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飞向太空的航程   1.能了解中国航天发展的基本历程,体会作者蕴涵其中的自豪之情。 2.能了解本课使用的倒叙手法,会分析这种手法的优点。 3.能分析本课的语言特点,能分析这种语言特点对表达中心的好处。 4.会分析在叙述中有条理地穿插议论和抒情的手法。  1.连线作者 贾永,新华社高级记者。从一个普通的边防士兵,到一名优秀的记者,一名优秀的军事记者,一名优秀的新华社军事记者——贾永走过了不同寻常的艰辛而又曲折的奋斗之路。贾永的作品,以歌颂军人职业的神圣之情纵论全球风云,以天下为己任的豪迈之情深深打动读者,以所包含的很大的思想信息含量以及机智、细致、精巧的手法吸引读者。曹智、白瑞雪,也是新华社记者。 2.探寻背景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寻常的发射,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当举国欢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时,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本文记录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并着重回顾了中国人飞向太空的历程。本文结构严谨,脉络清晰,是一篇典范的新闻佳作。  1.识字注音 (1)重点字 翌年( ) 橘红( ) 云霄( ) 横亘( ) 揽月( ) (2)多音字  2.字形辨认  3.词语释义 (1)一鼓作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辉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同凡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扭转乾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尘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酝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义辨析 (1)树立 竖立 辨析:两者都指事物立起来。“树立”着重在使新事物在人的思想里建立,对象一般是信心、作风、思想、理想、观点、威信、榜样、旗帜、目标等抽象事物,多用于积极方面。“竖立”着重在使物体立起来,对象多为杆子、广告牌、烟囱、井架、高楼等具体事物。 判断正误: ①他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物质丰碑,也为我们树立起了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他们的业绩将永载共和国的史册。( ) ②它另外一个独特的地方便是它在机身的背面镜头处设计有一个支架,可以让手机竖立在桌面上观看电影视频时用。( ) (2)审定 审订 辨析:两者都有检查核对的意思。“审订”侧重在仔细阅读审查并加以修订,对象多为教材、书稿等。“审定”侧重在检查核对并决定,对象多为方案、计划、条例等,审定者多为上级部门。 判断正误: ①我在审定译稿的时候发现,许多句子的译文不顺,究其原因,往往是定语没有处理好。( ) ②位于襄樊的古隆中风景名胜区在1994年就已经由国务院审订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 (3)震动 振动 辨析:两者都指物体运动。“振动”是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摆动多次。“震动”,①指颤动,使颤动,物体受外力影响而迅速、剧烈地颤动,多指一次;②指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情难以平静。 判断正误: ①电动汽车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频繁更换电池和车辆颠簸振动的情况,且电池更换全过程自动完成,无须人工辅助。( ) ②政策的出台,在各经销商的圈子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不少经销商都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 (4)一鼓作气 一气呵成 辨析:两者都有一口气把事情完成的意思。“一鼓作气”偏重于鼓足干劲。“一气呵成”偏重于结构安排紧凑,迅速完成,多用来形容写文章或做事过程中不间断,不放松,一口气把它写完或做完。 判断正误: ①中国队备战充分,临场发挥出色,大大振奋了士气,终于扭转劣势,并一鼓作气地打败所有的余敌。( ) ②流线型的楼体拔地而起,圆润的身形向上渐变为花瓣形,简洁大气,一气呵成。( ) 答案:1.(1)yì jú xiāo gèn lǎn (2)bì pì pēn pèn mēn mèn 2.诞生/涎水/蜿蜒 辉煌/惊惶/彷徨 翌日/后羿/青翠 鉴定/签字/监狱 边疆/缰绳/僵硬 嫦娥/蛾眉/吟哦 3.(1)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2)照射;映射。(3)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4)比喻从根本上改变已成的局面。(5)搁置已久,被尘土盖满。(6)原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7)确立(研究或建设等)项目。 4.(1)①√ ②√ (2)①× ②× (3)①√ ②√ (4)①√ ②√  1.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又有什么特点? 2.这篇报道的导语部分是哪些段落?主要内容是什么? 3.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经历了哪些阶段? 4.本文描述的是中国飞向太空的航程,而第5、6段却写了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一事,这有什么作用? 5.相对于全文来讲,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手法?有何好处? 要点导读 答案:1.提示: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天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可以吸引更多的眼球。这则新闻的标题富有动感,巧用动词“飞”,唤起动作的联想,“飞向太空”是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梦想,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航程”是一个历史的流动过程,我国的航天发展史在此拉开帷幕,一一呈现于读者面前,航天精神深入人心。 2.提示:本文的导语部分是第1、2、3段,主要交代了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同时对此事作简要评论:“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些评述一方面点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另一方面指出了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3.