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 考纲解读 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性质.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瞬时问题和两类动力学问题.   1.[对牛顿第二定律内容和公式的理解]由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F=ma可知 (  ) A.质量m与合外力F成正比,与加速度a成反比 B.合外力F与质量m和加速度a都成正比 C.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总是跟它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致 D.物体的加速度a跟其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它的质量m成反比 答案 CD 解析 对于给定的物体,其质量是不变的,合外力变化时,加速度也变化,合外力与加速度的比值不变,A错;既然物体的质量不变,故不能说合外力与质量成正比,B错;加速度的方向总是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C正确;由a=可知D正确. 2.[对力、加速度和速度关系的理解]关于速度、加速度、合外力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越大,则加速度越大,所受的合外力也越大 B.物体的速度为零,则加速度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为零 C.物体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可能很大,所受的合外力也可能很大 D.物体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可能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可能为零 答案 CD 解析 物体的速度大小和加速度大小没有必然联系,一个很大,另一个可以很小,甚至为零.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小决定加速度的大小,同一物体所受合外力很大,加速度一定很大,故选项C、D对. 3.[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建筑工人用如图1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 材料.质量为70.0 kg 的建筑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0 kg 的建筑材料以0.5 m/s2的加速度提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 轮的摩擦,则建筑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取10 m/s2) (  ) A.510 N B.490 N 图1 C.890 N D.910 N 答案 B 解析 设建筑材料的质量为m,加速度的大小为a,对建筑材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解得F=210 N. 设地面对建筑工人的支持力为FN,建筑工人的质量为M,对建筑工人由平衡条件得FN+F=Mg,解得FN=490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建筑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FN′=FN=490 N,B正确. 4.[力学单位制的应用]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取计数时间间隔为0.1 s,测得相邻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差的平均值Δx=1.2 cm,若还测出小车的质量为500 g,则关于加速度、合外力大小及单位,既正确又符合一般运算要求的是 (  ) A.a= m/s2=120 m/s2 B.a= m/s2=1.2 m/s2 C.F=500×1.2 N=600 N D.F=0.5×1.2 N=0.60 N 答案 BD 解析 在应用公式进行数量运算的同时,也要把单位带进运算.带单位运算时,单位换算要准确.可以把题中已知量的单位都用国际单位制表示,计算结果的单位就是用国际单位制表示的,这样在统一已知量的单位后,就不必一一写出各个量的单位,只在数字后面写出正确单位即可.选项A中Δx=1.2 cm没用国际单位制表示,C项中的小车质量m=500 g没用国际单位制表示,所以均错误;B、D正确. 考点梳理 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所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F=ma,F与a具有瞬时对应关系. 3.力学单位制 (1)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共同组成. (2)力学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有质量(kg)、长度(m)和时间(s). (3)导出单位有N、m/s、m/s2等.  5.[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瞬时问题](2010·大纲全国Ⅰ·15)如图2所示, 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M的 木块2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 状态.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1、2 图2 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有 (  ) A.a1=0,a2=g B.a1=g,a2=g C.a1=0,a2=g D.a1=g,a2=g 答案 C 解析 在木板抽出后的瞬间,弹簧未来得及发生形变,所以木块1 所受重力和弹力均不变,合力为零,则a1=0.木块2受重力Mg和 弹簧弹力F=mg,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mg=Ma2,则a2=g,选项C正确. 6.[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质量m=1 kg的物体在光滑平面上运动,初速度大小为2 m/s.在物体运动的直线上施以一个水平恒力,经过t=1 s,速度大小变为4 m/s,则这个力的大小可能是 (  ) A.2 N B.4 N C.6 N D.8 N 答案 AC 解析 物体的加速度可能是2 m/s2,也可能是6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这个力的大小可能是2 N,也可能是6 N,所以答案是A、C. 