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物理总复习:第五章抛体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第3讲 匀速圆周运动(人教版)    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 Ⅰ       (考纲要求) 1.匀速圆周运动  (1)定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若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圆弧长相等,就是匀速圆周运动. (2)特点: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是变加速运动. (3)条件: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且指向圆心. 2.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主要有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速、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等,现比较如下表: 定义、意义 公式、单位  线速度 ①描述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v) ②是矢量,方向和半径垂直,和圆周相切 ①v== ②单位:m/ s  角速度 ①描述物体绕圆心转动快慢的物理量(ω) ②单位:rad/s ①ω== ②中学不研究 其方向  周期 和转速 ①周期是物体沿圆周运动一周的时间(T) ②转速是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圈数(n),也叫频率(f) ①T=单位:s ②n的单位:r/s、r/min,f的单位:Hz  向心 加速度 ①描述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a) ②方向指向圆心 ①a==rω2 ②单位:m/s2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Ⅱ(考纲要求)  1.作用效果 产生向心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2.大小 F=m=mω2r=m=mωv=4π2mf2r.  3.方向 始终沿半径方向指向圆心,时刻在改变,即向心力是一个变力. 4.来源 向心力可以由一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几个力的合力提供,还可以由一个力的分力提供.  离心运动 Ⅰ(考纲要求)  1.定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合外力突然消失或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的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 2.本质: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由于本身的惯性,总有沿着圆周切线方向飞出去的倾向. 3.受力特点 当F=mrω2时,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当F=0时,物体沿切线方向飞出; 当F<mrω2时,物体逐渐远离圆心,F为实际提供的向心力,如图5-3-1所示.  图5-3-1    1.关于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a=知,a与r成反比 B.由a=ω2r知,a与r成正比 C.由ω=知,ω与r成反比 D.由ω=2πn知,ω与转速n成正比 解析 由a=知,只有在v一定时,a才与r成反比,如果v不一定,则a与r不成反比,同理,只有当ω一定时,a才与r成正比;v一定时,ω与r成反比;因2π是定值,故ω与n成正比. 答案 D 2.如图5-3-2所示是一个玩具陀螺.A、B和C是陀螺上的三个点.当陀螺绕垂直于地面的轴线以角速度ω稳定旋转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图5-3-2 A.A、B和C三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B.A、B和C三点的角速度相等 C.A、B的角速度比C的大 D.C的线速度比A、B的大 解析 A、B和C均是同一陀螺上的点,它们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都为陀螺旋转的角速度ω,B对、C错.三点的运动半径关系rA=rB>rC,据v=ωr可知,三点的线速度关系vA=vB>vC,A、D错. 答案 B 3.一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线速度大小为4 m/s,转动周期为2 s,则(  ). A.角速度为0.5 rad/s B.转速为0.5 r/s C.轨迹半径为 m D.加速度大小为4π m/s2 解析 角速度为ω==π rad/s,A错误;转速为n==0.5 r/s,B正确;半径r== m,C正确;向心加速度大小为an==4π m/s2,D正确. 答案 BCD 4.如图5-3-3所示,水平转台上放着一枚硬币,当转台匀速转动时,硬币没有滑动,关于这种情况下硬币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5-3-3 A.受重力和台面的支持力 B.受重力、台面的支持力和向心力 C.受重力、台面的支持力、向心力和静摩擦力 D.受重力、台面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 解析 重力与支持力平衡,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方向指向转轴. 答案 D 5.如图5-3-4是摩托车比赛转弯时的情形,转弯处路面常是外高内低,摩托车转弯有一个最大安全速度,若超过此速度,摩托车将发生滑动.对于摩托车滑动的问题,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图5-3-4 A.