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郯城三中集体备课 课题:  高一 年级 物理 备课组 主备人 韩召余 课型 新授 验收结果: 合格/需完善 时间  2011年 11 月 1 日  分管领导  课时 2  第 11 周 第 1 课时 总第17 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它们的方问。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4、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学生判断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5、掌握利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力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根据弹力产牛的条件分析弹力方向的能力。 2、体验显示微小形变的方法。 3、帮助学生掌握设计实验、收集数据、数据处理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 1、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 2、胡克定律及应用。 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的判断。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展现常见的一些相互作用(推、拉、提、压、举等)。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其相互作用的共同点及本质。 二、自主探究,合作共建: 1、对“弹性形变和弹力”的学习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实验,提出弹性形变和弹性限度。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推、拉、提、压、举等力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讲解,学生观察思考,掌握方法。 2、对“几种弹力”的学习 教师活动: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弹力的方向。 教师引导学牛总结归纳弹力的方向。 3、对“胡克定律”的学习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研究,从感性认识出发,上升到理性认识。 利用传感器,通过计算机实时测量,处理试验数据,分析买验结果。 指导学生如何对数据进行处理(利用图象处理),如何分析图象找出规律。 指导学生做F-x图象,利用数学知识确定F和x的关系,找出物理规律。 判断弹力的方向及计算弹力的大小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只有掌握了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确定了弹力的方向,才能为今后的受力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知识应用,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支持力,这是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B、用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推力,这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 生的 C、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D、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由于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2、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在重力的作用下与桌面互相接触,由于书发生了微小的形变,产生了 对 的 力,其方向 。 一弹簧秤由于弹簧老化而换用了一新弹簧。将弹簧秤竖直挂起来,当下面不挂重物时其指什恰好指在5N刻度处,当弹簧下挂上20N的重物时,弹簧秤示数为30N,当弹簧下挂上多重的物体时弹簧秤的示数为100N?  亲身感受推、拉、提、压、举等相互作用,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分析。 学生实验体会,归纳总结。 学生进一步分析归纳总结。 学生观察思考,体验观察微小形变的法,提高实验能力。 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出弹力的方向。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归纳的能力。 学生分析常见的弹力的力向。并进行总结。 学生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学生观察思考,通过计算机演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讨论交流,总结现津,得出结论。 学生利用实验数据做出图像,进一步处理数据。 弹力大小的计算在今后也将有许多实际的应用,方法有多种,主要有:利用平衡条件及动力学规律,利用公式F=kx来计算。 完成题目,体会弹力产生的原因。 完成题目,对胡克定律的应用。       小结(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是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弹力的方向,难点是常见的弹力方向的确定。教材用实例引出了形变、弹性形变和弹力的概念,后又对常见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提力、举力等)的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说明。这种先从感性认识出发,上升到理性认识,再通过实验检验并进行具体运用的研究办法十分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渗透。  板书设计: 一、形变 物体的形状和体积的改变叫形变。[Ks5u.com] 1.形变产生的原因是受到了外力作用。重要方法。 2.形变的分类[Ks5u.com] ①从形变可否恢复原状分: A.弹性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如弹簧、钢条在通常情况下发生的形变都叫做弹性形变。 B.塑性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如保险丝、橡皮泥等发生的形变都叫做塑性形变(非弹性形变)。 ②从对外表现形式上可分为拉伸形变(或压缩形变)、弯曲形变、扭转形变等。 二、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1.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受力物体是与施力物体接触,使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且阻碍其恢复原状的物体。 2.弹力的产生条件:①物体直接接触;②发生形变。 3.通常所说的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4.弹力的方向是从施力物体指向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具体地说: ①绳子拉力(绳子对所拉物体的弹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②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③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④“支持面”就是两物的接触面。深入考察一般物体的接触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 A.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与平面垂直; B.点与平面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垂直于平面; C.点与曲面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垂直于过点的切面;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