功率为120 W时,由题图中P-I关系图线中看出对应干路电流为4 A,再从U-I图线中读取对应的输出电压为30 V,D正确. 9.如图9甲所示,其中R两端电压U随通过该电阻的电流I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动势为7.0 V(内阻不计),且R1=1 000 Ω(不随温度变化).若改变R2,使AB与BC间的电压相等,这时 (  )  图9 A.R的阻值为1 000 Ω B.R的阻值为1 333 Ω C.通过R的电流为1.5 mA D.通过R的电流为2.0 mA 答案 BC 解析 要使AB与BC间的电压相等,即有E=UAB+UBC,UAB=UBC, 解得UBC=3.5 V.而UBC=U+IR1,U=UBC-IR1,将UBC=3.5 V, R1=1 000 Ω代入得U=3.5-1 000I,在题图中作出函数关系U= 3.5-1 000I的图象,如图所示,两图象的交点对应的横、纵坐标 I=1.5 mA、U=2 V即为公共解,由IR=U解得R==1 333 Ω,B、C正确. ?题组4 对含电容器电路的考查 10.如图10所示,两个相同的平行板电容器C1、C2用导线相连, 开始都不带电.现将开关S闭合给两个电容器充电,待充电 完毕后,电容器C1两板间有一带电微粒恰好处于平衡状态. 图10 再将开关S断开,把电容器C2两板稍错开一些(两板间距离保持不变),重新平衡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电容器C1两板间电压减小 B.电容器C2两板间电压增大 C.带电微粒将加速上升 D.电容器C1所带电荷量增大 答案 BCD 解析 充电完毕后电容器C1、C2并联,且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U,断开S后,电容器C2两板稍错开一些,即两板正对面积S减小,则电容减小,根据C==可知,两板间电压U′增大,此时U′>U,则电容器C2又开始给C1充电,直到两电容器电压再次相等,此时两者两端的电压比原来的电压都增大,故A错误,B正确;电容器C1所带电荷量增大,故D正确;电容器C1两端的电压增大,根据E=U/d可知,C1两板间电场强度增大,则带电微粒受到的电场力增大,将加速向上运动,故C正确. 11.如图11所示,电源两端电压为U=10 V保持不变,R1=4.0 Ω, R2=6.0 Ω,C1=C2=30 μF.先闭合开关S,待电路稳定后,再将 S断开,则S断开后,通过R1的电荷量为 (  ) A.4.2×10-4 C 图11 B.1.2×10-4 C C.4.8×10-4 C D.3.0×10-4 C 答案 A 解析 当开关S闭合,电路达到稳定后,电容器C2两端的电压为零,也就是C2不带电.电容器C1两端的电压为电阻R2两端的电压,故电容器C1带电.当开关S断开后,两电容器直接接在电源上,所以电容器C1增加的电荷量和C2所带的电荷量均为通过R1的电荷量. 当开关S闭合,电阻R1和R2串联接在电源上,电源两端电压U=10 V不变,而串联电路电压分配与电阻成正比,故电阻R2两端的电压为U2=6 V,电容器C1带电荷量为Q1=C1U2=1.8×10-4 C. 当开关S断开后,两电容器的电压均为10 V,故两电容器所带电荷量相等,均为Q,则Q=C1U=3.0×10-4 C,所以通过R1的电荷量为ΔQ=2Q-Q1=4.2×10-4 C,选A. 12.在如图12所示的电路中,R1、R2、R3均为可变电阻.当开关S 闭合后,两平行金属板M、N中有一带电油滴正好处于静止状态. 为使带电油滴向上加速运动,可采取的措施是 (  ) A.增大R1的阻值 B.减小R2的阻值 图12 C.减小R3的阻值 D.增大M、N间距 答案 B 解析 因为滑动变阻器R1与平行板电容器串联,故无论R1变大还是变小,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都等于可变电阻R3两端的电压,电场力不变,故选项A错误;当滑动变阻器R2减小时,电路的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变大,可变电阻R3的分压变大,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变大,所以电场力变大,油滴向上加速运动,故选项B正确;当减小可变电阻R3的阻值时,电路的总电流也变大,因此内电压和R2的分压变大,则可变电阻R3的分压变小,所以电场力变小,油滴向下加速运动,故选项C错误;当增大M、N间的距离时,由E=知,电场强度变小,故电场力变小,油滴向下加速运动,选项D错误.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