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单元阶段检测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基础巩固(25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齐:整齐。 B.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形:表现。 C.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导致。 D.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畏:害怕。 解析 A项,齐:管理;C项,致:求得;D项,畏:敬畏。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 B. C. D. 解析 C项,皆理解为像,好像;A项,第一个“而”是顺承连词,并且;第二个是转折连词,然而;B项,第一个“也”,助词,表判断;第二个是助词,用在句中,表舒缓语气,无实在意义;D项,第一个“乎”,介词,在;第二个是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感叹。 答案 C 3.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例句:诚者,天之道也 A.尧、舜帅天下以仁 B.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C.未之有也 D.桀、纣帅天下以暴 解析 B项与例句都是判断句;A、D两项均为状语后置;C项为宾语前置。 答案 B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C.故治国在齐其家 D.从容中道,圣人也 解析 A项,古义:走出家门;B项,古义:审慎地询问;D项,古义:自然而然。 答案 C 5.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4分) A.三进及溜 B.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C.励其匪躬之节 D.上恤孤而民不倍 解析 A项,“溜”通“罶”。C项,“匪”通“非”。D项,“倍”通“背”。 答案 B 6.名句填空。(5分)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________________!《诗》曰:“________________,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答案 善莫大焉 靡不有初 二、阅读鉴赏(50分) (一)课内阅读(20分)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贫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7.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弟者,所以事长也      弟:顺从和敬爱兄长 B.其机如此 机:机密。 C.此谓一言偾事 偾:覆败、败坏。 D.而能喻诸人者 喻:开导。 解析 B项,机:作用。 答案 B 8.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之:代词,指代前面提到的事 B.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而:连词,表承接 C.尧、舜帅天下以仁 以:介词,依,凭 D.故治国在齐其家 其:代词,自己的 解析 C项,以:介词,用,拿。 答案 C 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齐家是指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它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B.“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大学》把家教与治国自然地、顺理成章地联系到一起,充分体现了儒家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的一贯特点。 C.只要把孝、悌、慈运用到处理“国”与“天下”的各种关系上,就一定能够实现治国、平天下。 D.齐家与修身的内在联系在于,如果不能修身,内心就有所偏颇,内心有了偏颇,就无法处理好家庭或家庭内部的关系。 解析 C项,“孝、悌、慈运用到处理‘国’与‘天下’的各种关系上”,来“实现治国、平天下”只是一种理论,但在实际生活中,不能说得过于绝对。 答案 C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个家族仁爱相亲,整个邦国也会兴起仁爱相亲;一个家族兴起谦让,整个邦国也会兴起谦让;一个君王如果贪婪暴戾,整个邦国就会群起作乱。 (2)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 (二)课外阅读(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①。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②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庐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④,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齐明盛服⑤,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⑥,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节选自《中庸》) 【注】 ①方:书写用的木板。策:书写用的竹简。②敏:勉力,用力,致力。③蒲庐:即芦苇。荒苇性柔而具有可塑性。④杀:减少。⑤齐明盛服: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⑥跲(jiá):说话不通畅。 