提示:中国人的飞天梦想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 (1)1958年毛泽东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2)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成功发射; (3)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 (4)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6)“神舟”一至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4.提示:这样写就把中国飞向太空的航程放到了世界航天历程的大背景中。“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中国“最早具有飞天梦想”,“中国是嫦娥的故乡”,中国诞生了“真正的航天始祖”。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不能服输,不能落伍。苏联的成功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迎头赶上,才能对得住祖先和祖先创造的灿烂文明。这样,在对比烘托中能激发出国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豪迈的上进心。 5.提示:这篇通讯的写作目的不是报道“神舟”五号的发射实况,而是展现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因此文章采用倒叙手法写“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然后按照时间的顺序回顾了中国飞向太空的历程,最后落笔到“神舟”五号的研制、发射上,借以表现成功之不易。首尾照应,重点突出发射的历史意义。课堂合作探究  在预习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你在听课时加以关注?请在下列表格中做个备忘吧!  我的学困点 我的学疑点       1.本文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 2.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 3.本文恰当地运用议论、抒情性的语言使文章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请赏析下列句子,体会这一特点。 (1)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2)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3)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六百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 (4)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答案:1.提示:(1)语言富有诗意。文章中用了许多诗意浓浓的语言,如“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面对天疆的呼唤”“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在这个金色的秋日”等等。这些句子洋溢着散文与诗的美的意境,给人以浪漫的想象,也增加了新闻的文采。 (2)语言充满鼓励性与自豪感。这篇通讯,不只是报道了中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这一事实,更在于让人们从这一事实中给全国人民以鼓舞。如:“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响彻全球的《东方红》乐曲,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六百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这些鼓舞性的语言读后令人振奋,在自豪的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 2.提示: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而且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 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是每一个中国人最想知道的。本文提供的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 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3.(1)提示: 这句话言简意赅,很好地概括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明朝的万户想用自制的火箭飞入天空,已有几百年了,从那时起,中国人便有了飞天的梦想;而从1958年毛泽东决定中国也要搞人造卫星,到2003年10月15日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科技工作者已辛勤工作了将近半个世纪。这句话写出了无数中国人为了实现飞天梦想而持之以恒、努力工作的情况,很有感染力。从结构上讲,这一句是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衔接句,起着过渡作用。 (2)提示:第一句用整句,第二句用散句,整散结合,抑扬顿挫,把中国的历史和中国人的精神融合起来,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同时告诫国人,我们不能再落后了,从而激发起中国人民的自豪感、自信心,让中国人团结起来,为了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奋斗。 (3)提示:句中“金色的秋日”有双重含义:一是实指,因为十月份正是金秋;一是比喻,表明经过四十多年的辛勤努力,中国的航天人终于迎来了收获的秋天——发射载人飞船。从万户说到杨利伟,表明中国人民的航天路非常曲折,但中国人的步伐并没有停止,而在不断地走下去。 (4)提示: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调,热情讴歌了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讴歌了我们民族取得的辉煌成就。语言简练,不拖泥带水,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增强感染力,使文章锦上添花。  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意志和杰出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选择“载人航天精神”中所涉及的一点或几点,结合课文中杨利伟的事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思维激活:从对“载人航天精神”的理解入手进行分析。 提示:观点一:本文通过航天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及顽强的行动,为我们展现了顽强拼搏、刻苦训练、意志坚强、刚毅质朴的航天人形象。同时也以大量的事实告诉人们,中国航天事业之所以大踏步前进,绝不是偶然的。杨利伟,能够“潇洒走苍穹”是与航天人背后所付出的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分不开的。 