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加速度概念、物理意义及与速度快、慢的区别,知道加速度的公式、符号、单位。 ⑵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能判断物体是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二)过程与方法 ⑴利用一些更通俗的生活事例,如百米起跑,赛车起跑的速度变化快慢情况或者通过播放相关录像片断的方法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顺暢地引入加速度的概念。 ⑵在与学生进行新知识探究的同时,适当加入几道针对性练习及能力提高的题目,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收集分析数据,体验加速度在生活中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⑵通过研究性课题,能让学生领略到生活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⑶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并能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1.知识与技能 教学重点 1.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区别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教学难点 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自主预习→小组讨论→教师点拔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起动的车辆 初始时刻的速度(m/s) 可以达到的速度(m/s) 起动所用的时间(s)  小轿车 0 30 20  火车 0 50 600  摩托车 0 20 10  教师引导学生三种车辆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比较发现:三种车辆的速度均是增大的,但它们速度增加得快慢不同。那么,如何比较不同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呢?从而引入加速度。 [新课教学] 一、加速度 师:如果物体从A到B是做匀速运动,如果所用时间为t=10 s,怎样求这段过程中物体的速度? 如果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同样在10 s内,速度从2 m/s增加到7 m/s,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速度增加的快慢呢? 如果用符号a表示物体速度增加的快慢,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出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那么用公式如何表达呢? 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往往是不同的,再看下面的例子. 案例1:飞机的速度由O增加到约300 km/h,飞机的速度的变化是多少?若发生这一变化用时约30 s,则物体的速度平均每秒增加多少? 案例2:追击炮射击时,炮弹在炮筒中的速度在O.005 s内就可以由0增加到250 m/s,炮弹速度的变化与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是多少? 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上述方法就是变速直线运动中,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其中的是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基本定义式. 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m/s2,读作米每二次方秒. 师:加速度也是矢量,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当物体加速时,则>O,时间△t是标量,加速度a的计算值为正值,如果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即初速度取正值),。为正值则可表示a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 或反过来说,若加速度a与初速度同向时,则这个直线运动为加速运动. 当物体是减速时.则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