方法提炼 1.瞬时问题的分析:题目中同时有轻绳和弹簧,剪断轻绳时,弹簧的弹力不能瞬间发生变化.剪断弹簧时,绳上的拉力在瞬间发生变化. 2.解决两类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以加速度a为“桥梁”,由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具体逻辑关系如下:   考点一 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瞬时加速度  例1 如图3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水平轻弹簧系住,并用倾角为30°的 光滑木板AB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当木板AB突然向下撤离的 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  ) A.0 B.g 图3 C.g D.g 解析 平衡时,小球受到三个力:重力mg、木板AB的支持力 FN和弹簧拉力FT,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突然撤离木板时,FN 突然消失而其他力不变,因此FT与重力mg的合力F= =mg,产生的加速度a==g,B正确. 答案 B 加速度瞬时性涉及的实体模型   1.分析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明确该时刻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此类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种模型: 特性 模型 受外力时 的形变量 力能否突变 产生拉力或支持力 质量 内部弹力  轻绳 微小不计 能 只有拉力 没有支持力 不计 处处相等  橡皮绳 较大 不能 只有拉力 没有支持力    轻弹簧 较大 不能 既可有拉力 也可有支持力    轻杆 微小不计 能 既可有拉力 也可有支持力    2.在求解瞬时加速度问题时应注意: (1)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是时刻对应的,当外界因素发生变化时,需要重新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 (2)加速度可以随着力的突变而突变,而速度的变化需要一个过程的积累,不会发生突变. 突破训练1 如图4甲、乙所示,图中细线均不可伸长, 两小球均处于平衡状态且质量相同.如果突然把两水 平细线剪断,剪断瞬间小球A的加速度的大小为 ________,方向为________;小球B的加速度的大 图4 小为________,方向为________;剪断瞬间甲中倾斜细线OA与乙中弹簧的拉力之比为________(θ角已知). 答案 gsin θ 垂直倾斜细线OA向下 gtan θ 水平向右 cos2 θ 解析 设两球质量均为m,对A球受力分析,如图(a)所示,剪断水平细线后,球A将沿圆弧摆下,故剪断水平细线瞬间,小球A的加速度a1方向沿圆周的切线方向向下,即垂直倾斜细线OA向下.则有FT1=mgcos θ,F1=mgsin θ=ma1,所以a1=gsin θ.水平细线剪断瞬间,B球受重力mg和弹簧弹力FT2不变,小球B的加速度a2方向水平向右,如图(b)所示,则FT2=,F2=mgtan θ=ma2,所以a2=gtan θ. 甲中倾斜细线OA与乙中弹簧的拉力之比为=cos2 θ.  突破训练2 质量均为m的A、B两个小球之间系一个质量不计的 弹簧,放在光滑的台面上.A紧靠墙壁,如图5所示,今用恒力 F将B球向左挤压弹簧,达到平衡时,突然将力F撤去,此瞬间 (  ) 图5 A.A球的加速度为 B.A球的加速度为零 C.B球的加速度为 D.B球的加速度为 答案 BD 解析 恒力F作用时,A和B都平衡,它们的合力都为零,且弹簧弹力为F.突然将力F撤去,对A来说水平方向依然受弹簧弹力和墙壁的弹力,二力平衡,所以A球的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A项错,B项对.而B球在水平方向只受水平向右的弹簧的弹力作用,加速度a=,故C项错,D项对. 考点二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求解两类问题的思路,可用下面的框图来表示:  分析解决这两类问题的关键:应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联系的桥梁——加速度. 例2 如图6所示,物体A放在足够长的木板B上,木板B静止 于水平面上.已知A的质量mA和B的质量mB均为2.0 kg, 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B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 图6 因数μ2=0.1,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若从t=0开始,木板B受F1=16 N的水平恒力作用,t=1 s时F1改为F2=4 N,方向不变,t=3 s时撤去F2. (1)木板B受F1=16 N的水平恒力作用时,A、B的加速度aA、aB各为多少? (2)从t=0开始,到A、B都静止,A在B上相对B滑行的时间为多少? (3)请以纵坐标表示A受到B的摩擦力FfA,横坐标表示运动时间t(从t=0开始,到A、B都静止),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在图7中画出FfA-t的关系图线(以图线评分,不必写出分析和计算过程).  图7 解析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μ1mAg=mAaA aA=μ1g=0.2×10 m/s2=2 m/s2 F1-μ2(mA+mB)g-μ1mAg=mBaB 代入数据得aB=4 m/s2 (2)t1=1 s时,A、B的速度分别为vA、vB vA=aAt1=2×1 m/s=2 m/s vB=aBt1=4×1 m/s=4 m/s F1改为F2=4 N后,在B速度大于A速度的过程,A的加速度不变,B的加速度设为a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2-μ2(mA+mB)g-μ1mAg=mBaB′ 代入数据得aB′=-2 m/s2 设经过时间t2,A、B速度相等,此后它们保持相对静止,则 vA+aAt2=vB+aB′t2 代入数据得t2=0.5 s A在B上相对B滑行的时间为t=t1+t2=1.5 s (3)FfA-t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答案 (1)2 m/s2 4 m/s2 (2)1.5 s (3)见解析图        解答动力学两类问题的基本程序 1.