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二> 主讲人:王惠千 一.考试内容和要求 与第九讲内容同 二.学习指导 与第九讲内容同 三.例题精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晋王病且革,以庄宗属(张)承业曰:“以亚子累公等!”庄宗常兄事承业,岁时升堂拜母,甚亲重之。……庄宗岁时自魏归省亲,须钱蒲博,赏赐伶人,而承业主藏,钱不可得。庄宗乃置酒库中,酒酣,使子继岌为承业起舞,舞罢,承业出宝带、币、马为赠,庄宗指钱积呼继岌小字语承业曰:“和哥乏钱,可与钱一积,何用带、马为也?”承业谢曰:“国家钱,非臣所得私也。”庄宗以语侵之,承业恕曰:“臣,老敕使,非为子孙计,惜此库钱,佐王成霸业尔!若欲用之,何必问臣?财尽兵散,岂独臣受祸也?”庄宗顾元行钦曰:“取剑来!”承业起,持庄宗衣而泣,曰:“臣受先王顾托之命,誓雪家国之仇。今日为王惜库物而死,死不愧于先王矣!”……太后闻之,使召庄宗。庄宗性至孝,闻太后召,甚惧,乃酌两怀谢承业曰:“吾杯酒之失,且得罪太后。愿公饮此,为吾分过!”承业不肯饮。庄宗入内,太后使人谢承业曰:“小儿忤公,已笞之矣。”明日,太后与庄宗俱过承业第,慰劳之。 卢质嗜酒傲忽,自庄宗及诸公子多见侮慢,庄宗深嫉之。承业乘间请曰:“卢质嗜酒无礼,臣请为王杀之。”庄宗曰:“吾方招纳贤才以就功业,公何言之过也!”承业起贺曰:“王能如此,天下不足平也!”质因此获免。 --- 《新五代史·宦者传·张承业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王病且革 革:音jí,重,危 B.承业主藏 藏:收藏 C.庄宗以语侵之 侵:讥刺 D.庄宗深嫉之 嫉:憎恨 [解析] 题1考查常见文言多义词在文中的含义。A、C、D三项解释正确,应识记。B项的“藏”读作“zàng",解作“贮藏财物的仓库”,文中义为“国库”。答案为B。 2.比较下列各句中“为”“而”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使子继岌为承业起舞 ②何用带、马为也 ③持庄宗衣而泣 ④为王惜库物而死 A.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相同 B.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不同 C.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不同 D.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相同 [解析] 题2,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①句中的“为”是介词,与名词“承业”构成介宾短语,用在动词“起”前作状语。②句中的“为”用在句末是疑问语气词。①、②句中的两个“为”用法不同。③、④句中的“而”都是连词,连接中心词和修饰语,③句中的状语表方式;④句中的状语表原因。答案为A。 以下3-4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3.①岁时升堂拜母 ②乃酌两杯谢承业( ) A.①每年按季节升堂拜见承业的母亲 ②便斟了两杯酒向承业道歉 B.①过年的时候就升堂拜见自己的母亲②便斟了两杯酒向承业道歉 C.①过年的时候就升堂拜见自己的母亲②只斟了两杯酒向承业辞别 D.①每年按季节升堂拜见承业的母亲 ②只斟了两杯酒向承业辞别 [解析] 题3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①句中的“时”其本义为“季节”;“拜母”的“母”,从上文“庄宗常兄事承业”来看,庄宗所拜实指承业之母。 译句时须看清人物关系,适当地添加文意。②句中的“乃”是表承接的副词,相当于“便、就、于是”;“谢”属多义实词,句中用的是它的本义“道歉”。译句正确的一组是A项。 4.①自庄宗及诸公子多见侮慢 ②天下不足平也( ) A.①庄宗和诸公子多次见他侮慢人 ②天下不怕不能平定了 B.①从庄宗到诸公子,多被他侮慢 ②天下不怕不能平定了 C.①从庄宗到诸公子,多被他侮慢 ②天下不值得平定了 D.①庄宗和诸公子多次见他侮慢人 ②天下不值得平定了 [解析] 题4考查内容如3题。①句中的“及”在文中用作介词,可解作“到”;“见”在文中也用作表被动的介词,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即“卢质”。②句中的“足”可解作“值得”,常与否定词“不”连用,解作“不值得”,可是从前后文看,庄宗有招纳贤才之意,又免除卢质的罪过,其结果应该是“能平定天下”,因此,文中的“不足”就失去了“不值得”的意思。答案为B。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若欲用之,何必问臣? ②愿公饮此,为我分过。 ③小儿忤公,已笞之矣。 ④卢质嗜酒无礼,臣请为王杀之。