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一、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1.由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先求出几个力的合力,由牛顿第二定律(F合=ma)求出加速度,再由运动学的有关公式求出速度或位移. 2.由运动情况判断受力情况: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已知加速度或根据运动规律求出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从而确定未知力. 二、超重、失重与完全失重 1.视重 (1)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秤上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称为视重. (2)视重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所受物体的拉力或台秤所受物体的压力. 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比较 超重现象 失重现象 完全失重  概念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现象  产生条件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大小a=g  原理式 F-mg=ma F=m(g+a) mg-F=ma F=m(g-a) mg-F=mg F=0  运动状态 加速上升、减速下降 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 以a=g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正在向上运动的物体,才有可能处于超重状态 B.超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增加 C.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地球对它的引力变大 D.超重时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变 解析: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但物体的速度不一定向上,故A错误;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并不是物体的重力发生了变化,故B、C错误,D正确. 答案: D 2.(2013·辽宁大连高三双基测试)如图所示,一些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自动电梯,当有乘客乘行时自动电梯经过先加速再匀速两个阶段运行,则电梯在运送乘客的过程中(  ) A.乘客始终受摩擦力作用 B.乘客经历先超重再失重 C.电梯对乘客的作用力始终竖直向上 D.电梯对乘客的作用力先指向前上方,再竖直向上 解析:乘客先有斜向上的加速度再匀速,故乘客先超重后既不超重又不失重,选项B错误;匀速运动阶段乘客受竖直方向的重力与支持力作用而平衡,不受摩擦力,选项A错误;乘客在加速阶段受电梯的作用力与重力作用,合力沿平行电梯斜面向上,重力竖直向下,故电梯对乘客的作用力斜向前上方,选项D正确. 答案: D 3.在电梯内的地板上,竖直放置一根轻质弹簧,弹簧上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当电梯静止时,弹簧被压缩了x;当电梯运动时,弹簧又被继续压缩了.则电梯运动的情况可能是(  ) A.以大小为g的加速度加速上升 B.以大小为g的加速度减速上升 C.以大小为g的加速度加速下降 D.以大小为g的加速度减速下降 解析:当电梯静止时,弹簧被压缩了x,则kx=mg;当电梯运动时,弹簧又被继续压缩了,则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F=,方向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为a==g,方向竖直向上.若电梯向上运动,则电梯以大小为g的加速度加速上升;若电梯向下运动,则电梯以大小为g的加速度减速下降,D正确. 答案: D 4.一间新房要盖屋顶,为了使下落的雨滴能够以最短的时间淌离屋顶,则所盖屋顶的顶角应为(设雨滴沿屋顶下淌时,可看成在光滑的斜坡上下滑)(  ) A.60°     B.90° C.120° D.150° 解析:由题意知,雨滴沿屋顶的运动过程中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设其运动的加速度为a,屋顶的顶角为2a,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gcos α.又因屋檐的前后间距已定,设为2b,则雨滴下滑经过的屋顶面长度x=,由x=at2得t=,则当α=45°时,对应的时间t最小,所以屋顶的顶角应取90°,B正确. 答案: B 5.(2013·池州模拟)在水平面上放着两个质量分别为3 kg和2 kg的小铁块A和B,它们之间用一根自由长度为10 cm,劲度系数为100 N/m的轻弹簧相连,铁块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铁块A受到一大小为20 N的恒定水平外力F,两个铁块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这时两铁块之间的弹簧长度应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 A.12 cm B.13 cm C.15 cm D.18 cm 解析:取A、B为一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μ(mA+mB)g=(mA+mB)a,则a=2 m/s2,再以B为研究对象:kx-μmBg=mBa,可得:x=0.08 m=8 cm,故弹簧的长度应为l=l0+x=18 cm,D正确. 