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 新课标高三上学期语文单元测试(8) 本套试题适用于山东新课改区,用于选修下的测试。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 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II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肚脐 荠菜 大雪初霁 人才济济 B.靛蓝 安静 绥靖政策 画龙点睛 C.蜿蜒 筵席 垂涎三尺 荒诞无稽 D.黯淡 罢黜 一片黛绿 黔驴技穷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绵密 洗尽尘滓 五彩缤纷 湮没不闻 B.接洽 锱铢必较 困兽之斗 无以附加 C.搪突 蛊惑人心 轻歌慢舞 含辛茹苦 D.精粹 凭心而论 煞费苦心 娇奢淫逸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为了让观众能在观看中自由驰骋于自己艺术的想象,潮剧《张春郎削发》突破樊篱, 不把人物脸谱化,不让人物对观众耳提面命。 B.关于知识产权问题,双方在经过长达20个月的九轮磋商之后,终于缔结了城下之盟。 C.这家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自从他当上厂长后,经过他三年处心积虑地经营,终于 扭亏为盈,走出了困境。 D.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别开生面,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卡夫卡的巨大功绩在于重建并改造了传统小说的"戏剧性"结构。 B.考古学家在清理墓穴时,搜集到大量石制工具,其中有砍刀器、石核等是用石英沙岩打制而成的。 C.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D.6月28日广州地铁一号线将率先推行使用"代币式"非接触IC卡车票,无需与闸机接触,乘客通行速度将会大大提高。 5.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 ) 某校邀请著名学者刘教授来校讲学,在向全校师生作介绍时,校长的话中有这样一段:“刘教授是我校的校友,他长期从事学术研究,成果丰富,贡献卓著,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A.这既是他本人的荣耀,也是敝校的荣耀 B.这既是他的光荣,也是我们学校的光荣 C.这既是本校的自豪,也是他本人的自豪 D.这既是他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的骄傲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心理与应激性疾病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客观外界环境的不同刺激使人们很容易产生紧迫感、压力感和焦虑感,出现一系列理应激反应。如果人们对刺激不能适应,精神上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便易发生应激性疾病。 ②说到应激性疾病,就得说到什么是应激性反应。应激性反应是机体在大脑的控制调节下,通过下丘脑——植物神经及其所支配的相应器官和内分泌系统对刺激进行综合性、防御性的集体反应,而应激性反应的调节作用又是有限的,如果因应激而失衡的机体内环境长期得不到恢复,或持续受到应激性刺激,就可能转为病理改变,发生应激性疾病。 ③研究表明,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刺激,总是伴随着相应的情绪变化从而引起或影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医学研究证实,当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血压升高,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另外,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这样就使血糖升高,加速动脉硬化和诱发心血管疾病。