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高一必修二第四单元检测试卷 一、(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氤氲 殷红 湮没不闻 姹紫嫣红 B.荫庇 麻痹 刚愎自用 筚路蓝缕 C.惬意 提挈 锲而不舍 雕栏玉砌 C.浸染 灰烬 众擎易举 噤若寒蝉 答案: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耗费 突如其来 元气大伤 言必行,行必果 B.返聘 一如继往 攻城略地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扫瞄 怀瑾握瑜 流芳百世 风马牛不相及 D.引申 要言不烦 无以名状 不以一眚掩大德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B.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C.“我们方才下坡时怎么没看见救护站,”帕西尼问?“就在我们拐弯的地方过去一点。”我说。 D.“我不相信,”帕西尼用恭敬的口气说,“战败算是什么?你回家就是了。” 答案:C 4.下列语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做任何工作都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团结合作。墙倒众人推,我们只要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就一定能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 B.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C.到公司的第一天,我好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忙得头昏眼花。已经过了下班的时间,我还在七手八脚地忙乎着。 D.他虽然很年轻,作品也不多,但在漫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峥嵘,小有名气,受到同行的普遍赞赏。 答案:D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东北小品火起来了!”当全面了解赵本山、潘长江等辽宁喜剧演员的小品演技及其效果时,你才能把握这句话深刻而宽广的内涵。 B.他为家乡主编的致富信息小报,信息量大,可读性强。每月印出来后,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数百份小报就被老乡们索要一空。 C.辽宁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水平和技术队伍的素质通过神舟飞船上的一块块仪表板充分体现出来。 D.他做事认真,待人诚挚,在生活和工作中,确实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 答案:C 6.下列各句中,引用的诗词名句与上下文意衔接不当的一项是( ) A.老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顿觉烦扰少了,闲暇多了,油然而生出“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况味,这些都是自然的,时间一久便适应了。 B.“雏凤清于老凤声”,这句诗充满了人生哲理;试想,如果没有“老凤”的辛勤哺育和教习,“雏凤”怎么能引吭高歌! C.当我国中部和西部大片区域的自然优势、人文优势和政治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时候,“孔雀东南飞”的人才流向必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D.“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中秋月圆的时节,她举起酒杯,遥望大洋彼岸,默念着丈夫和儿子的名字,祝一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答案:B 二、(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文,完成7~11题。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抗此难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7.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诣: (2)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济: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诚: (4)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形: 答案:(1)到……去 (2)成功 (3)果真 (4)形势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B.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C.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D.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答案:C 9.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B.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C.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D.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答案:B 10.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答案:曹操的军队被打败后,他们一定要向北撤退;如果这样,那么三国分立的形势就形成了。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王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罴质直木强,处物平当,州闾敬惮之。魏太和中,除殿中将军,稍迁雍州别驾,清廉疾恶,励精公事。后以军功封定阳子,除荆州刺史。粱复遣曹义宗围荆州,堰水灌城,不没者数版。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乃遗罴铁券①,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城中粮尽,罴乃煮粥与将士均分食之。每出战,常不擐甲胄,大呼告天日:“荆州城,孝文皇帝所置。天若不佑国家,使箭中王罴额;不尔,王罴须破贼。”屡经战阵,亦不被伤。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罴不觉。比晓,轨众已乘梯入城。罴尚卧未起,闻阁外汹汹有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谓曰:“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轨遂投城遁走。文帝闻而壮之。时关中大饥,征税人间谷食,以供军费。或隐匿者,令递相告,多被篣捶,以是人有逃散。唯罴信著于人,人莫有隐者,得粟不少诸州,而无怨讟②。文帝以华州冲要,遣使劳罴,令加守备。及神武至城下,谓罴曰:“何不早降?”罴乃大呼曰:“此城是王罴家,死生在此,欲死者来!”神武不敢攻。罴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③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客与罴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愧色。性又严急,尝有吏挟私陈事者,罴不暇命捶扑,乃手自取靴履,持以击之。每至享会,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凡所经处,虽无当时功迹,咸去乃见思。 (节选自《北史·王罴列传》) 注:①铁券:古代皇帝颁赐功臣授以世代享受某种特权的凭证。②讟:怨恨。③台使:六朝时推朝廷使者。 1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轨遂投城遁走 投:投奔 B.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 济:渡河 C.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 虞:忧虑,忧患 D.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 尚:崇尚,推崇 答案:A 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咸去乃见思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B.