答案:D   (19分)如图所示,在海滨游乐场里有一种滑沙运动.某人坐在滑板上从斜坡的高处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斜坡底端B点后,沿水平的滑道再滑行一段距离到C点停下来.如果人和滑板的总质量m=60.0 kg,滑板与斜坡滑道和水平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斜坡的倾角θ=37°(sin 37°=0.6,cos 37°=0.8),斜坡与水平滑道间是平滑连接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人从斜坡上滑下的加速度为多大? (2)若由于场地的限制,水平滑道的最大距离BC为L=20.0 m,则人在斜坡上滑下的距离AB应不超过多少? 规范解答//解: (1)人在斜坡上受力如图所示,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设人在斜坡上滑下的加速度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 θ-Ff1=ma1,(3分) FN1-mgcos θ=0,(2分) 由摩擦力计算公式得Ff1=μFN1,(2分) 联立解得人滑下的加速度为 a1=g(sin θ-μcos θ)=10×(0.6-0.5×0.8) m/s2=2 m/s2.(2分) (2)人在水平滑道上受力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f=ma2,(2分) F′N-mg=0(1分) 由摩擦力计算公式得F′f=μF′N,联立解得人在水平滑道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2=μg=5.0 m/s2(2分) 设从斜坡上滑下的距离为LAB,对AB段和BC段分别由匀变速运动的公式得 v-0=2a1LAB,(2分) 0-v=-2a2L(2分) 联立解得LAB=50.0 m.(1分) 答案: (1)2.0 m/s2 (2)50.0 m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①选对象——确定研究对象. 选取研究对象,作隔离体,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②画力图——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 ③定方向——选取正方向(或建立坐标系),通常以加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较为适宜; ④列方程——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列运动方程;根据运动学公式列方程; ⑤解方程——统一单位,求解方程,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检验或讨论. 总之:抓住物理量——加速度,按下面的思路进行.  1-1:交通路口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地,驾驶员到交通路口时也格外小心.现有甲、乙两汽车正沿同一平直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它们行驶的速度均为v0=8 m/s.当两车快要到十字路口时,甲车司机看到绿灯已转换成了黄灯,于是紧急刹车(反应时间忽略不计),乙车司机为了避免与甲车相撞也紧急刹车,但乙车司机反应较慢(反应时间为t=0.5 s).已知甲车紧急刹车时制动力为车重的0.5倍,乙车紧急刹车时制动力为车重的,g=10 m/s2. (1)若甲车司机看到黄灯时车头距警戒线6.5 m,他采取了上述措施后是否会闯红灯? (2)为保证两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相撞,甲、乙两车在行驶过程中应至少保持多大距离? 解析: (1)甲车紧急刹车的加速度为 a1===5 m/s2 这段时间滑行距离x1== m=6.4 m 6.4 m<6.5 m,甲车不会闯红灯 (2)乙车紧急刹车的加速度为a2===4 m/s2 乙车刹车过程中的运动位移x2== m=8 m 乙车在司机反应时间内的运动位移x3=v0t=8×0.5 m=4 m Δx=x2+x3-x1=5.6 m. 答案: (1)不会 (2)5.6 m  1.三种图象:v-t图象、a-t图象、F-t图象. 2.图象间联系:加速度是联系v-t图象与F-t图象的桥梁. 3.三种应用: (1)已知物体的运动图象,通过加速度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2)已知物体受力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3)通过图象对物体的受力与运动情况进行分析. (2012·安徽理综)质量为0.1 kg的弹性球从空中某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该下落过程对应的v-t图象如图所示.球与水平地面相碰后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碰撞前的.设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取g=10 m/s2,求: (1)弹性球受到的空气阻力f的大小; (2)弹性球第一次碰撞后反弹的高度h.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分析:  解析: (1)由v-t图象可知,小球下落过程的加速度为 a1== m/s2=8 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1 所以弹性球受到的空气阻力 f=mg-ma1=(0.1×10-0.1×8) N=0.2 N. (2)小球第一次反弹后的速度v1=×4 m/s=3 m/s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弹性球上升的加速度为a2== m/s2=12 m/s2. 根据v2-v=-2ah,得弹性球第一次反弹的高度 h== m=0.375 m. 答案: (1)0.2 N (2)0.375 m 1.