长期处于心理应激状态还会使人体免疫力降低,引发其他多种疾患,诸如紧张性头痛、脱发症、神经性呕吐、消化性溃疡、糖尿病等。同时,对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④因此,当人们不能改变客观的社会环境时,要避免应激性疾病的发生就应该不断降低心理压力。降低心理压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确认识事物,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心理学上有一种认识——评估学说,即个体对事物有了认识,就会利用头脑中的旧经验来解释新输入的信息,进行评估,于是产生情绪体验。而个体对事物究竟体验为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在于怎样认识事物。 ⑤此外,我们还可以给心理补充“营养素”。专家认为,最重要的精神“营养素”是爱。童年是影响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能否得到充足和正确的父母之爱,将影响其一生的心理发育。各年龄阶段积极的情感会使人在事业上倍添信心和动力,让生活充满欢乐和温暖。 ⑥当然,宣泄和疏导也是重要的“营养素”。无论是转移回避还是设法自我安慰,都只能暂时缓解心理矛盾,求得表面上的心理平衡,而适度宣泄具有治本的作用。除此以外,善意和讲究策略的批评、坚强的信念与理想等也是重要的精神“营养素”。 6.下列不属于应激性疾病产生原因的一项是 ( ) A.机体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精神状态中。 B.机体对刺激进行综合性、防御性的集体反应。 C.机体应激反应的调节作用有限,机体内环境长期失衡。 D.持续受到应激性刺激,紧张得不到缓解。 7.下列对降低心理压力的方法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根据“评估学说”,可以转换视角认识事物,从而降低心理压力。 B.培养积极情感能使人增添信心和动力,保持心理健康。 C.树立坚强的信念,拥有崇高的理想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心理矛盾。 D.适度宣泄可以消除心理矛盾,达到心理平衡。 8.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应激性反应是机体通过大脑、下丘脑、植物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对刺激所产生的一种非保护性反应。 B.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压就会升高,从而产生心血管疾病。 C.长期处于心理应激状态,会使人体免疫力降低,引发诸如紧张性头痛、消化性溃疡等免疫性疾病。 D.有些人心理发育不健康,追溯其原因往往与童年时期得不到充足和正确的父母之爱有关。 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9~12题。 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师。四岁能作径尺书,景帝召试之,甚喜,抱置膝上,赐果钞。后两召讲《尚书》大义,称旨,命入京学。天顺八年,年十八,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 弘治五年,旱灾求言。东阳条摘《孟子》七篇大义,附以时政得失,累数千言,上之。帝称善。 十七年,重建阙里庙成,奉命往祭。还,上疏言: 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天津一路,夏麦已枯,秋禾未种,挽舟者无完衣,荷锄者有菜色。盗贼纵横,青州尤甚。南来人言,江南、浙东流亡载道,户口消耗,军伍空虚,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东南财赋所出,一岁之饥已至于此;北地呰窳[注],素无积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事变之生,恐不可测。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 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势家巨族,田连郡县,犹请乞不已。亲王之藩,供亿至二三十万。