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 《边城》(自读课) 《荷花淀》(自读课) 《边城》(自读课) 一. 学习目标: 1. 把握翠翠以及祖父的形象特点。 2. 了解湘西的民俗,了解边城古朴的民风。 3. 仔细品味本文的语言。 二. 关于作者: 沈从文(1903~1988)我国现代作家、学者。湖南凤凰人。1926年开始发表作品。曾参加新月社。抗战爆发后,到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胜利后,在北京大学任教授。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处工作。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协顾问。著有散文集《湘西散记》、小说《边城》、《旧梦》等数十种,研究著作《唐宗铜境》《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 三. 关于课文: 1.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 边城风光明净,人们朴实善良,在小说中,每个人都热情诚实,人人均有君子遗风,但作为封闭的农业文明社会的湘西,人们的身上也流露出孤寂的色彩,可以说,这种双重性在《边城》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上都有所体现。 (1)翠翠 她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她与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因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就幻想出逃让外公去寻她,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外公担心,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自责。她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节选部分以后写傩送远去,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表现了她爱的执著。但她的孤独又是那么深,她自幼父母双亡,虽有外公无微不至的照顾,但外公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她为无奈的生活而痛哭。天保和傩送为了她唱歌“决斗”,她却毫不知情,只能在梦中希望爱情的实现,现实好像和她毫不相干。最后天保闯滩而死,傩送离家出走,外公为她婚事忧愁而亡,她却并不能了解这一切前因后果,只能凄凉地守着渡船,等待心上人的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没有人能告诉她要孤独地等到什么时候。 (2)天保兄弟 天保个性豪爽、慷慨。他是船总的大儿子,却爱上了贫苦摆渡人的孙女。他知道弟弟也爱翠翠,两人唱歌“决斗”,后来,很大度地成全了弟弟,充分表现了他的手足之情。他外出闯滩,一是为了弟弟的幸福,也是为消解自己心中的失望和难过。最后死于意外,也许正是他孤独的归宿。 傩送也可以说孤独地追求着爱情,和哥哥的“决斗”,夜半唱情歌,却并不为心上人所知,最后也孤独地出走,不知飘泊到何方。 2. 小说怎样描写人物心理活动? (1)写出人物内心的隐秘。如翠翠关于自己出逃爷爷追杀的臆想,是自己成熟的生命中感觉到缺少什么的一种骚动,是对爱情来临的期盼。她无端地哭和赌气,是她被自己产生出来的,感到迷乱而无人理解的发泄。她的梦,则是现实中她对傩送爱情的真切表达。总之,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体会到异样感情,又不能明析认识它因而迷乱、孤寂的情态,都被作者细腻入微、逼真传神地写了出来。 (2)利用梦境来表现翠翠在清醒时不明朗的情感。梦境中的情景和欣快愉悦感,其实是她在现实中对傩送爱情的真实感受。 (3)利用景物来表现心理。课文开头黄昏景色,优美宁静,充满诗情画意。而夕阳在山,红霞如染,人们纷纷归家,这一切让翠翠有所期待的心灵产生一种孤寂感,备感凄凉。当暮色笼罩一切,一点烟而加重了夜色,她当然更觉独自一人,内心一切无人诉说的感动,就哭了起来。 《荷花淀》(自读课) 一. 学习目标: 1. 学习课文围绕中心精心选材、精当剪裁、疏密有致安排材料的特点。 2. 理解课文景物描写,人物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表达主题思想的作用,体会孙犁小说散文化、诗化的特点。 二. 关于课文的重点难点: 1. 本文是如何用简洁朴素的对话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的? “夫妻话别”看似平淡,实则饱含着深沉复杂的感情。水生很晚才回来,水生嫂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平平常常一句话,换个场合、换个时间,可能不会有什么深意,但在此时此地,却充满了关切、忧虑、责备和自豪等种种丰富的内涵,因为水生嫂作为小苇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的妻子不会对丈夫的事业一点儿不知道、不挂心。果然,几句话后,“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接着转入了“实质性的谈话”。“你总是很积极的”,“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山盟海誓,千斤的重担,她决心挑起来。长期的残酷斗争,使她懂得只有打走了鬼子才有好日子。民族解放的使命感,就这样自然统一在她追求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中,崇高的民族气节,水乳交融于她对丈夫的忠贞爱情之中。 2. 本文是怎样运用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 丈夫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这一细节描写足以让我们透视到人物内心复杂而激烈的情感活动。丈夫的话无疑使她震动,手指的震动正是内心震动的反映,激烈的感情冲撞,使她几乎难以自持,但她终于能够自持——“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以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受到的震动,那是软弱的表现,是“拖尾巴”,她必须坚强。这是这一细节描写的意义。 3. 