动力学图象问题的解题策略 (1)弄清图象斜率、截距、交点、拐点的物理意义. (2)应用物理规律列出与图象对应的函数方程式. 2.分析图象问题时常见的误区 (1)没有看清纵、横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 (2)不注意坐标原点是否从零开始. (3)不清楚图线的点、斜率、面积等的物理意义. (4)忽视对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分析. 2-1:(2013·山东青岛一模)如图甲所示,木板OA可绕轴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某研究小组利用此装置探究物块的加速度a与斜面倾角θ之间的关系.已知物块始终受到方向沿斜面向上、大小为F=8 N的拉力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物块的质量m=1 kg,通过多次改变斜面倾角θ,重复实验,用测得的数据描绘出了如图乙所示的a-θ关系图像.若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求:   (1)图线与a轴交点坐标a0; (2)图线与θ轴交点坐标θ1满足的条件(用代数式表示); (3)如果木板长L=2 m,倾角θ=37°,物块在F的作用下从O点由静止开始运动,要 使物块不冲出木板顶端,力F作用的最长时间.(sin 37°=0.6,cos 37°=0.8) 解析: (1)对物块,θ=0°时,有F-μmg=ma0 解得:a0=6 m/s2. (2)当θ=θ1时,物块的加速度恰好为零,有 F-μFN-mgsin θ1=0 FN=mgcos θ1 以上两式联立解得: cos θ1+5sin θ1=4. (3)设F最长作用时间为t,有 F-mgsin θ-μmgcos θ=ma1 v=a1t,x1=a1t2, 撤去F后,有mgsin θ+μmgcos θ=ma2 v2=2a2(L-x1) 解得:t= s≈3.1 s. 答案: (1)6 m/s2 (2)cos θ1+5sin θ1=4  (3)3.1 s  1.尽管物体的加速度不是竖直方向,但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2.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并不是重力减小了,完全失重也不是重力完全消失了.在发生这些现象时,物体的重力依然存在,且不发生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变化. 3.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 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则(  ) A.t3时刻火箭距地面最远 B.t2~t3的时间内,火箭在向下降落 C.t1~t2的时间内,火箭处于失重状态 D.0~t3的时间内,火箭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解析:由速度图象可知,在0~t3内速度始终大于零,表明这段时间内火箭一直在上升,t3时刻速度为零,停止上升,高度达到最高,离地面最远,A正确,B错误.t1~t2的时间内,火箭在加速上升,具有向上的加速度,火箭应处于超重状态,而在t2~t3时间内火箭在减速上升,具有向下的加速度,火箭处于失重状态,故C、D错误. 答案:A 超重和失重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化,还要注意判断超重还是失重的依据是加速度的方向向上还是向下,而不是速度的方向. 3-1:在升降电梯内的地板上放一体重计,电梯静止时,晓敏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体重计示数为50 kg,电梯运动过程中,某一段时间内晓敏同学发现体重计示数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晓敏同学所受的重力变小了 B.晓敏对体重计的压力小于体重计对晓敏的支持力 C.电梯一定在竖直向下运动 D.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g/5,方向一定竖直向下 解析:由题知体重计的示数为40 kg时,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小于人的重力,故处于失重状态,实际人受到的重力并没有变化,A错;由牛顿第三定律知B错;电梯具有向下的加速度,但不一定是向下运动,C错;由牛顿第二定律mg-FN=ma,可知a=,D对. 答案:D    1.处理方法:临界状态一般比较隐蔽,它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出现.若题目中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词语,常有临界问题.解决临界问题一般用极端分析法,即把问题推向极端,分析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状态和满足的条件,应用物理规律列出在极端情况下的方程,从而找出临界条件. 2.动力学中的典型临界问题 (1)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的临界条件是弹力FN=0. (2)相对静止或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且处于相对静止时,常存在着静摩擦力,则相对静止或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3)加速度最大与速度最大的临界条件:当物体在受到变化的外力作用下运动时,其加速度和速度都会不断变化,当所受外力最大时,具有最大加速度;所受外力最小时,具有最小加速度.当出现加速度有最小值或最大值的临界条件时,物体处于临界状态,所对应的速度便会出现最大值或最小值. (2012·重庆理综)某校举行托乒乓球跑步比赛,赛道为水平直道,比赛距离为x.比赛时,某同学将球置于球拍中心,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v0时,再以v0做匀速直线运动跑至终点.