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恒定电流  第1讲 欧姆定律 电阻定律、电功率及焦耳定律   一、电流 1.形成电流的条件 (1)导体中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 (2)导体两端存在电压. 2.电流的方向:与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电流 (1)定义式:I=. (2)微观表达式:I=nqSv,式中n为导体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q是自由电荷的电荷量,v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S为导体的横截面积. (3)单位:安培(安),符号A,1 A=1 C/s. 二、电阻定律 1.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 2.表达式:R=ρ. 3.电阻率:ρ是一个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称为材料的电阻率,单位是Ω·m. 三、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表达式:I=U/R. (1)公式中的三个量I、U、R必须对应着同一段电路上同一时刻的值. (2)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压单位用伏特,符号V,电流单位用安培,符号A,电阻单位用欧姆,符号Ω,1 A=1 V/Ω. 3.适用范围:金属、电解液等,对气体导体(如日光灯管中的气体)和某些导电元件(如晶体管)并不适用. 4.伏安特性曲线 (1)定义:在直角坐标系中,用纵轴表示电流I,用横轴表示电压,画出I-U的关系图象,叫做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2)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的电学元件叫做线性元件.如图甲所示. (3)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不是直线的电学元件叫做非线性元件.如图乙所示.  四、电功率及焦耳定律 1.电功 (1)公式:W=UIt. (2)适用条件:适用于任何电路. 2.电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电流做的功,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 (2)公式:P==UI. 3.焦耳定律 (1)电热:电流流过一段导体时产生的热量. (2)计算式:Q=I2Rt. 4.热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的发热量. (2)表达式:P==I2R. 五、电阻的串联、并联特点比较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电路中任意一个电阻,电路中任意一个电阻变大时,总电阻变大.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电路中任意一个电阻,任意一个电阻变大时,总电阻变大. 3.无论电阻怎样连接,每一段电路的总耗电功率P总等于各个电阻耗电功率之和. 4.当n个等值电阻R0串联或并联时,R串=nR0,R并=R0.  1.关于材料的电阻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一根长导线截成等长的三段,则每段的电阻率都是原来的 B.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纯金属的电阻率比合金的电阻率小 D.电阻率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解析: 电阻率是材料本身的一种电学特征,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无关,A错误;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半导体材料则相反,B错误;合金的电阻率比纯金属的电阻率大,C正确;电阻率大表明材料的导电性能差,不能表明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一定大,因为电阻才是反映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而电阻还跟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有关,D错误. 答案: C 2.下面关于欧姆定律,理解正确的是(  ) A.由I=可知,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B.由R=可知,导体的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 C.由U=IR可知,导体两端的电压随电阻的增大而增大 D.由R=可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解析: 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因素所决定,与所加的电压、流过的电流无关,B、D均错.由欧姆定律知,A对. 答案: A 3.