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程序法:“部分→整体→部分” . (1)由局部电阻变化判断总电阻的变化。 (2)由判断总电流的变化。 (3)根据判断路端电压的变化。 (4)由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的规律判断各部分电路电压及电流的变化。 以上分析可形象表示为:  【例1】如图所示,电键闭合时,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试分析L1、L2、L3的亮度变化情况。 解析:当P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的有效电阻变大,因此,整个电路的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内电压U内=Ir减小,路端电压增大,流过L1的电流将减小,L1将变暗;同时L1分得的电压变小,L2两端电压增大,故L2变亮;我们注意到总电流减小,而L2变亮,即流经L2的电流增大,可见L3上的电流比L1上的电流减小得还要多,因此L3也要变暗。 点评:(Ⅰ)讨论灯泡亮度的变化情况,只需判断其电流或电压如何变化就可以。 (Ⅱ)像这样的电路,由于滑动变阻器电阻的变化而引起整个电路的变化,一般不应通过计算分析,否则会很繁杂,应进行定性分析。处理的一般原则是:①主干路上的用电器,看它的电流变化;②与变阻器并联的用电器看它的电压变化;③与变阻器串联的电器看它的电流变化。 (Ⅲ)闭合电路动态分析的一般顺序是:先电阻后干路电流;先内电压,后外电压;先固定电阻的电压,后变化电阻的电压;先干路电流后并联支路上的电流。 2、串反并同法 . (1)“并同”:是指某一电阻增大时,与它并联或间接并联的电阻中的电流I、两端电压U、电功率P 都将增大;某一电阻减小时,与它并联或间接并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将减小。 (2)“串反”:是指某一电阻增大时,与它串联或间接串联的电阻中的电流I、两端电压U、电功率P都将减小;某一电阻减小时,与它串联或间接串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将增大。 【例2】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值是200Ω,R2=R3=300Ω,A、B两端电压UAB=8V。 (1)当开关S断开时,移动滑片P,R2两端可获得的电压变化范围是多少? (2)当S闭合时,移动滑片P,R2两端可获得的电压变化范围又是多少? 解析: (1)限流式接法,易算得R2两端可获得的电压变化范围为4.8V~8V 。 (2)分压式接法,滑片P向上移动的过程,相当于与R2并联的那部分电路的电阻变大,根据“并同”原理,可知R2两端可获得的电压也会逐渐增大,所以当滑片在最下端时R2两端的电压最小,滑片滑至最上端时R2两端的电压最大。易算得R2两端可获得的电压变化范围为3.43V~8V 。 【例3】如图(a)所示电路中,闭合电键S,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灯泡L1、L2的亮度变化如何? 解析:本题中滑动变阻器左右两部分都接入电路,等效电路如图(b)所示,变阻器R分解得到两变量R1、R2 ,由图可知:滑片P向右移 → R1(↑),R2(↓) 对灯泡L1: 对灯泡L2: 由上述分析可知: 对L1,变量R1、R2变化均引起L1变亮,故L1将变亮; 对L2,变量R1、R2变化引起L2的亮度变化不一致,故此法不宜判断L2的亮度变化。但若把变阻器R与L1的总电阻合成一个变量,则由上述结论可知,P右移时,减小(见下面的证明),L2与串联,由“串反并同”法则可知,L2亮度变大。 【证明】:把变阻器R与L1的总电阻合成一个变量,将变阻器R分解成两变量R1、R2 ,R =R1+R2,则  可知,R、RL1是定值,P右移时,R1增大,减小 。 3、极值法 . 对含有可变电阻的电路,当可变电阻的阻值变化而导致电路出现动态变化时,使可变电阻的阻值极端(零或最大),然后对电路加以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此方法常用于选择题排除法) 4、等效电源法 . 所谓等效电源法,就是把电路中包含电源的一部分电路视为一个“电源”,比较常用的是将某些定值电阻等效为电源内阻。 【例4】如图所示,E = 6V,r = 4Ω,R1=2Ω,R2的变化范围是0 ~10Ω。求:R2上消耗的最大功率. 解析:将R1看成电源的内阻的一部分,则电源内阻等效为 [ 当时,R2消耗的功率(即“等效输出功率”)最大,为  补充: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解决非单调变化问题. 【例5】如图所示,A、B两端电压U恒定,且滑动变阻器总电阻Rab的值等于R,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由a向b滑动时,理想电流表(电流表内阻为零)的读数( ) A、一直减小 B、一直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将滑动变阻器R分解得到两变量R1、R2,则 R=R1+R2 …………①  …………②  …………③  …………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解得  …………⑤[来源: ]  …………⑥[来源: ] 联立⑤⑥式,得  当,即时,流过电流表的电流最小。则滑片向右移动过程中电流表读数先减小后增大。 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