观点二: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他理应受到人们的称赞,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杨利伟应是千千万万个中国航天工作者的代表,他的荣誉是所有航天人的荣誉。我国的航天事业从上世纪50年代起步,经过了许多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才有了杨利伟的成功。我们在称颂杨利伟的同时,也不要忘记那些为我国的航天事业默默耕耘的科技工作者。  1.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文章的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清晰明确,让读者一目了然。导语写中心事件,采用描写式和评论式的写法。 接着是主体,加以阐发历史事实。这一部分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结构的,把一个个的事件贯串起来。时间、事件交代得清清楚楚,把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历程细致地叙述出来,使我们了解在太空探索的艰难与曲折。主体部分运用时间为经、事件为纬的交叉方式,以时间推进等手段来切割事件,构成若干侧面,经过作者的精心组合、剪辑将事件完整而利落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墨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2.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在记叙中,作者加入了一些议论和抒情,使这篇通讯感情充沛,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比如,“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写出了中华民族对“神舟”五号升空的期待;“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热烈赞扬了中国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抒发了成功的骄傲和民族的自豪感。这样,这篇通讯就做到了叙事简明,线索清晰,重点突出,感情浓烈,是一篇典范式的通讯作品。  导练目标 本文结尾通过形象的描写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言简意赅而又升华了文章的主题。请你写一个片段,借鉴本文的方法或者利用其他方法升华其主题。 答案:创意激活 一篇好文章结尾要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要具有哲理启发性,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但余音缭绕,给人留下无穷的韵味。我们在写作中如何在结尾处深化主题? (1)由物及人,由事及理,由个别到一般是深化文章主题常用的方法。 (2)可以引用与中心有关的名言警句或谚语等作为文章的结语,来深化主题。 (3)可以在文章结尾预示或展开一个美好的前景结尾来深化主题。 (4)可以描写一个与主旨有关的环境或写富有哲理的语句结尾,言尽意深,引发思考,深化主题。 范例展示 墙 土垒的、砖砌的、木扎的墙,青灰的、雪白的墙。一堵堵墙把整个世界分隔成一个个小世界,形成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每个人都在属于自己的空间中生活着,相安无争,这一切似平都是墙的功绩。 可是,我却憎恨墙。 我童年时有一个好朋友,是我的邻居,我们俩可好了。上学一起走,放学一起回,作业一起做,就连挨批评也分不开。我们两家的大人一直都是和和睦睦相处的。哪知道,有一天,他妈妈跟我奶奶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吵了起来,多年的邻里之情顿时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第二天一堵简陋的墙便站在两家共同的小院中间。我和好朋友都接到一个“命令”:“不准和墙那边的人讲话!”从此,我们俩不再讲话了。每天上学时,我一个人背着书包上学去。偶尔在门口碰见他,也是匆匆地分开。 顿时,我觉得有一堵又高又厚的墙隔在我与他之间,就是这堵又高又厚的“墙”使我与他之间的友谊破碎了。我在黑暗的夜里苦思冥想:为什么人们喜欢建筑这么多的墙呢?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有这么多无形的“墙”呢?如果有一天,世上有形的墙和无形的墙都没有了该有多好啊!  话题集锦 1.世界上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飞行的人——万户,明朝人,曾用47支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试图飞上天空。不幸火箭爆炸,他也被炸死。在万户尝试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___________等话题中。 2.“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中国“最早具有飞天梦想”,“中国是嫦娥的故乡”,中国诞生了“真正的航天始祖”。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不能服输,不能落伍。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___________等话题中。 佳作片段 酒泉人说,我们酒泉有三多:一是酒多如泉,二是诗多如星,三是飞天神话多如牛毛。 朋友,不知你去过酒泉没有?《三秦记》载,此地“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到酒泉可曾去过酒泉公园?去公园是否喝过霍去病御酒?喝御酒是否饱尝了金泉的甘甜?甘甜中是否荡漾着“香甘一掬陶然醉”的情感?或许,像杜甫《饮中八仙歌》吟诵的汝阳王那样,生出一缕“恨不移封向酒泉”的遗憾? 不,朋友,酒泉人说,来这里可以不读“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名句,但不能不领略李白《月下独酌》的意境。请听一听诗仙当年的预言吧:“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斗酒不醉诗百行,酒星腾飞上九天,徜徉于诗境中的你会不由自主地朝北走,去亲眼看一看“酒星上天”:中国第一个火箭发射中心在酒泉兴建,第一颗卫星从酒泉升空,第一艘宇宙飞船从酒泉飞上太空,第一个黄皮肤的中国航天员从酒泉把飞天梦圆…… 酒泉人说,这里是嫦娥的故乡。若不是嫦娥恋后羿,恐怕天下已无处寻那粼粼如波的月光。据说,痴情的嫦娥偷吃了不老丹,飞向月宫上了天堂。想后羿,思故乡,离别情,愧惆怅。唉,月宫冷寂,高处不胜寒,天上哪有人间好,泪洒祁连变酒香。 千年的传说让酒泉人怀想,飞天的夙愿激励着中国航天人的勇敢和力量。祁连雪,弱水浪,化作彩云飞天上。“神舟”飞船九天遨游,为织女捎去了口信,把手机送给了牛郎。告诉他们,如今家乡变化很大。 答案:话题集锦: 1.“追梦”“为梦想而奋斗” 2.“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提示:用最精练的语言把你当堂掌握的核心知识的精华部分和基本技能的要领部分写下来并进行识记。  知识精华 技能要领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