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本文开头的景物描写清新、明快、美丽,简直像神话世界一般,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另一段描写青年妇女们为摆脱鬼子追赶,把船往荷花淀里摇的时候,大荷叶“就像铜墙铁壁”,“粉色荷花箭”“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这段描写暗示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将在这清香四溢的环境中展开;同时,还暗示着白洋淀妇女的成长前途,保卫白洋淀的战士。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有多方面的作用: (1)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 (2)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精神面貌。 (3)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 【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莞尔( wán ) 喁喁( yú ) 嗅( xiù )到 高崖( yá ) B. 吁( yū)气 黝( yǒu )黑 川黔( qián ) 攀折( zhé ) C. 涎( dàn )皮 缠绵( mián ) 蒿( hāo )艾 茶峒( tóng ) D. 傩( nuó )送 角隅( yú ) 悲悯( mǐng ) 嗤笑( chī) 2. 下列各组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A. 碾坊 竹篁 俨然 自怨自艾 B. 翘首 乖巧 甬道 挺而走险 C. 芦管 笼罩 萤火 提纲挈领 D. 桃源 挪动 胡诌 槁木死灰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1)两千多年前的剑刃还如此锋利,实在令人________。 (2)我们决不能________各类刑事犯罪分子。 (3)《英雄无悔》中的典型形象虽然有生活________,但仍属于虚构的形象。 A. 诧异 袒护 原型 B. 惊异 庇护 原形 C. 惊异 庇护 原型 D. 诧异 袒护 原形 4. 下面空档处应填的关联词语( ) 这两弟兄昨晚上同时到碧溪山且 去,_________作哥哥的走车路占了先,_________也不肯先开腔唱歌,一定得让那弟弟先唱。弟弟一开口,哥哥_________明知不是敌手,_________不能开口了。翠翠同她祖父晚上听到的歌声,_________全是那个傩送二老所唱的。 A. 因为 无论如何 却 才 就 B. 因为 所以 却因为 更 就 C. 为了 无论如何 却因为 更 便 D. 为了 所以 却 才 就 5.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为了新产品的问世,他不遗余力,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成功的喜悦。 B. 这部作品本来是老舍的,他非说成是郭沫若的,真是张冠李戴。 C.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古瓷的细润秀美、古玉的丰腴有泽和古钱的班驳陆离吧。 D. 本来还不错的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二. 阅读下文,完成6~9题。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和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或追究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于是胡思乱想: “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的去想这样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她都无结果,到后无可奈何坐在渡船上。 “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我家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了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 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爷爷,爷爷,你把船拉回来呀!” 1. “当前的一切”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对划线句理解不当的一句是( ) A. 这句是用来解释翠翠为何面对黄昏景而凄凉的原因的。 B. 这句是用来解释翠翠为何胡思乱想的原因。 C. 产生这样的情形的原因是情因景生。 D. 体念追究到黄昏景致特点的,其内心和外在境况常是孤独寂寞的,这也正是翠翠当前的境况。 3. 翠翠为何在成熟的生命中觉得少了什么?( ) A. 爷爷不在身边,她感到孤寂。 B. 渡口人们成群回家,而她只有爷爷,没有任何亲人。 C. 傩送没来,她盼他到来。 D. 情窦初开,希望被人爱,希望爱一个人,有所思而不知所以,有所待而无由得之。反映了情无所依的心态。 4. 翠翠为自己的想像惊怕起来,又是小小心子跳跃不止,于是锐声喊爷爷转回来,对此解说不对的是( ) A. 表现了她对爷爷的依恋和真爱,连想像一下离开爷爷都不忍。 B. 锐声喊爷爷转回来,是小女子心灵上离开了一次爷爷后产生的对爷爷更强烈的依恋。 C. 害怕爷爷窥破了她的秘密,惊慌失措起来。 D. 表现了翠翠纯洁善良天真娇憨的小女子情态。让人产生怜爱之情。 三. 简答题 1.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句中的“藕断丝连”能否换成“牵肠挂肚”?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划线处原为“一望无边际的”,为什么要进行修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课文两次写到划船时的水声 (1)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 。 (2)那明明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 从词的重叠和标点分析,两次划船时的水声的描写各表现人物的什么样的心理? (1)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根据课文,细心体会下面五句话,然后用一恰当的词语概括各自的性格特点: (1)“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2)“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衣裳。” (3)“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4)“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5)“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跨越百年的美丽(节选) 梁 衡 1852年斯佗夫人写了一本《汤姆叔叔的小屋》导致了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林肯说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解放黑奴的大革命。比斯佗夫人约晚50年,居里夫人发现了镭,也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大革命,科学革命。它直接导致了后来卢瑟夫对原子结构的探秘,导致了原子弹的爆炸,导致了原子时代的到来。更重要的是这项发现的哲学意义。哲学家说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西方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公元1082年东方哲人苏东坡在赤壁望月长叹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穷也。”现在,居里夫人证明镭便是这样“不能以一瞬”而存在的物质,它不停地发光、放热、放出射线。能灼伤人的皮肤、能穿透黑纸使胶片感光、能使空气导电,它刹那间是自己又不是自己。哲理就渗透在每个原子的毛孔里。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她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当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而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沉重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理,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她得到了永恒。“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她的青春美丽已换位到了科学教科书里,换位到了人类文化的史册里。 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上帝给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凭谁论短长,漫将浮名换了精修细研。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爱因斯坦说:“在所有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惟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她用事求世,超形脱俗,知道自己的目标,更知道自己的价值。在一般人要做到这两个自知,排除干扰并终生如一,是很难很难的,但居里夫人做到了。她让我们明白,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 1. 文中引述林肯对斯佗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的评价,是为了突出居里夫人发现镭的重大意义。请简要回答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引用苏轼的话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变成“一条条科学的定义”的含义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选文的原题是“跨越百年的美丽”,说说根据你理解的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文中写斯伦夫人写《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历史意义是为了衬托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意义更加重大。 B. “哲理就渗透在每个原子的毛孔里”的“哲理”就是“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C. 文中多次引用林肯、苏轼、爱因斯坦等人的话,是为了丰富文章的内涵,使行文富 于变化。 D. 文中引用“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诗句是为了说明人生苦短、要有 所作为的道理。 E. “玛丽·居里是惟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这里的“盛名”是指全文中的“尘世给的美誉”。 【试题答案】 一. 1. D (A. 莞wǎn B. 吁xū C. 涎xián峒dòng) 2. B (挺→铤) 3. C 4. C 5. C 二. 1. 指黄昏的温柔、美丽和平静。 2. B 3. D 4. C 三. 1. 答:不能。因为荷花淀的风味、情调都包含在“藕断丝连”四字中,选此词作比喻性描写,切合“荷花淀”特定的情境又朴素生动。 2. 答:以“一望无边”替代“一望无边际”少了一字,意思不变。加了一“挤”字,增添新句意,生动地显示荷叶动态,突出荷花淀中荷叶数量之多,密度之大。 3. (1)节奏慢,衬托她们边划边聊,轻松愉快的心理。 (2)节奏逐渐加快而不乱,衬托出她们临危不惧,紧张而不慌乱的精神状态。 4. (1)关怀 (2)伶俐乖巧 (3)质朴憨厚 (4)人直语快 (5)忸怩羞涩 四. 1. 科学和哲学两方面。 2. 镭是一种时时在变的物质,居里夫人的生命在时间中衰老,其生命的价值却是永存的。 3. 居里夫人对镭的发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4. (1)才智的价值,能力的价值,人格的价值,精神的价值。 (2)美丽的外表,美丽的青春,美丽的生命,美丽的人生,美丽的人格。 5. B、E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