明确题目中给出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特点,如果是比较复杂 的问题,应该明确整个物理现象是由哪几个物理过程组成的,找出相邻过 程的联系点,再分别研究每一个物理过程. 2.根据问题的要求和计算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并画出示意 图,图中应注明力、速度、加速度的符号和方向,对每一个力都明确其施 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以免分析受力时有所遗漏或无中生有. 3.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通常先用表示相应物理量的符号 进行运算,解出所求物理量的表达式,然后将已知物理量的数值及单位代 入,通过运算求结果. 突破训练3 质量为1吨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阻力大小不变.从某时刻开始,汽车牵引力减少2 000 N,那么从该时刻起经过6 s,汽车行驶的路程是(  ) A.50 m B.42 m C.25 m D.24 m 答案 C 突破训练4 质量为10 kg的物体在F=200 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 从粗糙斜面的底端由静止开始沿斜面运动,斜面固定不动, 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37°,如图8所示.力F作用2 s后撤去, 图8 物体在斜面上继续上滑了1.25 s后,速度减为零.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物体的总位移x.(已知sin 37°=0.6,cos 37°=0.8,g=10 m/s2) 答案 0.25 16.25 m 解析 设力F作用时物体沿斜面上升的加速度大小为a1,撤去力F后其加速度大小变为a2,则: a1t1=a2t2 ① 有力F作用时,对物体受力分析并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cos θ-mgsin θ-Ff1=ma1 ② Ff1=μFN1=μ(mgcos θ+Fsin θ) ③ 撤去力F后,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 θ-Ff2=-ma2 ④ Ff2=μFN2=μmgcos θ ⑤ 联立①②③④⑤式,代入数据得: a2=8 m/s2,a1=5 m/s2,μ=0.25 物体运动的总位移 x=a1t+a2t = m=16.25 m  11.利用整体法与隔离法求解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  1.整体法的选取原则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到的合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 2.隔离法的选取原则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要求出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3.整体法、隔离法的交替运用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 例3 (2012·江苏单科·5)如图9所示,一夹子夹住木块,在力F作用下 向上提升.夹子和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M,夹子与木块两侧间的 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若木块不滑动,力F的最大值是 (  ) A. B. 图9 C.-(m+M)g D.+(m+M)g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知,当M恰好不能脱离夹子时,M受到的摩擦力最大,F取最大值,设此时提升的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M有:2f-Mg=Ma ① 对m有:F-2f-mg=ma ②联立①②两式解得F=,选项A正确. 1.整体法与隔离法常涉及的问题类型   (1)涉及滑轮的问题:若要求绳的拉力,一般都采用隔离法. (2)水平面上的连接体问题:①这类问题一般是连接体(系统)各物体保持相对 静止,即具有相同的加速度.解题时,一般采用先整体、后隔离的方法. ②建立直角坐标系时也要考虑矢量正交分解越少越好的原则,或者正交分 解力,或者正交分解加速度. (3)斜面体与物体组成的连接体的问题:当物体具有沿斜面方向的加速度, 而斜面体相对于地面静止时,解题时一般采用隔离法分析. 2.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正确地选取研究对象是解题的首要环节,弄清各物体之间哪些属于连接体, 哪些物体应该单独分析,并分别确定出它们的加速度,然后根据牛顿运动 定律列方程求解. 突破训练5 在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 主火炬,体现了残疾运动员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了探求上 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索和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如下:一根不可伸缩 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 住,如图10所示.设运动员的质量为65 kg,吊椅的质量为15 kg,不计定滑 轮与绳子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以加速度 图10 a=1 m/s2上升时,试求: (1)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 (2)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 答案 (1)440 N (2)275 N 解析 (整体法与隔离法的交叉运用) (1)设运动员受到绳向上的拉力为F,由于跨过定滑轮的两段绳子 拉力相等,吊椅受到绳的拉力也是F,对运动员和吊椅整体进行 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则有: 2F-(m人+m椅)g=(m人+m椅)a 解得F=440 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F′=F=440 N. (2)设吊椅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为FN,对运动员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乙 所示,则有: F+FN-m人g=m人a 解得FN=275 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为FN′=FN=275 N  高考题组 1.