某用电器离供电电源距离为L(m),线路上的电流强度为I(A),若要求线路上的电压降不超过U(V),已知输电线的电阻率为ρ(Ω·m),该输电线的横截面积最小值是(  ) A.ρL/R     B.2ρLI/U C.U/ρLI D.2UL/Iρ 解析: 输电线的总长为2L(m),据电阻定律得R=ρ,由题意知IR≤U,故S≥,B对. 答案: B 4.一个阻值为R的电阻两端加上电压U后,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荷量q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此图象的斜率可表示为(  ) A.U B.R C. D. 解析: q-t图象的斜率表示流过电阻R的电流,由此可知,通过电阻R的电流不变,由欧姆定律知,I=,故C正确. 答案: C 5.如图所示,图线1表示的导体的电阻为R1,图线2表示的导体的电阻为R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1∶R2=1∶3 B.R1∶R2=3∶1 C.将R1与R2串联后接于电源上,则电流比I1∶I2=1∶3 D.将R1与R2并联后接于电源上,则电流比I1∶I2=3∶1 解析: I-U图象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由图象可得R1∶R2=1∶3,A正确;B错误.R1与R2串联后电流相等,C错误.R1与R2并联后电压相同,由公式U=IR知,电流与电阻成反比,选项D正确. 答案: AD 6.电子产品制作车间里常常使用电烙 铁焊接电阻器和电容器等零件,技术工人常将电烙铁和一个灯泡串联使用,灯泡还和一只开关并联,然后再接到市电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关接通时比开关断开时消耗的总电功率大 B.开关接通时,灯泡熄灭,只有电烙铁通电,可使消耗的电功率减小 C.开关断开时,灯泡发光,电烙铁也通电,消耗的总功率增大,但电烙铁发热较少 D.开关断开时,灯泡发光,可供在焊接时照明使用,消耗总功率不变 解析: 开关接通时,灯泡被短路,灯泡熄灭,电路的总电阻变小,电路的总功率P=变大,电烙铁的功率变大,A正确,B、D、D错误. 答案: A   1.电阻与电阻率的区别 (1)电阻是反映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电阻率是反映制作导体的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 (2)导体电阻与电阻率无直接关系,即电阻大,电阻率不一定大;电阻率小,电阻不一定小. (3)导体的电阻、电阻率均与温度有关. 2.公式R=和R=ρ的比较 公式 R= R=ρ  适用条件 (1)金属、电解液 (2)纯电阻电路 导电材料  字母含义 U:导体两端电压 I:通过导体的电流 ρ:材料的电阻率 l:沿电流方向导体的长度 S:垂直电流方向导体的横截面积  公式含义 提供了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不能说R∝U、R∝ R=ρ指明了电阻的决定因素,R由ρ、l、S共同决定  两根完全相同的裸导线,如果把其中的一根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把另一根对折后绞合起来,然后给它们分别加上相同电压后,则在相同时间内通过它们的电荷量之比为(  ) A.1∶4 B.1∶8 C.1∶16 D.16∶1 解析:本题应根据电阻定律R=ρ、欧姆定律I=和电流定义式I=求解.对于第一根导线,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则其横截面积必然变为原来的,由电阻定律可得其电阻变为原来的4倍.第二根导线对折后,长度变为原来的,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2倍,故其电阻变为原来的.给上述变化后的裸导线加上相同的电压,由欧姆定律得:I1=,I2==. 由I=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电荷量之比q1∶q2=I1∶I2=1∶16. 答案: C 应用公式R=ρ解题时,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1)导线长度l和横截面积S中只有一个发生变化. (2)l和S同时变化,有一种特殊情况是l与S成反比,即导线的总体积V=Sl不变. 1-1:横截面的直径为d、长为l的导线,两端电压为U,当这三个量中一个改变时,对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的影响是(  ) A.电压U加倍,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不变 B.导线长度l加倍,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加倍 C.导线横截面的直径加倍,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不变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解析: 由欧姆定律I=,电阻定律R=和电流微观表达式I=neSv可得v=,因此,电压U加倍时,v加倍,l加倍时v减半,故A、B选项错误.导线横截面的直径加倍时,v不变,C项正确. 答案: C  1.注意欧姆定律的“二同” (1)同体性:指I、U、R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同一段电路或同一段导体. (2)同时性:指U和I必须是导体上同一时刻的电压和电流. 