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实验六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误差分析 1.测量误差:减小测量误差的办法,一是测下落距离时都从0点量起,一次将各打点对应下落高度测量完,二是多测几次取平均值. 2.系统误差:由于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要克服阻力做功.故动能的增加量ΔEk=mvn2必定稍小于势能的减少量ΔEp=mghn,改进办法是 调整器材的安装,尽可能地减小阻力. 注意事项 1.打点计时器要竖直:安装打点计时器时要竖直架稳,使其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以减少摩擦阻力. 2.重物密度要大:重物应选用质量大、体积小、密度大的材料. 3.一先一后:应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 4.测长度,算速度:某时刻的瞬时速度的计算应用vn=,不能用vn=或vn=gt来计算.   实验器材的选择及误差分析    图4-6-1 【例1】 (2010·课标全国,22)图4-6-1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现有的器材为:带铁夹的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铁夹的重锤、天平.回答下列问题:                    (1)为完成此实验,除了所给的器材,还需要的器材有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米尺 B.秒表 C.0~12 V的直流电源 D.0~12 V的交流电源 (2)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用米尺测量长度,用交流电源供打点计时器使用. (2)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用米尺测量纸带上点的位置时读数有误差,计算势能变化时,选取始末两点距离过近,交流电频率不稳定. 答案 (1)AD (2)见解析  数据处理  【例2】 某同学利用如图4-6-2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该同学经正确操作得到打点纸带,在纸带后段每两个计时间隔取一个计数点,依次为1、2、3、4、5、6、7,测量各计数点到第一个点的距离h,并正确求出打相应点时的速度v.各计数点对应的数据见下表:  图4-6-2 计数点 1 2 3 4 5 6 7  h/m 0.124 0.194 0.279 0.380 0.497 0.630 0.777  v/(m·s-1)  1.94 2.33 2.73 3.13 3.50   v2/(m2·s-2)  3.76 5.43 7.45 9.80 12.3   请在图4-6-3坐标中,描点作出v2-h图线;由图线可知,重锤下落的加速度g′=________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 m/s2,根据作出的图线,能粗略验证自由下落的重锤机械能守恒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4-6-3 解析 若机械能守恒,则满足v2=2gh则v2-h图线的斜率表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2倍,所作的图线可求出斜率为19.5,故g′=9.75 m/s2,误差允许的范围内g′=g,故机械能守恒. 答案 如图所示 9.75(9.69~9.79均可)  图线为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所求g′与g基本相等 ——数据处理的方法 方法一:利用起始点和第n点计算. 代入mghn和mvn2, 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条件下, mghn和mvn2相等, 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方法二:任取两点计算 (1)任取两点A、B测出hAB,算出mghAB. (2)算出mvB2-mvA2的值. (3)在实验误差允许的条件下,若mghAB=mvB2-mvA2成立,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方法三:图象法.从纸带上选取多个点,测量从第一点到其余各点的下落高度h,并计算各点速度的平方v2,然后以v2为纵轴,以h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v2-h图线.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线是一条过原点且斜率为g的直线,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例3】 (2011·海南卷,14)现要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4-6-4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倾斜的气垫导轨;导轨上A点处有一带长方形遮光片的滑块,其总质量为M,左端由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一质量为m的砝码相连;遮光片两条长边与导轨垂直;导轨上的B点有一光电门,可以测量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t.用d表示A点到导轨底端C点的距离,h表示A与C的高度差,b表示遮光片的宽度,s表示A、B两点间的距离,将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看作滑块通过B点时的瞬时速度.用g表示重力加速度.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  图4-6-4 (1)若将滑块自A点由静止释放,则在滑块从A运动至B的过程中,滑块、遮光片与砝码组成的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可表示为________,动能的增加量可表示为________.若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与s的关系式为=________. (2)多次改变光电门的位置,每次均令滑块自同一点(A点)下滑,测量相应的s与t值.结果如下表所示: 1 2 3 4 5  s/m 0.600 0.800 1.000 1.200 1.400  t/(ms) 8.22 7.17 6.44 5.85 5.43  /(104 s-2) 1.48 1.95 2.41 2.92 3.39  以s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在图4-6-5位置的坐标纸中描出第1个和第5个数据点;根据5个数据点作直线,求得该直线的斜率k=________×104 m-1·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图4-6-5 由测得的h、d、b、M和m数值可以计算出-s直线的斜率k0,将k和k0进行比较,若其差值在实际允许的范围内,则可认为此实验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解析 (1)当M沿斜面向下运动s的距离时,下落的高度为h′,则=,所以h′=s.