(2012·安徽理综·17)如图11所示,放在固定斜面上的物块以加速度 a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若在物块上再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 则 (  ) 图11 A.物块可能匀速下滑 B.物块仍以加速度a匀加速下滑 C.物块将以大于a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 D.物块将以小于a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 答案 C 解析 设斜面的倾角为θ,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物块的加速度a=>0,即μ0,故a′>a,物块将以大于a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故选项C正确,选项A、B、D错误. 2.(2011·新课标全国理综·21)如图12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 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 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 图12 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  )   答案 A 解析 刚开始木块与木板一起在F作用下加速,且F=kt,a==,当两者相对滑动后,木板只受滑动摩擦力,a1不变,木块受F及滑动摩擦力,a2==-μg,故a2=-μg,a-t图象中斜率变大,故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 3.(2011·北京理综·18)“蹦极”就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种极限运动.某人做蹦极运动,所受绳子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13所示,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据图可知,此人在蹦极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约为 (  )  图13 A.g B.2g C.3g D.4g 答案 B 解析 在蹦极过程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人不再上下振动,而是停在空中,此时绳子拉力F等于人的重力mg,由F-t图线可以看出,F0=mg;在人上下振动的过程中,弹力向上,重力向下,当人在最低点时,弹力达到一个周期中的最大值,在第一个周期中,弹力最大为Fm=F0=3mg,故最大加速度为am==2g.选项B正确. 模拟题组 4.如图14所示,物块A、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装砂的小桶C通过 细线牵引A、B一起在水平桌面上向右加速运动,设A、B间的 摩擦力为Ff1,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为Ff2.若增大C桶内砂的质量, 而A、B仍一起向右运动,则摩擦力Ff1和Ff2的变化情况是(  ) 图14 A.Ff1、Ff2都变大 B.Ff1、Ff2都不变 C.Ff1不变,Ff2变大 D.Ff1变大,Ff2不变 答案 D 解析 对A、B两物体组成的系统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T-Ff2=(mA+mB)a1,所以A受到的摩擦力为mAa1,若增大C桶内砂的质量,则拉力FT增大,而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Ff2不变,故系统的加速度增大,由于A、B仍一起向右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受到的摩擦力Ff1变大,D正确. 5.一辆小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bc是固定在小车上的水平横杆,物块M穿在杆上,M通过线悬吊着小物体m,m在小车的水平底板上,小车未动时,细线恰好在竖直方向上,现使车向右运动,全过程中M始终未相对杆bc移动,M、m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已知a1∶a2∶a3∶a4=1∶2∶4∶8,M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依次为Ff1、Ff2、Ff3、Ff4,则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Ff1∶Ff2=1∶2 B.Ff2∶Ff3=1∶2 C.Ff3∶Ff4=1∶2 D.tan α=2tan θ 答案 B 解析 已知a1∶a2∶a3∶a4=1∶2∶4∶8,在题第(1)图和第(2)图中摩擦力Ff=Ma,则Ff1∶Ff2=1∶2.在第(3)图和第(4)图中摩擦力Ff3=(M+m)a3,Ff4=(M+m)a4,Ff3∶Ff4=1∶2.第(3)、(4)图中,a3=gtan θ,a4=gtan α,则tan α=2tan θ. 6.图15甲是2012年我国运动员在伦敦奥运会蹦床比赛中的一个情景.设这位蹦床运动员仅在竖直方向上运动,运动员的脚在接触蹦床过程中,蹦床对运动员的弹力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通过传感器用计算机绘制出来,如图乙所示.取g=10 m/s2,根据F-t图象求:  甲  乙 图15 (1)运动员的质量; (2)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 (3)在不计空气阻力情况下,运动员重心离开蹦床上升的最大高度. 答案 (1)50 kg (2)40 m/s2 (3)3.2 m 解析 (1)由题图乙可知运动员所受重力为500 N,设运动员质量为m,则 m==50 kg (2)由图象可知蹦床对运动员的最大弹力为Fm=2 500 N,设运动员的最大加速度为am,则 Fm-mg=mam am== m/s2=40 m/s2 (3)由图象可知运动员离开蹦床后做竖直上抛运动,离开蹦床的时刻为6.8 s或9.4 s,再下落到蹦床上的时刻为8.4 s或11 s,它们的时间间隔均为1.6 s.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可知其自由下落的时间为0.8 s. 设运动员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则 H=gt2=×10×0.82 m=3.2 m  题组1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简单应用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越大,其速度改变量也越大 B.