2.对伏安特性曲线的理解 (1)伏安特性曲线为直线时 ①图线a、b表示线性元件. ②在伏安特性曲线中,线性元件图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斜率越大,电阻越小,故RaIR或I<  能量转化 电流做功全部转化为内能 W=Q 电流做功除转化为内能外还要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W=Q+E其他  公式 W=Q=UIt=I2Rt=t P电=P热=UI=I2R= W=UIt P电=UI Q=I2Rt P热=I2R  元件举例 电阻、电炉丝、白炽灯等 电风扇、电动机、电解槽等  功能关系    一台小型电动机在3 V电压下工作,用此电动机提升重力为4 N的物体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是0.2 A.在30 s内可使该物体被匀速提升3 m.若不计除电动机线圈生热之外的能量损失,求: (1)电动机的输入功率; (2)在提升物体的30 s内,电动机线圈所产生的热量; (3)线圈的电阻. 解析: (1)电动机的输入功率P入=IU=0.2×3 W=0.6 W. (2)电动机提升物体的机械功率P机=Fv=mg·=0.4 W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P入=P机+P热 所以P热=P入-P机=(0.6-0.4)W =0.2 W 30 s内产生的热量Q=P热t=0.2×30 J=6 J. (3)根据焦耳定律Q=I2Rt可得线圈电阻为 R== Ω=5 Ω. 答案: (1)0.6 W (2)6 J (3)5 Ω 1.解此类问题首先要分清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 2.在非纯电阻电路里,要注意区别电功和电热,注意应用能量守恒定律. (1)电热Q=I2Rt; (2)电动机消耗的电能也就是电流的功W=UIt; (3)由能量守恒得W=Q+E,E为其他形式的能,这里是机械能; (4)对电动机来说,输入的功率P入=IU;发热的功率P热=I2R,输出的功率,即机械功率P机=P入-P热=UI-I2R. 3-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输入电压U恒为12 V,灯泡L标有“6 V,12 W”字样,电动机线圈的电阻RM=0.50 Ω.若灯泡恰能正常发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动机的输入功率是12 W B.电动机的输出功率是12 W C.电动机的热功率是2 W D.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是22 W 解析: 灯泡正常发光,表明灯泡两端的电压UL=6 V,电路中的电流I==2 A,又输入电压为12 V,所以电动机两端的电压为UM=U-UL=6 V,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为P=IUM=2×6 W=12 W,电动机的发热功率为P热=I2RM=2 W,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P出=P-P热=10 W,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P总=IU=2×12 W=24 W.故选项A、C正确. 答案: AC   一、如何把用电器接入电路 1.用电器接入电路时的约定 (1)纯电阻用电器接入电路中,若无特别说明,应认为其电阻不变. (2)用电器的实际功率超过额定功率时,认为它将被烧毁, 不考虑其安全系数. (3)没有注明额定值的用电器(如用于限流的变阻器等)接入电路时,认为其工作的物理量均不大于其额定值,能安全使用. 2.解答用电器在接入电路工作问题时要注意 (1)确保用电器不超过额定功率; (2)再考虑附加元件的耗能越少越好. 额定电压都是110 V,额定功率PL1=100 W,PL2=40 W的电灯两盏,若接在电压是220 V的电路上,使两盏电灯均能正常发光,且电路中消耗功率最小的电路是(  )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可按以下思路分析:  解析: 判断灯泡能否正常发光,就要判断电压是否是额定电压,或电流是否是额定电流,对灯泡有P=UI=可知:RL1UL1,且有UL2>110 V,L2灯被烧毁,UL1<110 V不能正常发光,A错误. 对于B电路,由于RL2>RL1,L1灯又并联变阻器,并联电阻更小于RL2,所以UL2>U并,L2灯烧毁. 对于C电路,L2灯与变阻器并联电阻可能等于RL1,所以可能UL1=UL2=110 V,两灯可以正常发光. 对于D电路,若变阻器的有效电阻等于L1、L2的并联电阻,则UL1=UL2=110 V,两灯可以正常发光. 比较C、D两个电路,由于C电路中变阻器功率为(IL1-IL2)×110,而D电路中变阻器功率为(IL1+IL2)×110,所以C电路消耗电功率最小. 答案: C 二、运用电阻定律判断输电线故障问题的方法 1.一般解题步骤 (1)分析题意画出等效电路图,确定已知条件.如电阻、输电线长度等. (2)根据欧姆定律、电阻定律等规律列出方程. (3)对列出的方程进行分析,找出最简单的解法,如本题采用了比例法. (4)求解方程,并分析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2.