摩托车一直受到沿半径方向向外的离心力作用 B.摩托车所受外力的合力小于所需的向心力 C.摩托车将沿其线速度的方向沿直线滑去 D.摩托车将沿其半径方向沿直线滑去 解析 本题考查圆周运动的规律和离心现象.摩托车只受重力、地面支持力和地面的摩擦力作用,没有离心力,A项错误;摩托车正确转弯时可看作是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受的合力等于向心力,如果向外滑动,说明合力小于需要的向心力,B项正确;摩托车将在沿线速度方向与半径向外的方向之间做离心曲线运动,C、D项错误. 答案 B  考点一 在传动装置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在分析传动装置的物理量时,要抓住不等量和相等量的关系,表现为: (1)同一转轴的各点角速度ω相同,而线速度v=ωr与半径r成正比,向心加速度大小a=rω2与半径r成正比. (2)当皮带不打滑时,用皮带连接的两轮边沿上的各点线速度大小相等,由ω=可知,ω与r成反比,由a=可知,a与r成反比. 【典例1】 如图5-3-5所示是自行车传动结构的示意图,其中Ⅰ是半径为r1的大齿轮,Ⅱ是半径为r2的小齿轮,Ⅲ是半径为r3的后轮,假设脚踏板的转速为n,则自行车前进的速度为(  ).  图5-3-5 A. B. C. D. 解析 自行车前进速度即为Ⅲ轮的线速度, 由同一个轮上的角速度相等,同一皮带传动的两轮边缘的线速度相等可得:ω1r1=ω2r2,ω3=ω2, 再有ω1=2πn,v=ω3r3,所以v=. 答案 C 【变式1】 如图5-3-6所示为某一皮带传动装置.主动轮的半径为r1,从动轮的半径为r2.已知主动轮做顺时针转动,转速为n,转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5-3-6 A.从动轮做顺时针转动 B.从动轮做逆时针转动 C.从动轮的转速为n D.从动轮的转速为n 解析 因为主动轮顺时针转动,从动轮通过皮带的摩擦力带动转动,所以从动轮逆时针转动,A错误、B正确;由于通过皮带传动,皮带与轮边缘接触处的速度相等,所以由2πnr1=2πn2r2,得从动轮的转速为n2=,C正确、D错误. 答案 BC 考点二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小专题) 【典例2】 “飞车走壁”是一种传统的杂技艺术,演员骑车在倾角很大的桶面上做圆周运动而不掉下来.如图5-3-7所示,已知桶壁的倾角为θ,车和人的总质量为m,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若使演员骑车做圆周运动时不受桶壁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5-3-7 A.人和车的速度为 B.人和车的速度为 C.桶面对车的弹力为 D.桶面对车的弹力为 思路导图  解析 对人和车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和向心力公式可列方程: Ncos θ=mg, mgtan θ=m. 解得v=,N=. 答案 AC ——解决圆周运动问题的主要步骤 (1)审清题意,确定研究对象; (2)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即物体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轨道平面、圆心、半径等; (3)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确定向心力的来源; (4)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及向心力公式列方程. 【变式2】 (2011·天津联考)铁路转弯处的弯道半径r是根据地形决定的.弯道处要求外轨比内轨高,其内、外轨高度差h的设计不仅与r有关.还与火车在弯道上的行驶速度v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率v一定时,r越小,要求h越大 B.速率v一定时,r越大,要求h越大 C.半径r一定时,v越小,要求h越大 D.半径r一定时,v越大,要求h越大 解析 火车转弯时,圆周平面在水平面内,火车以设计速率行驶时,向心力刚好由重力G与轨道支持力N的合力来提供,如图所示,则有mgtan θ=,且tan θ≈sin θ=,其中L为轨间距,是定值,有mg=, 通过分析可知A、D正确.  答案 AD 【变式3】 在高速公路的拐弯处,通常路面都是外高内低.如图5-3-8所示,在某路段汽车向左拐弯,司机左侧的路面比右侧的路面低一些.汽车的运动可看作是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设内外路面高度差为h,路基的水平宽度为d,路面的宽度为L.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要使车轮与路面之间的横向摩擦力(即垂直于前进方向)等于零,则汽车转弯时的车速应等于(  ).  图5-3-8 A.  B.  C.  D.  解析 考查向心力公式.汽车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由重力与斜面对汽车的支持力的合力提供,且向心力的方向水平,向心力大小F向=mgtan θ,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向=m,tan θ=,解得汽车转弯时的车速v= ,B对. 答案 B     7.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绳、杆模型 (1)模型概述 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按运动至轨道最高点时的受力情况可分为两类.一是无支撑(如球与绳连接,沿内轨道的“过山车”等),称为“绳(环)约束模型”,二是有支撑(如球与杆连接,在弯管内的运动等),称为“杆(管道)约束模型”. (2)临界问题分析 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的圆周运动是一种典型的变速曲线运动,该类运动常有临界问题,并伴有“最大”“最小”“刚好”等词语,现就两种模型分析比较如下: 轻绳模型 轻杆模型  常见 类型    过最高 点的临 界条件 由mg=m 得v临= 由小球能运动即可得v临=0  讨论 分析 (1)过最高点时,v≥,N+mg=m,绳、轨道对球产生弹力N (2)不能过最高点v<,在到达最高点前小球已经脱离了圆轨道 (1)当v=0时,N=mg,N为支持力,沿半径背离圆心 (2)当0<v<时,-N+mg=m,N背向圆心,随v的增大而减小 (3)当v=时,N=0 (4)当v>时,N+mg=m,N指向圆心并随v的增大而增大    【典例】 如图5-3-9所示,质量为60 kg的体操运动员,做“单臂大回环”,用一只手抓住单杠,伸展身体,以单杠为轴做圆周运动.