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窦娥冤  在我国古代文学的人物殿堂里,有这样一些奇女子:“举身赴清池”的刘兰芝、“感天动地”的冤窦娥、“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林黛玉。她们以其鲜明的个性和抗争精神,在温存娇柔的背后闪耀着中国古代女子桀骜不驯的锋芒。《窦娥冤》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顶峰之作,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盛赞该剧“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学习本文,要在了解元杂剧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戏剧的“本色”语言,了解窦娥形象的典型意义。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著名杂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全剧共四折一楔子。剧情取材于民间“东海孝妇”的故事。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发下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三桩誓愿,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到窦娥鬼魂,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窦娥冤》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名剧,有八十余个剧种上演过此剧。课文节选的是本剧中的前三折,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部分。  ★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生卒年不详,号己斋叟,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四大家”之首,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主要剧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同时也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元杂剧的特点:①结构上“四折一楔子”。所谓的“折”相当于现在的“幕”,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全剧矛盾冲突的自然段落;四折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个阶段。元杂剧在四折戏外,为了交代情节或贯串线索,往往在全剧之首或折与折之间,加上一小段独立的戏,称为“楔子”。②内容上分“曲词、宾白、科介”。“曲词”,即主人公的唱词,分旦本、末本。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是曲词外演员说的话,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科介”也称科范、科、介,指唱、白以外的动作说明。③角色分“行当”。元杂剧角色上一般分末、旦、净、杂四大类。末,多扮演中年男子。正末指剧中的男主角。旦,扮演妇女的角色。正旦指剧中的女主角。净,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人物,通称花脸。杂,扮演杂差、百姓等人物。  1.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加点字 读音  缥缃   当垆   团   绣闼   髻   撚断   刬的   䦶䦷   桃杌   罪愆   看觑   鞍鞴   恁的   喝撺厢   禁 禁受   提 提防    禁止    提倡   埋 埋怨   冲 气冲冲    埋藏    冲压   缥 缥缃   拾 拾荒    缥缈    拾级而上   2.写汉字 词语 易错字  词语 易错字  zhī候   偏安一yú   zhǐ掌而谈   ǒu然   Dǐ达   yóng yóng私语   前合后yǎn   无ái无靠   yà苗助长   天yá   堤yàn   yá眦必报   3.解词义 恓惶:烦恼不安的样子。 燕侣莺俦:比喻年轻的女伴,也比喻相爱的青年男女。 浪荡乾坤:本义指天下太平,文中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意思。 鳏寡孤独:泛指没有或丧失劳动力而又无依无靠的人。 负屈衔冤:即含冤,承受委屈。 杳无音信:远得不见踪影,也没有音信。 举案齐眉: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敬互爱。 古陌荒阡:即荒郊野外。古代田间小路东西为“陌”,南北为“阡”。 苌弘化碧:形容受冤而死或忠心不泯。 望帝啼鹃: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4.