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语文第一单元:宇宙的未来 背景资料 1、作者简介 斯蒂芬·霍金是继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霍金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宇宙学。1963年,霍金经诊断得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这种病会引起肌肉萎缩,导致瘫痪;说话会越来越困难,直至完全丧失语言能力;患者通常因并发肺炎或窒息而死亡。不过,患者的思维能力包括记忆能力不受影响。医生告诉霍金他最多只能活两年。在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失望和沮丧后,霍金又开始了他的宇宙学研究。霍金后来在相对论、“大爆炸”和黑洞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霍金1988年出版的宇宙学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畅销书。霍金被确诊患病已30多年,但他仍孜孜于宇宙起源的理论研究,仍在为大统一理论而耕耘不已。霍金现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这也是牛顿爵士曾担任过的职位。 (选自《斯蒂芬·霍金:伟大的物理学家》,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翟玉章译) 2、背景知识 中国是最早进行天文观测的国家之一,在殷商甲骨文里,就有许多天文观测记录。汉语“宇宙”一词出现较早。战国时期的尸佼在他的著作《尸子》中就说:“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东汉的高诱在《淮南子·原道训》注中也说:“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中国古代的宇宙学说,有浑天说、盖天说、宣夜说等。浑天说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张衡浑仪注》)盖天说认为,“天似盖笠,地法覆盘”(《晋书·天文志》),天地都是穹形的,如同一个同心的球穹,相距八万里。宣夜说认为,“天了无质,仰而瞻之,高远无极,眼瞀精绝,故苍苍然也。”(《晋书·天文志》)就是说“天”不是一个固体的“天穹”,不过充满了无边无际的气体,日月星辰都在这气体中浮动。 在西方,古希腊人也有多种宇宙学说。公元前600年左右,住在米利都的古希腊哲学家泰利斯认为地球是一个圆盘,漂浮在一片汪洋中。他的弟子阿那克西曼德认为天空是包围地球的一个球层,恒星在内层,太阳和月亮在外层。毕达哥拉斯认为,地球、月亮、太阳、行星和恒星都在一个同心球上围绕中央火旋转。托勒密总结了古希腊的天文学成就,著《天文学大成》,认为地为球形,静止不动,处于宇宙的中心,其他天体围绕地球运行,创立了“地心说”,统治西方天文学界一千四百多年,直到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16世纪发表《天体运行论》,创立日心说。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亲手制造天文望远镜,开拓了人们的天文视野。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力学的引力原理解释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创立了天体力学。 现代宇宙学最有影响的学说是大爆炸宇宙学。大爆炸宇宙学认为,宇宙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物质密度极大。在那里,物质被压缩成一个奇点,时间和空间都毫无意义。大约200亿年前,发生“爆炸”,温度逐渐冷却,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能观测到的宇宙。 宇宙大爆炸学说是逐渐形成的。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了科学家研究宇宙的方法。1927年,比利时天文学家勒梅特第一个提出了动态宇宙模型,认为宇宙是从一种“原始原子”不断分裂、膨胀形成的。他推测:如果宇宙中物质的质量小于某个临界值,宇宙就会继续膨胀下去,成为“开放的宇宙”;反之,就会坍缩,成为“闭合的宇宙”。1948年,出生在俄国的美籍物理学家伽莫夫发展了这一理论,提出了“大爆炸”学说。 大爆炸学说得到了以下天文观测的支持。(1)河外星系有系统地谱线红移(课文中涉及到)。1917年,美国天文学家斯里弗发现河外星系谱线有系统地向红端移动,表明这些遥远的天体正在离我们远去。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几乎所有的星系都有红移现象。星系距离越远,红移越大。这种红移与距离之间的线性关系,称为哈勃定律。(2)在各种不同的天体上,氦的丰度相近,大都是30%。根据大爆炸理论,早期宇宙温度很高,所以产生氦的效率也很高。(3)测定各种天体的年龄,均小于200亿年。(4)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课文中涉及到)。 例题解析 【经典题】 【例1】(2002年春季高考全国卷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美国时代生活公司1990年出版的《人类文明史 图鉴》一书显示,史学家不可能只是超然物外的旁观 者。