此过程中,运动员到达最低点时手臂受的拉力至少约为(忽略空气阻力,g=10 m/s2)(  ).  图5-3-9 A.600 N B.2 400 N C.3 000 N D.3 600 N 教你审题  解析 运动员在最低点受的拉力至少为N,此时运动员的重心的速度为v,设运动员的重心到手的距离为R,由牛顿第二定律得:N-mg=m 又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2R=mv2 由以上两式代入数据得:N=5mg 运动员的重力约为G=mg=600 N 所以N=3 000 N,应选C. 答案 C  一、对描述圆周运动的基本物理量及匀速圆周运动的考查(中频考查) 1.(2009·上海理综,43)如图5-3-10所示为一种早期的自行车,这种不带链条传动的自行车前轮的直径很大,这样的设计在当时主要是为了(  ).  图5-3-10 A.提高速度 B.提高稳定性 C.骑行方便 D.减小阻力 解析 这种老式不带链条的自行车,驱动轮在前轮,人蹬车的角速度一定的情况下,由v=ωr可知,车轮半径越大,自行车的速度就越大,所以A正确. 答案 A 2.(2010·全国卷Ⅰ)如图5-3-11甲是利用激光测转速的原理示意图,图中圆盘可绕固定轴转动,盘边缘侧面上有一小段涂有很薄的反光材料.当盘转到某一位置时,接收器可以接收到反光涂层所反射的激光束,并将所收到的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在示波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如图5-3-11乙所示).  图5-3-11 (1)若图乙中示波器显示屏上横向的每大格(5小格)对应的时间为5.00×10-2 s,则圆盘的转速为________转/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若测得圆盘直径为10.20 cm,则可求得圆盘侧面反光涂层的长度为________c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 (1)从图乙可知圆盘转一圈的时间在横坐标上显示22格,由题意知图乙中横坐标上每小格表示1.00×10-2 s,所以圆盘转动的周期是0.22 s,则转速为4.55 转/s.(2)反光引起的电流图象在图乙中的横坐标上每次一小格,说明反光涂层的长度占圆盘周长的,为= cm=1.46 cm. 答案 (1)4.55 (2)1.46 二、竖直面内圆周运动与其他知识的综合考查(高频考查) 3.(2011·安徽卷,17)一般的曲线运动可以分成很多小段,每小段都可以看成圆周运动的一部分,即把整条曲线用一系列不同半径的小圆弧来代替.如图5-3-12甲所示,曲线上的A点的曲率圆定义为:通过A点和曲线上紧邻A点两侧的两点作一圆,在极限情况下,这个圆就叫做A点的曲率圆,其半径ρ叫做A点的曲率半径.现将一物体沿与水平面成α角的方向以速度v0抛出,如图5-3-12乙所示.则在其轨迹最高点P处的曲率半径是(  ).    甲              乙  图5-3-12 A. B. C. D. 解析 物体在最高点时速度沿水平方向,曲率圆的P点可看做该点对应的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最高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及圆周运动规律知:mg=,解得ρ===. 答案 C 4.(2011·福建卷,21)如图5-3-13所示为某种鱼饵自动投放器中的投饵管装置示意图,其下半部AB是一长为2R的竖直细管,上半部BC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弯管,管口沿水平方向,AB管内有一原长为R、下端固定的轻质弹簧.投饵时,每次总将弹簧长度压缩到0.5R后锁定,在弹簧上端放置一粒鱼饵,解除锁定,弹簧可将鱼饵弹射出去.设质量为m的鱼饵到达管口C时,对管壁的作用力恰好为零.不计鱼饵在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且锁定和解除锁定时,均不改变弹簧的弹性势能.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  图5-3-13 (1)质量为m的鱼饵到达管口C时的速度大小v1; (2)弹簧压缩到0.5R时的弹性势能Ep; (3)已知地面与水面相距1.5R,若使该投饵管绕AB管的中轴线OO′在90°角的范围内来回缓慢转动,每次弹射时只放置一粒鱼饵,鱼饵的质量在m到m之间变化,且均能落到水面.持续投放足够长时间后,鱼饵能够落到水面的最大面积S是多少? 解析 (1)质量为m的鱼饵到达管口C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完全由重力提供, 则mg=m① 由①式解得v1=② (2)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鱼饵的机械能,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Ep=mg(1.5R+R)+mv③ 由②③式解得Ep=3mgR④ (3)不考虑因缓慢转动装置对鱼饵速度大小的影响, 质量为m的鱼饵离开管口C后做平抛运动, 设经过t时间落到水面上, 离OO′的水平距离为x1, 由平抛运动规律有 4.5R=gt2⑤ x1=v1t+R⑥ 由⑤⑥式解得x1=4R⑦ 当鱼饵的质量为m时, 设其到达管口C时速度大小为v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Ep=mg(1.5R+R)+v⑧ 由④⑧式解得v2=2⑨ 质量为m的鱼饵落到水面上时, 设离OO′的水平距离为x2,则 x2=v2t+R⑩ 由⑤⑨⑩式解得x2=7R 鱼饵能够落到水面的最大面积 S=(πx-πx)=πR2(或8.25πR2). 答案 (1) (2)3mgR (3)πR2(或8.25πR2)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