宋元口语 例句 古义 今义  准 就准了这四十两银子    早晚 这早晚窦秀才敢待来也    敢待     分外 分外但得些少东西女孩儿早晚呆痴    呆痴     斟酌 行医有斟酌    一向 我一向搬在山阳县居住    赚 谁想他赚我到无人去处    丑 则见他一半儿徘徊一半儿丑    见识 使了些调虚嚣捞龙的见识    更待 你把我老子药死了,更待干罢    生 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5.辨用法 (1)干涉 干预 ①美国奥巴马政府21日又决定向台湾军售,这些严重______中国内政、侵犯中国主权、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行径必将中美关系拖向低谷。 ②随着房地产新政后续政策的不断出台,国家对楼市的政策性______也逐渐明朗。  两者都有“过问”的意思,但使用对象不同。“干涉”,过问或制止,多指不应该管硬管,也指“关涉”,“关联”,多用在书面语中。“干预”,过问,多指对别人的事。 (2)五味俱全 水陆杂陈 ①这碗汤______,味道鲜美。 ②这桌宴席______,丰盛异常。  两者都表示饭菜的丰盛,但侧重点略有不同。“五味俱全”,形容调味齐全适宜。“五味”,酸甜苦辣咸的合称。侧重在滋味好,味道香。“水陆杂陈”,水陆所产的各种美味无不具备,形容菜肴丰富。侧重在品种多,质量高。 (3)顺水推舟 见风使舵 ①你应该实事求是,不要看人家都说好,就来个______。 ②这种人最会修正自己,对什么主义都可信可不信,______。  两者都有“不做主张,没有观点态度”的意思。但在词义的侧重点和感情色彩上不同。“顺水推舟”,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说话办事,中性词。“见风使舵”,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多用作贬义词。 6.积名句 (1)(2008·北京高考)天地也!______________,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关汉卿《窦娥冤》) (2)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______________!(关汉卿《窦娥冤》) 答案:1.xiāng luán Dí jì Chǎn wù qù nèn jīn jìn mán mái piǎo piāo lú tà niǎn Chuài qiān Bèi Cuān Dī tí Chōng Chòng shí shè 2.祗 扺 抵 偃 揠 堰 隅 偶 喁喁 捱 涯 睚 4.准:折合,抵偿 答应,依照 早晚:时候 早晨,晚上 敢待:大概,就要 敢于,等待 分外:另外,此外 特别的,十分 呆痴:憨顽,不听话 不灵活,愚陋 斟酌:招数,妙方 仔细思考 一向:一段时间以来 一直,平素 赚:欺骗 做买卖得利 丑:羞惭 相貌难看 见识:诡计,鬼把戏 见解,视野 更待:岂能,怎能 还要 生:甚,深 生长,活的 5.(1)干涉 干预 (2)五味俱全 水陆杂陈 (3)顺水推舟 见风使舵 6.(1)只合把清浊分辨 (2)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1.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 点评:这是《窦娥冤》第一折中窦娥的第一句唱词,也是全剧中窦娥的第一句唱词。这句唱词,语工情浓,不逊色于古典诗词。“满腹闲愁,数年禁受”,仅仅八个字,就把窦娥早年的遭遇进行了高度概括,“满腹”形容愁之多,“数年”形容忍受时间之长。这两句照应上文的“正旦上,云”的自我介绍,也为下文【混江龙】一曲的抒情作情感上的铺垫。“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运用设问、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这种“闲愁”状写到极致。 2.我做官人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若是上司当刷卷,在家推病不出门。 点评:这是桃杌的开场白,也是元代昏庸官吏的自我告白,从更深一层的角度思考,这正是造成窦娥冤狱的社会根源。“我做官人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这是多么恬不知耻,又是多么赤裸裸的买卖狱讼!窦娥的冤狱出现在这种官吏的手下,造成错杀贤良的结果,不是偶然,而是必然。“若是上司当刷卷,在家推病不出门”,这真是无赖成性、无耻之尤!这样的官吏欺下瞒上,鱼肉百姓,焉能不出冤狱?关汉卿在这部戏剧中,敢于对当时的吏治腐败进行如此尖锐的批判,这在元杂剧的其他作家中是少有的,因而也是难能可贵的。 3.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点评: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部分。一开始就紧扣“冤”情,起笔突起。“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直指元代的社会现实,点明“冤”之缘起。元王朝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压迫最残酷、吏治最黑暗的朝代。《窦娥冤》就产生在这个时期。窦娥进入公堂,受到官吏的严刑逼供。