1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布:分布。 B.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 远:远离。 C.所以劝大臣也 劝:劝勉。 D.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豫:预备。 解析 A项,“布”的意思是“陈列,写”的意思。 答案 A 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5分) A. B. C. D. 解析 A项,都是动词,治理。B项,都是介词,按照。C项,都是连词,表并列关系。D项,①助词,的;②代词,这样。 答案 D 13.下列语句,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的一项是 (  )(5分) ①夫政也者,蒲庐也 ②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 ③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 ④继绝世,举废国 ⑤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⑥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解析 ④说明对待诸侯国的方法,⑥强调的是“诚”。排除这两项即可。 答案 D 14.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孔子认为,治理人的途径是勤于政事,就像治理地的途径是多种树木一样。 B.孔子解释说,“仁”就是爱人,“义”就是要适宜地做事,这都是礼的要求。 C.做任何事情,事先预备才会成功,没有预备就会失败。说话做事都是这样。 D.文章在结尾处告诉人们怎样做才能使自己到达真诚,即要明白什么是“善”。 解析 B项,对“义”的解释不当,原文是“义者宜也”,就是事事做得适宜的意思。 答案 B 15.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句要注意介词结构的翻译。第(2)句“官盛任使”是省略句,要注意恰当地补写出省略的成分。第(3)句“一”是“一样”的意思。 答案 (1)所以,政事完全取决于用什么人,要得到适用的人在于修养自己,修养自己在于遵循大道,遵循大道要从仁义做起。 (2)让他们官位高,让众多的人供他们使用,这是为了劝勉大臣。 (3)总之,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实行这些原则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参考译文】 鲁哀公询问政事。孔子说:“周文王、周武王的政事都记载在典籍上。他们在世,这些政事就实施;他们去世,这些政事也就废弛了。治理人的途径是勤于政事,治理地的途径是多种树木。说起来,政事就像芦苇一样。所以,政事完全取决于用什么人,要得到适用的人在于修养自己,修养自己在于遵循大道,遵循大道要从仁义做起。仁就是爱人,亲爱亲族是最大的仁;义就是事事做得适宜,尊重贤人是最大的义;至于说亲爱亲族要分亲疏,尊重贤人要有等级,这都是礼的要求。所以,君子不能不修养自己;要修养自己,不能不侍奉亲族;要侍奉亲族,不能不了解他人;要了解他人,不能不知道天理。” 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不符合礼仪的事坚决不做,这是为了修养自身;驱除小人,疏远女色,看轻财物而重视德行,这是为了尊崇贤人;提高亲族的地位,给他们以丰厚的俸禄,与他们爱憎相一致,这是为了亲爱亲族;让他们官位高,让众多的人供他们使用,这是为了劝勉大臣;真心诚意地任用他们,并给他们以较多的俸禄,这是为了体恤群臣;使用民役不误农时,少收赋税,这是为了爱民如子;经常视察考核,按劳付酬,这是为了招纳工匠;来时欢迎,去时欢送,嘉奖有才能的人,救济有困难的人,这是为了优待远客;延续绝后的家族,复兴灭亡的国家,治理祸乱,扶持危难,按时接受朝见,赠送丰厚,纳贡菲薄,这是为了安抚诸侯。总之,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实行这些原则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任何事情,事先有预备就会成功,没有预备就会失败。说话先有预备,就不会中断;做事先有预备,就不会受挫;行为先有预备,就不会后悔;道路预先选定,就不会走投无路。 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得到在上位的人信任有办法: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得到朋友的信任有办法:不孝顺父母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孝顺父母有办法:自己不真诚就不能孝顺父母;使自己真诚有办法:不明白什么是善就不能够使自己真诚。 三、语言运用(15分) 16.赵盾、赵穿兄弟面对晋灵公的残暴和生与死的考验,他们挺身而出,表现出一种严正的抗议,一种不屈的精神!这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下面是一首小诗的节选,结合课文理解,试补全空白处的句子。(5分) 正义啊! 你为何出现在众人身上? 因为众人有一颗慈善的心。 邪恶啊! 你为何________①________? 因为________②________。 正义本就________③________。 邪恶则令我厌倦! 我憧憬于正义, 因为它有着神仙般的慈善; 我讨厌邪恶, 因为它________④________! 答: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注意分析诗句意义上的对称性特点,句式保持一致。 答案 ①出现在少数人身上 ②少数人有一颗可恶的心 ③令我向往 ④有着魔鬼般的可恨 17.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国学”加以解说。(不超过45个字)(5分) “国学”一说,兴起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20世纪初,大盛于二十年代,九十年代再掀热潮。