所以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ΔEp=Mgh′-mgs=s,动能的增加量ΔEk=(M+m)v2,v=,所以ΔEk=(M+m),根据机械能守恒,有ΔEp=ΔEk,即s=(M+m),所以=s. (2)如图所示,-s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直线的斜率k= 2.39×104 m-1·s-2.  答案 (1)s (M+m) s (2)图象如解析图所示 2.39  1.(2010·四川卷,21)有4条用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打出的纸带A、B、C、D,其中一条是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打出的.为找出该纸带,某同学在每条纸带上取了点迹清晰的、连续的4个点,用刻度尺测出相邻两个点间距离依次为s1、s2、s3.请你根据下列s1、s2、s3的测量结果确定该纸带为(  ). (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9.791 m/s2) A.61.0 mm 65.8 mm 70.7 mm B.41.2 mm 45.1 mm 53.0 mm C.49.36 mm 53.5 mm 57.3 mm D.60.5 mm 61.0 mm 60.6 mm 解析 验证机械能守恒采用重锤的自由落体运动实现,所以相邻的0.02 s内的位移增加量为Δs=gT2=9.791×0.022 m≈3.9 mm,答案为C. 答案 C  图4-6-6 2.(2010·安徽理综,21Ⅲ)利用图4-6-6所示装置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需要测量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某点时的瞬时速度v和下落高度h.某班同学利用实验得到的纸带,设计了以下四种测量方案: a.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测出下落时间t,通过v=gt计算出瞬时速度v. b.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通过v=计算出瞬时速度v. c.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并通过h=计算出高度h. d.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 以上方案中只有一种正确,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 解析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不能将物体下落的加速度看做g,只能把它当做未知的定值,所以正确方案只有d项. 答案 d  图4-6-7 3.如图4-6-7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物块A和B,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软绳两端(m1>m2),1、2是两个光电门.用此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实验中除了记录物块B通过两光电门时的速度v1、v2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 (2)用已知量和测量量写出验证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A、B运动过程中,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则有m1gh-m2gh=(m1+m2)(v22-v12),所以除了记录物体B通过两光电门时的速度v1、v2外,还需要测的物理量有:m1和m2,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h. 答案 (1)A、B两物块的质量m1和m2,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h (2)(m1-m2)gh=(m1+m2)(v22-v12)  图4-6-8 4.某同学利用竖直上抛小球的频闪照片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频闪仪每隔0.05 s闪光一次,图4-6-8中所标数据为实际距离,该同学通过计算得到不同时刻的速度如下表(当地重力加速度取9.8 m/s2,小球质量m= 0.2 kg,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时刻 t2 t3 t4 t5  速度(m/s) 5.59 5.08 4.58   (1)由频闪照片上的数据计算t5时刻小球的速度v5=________m/s. (2)从t2到t5时间内,重力势能增量ΔEp=________J,动能减少量ΔEk=________J. (3)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ΔEp与ΔEk近似相等,从而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由上述计算得ΔEp________ΔEk(选填“>”“<”或“=”),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v5= m/s=4.08 m/s (2)从t2到t5时间内, ΔEp=mgΔh=0.2×9.8×(26.68+24.16+21.66)×10-2 J=1.42 J, ΔEk=m(v22-v52)=×0.2×(5.592-4.082) J=1.46 J (3)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故ΔEP<ΔEk 答案 (1)4.08 (2)1.42 1.46 (3)< 存在空气阻力 5.某实验小组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提出了如图4-6-9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案:甲方案为用自由落体运动进行实验,乙方案为用小车在斜面上下滑进行实验.   图4-6-9  图4-6-10 (1)组内同学对两种方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分析,最终确定了一个大家认为误差相对较小的方案,你认为该小组选择的方案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小组采用图甲的装置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丙所示,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请根据纸带计算出B点的速度大小_____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该小组内同学们根据纸带算出了相应点的速度,作出v2-h图线如图4-6-10所示,请根据图线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甲 采用图乙实验时,由于小车与斜面间存在摩擦力的作用,且不能忽略,所以小车在下滑的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故图乙不能用于验证机械能守恒 (2)1.37 (3)9.8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