糊涂的官吏听信流氓的诬告,只凭口供定案,而且一审定案,不再复审,说明当时的法律是十分野蛮、不合理的。窦娥的无辜受戮,更是对当时吏治黑暗、冤狱遍地的艺术概括。窦娥“将天地也生埋怨”,实则是对元代统治者的埋怨与指责。 4.【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点评:这是窦娥在临刑时的一段唱词,这段唱词由原来的指天斥地到希望天地实现其誓愿来惩罚昏聩的官吏和横行的恶人。“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正是当时社会的写照,“皇天也肯从人愿”是窦娥发三桩誓愿的原因。在窦娥看来,在当时法制黑暗、官吏昏聩的现实面前,苍天也会为她的冤情动容,从而惩治恶人,处罚昏官庸吏。从另一个角度看,窦娥求天告地,也正是她诉冤无门、“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的表现。  1.戏剧在开始的“楔子”中叙述窦天章为借钱赴考,将女儿窦娥寄于蔡婆家做童养媳,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窦娥冤》就是这样。在“楔子”中,戏剧交代了窦天章贫穷的家世,借钱赴考,为后面窦天章做官埋下伏笔;正是由于蔡婆“广有钱财”,放债牟利才有了后面的险些被人勒死、又被张驴儿父子救起之事;窦娥遭受冤狱,无处申告,被贪官错杀,才有冤魂叫屈、窦天章为之平反昭雪之事。戏剧后面的故事,都与“楔子”中的埋伏照应。 2.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的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提示: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示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因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 3.窦娥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亢旱的誓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提示:窦娥的三桩誓愿,一愿比一愿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她发下三愿,为的是把自己的冤情昭示世人,感动苍天,让人们知道“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吏治腐败、人民蒙受奇冤呼告无门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女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剧作家运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借助想象,让天地震惊,人神共怒,虽然违背常理,却又合乎人情,有力地表现了广大人民要求伸张正义、洗雪天下冤屈的心愿。  窦娥冤  用本色语言 状千古奇冤 历来评论家都以“本色”二字概括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即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特别是在剧作第三折中,指斥天地的场面高亢激越,冤气冲天,紧张急促;诀别婆婆的场面如泣如诉,哀婉凄惨,徐缓低回;三桩誓愿的场面感天动地,激荡如潮,慷慨激昂。这三个场面的描写,以质朴无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逐层深入地刻画了人物性格。课文中的曲词,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练优美,语言浅显而思想深邃。例如【快活三】【鲍老儿】二曲,连用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寥寥数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刻画出窦娥与婆婆死别的悲痛心情。又如【滚绣球】全曲以及【一煞】中的“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突出地显示了人物的个性,语言平实,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不少古白话词语,如“只合”(只应该)、“怎生”(怎么)都表述得十分生动。课文中的说白,如窦娥向刽子手请求走后街不走前街的对白,以及窦娥与婆婆诀别时的对白,都非常生动、凝练而又明白如话,语气口吻酷似其人。课文中的曲白也配合得很好,如窦娥发三桩誓愿的场面,三次用“白”提出誓愿,依次讲出“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若窦娥委实冤枉”“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三次用“曲”强化感情,依次对以相应的典故来抒发胸臆。