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①酒阑无奈客思家。② 【注释】①古小说《述异记》载晋时玉质掳斧入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其中一人给  王质吃一枚像枣核的东西,就不量饥饿。等他们下完棋,斧柄都烂了,王质回家时,已经过了一百年。 ②酒阑:酒喝完了。阑:尽。这句写借酒以消乡愁。痛饮之后,乡愁仍在。 鉴赏指引: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此篇以极朴实的语言,写出了一位思妇由念远而入梦,由梦醒而增悲的全过程,它带有古典诗歌早期的烙印,朴实到近于稚拙,而其在平凡中所显示的深永,却是后人所无法仿效和不能重复的。欧阳修此诗却自辟蹊径,不再实写梦境而凌空着笔,前两句点染梦中所见缥缈朦胧之境,不及世事而自见离怀,第三句喻缘境之无实,第四句写乡愁之难堪。此诗则前景后情,以凄凉而忧郁的韵味将景与情连缀起来。 文言读吧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被听取),宠幸倾(凌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建议就诸侯的罪过削减其土地,收取他们四周的郡城)。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争辩),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隙。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攻击)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汉时君称臣,父称子,平辈互称,皆为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削减诸侯的力量,疏离人家的骨肉,而被人家纷纷议论,都埋怨你,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而死,曰:“吾不忍见祸及(降临到)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大家文坊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 龙应台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找得出100个方式来回答"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   有一天台北演出《四郎探母》,我特别带了85岁的父亲去听。从小听他唱"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我好比浅水龙,困在了沙......"老人想必喜欢。   遥远的10世纪,宋朝汉人和辽国胡人在荒凉的战场上连年交战。杨四郎家人一一壮烈阵亡,自己被敌人俘虏,娶了敌人的公主,在异域苟活15年。铁镜公主聪慧而善良,异乡对儿女已是故乡,但四郎对母亲的思念无法遏止。悲剧的高潮就在四郎深夜潜回宋营探望老母的片刻。卡在"汉贼不两立"的政治斗争之间,在爱情和亲情无法两全之间,在个人处境和国家利益严重冲突之间,已是中年的四郎跪在地上对母亲痛哭失声:"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   我突然觉得身边的父亲有点异样,侧头看他,发现他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父亲16岁那年,在湖南衡山乡下,挑了两个空竹篓到市场去,准备帮母亲买菜。路上碰见国民党政府招兵,这16岁的少年放下竹篓就跟着去了。此后在战争的炮火声中辗转流离,在两岸的对峙中仓皇度日,70年岁月如江水漂月,一生不曾再见到那来不及道别的母亲。   他的眼泪一直流,一直流。我只好紧握着他的手,不断地递纸巾。   然后我发现,流泪的不只他。斜出去前一两排一位白发老人也在拭泪,隔座陪伴的中年儿子递过纸巾后,将一只手环抱着老人瘦弱的肩膀。   谢幕以后,人们纷纷站起来,我才发现,啊,四周多是中年儿女陪伴而来的老人家,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他们不说话,因为眼里还有泪光。   中年的儿女们彼此不识,但是在眼光接触的时候,沉默中仿佛已经交换了一组密码。是曲终人散的时候,人们正要各奔东西,但是在那个当下,在那一个空间,这些互不相识人变成了一个关系紧密、温情脉脉的群体。   在那以后,我陪父亲去听过好几次的《四郎探母》,每一次都会遇见父老们和他们中年的子女;每一次都像是一场灵魂的洗涤,感情的疗伤,社区的礼拜。   从《四郎探母》,我如醍醐灌顶似地发觉,是的,我懂了为什么《伊底帕斯》能在星空下演两千年仍让人震撼,为什么《李尔王》在400年后仍让人感动。   文化,或者说,艺术,做了什么呢?   它使孤独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义。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老兵们,从四郎的命运里认出了自己不可言喻的处境,认出了处境中的残酷和荒谬,而且,四郎的语言"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为他拔出了深深扎进肉里无法拔出的自责和痛苦。艺术像一块沾了药水的纱布,轻轻擦拭他灵魂深处从未愈合的伤口。   文化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他发现,他的经验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的集体的经验,他的痛苦和喜悦,是一个可以与人分享的痛苦和喜悦。孤立的个人因而产生归属感。   它使零散的、疏离的各个小撮团体找到连结而转型成精神相通、休戚与共的社群。《四郎探母》把本来封锁孤立的经验变成共同的经验,塑成公共的记忆,从而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凝聚了社会的文化认同。白发苍苍的老兵,若有所感的中年儿女,或者对这段历史原本漠然的外人,在经历过《四郎探母》之后,已经变成一个拥有共同情感而彼此体谅的社会。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而公民社会,因为不倚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粘合剂。 