罴乃煮粥与将士均分食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C.罴为没食 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D.天若不佑国家,使箭中王罴额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答案:C 13.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的一组是( ) ①死生在此,欲死者来 ②便袒身露髻徒跣 ③乃手自取靴履,持以击之 ④每至享会,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 ⑤尔之选择,当是未饥 ⑥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答案:D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罴为官清廉,办事公允。当荆州被围,城中粮尽时,他和将士平均分食煮好的粥。每逢宴会,他亲自称量酒肉,分给将士。 B.王罴虽是性情中人,却为人小气。他请台使吃饭时,竟因对方撕去薄饼边儿而撤去食物;还曾因客人削的瓜皮太厚,而使客人下不来台。 C.王罴性格质朴正直,倔强急躁,别人总是对他又敬又怕。曾有下属挟带私心跟他谈事,他勃然大怒,拿起靴子来击打对方。 D.王罴作战勇猛;出战时经常不穿铠甲,不戴头盔;面对敌人的偷袭,他英勇杀敌;镇守华州时,他竟欲与神武帝拼命。 答案:B 四、(20分) 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 人生需要这样一次旅行 假若千万年后,生命的个体不复存在,那么,什么会是人类曾生活于这个地球上的见证?山川寂静无语,山谷没有记下人们呐喊时留下的回音;江河兀自流去,潮水洗尽了人世间的荣辱铅华。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已太多太多,它们没有必要永久地承载人类的历史。当此时,能存于天地间的,恐怕惟有人类自己留下的痕迹。 正缘于此,当人们欲在历史的长廊中发思古之幽情时,最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从一个城市走向另一个城市。 如果你选择了寻访,就要带着愿望。这意味着在发现之旅上,再平淡无奇的人生也会变得丰盈。你将发现历史的美感,在城市布满古迹的大街小巷中,令人情不自禁地想梦回前朝;你将发现历史的厚重,从蛮荒到文明,从衰微到盛世,政治、艺术、人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积淀成巨大的财富,北京、圣彼得堡、伦敦……你简直无法丈量出它们的厚度。 如果你选择了寻访,就要带着想象。这意味着在穿越时空隧道时,你与先人的对话将充满睿智与灵性。静默在每一处史迹前,你尽可以展开垂天的想象之翼,遥想当年的情景,勾画当时的繁华,任历史与现实若即若离地在眼前交错叠映。在你的足迹踏过的地方,曾有无数哲人智者留下过神思遐想,他们的人格、风采,他们在世事中的遭际必会点醒你、启发你。 如果你选择了寻访,就要带着疑问。这意味着在先人用智慧和心血写就的得与失面前,你探寻的脚步将会有些沉重。用心阅读城市的历史,总会得到一些答案:它们的故国何以兴盛或衰亡?它们的文明何以流传或遗失?今天的时尚与逝去的风华有着怎样的反差?巴黎流淌着的浪漫、耶路撒冷倾诉的苦难、佛罗伦萨闪烁的艺术之光……都有无数的光焰直击心灵。 如果你选择了寻访,就要带着热情。这意味着不要仅仅将自己当作旅行中的过客。把握当下何其重要。一座城市无法决定它的未来,无法改变它面临的境遇,千百年来,它只能用独特的方式与人、与大自然进行无声的抗争。城市不断地被破坏、被重建,生活于当下的人们一面细心地、有选择地保留祖先的遗赠,一面又在不遗余力地创建着历史。有一天,我们自己也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也注定被后人所追忆。城市宽容地记录着人类从古至今的一切活动与成就,当我们从历史老人手中接过一种感怀时,可曾领悟到自身的责任? 15.“当人们欲在历史的长廊中发思古之幽情时”,最不可缺少的环节为什么是从一个城市走向另一个城市?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4分) 答案:因为地球上承载人类历史的惟有人类自己留下的痕迹(2分),而城市是人类痕迹最集中的地方。 16.分别指出以下两句话在文章中的含意。(6分) (1)你简直无法丈量出它们的厚度。 (2)你探寻的脚步将会有些沉重。 答案:(1)这些城市有极为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在寻访中你将会了解这些城市曾经经历的痛苦和惨痛教训。 17.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寻访”会使“你”有哪些收获。(6分) 答案:①发现历史的价值;②受到先哲的启迪;③了解前人的得失;④领悟自己的责任。 18.对本文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题目中的“这样一次旅行”指寻访历史名城。作者认为,假若千万年后,生命的个体不复存在,那么,人类曾生活于地球的见证惟有历史名城。 B.文章首先说明了寻访历史名城的理由,然后层次清晰地表述了作者对寻访历史名城的意义和作用的看法。 C.作者认为寻访历史名城的旅行可能是平淡无奇的,因此,人们一旦选择了这样的旅行,就要带着愿望、想象、疑问和热情。 D.本文采用了与读者交谈的形式,向读者提出了寻访历史名城的建议,这样写,缩短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给人以亲切的感受。 E.这篇文章语言简洁,叙事概括,运用了排比、设问、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名城的关注和热爱。 答案:AC 五、(15分) 1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注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九月”句意思:寒风吹落木叶,妇人们为征夫准备冬衣。“流黄”:一种绢,此处指帷帐。 (1)简要概括这首诗的内容并指出作品的社会意义。(2分) (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任意确定两个特点,适度展开)。(4分) 答案:(1)描写少妇思念征夫的情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疾苦。 (2)以“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用“秋夜长”的细节刻画少妇的寂寞难眠;用“明月照流黄”烘托少妇的愁思;少妇居室之美与思夫之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少妇精神上的痛苦;寒砧声、落叶声烘托少妇思念,悲伤的心情;人物心情与环境气氛密切结合。 20.阅读下文,给第二段文字加上标点符号。(5分)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恶其人者,恶其余胥(余胥,墙角)。咸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 太 公 出 邵 公 入 王 曰 为 之 奈 何 邵 公 对 曰 有 罪 者 杀 之 无 罪 者 活之 何 如 王 曰 不 可 邵公 出 周 公 入 王 曰 为 之 奈何 周 公 曰 使 各 居 其 宅田 其 田 无 变 旧 新 惟 仁是 亲 贵 族 有 过 在 纣 一人 王 曰 善 答案: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贵族有过,在纣一人。”王曰:“善。” 21.依照句子,从“成功/失败、得意/失意、顺境/逆境”三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也可自拟一组)仿写句子。要求:①句式基本相同;②修辞手法基本相同;③语意通顺。(4分) 例: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仿:朋友是什么,朋友是 ; 朋友是 答案:略 六、(5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雅典著名的无名英雄纪念碑前,脚穿红色翘头鞋的王家卫兵和和平鸽一起诠释希腊历史上数千年的战争与和平。 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已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别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 请以“战争与和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话题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答案:略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