应注意的问题 (1)输电线问题中,输电线的长度等于两地距离的二倍. (2)对已知条件的分析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如图所示,在相距40 km的A、B两地架两条输电线,电阻共为800 Ω,如果在A、B间的某处发生短路,这时接在A处的电压表示数为10 V,电流表的示数为40 mA,求发生短路处距A处有多远? 规范解答: 设发生短路处距离A处为x,据题意知, A、B两地间的距离l=40 km, 电压表的示数U=10 V,电流表的示数 I=40 mA=4.0×10-2A, R总=800 Ω. 根据欧姆定律I=可得: A端到短路处的两根输电线的电阻 Rx== Ω=250 Ω① 根据电阻定律可知: Rx=ρ② A、B两地间输电线的电阻为 R总=ρ③ 由②/③得 =④ 解得x=l=×40 km=12.5 km. 答案: 12.5 km  1.(2013·成都二诊)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A.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电阻就越大 B.导体中的电流越大,电阻就越小 C.比较几只电阻的I-U图象可知,电流变化相同时,电压变化较小的图象是属于阻值较大的那个电阻的 D.由I=可知,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解析: 导体的电阻表征导体阻碍电流的能力,由导体本身决定,与U、I无关,选项A、B错误;在电阻的I-U图象中,阻值R=,当ΔI相同时,ΔU越小,表示该导体的阻值较小,选项C错误;根据欧姆定律公式I=可知,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选项D正确. 答案: D 2.如图所示的滑动变阻器中,a、b、c、d是它的四个接线柱,P是滑动触片.现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并要求滑动触片P向接线柱c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则接入电路中的接线柱可能是(  ) A.a和b    B.a和c C.b和c D.b和d 解析: 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长度,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发生变化.要使滑动触片P向c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则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电阻应增大,电阻丝的长度应变长.滑动触片P与接线柱c、d之间没有电阻,所以接入电路中的一个接线柱必须是c或d;在滑动触片P向c移动时,只有b、P之间的导体长度在变长,所以接入电路的另一个接线柱只能是b.可见,接入电路中的接线柱可以是b和c或者是b和d. 答案: CD 3.如图所示,是某导体的I-U图线,图中α=4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此导体的电阻R=2 Ω C.I-U图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所以R=cot 45°=1.0 Ω D.在R两端加6.0 V电压时,每秒通过电阻截面的电荷量是 3.0 C 答案: ABD 4.在图中,A、B间的电压为30 V,改变滑动变阻器触头的位置,可以改变C、D间的电压,UCD的变化范围是(  ) A.0~10 V B.0~20 V C.10~20 V D.20~30 V 解析: 当滑动变阻器触头的位置位于最上端时,测量的是下面两个电阻的串联电压,应为20 V;当滑动变阻器触头的位置位于最下端时,测量的是最下面那个电阻的电压,为10 V. 答案: C 5.甲、乙两根保险丝由同种材料制成,直径分别是d1=0.5 mm和d2=1 mm,熔断电流分别为2.0 A和6.0 A.把以上两根保险丝各取等长一段并联后再接入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  ) A.6.0 A B.7.5 A C.10.0 A D.8.0 A 解析: 因甲、乙两保险丝等长,且均为同种材料制成,由R=ρ=ρ得==4.当R1、R2并联时,令I1=2 A,则由I1R1=I2R2得I2=8 A>6 A,故I1不能取2 A;令I2=6 A,则由I1R1=I2R2得I1=1.5 A<2.0 A,故两者并联时,整个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I=I1+I2=(1.5+6)A=7.5 A. 答案: B 6.(2012·浙江理综)功率为10 W的发光二极管(LED灯)的亮度与功率为60 W的白炽灯相当.根据国家节能战略,2016年前普通白炽灯应被淘汰.假设每户家庭有2只60 W的白炽灯,均用10 W的LED灯替代,估算出全国一年节省的电能最接近(  ) A.8×108 kW·h B.8×1010 kW·h C.8×1011 kW·h D.8×1013 kW·h 解析:按每户一天亮灯5小时计算,每户一年节省的电能为(2×60-2×10)×10-3×5×365 kW·h=182.5 kW·h,假设全国共有4亿户家庭,则全国一年节省的电能为182.5×4×108 kW·h=7.3×1010 kW·h,最接近于B选项,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 答案: B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