伴读引思:“文化为什么重要?”诚如作者所言,学者们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可以给出许多不同的答案。四郎的哭泣不再只属于杨家,而成为中国文化中一种公共的生命体验,为所有中国人所分享。作者的父亲在四郎的身上认出了自己,同去看戏的许多老人,也各自认出了他们自己。他们分享着四郎的哭泣,而在一次又一次去看去听《四郎探母》的经历中,他们其实也彼此分享着各自的哭泣、各自的记忆。至于像作者这样的“中年儿女”们,则从父亲的哭泣中体会到他们的辛酸和原本不轻易示人的内心情感,从父亲的身上认出了四郎,从而理解了父亲的人生经历。这也是一种分享,是通过四郎的哭泣,在所有人之间建立的分享。这种分享直接触及了人性中最深刻的情感和体验的层面,它是由文化促成的。作者从陪伴父亲去看《四郎探母》的经历中,感悟到这才是文化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最基本的意义。 问:“中年的儿女们彼此不识,但是在眼光接触的时候,沉默中似乎已经交换了一组密码。”他们交换的这“一组密码”是什么?为什么他们彼此不识,仍能相互交流? 参考:这“一组密码”是他们各自对长辈的心情的理解和同情。他们虽然彼此并不了解各自的人生细节,但是通过《四郎探母》这出戏,他们在理解自己父亲的同时,也理解了与父亲有相似人生的其他老人。这也就是作者强调的:文化促使人们相互理解,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群体。 素材回廊 作文深刻段落20例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荀子?天论》中的一句话。它道出了一个真理:世界有其特定的内在的规律,它不为人的意志改变。古今中外,无数的事实也告诉我们客观世界规律的客观性。适应,就是摸清这种规律,利用这种规律,做生活的强者。(《勇当适者》) ●真理无须打扮,哪怕写在枯黄的纸张上,描摹在贫瘠的沙土中,甚至变成粗俗的谚语,它也会生辉。谬误,即使被刻上佛的银盘,铸入宫殿的金鼎,甚至冒充神的启示,也是黯然无光的。(《真理与谬误》) ●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英雄与光明》) ●鲁迅先生说过:“天才的出现,不仅需要天才的种子,而且更需要适宜天才生长的土壤。”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的成才与否,不仅与他的主观努力有关,而且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诸葛亮成为“千古人龙”,没有刘玄德三顾茅庐是不可设想的;曹雪芹登上中国古典文学的顶峰,没有青少年时期的良好的文学熏陶是不可能的;爱迪生是成功了,但没有书和支持他的母亲也是不能实现的;还有华罗庚,假若他不是生在南方的小镇而是生长在长白山密林独家村的话……所以,我们分析成才的因素时,既要看到主观因素,又要看到客观条件,否则,不是犯形而上学的错误就是犯唯心主义的错误。(《环境与成才》) ●是的,科学是伟大的,它推动过也仍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必将使人类开创新的辉煌。但是,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科学可以用来解决问题,但它不能解释为何要解决问题。”人类的发展是立体式的,当我们忙于构建科学大厦的时候,人性的殿堂也早已悄然而兴起。当我们为科学大厦的规划绞尽脑汁时,是否考虑到人性殿堂或许根基不稳呢?当我们拥了先进的科技手段时,是否想过科学这把双刃剑可以披荆斩棘也可以大开杀戒呢?当我们抛开林林总总的科技成果不谈时,是否想过到哪里去寻觅人类心灵最终的归宿呢?那些在键盘上能将贝多芬等世界名家的曲子倒背如流的德国绅士们何以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变成了疯狂的野兽?或许在于他们只重视硬件升级而忘掉了软件的设计吧。所以,为了让曾经有过的的悲剧不再上演,人类啊,请不要忘记另一半。(《不要忘记那一半》) ●天使的翅膀碎了,落到人间,成了我们的忧伤;诚信的背囊抛了,散到世上,成了撒旦的魔杖。 人生之舟,不堪重负,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失去了美貌,有健康陪伴;失去了健康,有才学追随;失去了才学,有机敏相跟。但失去了诚信呢?失去诚信,你所拥有的一切:金钱、荣誉、才学、机敏……就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如过眼云烟,终会随风而逝。(《诚信不可抛》) ●朱镕基总理将“公则生明,廉则生威”这句话作为他的人生信条,于是,我们看见了一个公正无私、威严廉洁的高大形象。“公则生明”,单单四字,意韵深远。公正,不偏私地想问题、办事情,则处理问题明智正确;反之,带有主观色彩,便不能公正无私地认识和处理问题。而人往往受主观影响,难以对事物做出正确深刻的认识,所以要做到“公则生明”并非易事。(《公则生明》) ●从纵向看,原始社会的弱肉强食,是竞争;先秦的诸国纷争,是竞争;殖民与掠夺的战火,是竞争……落后就要挨打,而要摆脱落后的地位,就需要自强、需要竞争。在经济飞速发展知识大爆炸的今天,全球日趋一体化。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不能仅仅依靠武力。因为,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再没有什么力量能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了,科技竞争也由此显得格外重要。 从横向看,竞争正不断渗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商界竞争之激烈不言而喻,就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也充满竞争。有人曾说过:“一匹马如果没有另一匹马紧紧追赶并要超过它,就永远不会疾驰飞奔。”同样,一个人如果事事依赖别人,只想坐享其成,而不能知难而上;只想机遇垂青,而不思拼搏进取,又怎么谈得上进步呢?在社会竞争中,只有胜利者才有资格享受更完满的生活。(《要有点竞争意识》) 灵感存档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