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国家建都于北,仰给东南,商贾惊散,大非细故。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击,闸河官吏莫不奔骇,鬻贩穷民所在骚然,此又臣所目击者。 夫闾阎之情,郡县不得而知也;郡县之情,庙堂不得而知也;庙堂之情,九重亦不得而知也;始于容隐,成于蒙蔽。容隐之端甚小,蒙蔽之祸甚深。臣在山东,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然诏旨频降,章疏毕陈,而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累岁经时,俱见遏罢。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乞取从前内外条奏,详加采择,断在必行。 帝嘉叹,悉付所司。 是时,帝数召阁臣面议政事。东阳与首辅刘健等竭心献纳,时政阙失必尽言极谏。东阳工古文,阁中疏草多属之。疏出,天下传诵。 (节选自《明史·李东阳传》) [注] 呰窳:zǐyǔ,疏懒。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 充:担任 B.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 遄:速疾 C.江南、浙东流亡载道??? 载:负载 D.始于容隐,成于蒙蔽??? 容:包庇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荷锄者有菜色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B.国家建都于北 徘徊于斗牛之间 C.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D.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民生维艰”和“吏治混乱”的一组是 ( ) A.夏麦已枯,秋禾未种 户口消耗,军伍空虚 C.冗食太重,国用无经 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击 B.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 差役频烦,科派重叠 D.鬻贩穷民所在骚然 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李东阳幼时聪明颖悟,擅书法,深得皇上喜爱。十八岁中进士后进入仕途,不断得到升迁。 B.弘治十七年,李东阳给皇帝上疏,描述了奉命往祭途中所见所闻的严重灾情,令人触目惊心;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C.李东阳一路上听取了各种意见,认为产生灾异的根源在于势家巨族、亲王贵戚、内廷官员互相勾结,危害百姓。 D.为了革除蒙蔽之祸,李东阳请求皇上将以前的各种建议详细地加以整理并择善实施。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5分) (2)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5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蜀先主,指刘备。五铢钱,一种钱币。 (1)纪昀说:“起二句确是先主庙,妙似不用事者。”请予以说明。(3分) 答: (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颈联。(5分) 答: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6分) (1)①君子生非异也, 。(《劝学》) ②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苏洵《六国论》) ③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 。(杜牧《阿房宫赋》) ④回眸一笑百媚生, 。(《长恨歌》) ⑤ , ,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⑥ , ?