整个过程中球一直保持在球拍中心不动.比赛中,该同学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保持球拍的倾角为θ0,如图所示.设球在运动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与其速度大小成正比,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不计球与球拍之间的摩擦,球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 (1)求空气阻力大小与球速大小的比例系数k; (2)求在加速跑阶段球拍倾角θ随速度v变化的关系式; (3)整个匀速跑阶段,若该同学速度仍为v0,而球拍的倾角比θ0大了β并保持不变,不计球在球拍上的移动引起的空气阻力变化,为保证到达终点前球不从球拍上距离中心为r的下边沿掉落,求β应满足的条件. 解析: (1)在匀速运动阶段,有mgtan θ0=kv0 得k=. (2)加速阶段,设球拍对球的支持力为F′N,有 F′Nsin θ-kv=ma F′Ncos θ=mg 得tan θ=+tan θ0. (3)以速度v0匀速运动时,设空气阻力与重力的合力为F,有 F= 球拍倾角为θ0+β时,空气阻力与重力的合力不变,设球沿球拍面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a′,有Fsin β=ma′ 设匀速跑阶段所用时间为t,有t=- 球不从球拍上掉落的条件a′t2≤r 得sin β≤. 答案: 见解析  1.如图为女子撑杆跳高决赛中基里亚绍娃的杆上英姿,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她在这次撑杆跳高中(  ) A.起跳时杆对她的弹力大于她的重力 B.起跳时杆对她的弹力小于她的重力 C.起跳以后的下落过程中她处于超重状态 D.起跳以后的下落过程中她处于失重状态 答案: AD 2.如图甲所示,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受到两个水平力F1与F2的作用静止不动.现保持F1不变,使F2逐渐减小到零,再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其大小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在此过程中,能正确描述木块运动情况的图象是图中的(  )   解析: 由a=可知,木块先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变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注意把握一个要素,合力的方向始终不变.此题可依据加速度时刻发生改变的特征,迅速排除A、B、C三个选项. 答案:D 3.(2012·江苏单科)将一只皮球竖直向上抛出,皮球运动时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下列描绘皮球在上升过程中加速度大小a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解析: 皮球上升过程中受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由于空气阻力大小与速度成正比,速度v减小,空气阻力F=kv也减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F=ma,知a=+g,可知,a随v的减小而减小,且v变化得越来越慢,所以a随时间t减小且变化率减小,选项C正确. 答案:C 4.(2012·天津卷)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的物块A,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设物块与地面的静摩擦力最大值Fm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  )  A.0~t1时间内F的功率逐渐增大 B.t2时刻物块A的加速度最大 C.t2时刻后物块A做反向运动 D.t3时刻物块A的动能最大 解析:在0~t1时间内物块A所受的合力为零,物块A处于静止状态,根据P=Fv知,力F的功率为零,选项A错误;在t2时刻物块A受到的合力最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此时物块A的加速度最大,选项B正确;物块A在t1~t2时间内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在t2~t3时间内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t3时刻,加速度等于零,速度最大,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答案:BD 5.(2012·江西部分重点中学联考)如图所示,有一足够长的斜面,倾角α=37°,一小物块从斜面顶端A处由静止下滑,到B处后,受一与小物块重力大小相等的水平向右的恒力作用,小物块最终停在C点(C点未画出).若AB长为2.25 m,小物块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μ=0.5,sin 37°=0.6,cos 37°=0.8,g=10 m/s2.求: (1)小物块到达B点的速度多大? (2)B、C距离多大? 解析: (1)设小物块在AB段的加速度为a1,有 mgsin 37°-μmgcos 37°=ma1① 代入数据解得a1=gsin 37°-μgcos 37°=2 m/s2② 则小物块到达B点的速度 v== m/s=3 m/s. (2)设小物块在BC段的加速度大小为a2,有 Fcos 37°+μFN-mgsin 37°=ma2③ FN=Fsin 37°+mgcos 37°④ F=mg⑤ 联立③④⑤得 a2=gcos 37°+μ(gsin 37°+gcos 37°)-gsin 37° =9 m/s2所以B、C间距离x2== m=0.5 m. 答案: (1)3 m/s (2)0.5 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