曲白相生,语言朴素而富于感情,把窦娥为其冤屈而抗争的精神表达得深切而感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不事雕琢,呈自然朴实的本色,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具有强烈的艺术韵味,被称为“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关汉卿也被尊为“本色派”之首。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看觑(qù) 罪愆(qiān) 燕侣莺俦(shòu) B. 绣闼(tà) 提防(tí) 当垆涤器(lú) C. 忤逆(wǔ) 阑珊(shān) 披枷带锁(jiā) D. 恓惶(xī) 田畴(Chóu) 湛湛青天(zhè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动地惊天 顺水推船 错堪贤愚 两泪涟涟 B.左侧右偏 前合后揠 孤身只影 吞声忍气 C.怕硬欺软 啼啼哭哭 怨气冲天 负屈衔冤 D.苌弘化璧 望帝啼鹃 古陌荒阡 委实冤枉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从窦天章上朝取应之后,一直杳无音信,直到窦娥含冤被杀后,才再次出现,这也给主人公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悲哀。 B.我本是要把这本小说当废品扔掉的,听说他们需要这本书,我便顺水推船地把它送给了他们,让他们着实高兴了一阵。 C.困难从来是欺软怕硬的,只要我们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刻苦好学的勇气,任何困难都将为之望而却步。 D.现代住房讲究采光与通风,但有的装修却弄巧成拙,将许多本来光线充足的房间搞得不明不暗,通风效果也大受影响。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窦娥冤》大约是关汉卿四十岁左右时的作品,那时元朝刚刚统一天下,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正是元朝“最清明、最鼎盛”的时期。 B.让窦娥临终的三个愿望都实现,也从侧面表现了“神灵”和“天道”还是存在的,世界上还是有“公理”和“正义”的。 C.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创作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和想象,让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乃至实现的事在舞台上发生并得以应验。 D.窦娥冤案只是一桩冤案,并无曲折离奇的情节,但这桩冤案却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它是法制黑暗和官吏昏聩的写照和典型。 二、阅读理解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刽子云)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正旦唱)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什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正旦唱) 【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也没的?(正旦云)只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唱)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卜儿哭上科,云)天那,兀的不是我媳妇儿!(刽子云)婆子靠后。(正旦云)既是俺婆婆来了,叫他来,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刽子云)那婆子近前来,你媳妇要嘱咐你话哩。(卜儿云)孩儿,痛杀我也!(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 5对【端正好】一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揭露了元代严密的法网和封建吏治的黑暗残酷。 B.“叫声屈动地惊天”结构上呼应题目“感天动地窦娥冤”,内容上说明冤屈之大。 C.“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暗示了本折戏中窦娥伏法,显示了窦娥拼死反抗的决心。 D.“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在结构上具有引出下文的作用,也反映了窦娥的抗争精神。 6对【滚绣球】一曲,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曲词使用了不少古白话,如“日月”“鬼神”“天地”,这些词语和今天的意思一样,显得通俗而且生动。 B.这段曲词以天地象征现实,以鬼神象征统治者,以盗跖和颜渊分别象征坏人和好人,另外还运用了呼告、对偶、反问、反复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平实、形象,又符合窦娥的反抗个性。 C.这段曲词表达了主人公窦娥在绝望中因愤恨而抗议,揭露出现实的普遍不合理现象,否定了掌握人间的贫贱富贵、生死寿命的统治者的公正性。 