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 题5考查对文句之间逻辑关系的理解。①句以“若”为语言标志,表达了分句间的假设关系。②句前一分句希望承业饮酒的目的,是为庄宗分担过失。此句是表目的的复句。③句分句间表达了因果关系。因为“忤(违反)公”,所以“笞之”。④句也是因果关系复句,“杀之(卢质)”的原因是“卢质嗜酒无礼”。答案为C。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庄宗非常亲近和敬重承业,他在国库中置酒招待承业,让儿子继岌为承业起舞,舞罢,承业从国库中拿出宝带、钱币、良马赠给继岌。 B.庄宗从魏州回太原省亲,需要用钱博戏和赏赐伶人,却被承业谢绝了。庄宗恼怒要杀承业。承业却宁死也不肯答应庄宗滥用国家的钱财。他认为这样做才能对得起先王的嘱托。 C.太后召见庄宗,为庄宗的错误笞打他,并且向承业道歉,不仅如此,第二天还与庄宗亲至承业府第探望慰劳承业,表现了太后的明智与庄宗当时的至孝之性 D.卢质嗜酒无礼,招致庄宗的深恨,承业主动请求为王杀死卢质,却被庄宗以招纳贤才以成就功业为由拒绝,而这正是承业的真正目的。 [解析] 题6考查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文是以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记事的,B、C、D三项叙事的时序正确,归纳要点无误。D项最后一分句“这正是承业的真正目的”,带有较强的概括此文作者(北宋殴阳修)在文中观点和态度的意味,而言之有据。承业对庄宗(五代·后唐李存勖)为了招纳贤才不同意杀掉自己深恨的卢质的行为“起贺”,就证明了承业主动请求为庄宗杀死卢质是一种试探。承业的“真正目的”在于看庄宗有没有为成就帝王之业而容纳贤才的胸怀。 A项叙述不符合原文,前后有两处明显的错误。前半部分制造了“时地易位”的错误,“庄宗非常亲近和敬重承业”此事发生在晋王(李克用)在太原病危,托付宦官张承业等人辅佐其义子庄宗之时;而“他(庄宗)在国库中置酒招待承业”此事发生在庄宗自魏归省亲,到承业管的国库那里要钱之时。后半部分故意“曲解文意”,“承业从国库中拿出宝带、钱币、良马赠送给断岌”与文意相悖。原文中承业说:“国家钱,非臣所得私也(国家的钱,不是我私人所能动用的)”,可见,承业赠给继岌的钱物是他私人的。简言之,A项前半部分中的“亲近和敬重”与“置酒招待”无必然联系;后半部分“从国库中”述说有误。答案为A。 四.巩固提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郑善果母者,年二十守寡。性贤明,有节操,博涉书史,通晓治方。每善果出听事,母恒坐胡床,于障后察之。闻其剖断合理,归则大悦。若行事不允,或妄瞋怒,母乃还堂,蒙被而泣,终日不食。善果伏于床前,亦不敢起。母方起谓之曰:“吾非怒汝,乃愧汝家耳。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汝既年小而孤,吾寡妇耳,有慈无威,使汝不知礼训,何可负荷忠臣之业乎?汝自童子承袭茅土,位至方伯,岂汝身致之邪?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瞋怒,心缘骄乐,堕于公政!”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善果曰:“儿封侯开国,位居三品,秩俸幸足,母何自勤如是邪?”答曰:“呜呼!汝年已长,吾谓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犹未也。至于公事,何由济乎?今此秩俸,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当须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妻子奈可独擅其利,以为富贵哉!又丝 枲(xǐ,麻)纺织,妇人之务,上自王后,下至大夫士妻,各有所制。若堕业者,是为骄逸。吾虽不知礼,其可自败名乎” 1.对下列四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行事不允,或妄瞋怒。允:公平。 B.在官清恪,未尝问私。 恪:谨慎而恭敬。 C.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副:符合。 D.岂汝身致之邪? 致:导致。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奉洒扫:指从事家务。 B.当须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先君:指已经去世的父亲。 C.汝自童子承袭茅土。承袭茅土:指承袭公侯的爵位。 D.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夜分,指夜尽时分。 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3.