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不变(F合≠0),其运动状态就不改变 C.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变化,其速度的变化率一定变化 D.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减小时,物体的速度可能正在增大 答案 CD 解析 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越大,物体的加速度(速度变化率)也越大,即速度变化得越快,但速度改变量还与时间有关,故选项A错误,C正确;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就会迫使其运动状态(运动的快慢或方向)发生变化,选项B错误;合外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之间没有直接关系,选项D正确. 2.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5个共点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若同时撤去其中大小分别为15 N和10 N的两个力,其余的力保持不变,此时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能是 (  ) A.2 m/s2 B.3 m/s2 C.12 m/s2 D.15 m/s2 答案 BC 解析 物体所受合力范围为5 N≤F合≤25 N,因m=2 kg,故2.5 m/s2≤a≤12.5 m/s2,故B、C正确. 3.如图1所示,质量m=10 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左运动,物体与 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与此同时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 推力F=20 N的作用,则物体产生的加速度是(g取10 m/s2)(  ) 图1 A.0 B.4 m/s2,水平向右 C.2 m/s2,水平向左 D.2 m/s2,水平向右 答案 B 解析 对物体受力分析可知F合=F+Ff,Ff=μmg,所以F合=20 N+0.2×10×10 N= 40 N,所以a== m/s2=4 m/s2,方向水平向右.选项B正确. 题组2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瞬时问题 4.如图2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m1=2 kg、m2=3 kg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质弹簧测力计连接.两个大小分别为F1=30 N、F2=20 N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在m1、m2上,则 (  )  图2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0 N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0 N C.在突然撤去F2的瞬间,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 D.在突然撤去F1的瞬间,m1的加速度不变 答案 C 解析 设弹簧的弹力为F,加速度为a.对m1、m2和弹簧测力计组成的系统:F1-F2=(m1+m2)a,对m1:F1-F=m1a,联立两式解得:a=2 m/s2,F=26 N,故A、B两项都错误;在突然撤去F2的瞬间,由于弹簧测力计两端都有物体,而物体的位移不能发生突变,所以弹簧的长度在撤去F2的瞬间没有变化,弹簧上的弹力不变,故C项正确;若突然撤去F1,物体m1所受的合外力方向向左,而没有撤去F1时合外力方向向右,所以m1的加速度发生变化,故D项错误. 5.在动摩擦因数μ=0.2的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2 kg的小球, 小球与水平轻弹簧及与竖直方向成θ=45°角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一 端相连,如图3所示,此时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水平面对小球 图3 的弹力恰好为零.当剪断轻绳的瞬间,取g=10 m/s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时轻弹簧的弹力大小为20 N B.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8 m/s2,方向向左 C.若剪断弹簧,则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方向向右 D.若剪断弹簧,则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0 答案 ABD 解析 因为未剪断轻绳时水平面对小球的弹力为零,小球在绳没有断时受到重力、轻绳的拉力FT和弹簧的弹力F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依据平衡条件得:竖直方向有FTcos θ=mg 水平方向有FTsin θ=F 解得轻弹簧的弹力为F=mgtan θ=20 N,故选项A正确. 剪断轻绳后小球在竖直方向仍平衡,水平面对它的支持力与小球所受重力平衡,即FN=mg;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小球的加速度为a== m/s2=8 m/s2,方向向左,选项B正确.当剪断弹簧的瞬间,小球立即受水平面支持力和重力作用,且二力平衡,加速度为0,选项C错误,D正确. 6.如图4所示,A、B两小球分别连在弹簧两端,B端用细线固定在 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若不计弹簧质量,在线被剪断瞬间, A、B两球的加速度分别为 (  ) A.都等于 B.和0 图4 C.·和0 D.0和· 答案 D 解析 当线剪断的瞬间,弹簧的伸长状态不变,A受合外力还是0,A的加速度仍为0,对B进行受力分析: 线剪断前:F线=MBgsin θ+F弹 F弹=MAgsin θ. 线剪断瞬间:B受合外力为F合=MBgsin θ+F弹=MBaB 所以aB=·gsin θ=· 选项D正确. 7.如图5所示,用细绳将条形磁铁A竖直挂起,再将小铁块B吸在 条形磁铁A的下端,静止后将细绳烧断,A、B同时下落,不计 空气阻力.则下落过程中 (  ) A.小铁块B的加速度为零 B.小铁块B只受一个力的作用 图5 C.小铁块B可能只受二个力的作用 D.