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优质课《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教学反思 邓丽君 蹇从刚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的内容表面上看没有多少东西,但是本节课所涉及到的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以及化曲为直的思想却是学生从直线运动过渡到曲线运动,由简单运动到复杂运动的重要转折点。因此这一节能否正确理解非常重要。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除了通过实验掌握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及规律外,还将小船过河问题纳入教材体系,增加了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容量和难度。 我在教学这节内容时,依据教材的内容编排,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通过一段视频“导弹准确摧毁失控卫星”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意识到研究曲线运动的重要性,从而提出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如何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学生通过猜想提出“等效代替”和“化曲为直”的思想。围绕这一猜想,提出一系列问题:“复杂的运动能不能由几个简单的运动等效代替”,“合运动与分运动有怎样的关系”,“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如何实际应用”。通过这些问题层层推进,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的科学探究过程,并在这种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体会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这种“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有效方法。其间设计了开放性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像小船过河一样可以看成是同时参与了两个运动的例子?你能指出其中的合运动与分运动吗?”,“你能总结分析小船渡河的各种情境吗?(①船速和水速均恒定,②水速不变,船速改变,③船速不变,水速改变。)”还设计了一个学生的分组实验(见教材),让学生从实验中体会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及规律。 在设计完这节内容的教学思路后,我先找了两个班进行尝试,从反馈来看效果非常不理想,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或者就是在某些开放性问题上胡乱应付,有学生在列举合运动与分运动的例子时一口气罗列了排球、乒乓球、篮球、足球、橄榄球、网球……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分组实验时随手乱画,甚至有同学在白纸上面画上了动漫;整个过程也难以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苦恼之后,大胆的引入了小组竞争机制,将班上的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每组产生一名小组长,通过加分和扣分的形式最后评出本堂课的优胜小组。因为有了加分和扣分的机制,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高涨,并且在选择案例时也非常慎重,没有再出现之前那种难以控制的局面,有的小组为了给自己小组多加分,甚至一口气举出好几个“将复杂运动分解为简单运动”的例子,让其它小组气愤不已。尤其是在后面的分组实验我提出了“哪个小组能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大屏幕上,就可以给他们加上8分,但是必须接受其他小组的检查,其它小组如果找出一个错误就给其它小组加上1分,同时扣掉该小组1分”,机遇与挑战并存,同学们作图规范了、谨慎了,但是拿到大屏幕上面去的时候,其它小组还是发现了很多问题。这个过程将学生的问题暴露出来,由学生自己发现和改正错误,加深印象,达到对矢量性的正确认识,更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还有后面的例题分析,完全由学生自己在黑板上为同学们分析和展示,并且下面的同学也会很适时指出其中的问题,包括“没有带单位”“书写不够工整”“格式不够规范”这样的问题。整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理念。 课后反思:每堂课的设计我们不仅要备教法、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这堂课从设计上来说,自我感觉已经很好了,但是最初上课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原因就在于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说小组合作竞争的学习模式才是点亮这节课的关键所在,因为有了小组合作竞争的意识,学生积极性高涨,参与欲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潜能被充分的发挥出来了,回答出很多让老师惊喜和意想不到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群体教育的效果胜过于老师千遍万遍的叮嘱。但是也有不足,课堂中发现,经常回答问题的主要集中在小组中某些同学中,有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却至始至终都没有参与进来,还有的同学趁着热闹跟着起哄并没有自己认真去思考问题。对高中物理来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很重要,有时无声更胜有声,这种热闹的课堂也不是每堂课都适用。因此,要发挥出小组合作竞争学习的独特魅力,教师一定要认真准备,考虑到每个合作细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意识、明确合作目的,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