璧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2)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②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师方》) ③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④ , ,银汉迢迢暗度。(秦观《鹊桥仙》) ⑤自胡马窥江去后, , 。(姜夔《扬州慢》) ⑥ ?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 五、语言运用(12分) 16.依照下列句子,请以“风来了”或者“雪来了”为开头写一段话(必须使用描写、比喻的方法)。(4分) 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 (节选自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17.阅读下列材料,谈谈“丰富的文化表情”是什么?30字以内。(4分) 什么叫作“丰富的文化表情”?我可以把世界文化博览会上其他广受欢迎的展馆作为例子来说明。例如法国馆,总是不忘对法国文化的自嘲。汉诺威世博会法国馆的主题是:法国走在十字路口。中心意思是,我们法国过于浪漫,历来有很多奇思妙想,但总是在别的国家实现,新世纪的法国该住哪里走? 德国馆则是一种隐含骄傲的自嘲。大厅里横七竖八地挂满了没有完成的德国伟人雕塑。意思是:所有的德国伟人都是世界性的,因此在国内无法完成他们。世界各国的参观者,你们能把我们遗漏的德国伟人的名字写在后墙大黑板上吗? 去年的韩国馆,把自己的历史遗产一一缩小,装饰得精巧美丽,使各国参观者都恨不得买回去做客厅摆设。作为国家馆的总结性图像,居然是韩国著名电影明星裴勇俊的笑脸。大家也许会嘲笑他们太通俗,但他们的回答是:韩国当代文化,就是露出洁白的牙齿向全世界发出的通俗而又青春的笑容。 (余秋雨“点穴”文化误区) 18.国际孔子化节,每年9月28日在孔子故乡山东省曲阜市举行。居时将有众多的中外嘉宾参与这一盛大的祭孔活动。请你以山东学子的身份写一段真切自然、简洁得体的欢迎辞。(不超过80字)(4分) 六、选考题(18分)请在以下(一)(二)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不跨大题选做小题。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9—22题。 古  渡 朱以撒 (1)这个古渡,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年头了。在我曾经过往的日子里,它总是充满生机和喧哗,如同古渡的流水一样。 (2)那些日子,这条河上没有一座桥,靠一只木船来回渡河,终年无绝。古渡脚下的卵石,总是被那些肩头沉沉负重的农家人的草鞋磨得光亮。当船还未过来时,他们就坐在卵石上,抽着旱烟,聊着桑麻,或者说些七荤八素的话题,激起阵阵笑声。古渡是这些劳作者短暂的栖泊处,在这里他们可以坦然地放下重负,等待着对岸木船犁开涟漪,桨声欸缓缓而来。撑船的壮实汉子无疑是最有人缘的,候船的人远远叫着他的小名,催他撑得快些。尤其是赶墟那天,大姑娘小媳妇多,满满地坐上一船,红红绿绿,总会让他心绪舒畅,撑得又快又稳,赢得阵阵惊叹和好评。这个时候,会让人感到生活的平和和灿烂,所有的劳累和苦涩,都似流水一般远去了。可是,有几次洪峰下来的时候,浊浪滚滚漫过堤坝,河面上飘浮着枯枝败叶,打着旋儿推搡向前,这时的古渡和渡船就难免出现惊险、慌乱的情景,尤其是暮归时分。 (3)古渡苍老,河水悠悠,连同这纯朴的生活悄悄流逝。 (4)后来我离开了这里,由这条脱去油漆露出本色的木船送我到下游的一个渡口,不远处有一条公路,每日有车经过。 (5)许多年以后途经这里,古渡犹在,人迹杳无,往日那些声响都已沉入岁月深处。肆无忌惮的葛藤遮盖了光滑的卵石,离这不远有一座彩虹般的水泥桥飞架。涨水时节,反倒有不少闲人站在桥上,看着洪波涌起惊涛折岸。那指指点点的从容神情,全然是欣赏的样子。最后的一只渡船,静静地泊在那里,船底已浸满了水,有一只长嘴巴的翠鸟立在船头,纹丝不动。一切都表明,一茬一茬的船工,结束了撑船岁月,已渐渐老去。 (6)那一页的生活,已被翻了过去。 (7)有多少像这样的生活场景封存在我们的记忆仓库里。一旦遇到时机,一抹颜色、一缕气味,都会使这些久远的记忆鲜明而又生动的。古渡对于宽敞平坦的长桥来说,除了新旧之别和材料迥异以外,承载了不同的生存观念、生活理想。生活在日日向前,是以告别过去的方式、情调、趣味作为标志的。有许多过去极为普通的日用品,已经成为民俗博物馆的藏品。人们要使怀旧有个引子,只好到这些地方去。