小铁块B共受三个力的作用 答案 D 题组3 整体法和隔离法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8.如图6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 在力F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m1在光滑 地面上,m2在空中).已知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m1 的加速度大小为 (  ) 图6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把m1、m2看做一个整体,在水平方向上加速度相同,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cos θ=(m1+m2)a,所以a=,选项A正确. 9.车厢里悬挂着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上面的球比下面的球质量大,当车厢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空气阻力不计)时,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  )   答案 B 题组4 两类动力学问题的分析和计算 10.(2010·山东理综·16)如图7所示,物体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 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物体与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斜面 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下列图象中v、a、f和s分别表示物体速度大小、 图7 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路程,其中正确的是 (  )   答案 C 解析 物体在斜面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摩擦力f1=μmgcos θ 加速度a1=g(sin θ-μcos θ),速度v1=a1t1 路程s1=a1t,由此可知A、B、D均错误; 在水平面上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摩擦力f2=μmg,加速度a2=μg,速度v2=v1-a2t2=a1t1-a2t2,所以C正确. 11.如图8(a)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 放置一物体(物体与弹簧不连接),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开始向上做 匀加速运动,拉力F与物体位移x之间的关系如图(b)所示 图8 (g=10 m/s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物体与弹簧分离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7.5 N/cm C.物体的质量为3 kg D.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 答案 D 解析 设物体的质量为m,静止时弹簧的压缩量为Δx,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kΔx=mg ① 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根据拉力F与物体位移x的关系可得 10=ma ② 30-mg=ma ③ 联立①②③可以解得,物体的质量m=2 kg,物体的加速度a=5 m/s2,k=500 N/m,故只有D正确. 12.一个物块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受到的水平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9(a)所示,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取g=10 m/s2,求:   (a)           (b) 图9 (1)1 s末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Ff1; (2)物块在前6 s内的位移大小x; (3)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答案 (1)4 N (2)12 m (3)0.4 解析 (1)从题图(a)中可以读出,当t=1 s时, Ff1=F1=4 N (2)由题图(b)知物块在前6 s内的位移大小 x= m=12 m (3)从题图(b)中可以看出,在t=2 s至t=4 s的过程中,物块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a== m/s2=2 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2-μmg=ma F3=Ff3=μmg 所以m== kg=2 kg μ===0.4 13.如图10甲所示,有一足够长的粗糙斜面,倾角θ=37°,一滑块以初速度v0=16 m/s从底端A点滑上斜面,滑至B点后又返回到A点.滑块运动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求:(已知: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g=10 m/s2)  图10 (1)AB之间的距离; (2)滑块再次回到A点时的速度; (3)滑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答案 (1)16 m (2)8 m/s (3)(2+2) s 解析 (1)由v-t图象知AB之间的距离为: sAB= m=16 m. (2)设滑块从A滑到B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a1,从B返回到A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a2,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有: a1=gsin θ+μgcos θ= m/s2=8 m/s2 a2=gsin θ-μgcos θ 则滑块返回到A点时的速度为vt,有 v-0=2a2sAB 联立各式解得:a2=4 m/s2,vt=8 m/s. (3)设滑块从A到B用时为t1,从B返回到A用时为t2,则有: t1=2 s t2==2 s 则滑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 t=t1+t2=(2+2) s.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