吾谓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未也。( ) A.我以为你懂得天下的道理,现在听到这话,才知道你仍然没有懂。 B.我以为你懂得天下的道理,现在听到这话,所以才说你仍然没有懂。 C.我以为你懂得治理天下,现在听到这话,所以才说你仍然没有懂。 D.我以为你懂得治理天下,现在听到这话,才知道你仍然没有懂。 4.①或妄瞋怒 ②何由济乎 ( ) A.①或者狂妄地发怒 ②凭借什么才能成功呢 B.①或者狂妄地发怒 ②有什么理由能成功呢 C.①或者胡乱地发怒 ②有什么理由能成功呢 D.①或者胡乱地发怒 ②凭借什么才能成功呢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与郑母教子为官清正有关的一组是( ) ①吾非怒汝,乃愧汝家耳。②在官清恪,未尝问私。 ③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④何可负荷忠臣之业乎? ⑤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⑥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③⑤⑥ D.②③④ 6.下列对文章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郑母感慨善果是个年幼的孤儿,自己又是寡妇,有慈无威,未能教他懂得 礼训,教导他不要心缘骄乐,堕于公政。 B.郑母希望善果应该仿效其父,要在官清恪;以身徇国,断之以死,做一 位无愧于家国的忠勤之士。 C.郑母鼓励善果处理政事应该剖断合理,同时又劝戒他不要妄加瞋怒,行 事不允,骄逸堕业,以负荷忠臣之业。 D.郑母认为善果自小袭爵封侯,位居三品,但却不是自身致之,要求他能 够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以报答天子之恩。 五.自我反馈 题1.D。(识记常见实词词义。现代汉语中有“公允”,有“恪尽职守”,有“名副其实”等词。D项中的“致”属多义词,在句中应为“取得,得到。”) 题2.D。(根据语境理解词义。A项用洒水扫地的具体行为替代较为概括的“家务”。B项中“君”前加“先”字,表示“已去世”。C项中的“茅土”应属古文化常识,是说分封诸候时,把五色之中的一种颜色的泥土用茅草包好授给受封的人,做为分得土地的象征。此处用分封诸候的仪式-- 授茅土,替代“公候的爵位”。D项中的“夜分”应为“夜半”,不是“夜昼”。) 题3.A。(理解并翻译句子。“今闻此言,故犹未也”,是个单句,“故”在句中不能解作“所以”;“故犹”词义叠加,表示情况未变,解作“仍然”或“仍旧”。A项译文中“才”表时间,解作“刚刚”,与“今”搭配,是译文必须添加的文意,不是“故”的词义。) 题4.D。(“妄”的本义为“胡乱”;“济”解作“成”,句中义为“成功”;“何由”应为“由何”,“由”是介词,表凭借。) 题5.D。(筛选信息,归纳要点。②句虽写善果父亲的行为,但郑母教育善果“望汝副其此心”③句中“其”代善果之父;“此”代“忠勤之士”、“在官清恪”,④句为反问句,加强语势,郑母教诲善果要懂得礼法的规范,从而承担忠臣的大业) 题6.C。(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A 项应为反问善果“何可负荷忠臣之业”,并非“感慨”。B项中“仿效其父”……“断之以死”,郑母无此意。D项中的“以报答天子之恩”属妄生文意。) 六.走向高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邵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式仕为郡功曹。后元伯寐疾笃,同郡郅启章、殷子征晨夜省视之。元伯临终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子征曰:“吾与启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kuàng,墓穴),将窆(biǎn,埋葬)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以此辞。”会葬者千人,咸为之挥涕,式因绋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家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将过拜尊亲 过:访问 B.乃共克期日 克:约定 C.巨卿信士 信:忠诚 D.必不乖违 乖:乖巧 2、3、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2.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邪?( ) A.分别已有两年,千里外约定的话,你为什么对它这样确信呢? B.分别了两年,又相隔千里,当初约定的话,你怎么能审核并确信呢? C.