可是,对于没有以往那些生活经历的人而言,这些东西并没有什么精神价值,只是物质属性,看也罢,不看也罢,没有什么两样。有人曾说过,常常想起过去就意味着心态老了,不过,要感到有味的还真不能脱离怀旧呢! (8)过去的一切在我的心目中是很带有朴化韵味的。时代的进展,使我们所见到的都变得比以前漂亮和精细。残垣断壁的古宅换成了高楼大厦,长衫对襟也剪裁成了时髦短装,再如家居用具,葫芦瓢、蓑衣、木桶,无不换成了铝合金或塑料制品。变化最多的当属人的形相、人的神情。前不久我特地坐下来,再看一遍黑白影片《鸡毛信》。我并不注重海娃送信的艰辛过程,而是沉浸在那土得掉渣的陕北背景里——那满是沟壑的黄土高坡、愣头愣脑的群羊,还有黑不溜秋的老棉袄。那时节,人的举止、表情,都是那么的朴素实在,拙得有味,土得深厚。这些情景,总是让人想起真实无华的泥土,没有一丁点儿文饰。后来,我又看了几部重拍片,黑白换成了彩色,演员队伍也换了另一拨,主要角色漂亮多了,动作也表演似的,眉宇间巧多于拙,那种能表现苦难、风霜的背景如风飘散。在我看来,拍出一些没有时代特征的片子来,让人眼睛看着,情感却无从附着。 (9)向前的生活,必定以向前的状态展开,使人面向电脑,面向新奇繁杂的信息。可是,闲散下来,还是会感到传统的人格心理在变与不变、新与旧之间,有回味不变和陈旧的成分。那历史的神髓、底蕴亦如天地苍冥中来去的飞鸿,究竟难以付之提挈和把捉了,只是常常泛起,成为一种最亲近和深沉的感怀。即便是很寻常的乡间古渡,也概莫能外。 19.作者在第二段中有声有色地描述了记忆中在古渡见到的一些生活场景,请你用三个短句对这些生活场景进行概述,并说明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答: 20.文章第七段中,作者说:“古渡对于宽敞平坦的长桥来说,除了新旧之别和材料迥异以外,承载了不同的生存观念、生活理想。”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古渡“与”长桥“各承载了人们怎样的生存观念和生活理想。(4分) 答: 21.作者对古渡的人和事念念不忘,有关浓浓的怀旧情绪,同时又说“生活在日日向前”“向前的生活,必定以向前的状态展开”。请具体谈一下你对“怀旧”和“向前”的看法。(4分) 答: 22.“有许多过去极为普通的日用品,已经成为民俗博物馆的藏品”,如石碾、木轮车、木纺车、轿子、斗笠等等。作者认为“对于没有以往那些生活经历的人而言,这些东西并没有什么精神价值,只是物质属性”。你是否同意他们的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6分) 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曹 禺 传(节选) 关于《雷雨》的写作,曹禺曾回答过不少人的访问,也曾写过不少文章。他曾把一篇未曾发表的手稿寄给我“作为纪念”,比较详细地记述了他创作《雷雨》的过程: 写《雷雨》,大约从我19岁在天津南开大学时动了这个心思。我已经演了几年话剧,同时改编戏,导演戏。接触不少中国和外国的好戏,虽然开拓了我的眼界,丰富了一些舞台实践和作剧经验,但我的心像在一片渺无人烟的沙漠里,豪雨狂落几阵,都立刻渗透干尽,又干亢燠闷起来,我不知怎样往前迈出艰难的步子。我开始日夜摸索,醒着和梦着,像是眺望时有时无的幻影。好长的时光啊!猛孤丁地眼前居然从石岩缝里生出一棵葱绿的嫩芽——我要写戏。 我觉得这是我一生的道路。在我个人光怪陆离的境遇中,我看见过、听到过多少使我思考的人物和世态。无法无天的魔鬼使我愤怒,满腹冤仇的不幸者使我同情,使我流下痛心的眼泪。我写了许多种人物的小传,其数量远不止《雷雨》中的八个人。记不清修改了多少遍,这些残篇断简堆满了床下。到了1932年,我在清华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这部戏才成了一个比较成形的样子。 他写出《雷雨》时才23岁;这个岁数,对于一般人来说,也许正处在人生朦胧的降段,而他却拿出了这样一个杰出的作品,这本身就给他的创作蒙上一层神秘莫测的色彩。他从来不是冷静的人,而是一个情感十分敏感的人。他把一些人看成是“魔鬼”,把一些人看成是“不幸者”,激起他的愤怒,勾起他的同情,使他落泪。这些抑压的愤懑情绪在他心中激荡着、积累着、灼热着他的情绪,增强着他的不安。他不是那种念了什么小说写法、剧作法之类的书,在那里刻意编织故事的写匠,也不是有着什么明确的匡正社会、扶救人心的目的,和有着高度自觉创作使命的人。他在《雷雨·序》中的回答是真实的:“现在回忆起三年前提笔的光景,我以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些什么。