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国学大师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钱钟书等都曾对“国学”进行过自己的阐述。现在,许多人认为,对“国学”的研究,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阐释,而“传统文化与学术”除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外,当然也少不了医学、戏剧、书画、武术、星相等东西,它应该是一个“干立枝繁”的庞大体系。按学科分,国学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国学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等,以儒家为主导;依《四库全书》分,国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经、子部尤其是经部为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 “兴起于20世纪初”“以儒学为主体”“包括医学、戏剧等在内”等重要信息。还要注意不能超过字数。 答案 国学是指兴起于20世纪初的以儒学为主体的包括医学、戏剧等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 18.概括下面这段时评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5分) 如今,“网络问政”已经成为了解民情、听取民声、体察民意、汇聚民智的一个重要渠道。广大网民处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对社会的发展体验最深刻,他们的意见建议最直接、最坦率,对政府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网络表达“七嘴八舌”,原生态的网络民意往往海量而又琐碎零乱,也不排除一些意见带有情绪与偏见,需要归纳、分析和提炼。优秀网友从电脑屏幕前走上政治前台,从“虚拟世界”走向现实法制社会,他们更积极更广泛地征集网友的意见建议,经归纳整理后,形成比较有价值、有见地的高质量议案,为当地的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同时,网友有了属于自己的“代言人”,参政议政热情将愈益高涨。“网络问政”又有了新的拓展,民意表达的渠道进一步完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找准事件的主角、主要事件及事态发展的动向;二是要透过现象把握新闻事件的实质、本质及深层原因,进而阐明自己的观点;三是注意文字的简洁流畅。 答案 优秀网友走上政治前台,“网络问政”又有新拓展。 四、作文(60分) 19.“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是鲁迅先生的一句话。这里的“我”是指我们每个人自己,“我”的存在对所有的人和事物都有影响。当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的情感和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的时候,无论看远方,还是看身边,鲁迅的这句话都会让我们想到很多…… 请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思路点拨】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出自大师鲁迅的《且介亭杂文末集·这也是生活》,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主持人曾经引用过这句话。无论何时重温鲁迅先生当年说的这句话,都能拨动人们的心弦,让我们有很多的感悟。这个文题的构思角度颇多。 【正面立论角度】 构思角度一:心中有他人,眼里有世界;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正如材料所说,每个人都与“我”有关,因为我们都是社会的一部分,都是祖国的一个成员,都是世界的一分子。所以可以正面立意,呼唤“爱心与奉献”。 构思角度二:树立高度的责任感,肩担天下。 在和平繁荣的新时代,我们同样需要树立责任意识,职业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有人曾经说过,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并正在形成的两大精神:一是以生命至上为核心的仁爱精神,二是以社会参与和承担为核心的责任意识。“80后”、“90后”的这一代青年绝不是“自私的一代”,而是有责任感、有献身精神的一代。汶川地震救灾前线上有他们的身影,北京奥运志愿者中有他们匆匆的步履,国庆阅兵式上有他们飒爽的英姿…… 【反面批驳角度】 写驳论文,先破后立,破立结合 构思角度一:批驳“个人渺小”说,呼唤从“我”做起,滴水汇成大海。 材料中有这句提示语:“这里的‘我’是指我们每个人自己,‘我’的存在对所有的人和事物都有影响。”这句话是说每个人都可以为社会贡献力量。而现实中有一类人觉得自己的力量太弱小了,弱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觉得有我一个不多没我一个不少,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殊不知,一个人的力量固然是有限的,但无数人的力量却是不可估量的,滴水汇入大海,就拥有了大海的力量。 构思角度二:批驳错误的情感价值观,呼唤“与我有关”的高尚品行。 文题中有“当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的情感和价值观越来越多元的时候”这样的提示,暗指人们受各种观念的影响,如金钱观、名利观、情感不必专一观等。写法上可以针对这些现象剖析挖掘,写深写透。 构思角度三:批驳自私自利、“与我无关”论,呼唤无私。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自己与他人没有关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其实,过于“自我”就是孤立自己;相反,助人就是助己。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