就拿鸦片战争来说,作者谈到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难以展开时写道:“在马戛尔尼大使扩大英国 与中国贸易行动失败的,情况下,该公司只好自己想办法来维持贸易平衡。但东印度公司能用什么商品来 打开中国市场呢?答案就是鸦片。” 看来其中的因果关系是彳艮明显的:因为英方一系叫要求(增加通商口岸、减低税率、设立租(界等)未获应允,东印度公司才不得已求助于鸦片。 其实,即使清政府当初一切照英方的安排行事,不法鸦片贸易仍无法 避免。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方的要求悉数满足,鸦片交易还是不能禁绝, 这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例证。而且,《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并不讳言:清朝 政府早在1729年就颁布了禁烟诏令,嘉庆皇帝一即位(17%年)就下令再次 禁烟,但在“十八世纪末”,每年仍有大约一千二百箱的鸦片运销中国,其 中大部分来自孟加拉,东印度公司垄断了那里的鸦片生产。 “十八世纪末”这一表述方式比较模糊。实际上,马戛尔尼出使中国 (1793年)之前,鸦片走私已很猖獗。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初,东印度公司因 经营不善而岌岌可危。黑斯廷斯在1774年担任英属印度总督之后就采取了 以邻为壑的政策:如果听任印度农民吸食当地盛产的鸦片,财政上当然不 无小补,但东印度 公司的利益最终将受到损害,即失去健壮的劳动力;在 他的坚持下,东印度公司垄断的鸦片销往中国,于是偷运“福寿膏”逐渐 成为英属印度的支柱产业。尽 管这位黑斯廷斯在1785年遭受弹劾,但他 的鸦片走私政策却留给东印度公司滚滚不断的财源,直到二十世纪仍有英 国史学家对黑斯廷斯当年的—(“远见”大加赞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到 了十九世纪初,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是靠中国的银两来维持的。伯克在弹劾 黑斯廷斯时称东印度公司是“有史以来最堕落的公共机构”,其成员系“人 类的垃圾、渣滓”。当时鸦片问题尚未浮现在公众的视野之内,伯克即使有 所听闻大概也不会就此问。至于马戛尔尼,使华前曾任东印度公司的要职, 他不知道清廷明令禁止的鸦片贸易一直在进行吗? 1、下面不属于《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观点的—项是( ) A.清朝政府禁烟的诏令并没有收到实际效果。 B.历史学家不可能只是历史的旁观者。 C.鸦片贸易应该由清朝政府负主要责任。 D.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偷运鸦片是不得已的选择。 【答案】B 【解析】就本文开头两句可知,B项是本文作者的观点,而不是《人类文明 史图鉴》一书的观点。A项是该书的观点,第3段中“而且,《人类文明史 图鉴》一书并不讳言……”可证;C项是该书的观点,首段的引用文字可证。 D项是该书的观点,第2段可以证明。 2、下面关于黑斯廷斯的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黑斯廷斯采取的鸦片贸易政策是具有历史远见的。 B.黑斯廷斯以邻为壑的政策是指:让东印度公司把鸦片销售给印度农民。 C.黑斯廷斯因为推行以邻为壑的政策,而遭受弹劾。 D.最晚从黑斯廷斯担任英属印度总督时起,鸦片就已经销往中国。 【答案】D 【解析】所谓“符合文意”,就本题而言,是符合作者的观点态度。A项所 谓“远见”,其实是二十世纪英国史学家的观点;文中的“远见”是加引号 的。B项正与作者的观点相反,原文中“以邻为壑的政策”是指所产鸦片销 往中国。从未段看,黑斯廷斯“遭受弹劾”是因为“当时鸦片问题尚未浮 现在公众的视野之内”,否则伯克不会“问罪”。 3、下面关于“东印度公司”的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当初如果在印度本地大量销售鸦片,最终将使东印度公司获得更大的利 益。 B.东印度公司被看作“最堕落的公共机构”的主要原因是向中国偷运鸦片。 C.在孟加拉的鸦片生产和向中国销售鸦片两方面,东印度公司都占有垄断 地位。 D.十八世纪七十年代;东印度公司因把鸦片大量销售给印度农民而一度岌 岌可危。 【答案】C 【解析】文中有“东印度公司垄断了那里的鸦片生产”和“东印度公司垄断 的鸦片销往中国”之说,可见C项符合文意。A项“最终……”之说不符文 意,文中是说在印度本地销售鸦片,“最终受到损害”的是东印度公司的利 益,即失去健壮的劳动力。B项所说正与文意相反,文中说伯克弹劾黑斯廷 斯时还没有注意到’鸦片问题’。D项也与文意不符,东印度公司当时“岌 岌可危”是“因经营不善”,而不是向印度农民销售鸦片。 4、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马戛尔尼使华时对’鸦片贸易的存在并不知隋。 B.《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是在为英国方面推卸责任。 C.本文反驳了《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的观点。 D.本文证明,对一些重大历史问题,即使历史学家也会有偏见。 【答案】A 【解析】A项之错有两条证据:一是第4段说,“在 马戛尔尼出使中国(1793年)之前,鸦片走私已很猖獗”;二是文章末句说,马戛尔尼使华前曾任东印度公司的要职,他不知道清廷明令禁止的鸦片贸易一直在行吗?’其他三项可以比较容易地在文中找到依据。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