也许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然而在起首,我初次有了《雷雨》一个模糊的影像的时候,逗起我的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 《雷雨·序》是一篇相当重要的文字,他处处说他不知道《雷雨》是怎样创作的,但又处处写着他是怎样创作的。这可以说他是第一次这样含糊而又明确地写出他的创作宣言,宣布着他的创作纲领。在这里没有一条创作的法则,也没有明确的理论语言,但创作的精髓却深刻地为他把握着,感受着,创作的规律也在其中蕴藏着。坦诚而率真,生动而朴实地写出了他创作的甘苦,创作的动机,创造的灵感,创作的过程,其它如人物的塑造,借鉴和创造,形象的思维,人物的配置,剧情的调整,戏剧的情景,艺术的分寸感等等,都为他天才地感到了,即使连他的不可理喻的“原始的情绪”、“蛮性的遗留”、“神秘的吸引”,以及对宇宙的憧憬,都道出了他创作的真相。但是,《雷雨·序》贯穿的一个主要点,是这样一句话:“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是情感的汹涌激流推动他创作,是情感的潮水伴随着人物和场景的诞生,是情感酿成“对宇宙间许多神秘事物的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是情感酿成戏剧中的氛围和情境。不论他称它为情感、情绪也好,或者称它为“野蛮的情绪”、“原始的情绪”也好,但都是他创作中所强烈感受到的。他曾这样说:与这样原始或者野蛮的情绪俱来的还有其他的方面,那便是我性情中燠热的氛围。 23.作者创作《雷雨》前的生活基础有哪些?(4分) 答: 24.文章前半部分多引述曹禺的“未曾发表的手稿”,后半部分则较多引述《雷雨·序》,试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答: 25.曹禺创作文学名著《雷雨》历经大约5年“痛苦折磨”,一经发表,震惊国人。请用摘要原文、编写要点提纲的方式列出曹禺这段时间的情感历程。(4分) 答: 26.曹禺说,他不知道《雷雨》是怎样创作的,“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此什么”,这是一种文学创作方式;而另一种文学创作方式,是创作前有明显的目的性,思想主题鲜明,如《红与黑》《巴黎圣母院》等。你更喜欢哪种创作方式,并简要说明理由。(6分) 答: 七、写作(60分)(从下列三题中任选其一) (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荀子说:积善成德,神明自得。 庄子说:上善若水。 佛家说:心存善念。 请以“说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文。 (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随着改革开放,文化逐渐全球化。国外的圣诞节、母亲节,在我国热度越来越浓;而我国的传统节日,如无宵节、中秋节、重阳节,都似乎有些弱化。还如肯德基、麦当劳、汉堡包等也走入了我国的大中城市,买卖十分火爆;而我们的传统饮食却有些冷落。 全球化引起了文化的焦虑,全球化使一些国家与地区的文化感到有一种被融化、被改变的危险。有人指出,我们是否会失掉自己的身份?我们又将如何对等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余光中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给莎士比亚的一封回信》。请你也以“给 的一封回信”为题,写一篇文章。空白处内容任选,必须是人物。文章内不得出现考生真实姓名、地名、学校名。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 1.D(A项中“大雪初霁"与“荠菜"这两个都读jì;B项中的“安静"与“绥靖政策"这两个都读jìng;C项筵席、蜿蜒这两个都读yán。) 2.A(B项中应为“无以复加";C项中应为“唐突"、“轻歌曼舞";D项中应为“平心而论"、“骄奢淫逸"。) 3.D(A项中耳提面命:拉着耳朵当面教导。形容严格要求,谆谆教诲;B项中的“城下之盟"运用错误。是敌军兵临城下时,被迫订立的和约;也指遭受侵略时,被迫与敌人签定的和约;C项中的“处心积虑"是指图谋已久,费尽心机含贬义。) 4.C(A项中“重建并改造"不符合逻辑顺序,应前后颠倒一下;B项中句式杂揉,“其中有……"与“……是……"句式混在一起,把“有"字去掉或“是”前加“它们”;D项中主语残缺,第二分句无主语,按原句表达成“地铁……无需与闸机接触"不合理,可在“无需"前加“这种车票"或在“推行使用"后加“的"。) 