分别已有两年,千里外约定的话,你怎么能审核并确信呢? D.分别了两年,又相隔千里,当初约定的话,你为什么对它这样确信呢? 3.①恨不见吾死友 ②岂能相及( ) A.①可憾没有见到我交情最深的朋友 ②或许还赶得上 B.①可憾不能见到我同生共死的朋友 ②难道能比得上 C.①可恨没有见到我交情最深的朋友 ②难道能比得上 D.①可恨不能见到我同生共死的朋友 ②或许还赶得上 4.下面是对范式与张劭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式与张劭在共同游览太学时相识, 二人一见如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B.张劭在重病之中,通过与郅启章、殷子征相比较,认识到范式与自己的感情最深。 C.范式在梦中见到张劭临终呼唤,可见他对朋友日夜思念的一片深情。 D.张劭死后,棺柩放不进墓穴,直到范式到来,修坟植树,感动张劭魂灵,才得入葬。 2.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5-10题.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东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固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固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扎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 即:走到 B.何至相迫乎 迫:窘迫 C.隐身不见 见:出现 D.除为谏议大夫 除:授官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愿固日暮自屈语言 B.阿谀顺旨要领绝 C.帝从容问光曰 D.建武十七年,复特征 第7、8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7.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 ) A.光武帝想到他的贤能,于是派人按他的形貌特征查访。 B.光武帝想到他的贤能,就让人带上财物美女去寻访。 C.光武帝求贤若渴,于是派人按他的形貌特征查访。 D.光武帝求贤若渴,就让人带上财物美女去查访。 8.①我竟不能下汝邪 ②陛下差增于往 ( ) A.①我终究不能低声下气地求你吧 ②陛下的差错比过去多了一些 B.①我毕竟不能低声下气地求你吧 ②陛下比过去稍微胖了一点 C.①我毕竟不能让你屈就我吧 ②陛下的差错比过去多了一些 D.①我终究不能让你屈就我吗 ②陛下比过去稍微胖了一点 9.全都能表现严光狂傲不羁、淡泊名利的一项是( ) ①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现 ②(帝)备安东玄纁,遣使聘之 ③东驾幸其馆,光卧不起 ④复引光入,论道旧敌,相对累日 ⑤固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 ⑥除为谏议大夫,不屈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光武称帝后,严光却改名更姓,隐居湖畔。后虽然勉强来到京师,仍然是狂傲如故。 B.侯霸是严光的旧交,想邀请他来家中叙谈,严光不去,只捎口信提醒侯霸,一味阿谀奉承皇帝的旨意,就会走上绝路。 C.对光武帝亲自来访,严光“卧不起”“眠不应”并且“以足加帝腹上”,表现出对皇帝权势的藐视。 D.严光坚辞高官不受,始终过着归隐躬耕的生活,后人把他曾经垂钓过的地方起名叫严陵濑。 [参考答案] 1.D(乖违:违背,同义叠加) 2.D(结言:口头约定。“信之审”:“之”代范式与张邵约定的话;“信”,言语真实;“审”,确实。) 3.A(恨:遗憾,死友:至死不相负的朋友,岂同“其”,解作“或许”,及:赶上。) 4.C (A项中的“游”为远游异地,从师求学;“一见如故”属妄生文义。B项不是通过人物行为的比较,而是张劭的言谈,直接告诉。D项“修坟植树”时间在后,“感动张劭魂灵,才得入葬”,属妄生文义。) 5.B(迫,多义词,此为逼迫) 6.C (A.语言,句中意为指教。B.要领,不是“主要之点”的意思;是两个词,“意为”就要引到(绝路);D.特征,是两个词,意为“特意征召”。) 7.A (“令”后省略“之”;“物色”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的意思,是“形貌特征”的意思。) 8.D (“差”读作chā,解作稍微地。) 9.B (②④句写光武帝聘严光的做法,⑤句写光武帝与严光共卧,此三句与严光“狂傲不羁,淡泊名利”概无联系。) 10.C (“对皇帝权势的藐视”语意过重。)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