5.B(根据上文来判断,上文是介绍刘教授的,故下文应接刘教授,排除AC 项,因是向全校师生作介绍,故应联系本校,应选B) 二、 6.B(此句不是原因,而是对应激性反应的诠释) 7.C(“从根本上”错误,原文是说“也是重要的精神‘营养素’”。说明的程度夸大) 8.D(A项陈述与文意相反,从文章第二段“主要是在大脑的控制调节下,通过下丘脑——植物神经及其所支配的相应器官和内分泌系统对应激进行综合性、防御性的集体反应”可看出应激性反应应是一种“防御性”、保护性的反应;B项是因果关系不当。原文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会使血糖升高,诱发心血管疾病,而非“血压就会升高,从而产生心血管疾病。”C项是范围扩大,“紧张性头痛、消化性溃疡等”并不属于免疫性疾病) 三、 9.C(C项“载”,应为“充满”。) 10.C(A项“者”,均可译为“……的人”;B项“于”,介词“在”;D项均与后面的动词构成“所”字结构;C项第一个“以”为介词译为“因为”第二个“以”表目的连词译为“来”。) 11.D(注意对应题干要求中的“民生维艰”和“吏治混乱”。) 12.C(结合原文可知产生灾异的根源在于“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 四、 13.答案:(1)我假如不是经过那些地方,那么即使久居官署,每天处理公文,还是不能了解详情。何况陛下您深居皇宫禁地呢?(注意准确翻译“虽、理、犹、况”等词语) (2)游荡不务正业的人,假托皇亲国戚仆人随从的名义,常常在关卡渡口都市大设商铺,并搜罗商税。(注意准确翻译“徒、托、津、肆”等词) 14.(1)“天下”两字囊括宇宙。“尚”字言庙堂威势逼人,言其生前叱咤风云。首联高唱入云,境界雄阔绝伦。概写感受,用事无迹,不实写庙而虚写庙。(3分)(2)全诗前四句写盛德,后四句写衰。在鲜明的对比中,道出了古今兴亡的深刻道理。(2分)颈联是转折,得相开国创下基业,而得儿不肖,不能效法先人贤德而愚昧误国。正反对比明显。(2分)全诗借古喻今,以警后人,阐明了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1分) 15.(1)①善假于物也。②惜其有武用武而不终也 ③各抱地势,钧心斗角。④六宫粉黛无颜色。⑤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2)①奈何取之尽锱铢。②术业有专攻。③望帝春心托杜鹃。④纤云弄巧,飞星传恨。⑤废池乔木,犹厌言兵。⑥晓来谁染霜林醉 五、语言运用(12分) 16.答案示例:雪来了,轻轻的洒落,地上、树上、屋顶上,都像撒了一层淡淡的棉絮,雪落无声,静悄悄的,从来不打扰别人,纯净里透出一种纯洁与无私,她一遇到温暖的大地就融化了,变成了水,如天使般馨施着她的滋润与美丽。 17.对文化进行创意与反思,表现了幽默、轻松(丰富、个性、真实、自嘲)的表情。(前者2分,后者2分) 18.尊敬的各位嘉宾:我们山东学子热诚欢迎您们莅临孔子文化节,参与祭孔大典,实现环念先师圣人孔子的夙愿。愿先师功德垂青史,儒学精华照五洲。愿您节日期间思古、交流愉快。 六、选考题(18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19.辛勤的农家人在古渡候船的场景,摆渡女人们渡河赶墟的场景,洪峰中古渡和渡船惊险、慌乱的情景。铺垫、衬托作用。(答对一项得一分) 20.古渡:传统的纯朴生活。(或者“劳累苦涩,温饱自足,快乐交流的纯真生活”)。(2分) 长桥:现代的快捷生活(或者“沧桑变迁,欣赏生活,表明社会生活的进步”)。(2分) 21.答案示例:(一)怀旧是继承,向前是发展。过去的许多东西是我们应该好好继承的,如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真诚坦率,团结互助等传统美德,我们都要继承。同时我们还应该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勇于接受新事物,敏锐观察,大胆发现,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二)怀旧是老年人的专利,向前是年轻人的资本。我们不能老是抱着旧的东西不放,过去的东西再好,也已成为过去。时过境迁,条件发生了变化,过去的东西不一定能够适合现在的条件。时代的发燕尾服要靠向前的勇气和智慧,而不是靠怀旧的幽幽情思。 22.答案示列:(1)同意。理由:没有以往生活经历的人对于过去的那些日用品没有亲切感受,也不能引起他们对以往生活的回忆和联想,因此对他们来说,这些东西并没有什么精神价值,而只是一种普通物质。(2)不同意。理由:作者的观点有些偏颇,尽管我们没有以往的生活经历,却可以从以往那些日用品中感受到以往的人们的生活的艰辛与苦涩,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因此,我认为这些以往的东西也如一些文化遗址、历史遗产一样,对没有以往生活经历的人来说,仍然有精神价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23.(1)自己的生活。包括看戏,演戏,改编戏,导演戏等舞台实践和作剧经验,以及他个人光怪陆离的境遇和创作经验。(2分)(2)思考他人的生活。包括观察、思考周围其他人的生活。(看见过、听到过多少使他思考的人物和世态)(2分) 24.作者较多引述曹禺的“未曾发表的手稿”与《雷雨·序》,都是为了力图真实展现曹禺创作《雷雨》的历程与动机。文章前半部分较多引述曹禺的“未曾发表的手稿”,还有设置悬念,引发下文的作用;后半部分较多引述《雷雨·序》,还有用来佐证作者对于曹禺创作《雷雨》动机的判断的作用。 25.(1)19岁前,演话剧,改编戏,导演戏,无法排遣内心的“干亢燠闷”。(2)大约19岁,突萌“我要写戏”的念头,引发情感喷流。(3)19岁—23岁,愤怒,同情,痛心,惨痛,促成曹禺创作高峰的出现。 26.(1)喜欢第一种。理由:这种创作方式往往自然天成,不饰雕琢,随感情而作,不讲究为了什么,目的是书写胸中之块垒,这种创作方式一般适用于激情澎湃的作家。如郭沫若创作的《女神》等。这样的作品表面看,创作前无目的,而实际创作的作品也往往有强烈的主题倾向性。(2)喜欢第二种,理由: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有很多作家在创作前都有很强烈的责任感与主题意识,希望通过作品来反映现实或揭露现实,通过一定的主题倾向性来干预生活。 参考译文: 李东阳,字宾之,是茶陵人,凭借军籍居住在京城里。四岁时就能写径尺大字,景帝召试他,非常高兴,把他抱在膝上,踢给他炒红果吃。后来又两次召见他讲《尚书》的大义,很令景帝满意,就命他进入京学。天顺八年,李东阳十八岁,就成为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职翰林院编修。屡次升迁到侍讲学士,充任东宫讲官。 弘治五年,因为旱灾皇帝要求官员上书。李东阳摘取《孟子》七篇的大义,附上时政的得失,共写了数千字,呈献给皇上。受到皇上的称赞。 弘治十七年,重建阕里庙完工后,李东阳奉命去拜祭,回来后,上奏折说: 臣奉皇帝的使命远行,恰恰遇上了旱灾,天津一路上,夏天的麦子枯死,秋天的禾苗还没有种上,划船的人没有完整的衣服,背锄的农民面有莱色。盗贼到处流窜,在青州尤其严重。从南方来的人说,江南和浙东地区流亡的人满街都是,户口变少,军队空虚,府库里没有一旬的储存,官员经年都没有发放俸禄。东南是国家财政赋税的来源,才受灾一年就到了这种程度,北方贫瘠,一直以来都没有积蓄,知果今年秋天再歉收的话,怎么能熬得过去呢?恐怕很有可能会生出动乱。如果不是臣亲自经过这些地方,那么即使是长期处在官府里,天天整理奏章,也不能知道详情,更何况皇上您位于高高的九重之上呢? 臣访问路上的百姓,都说官府冗员太多,国家的用度没有常例,差役摊派频繁,京城里大兴土木,在军队服役的军士的钱财和力童都不够,遇到轮班上京师操练的时候,宁可死也不愿意 。豪门大户的田产大到连接了几个郡县,还在不停地乞求土地。亲王的藩国,需要二三十万的供给。游手好闲的人,托名是皇帝的仆从,常常在关口渡口和城市里广结集市,收取商业税款国家在北方建都,靠东南供给,商贾受惊散逃,绝不是小事。更加上有织造内官,纵容手下作乱,河道的官吏都吓得逃走,买卖人口的事愈演愈烈。这也是臣亲眼看到的事情。! 乡村的情况,那县无从知道;郡县的情况,朝廷无从知道;朝廷的情况,皇上您也无从知道啊。开始是容许和隐瞒,后来就成了蒙蔽。容许隐瞒开始不严重,蒙蔽的祸害却特别深重。臣在山东,听说陛下由于灾祸异象频繁出现的原因令群臣无所顾忌地进言。频频下诏降旨,奏章和上疏都陈列在案,但是事情和内廷贵戚有关,一行动就会受到限制,这样时间长了,也就都停止不做了。臣真的害怕今天说的话,又成为虚谈。恳请您拿出以前的奏折,详细加以选择,一定要有所行动。 皇帝(听后大加)赞叹,把这些都交给主管官吏。 当时,皇帝多次召见内阁大巨当面参议政事。李东阳和首辅刘健等人尽心献计献策,对时政的缺点弊端一定竭力进言劝谏。李东阳擅长古文,内阁的上疏多数由他革拟。奏疏写出后,全国上下争相传诵。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