D.这段曲词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主人公窦娥对不公正社会的满腔怨愤,体现了曲词具有浓郁抒情色彩的特征。 7从节选的这段剧本看,窦娥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说明。 8窦娥临死前反复叮嘱婆婆要祭奠她,是出于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C 思路解析:A项,“燕侣莺俦”的“俦”应读“ChóuDīzhàn 2.C 思路解析:A项,“堪”应为“勘”;B项,“揠”应为“偃”;D项,“璧”应为“碧”。 3.D 思路解析:D项,“不明不暗”,糊里糊涂,不能用来形容光线是否充足。 4.D 思路解析:A项,成分赘余,“大约”和“左右”只能保留一处。B项,成分残缺,删除句首的“让”字。C项,语序不当,“不可能发生乃至实现”应为“不可能实现乃至发生”。 5.C 思路解析:C项“暗示”不当,此时已在法场;“显示了窦娥拼死反抗的决心”理解不正确,此句体现不出窦娥的反抗精神。 6.C 思路解析:A项,“日月”“鬼神”“天地”只是古今意义相同,但不是古白话;B项,“盗跖”“颜渊”不是象征,而是借代;D项,这里是直抒胸臆而非委婉曲折。 7.思路解析:在节选的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端正好】与【滚绣球】展示了窦娥指天斥地、申告无门的强烈反抗精神;【倘秀才】以下,又展示了窦娥善良贤孝的一面。据此概括即可。 参考答案:这段文字表现了窦娥性格的两个方面:一是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一是具有善良贤孝的美好品质。 8.思路解析:这段文字,不可单看成是窦娥对婆婆的要求,这中间包含着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自己冤情无处申告的痛苦,也有对自己死后婆婆生活的牵挂,更有对这个黑白颠倒的社会的无奈。 参考答案:(1)这正体现了窦娥难以舍别婆婆,表现了她对婆婆的挂念;(2)安排婆婆做这些事,是让婆婆有所寄托,以免婆婆孤独痛苦或生轻生之念;(3)可以增强悲剧气氛;(4)白发人送黑发人,白发人祭奠黑发人,更加突出社会的黑暗,无公道可言。   风花雪月终了情 佚 名 有人盛赞,说他是中国的“莎士比亚”。但文艺复兴的时代是多么令人振奋,那是个黑夜即将被撕裂、黎明的曙光即将到来的时代,莎士比亚只是用手中的笔来点缀文明的光芒,用怀旧的深情来赞颂这个新时代。而关汉卿,却是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没有黎明的迹象,没有文明的微光,除了黑暗,就是万马齐喑。他的笔,正如鲁迅的如椽大笔,是匕首,是投枪,将野蛮的躯体刺透,将肮脏的灵魂戳了个粉碎。他就像一个忍受孤独的英雄,在没有星星月亮、没有方向路标的山路上努力开拓…… 有人称颂,说他是中国的千古情圣。但他没有柳永“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失落苦恼,也没有同时代词人元好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悲情表白。他不是那种儿女情长的人,虽然他也是性情中人。他知道,情是由恨和爱这两个催化剂发酵而成的。 他当然有恨。元代,最虚伪、最肮脏、最不讲人道的城市是大都。在这个最目无王法的地方,丑恶的行为每天都在上演,外来压力下的生离死别和杀戮每天都在继续。他没有像那些普通人一样熟视无睹或向隅而泣,而是拿起笔来表达恨,希望用对恨的表达来唤得爱的出场。他将仇恨通过笔来承载,使之作用于舞台,通过杂剧来演给那些达官贵人,让他们收敛自己,慎重决策,有所醒悟,有所更改。仇恨的艺术化让权贵们惊心,让他们警醒。关汉卿的舞台,是丑恶的曝光台,是仇恨的宣泄地。不要总是认为他仅是个生活的再现者,他还是个现实分析者和匡扶者,他不是一味地来展示恨,而是希望借恨的种子来萌发爱的火花。他希望实现民族和解,消除种族歧视,消除人间的罪恶与不平。 他当然也有爱。他的手中有一刀一笔。那把手术刀是用来疗治民众的肉体的,让他们减除病痛的困扰,让轻者痊愈,让重者减缓,让死者瞑目。他解剖的有三种人:病者、残暴者和自己。他是个布衣,但责任感驱使着他,让他甘当布衣卿相。虽然现实多无奈,但他那悲天悯人的情怀让他不愿直接揭示人们内心的麻木与伤感,不愿再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他像老子,用水一样的柔性来安抚天下苍生,使他们暂得安慰。即便是对那些暴政者,也还是存有一丝的希望,希望舞台上的展现能够唤醒他们心中已沉睡的人性和良知,哪怕是一点点。 于是,他的那些杂剧,不管是悲剧还是喜剧,最终都有了一个大团圆的结局。现实中不能实现的真善美,就让它们在理想中实现,在舞台上升华。他知道,人们已经够苦的了,不该再给他们以沉重,不该再在他们脆弱的心灵上施以重负了。即便现实中无法存在或实现,也要通过神异之能来得以显现,或是寄希望于包拯一样的青天大老爷来伸张,或是如同鲁迅在《药》中的结局方式,用一个隐喻的曲笔来暗含。 在那个儒学衰微的时代,关汉卿是个大儒。那个时代,那些标榜正统儒学的人物,要么被迫担任微官,志气衰微;要么被逼入荒林野谷,湮没无闻。身为儒者的关汉卿,却开辟了另一条道路,那就是,由台阁走向民间,由阳春白雪走向下里巴人。他无法执著于儒学的雅化,社会逼使他走向世俗。他只有折中,将雅化抛弃,而将儒学推向雅俗共赏的境地。 既然整个社会都将儒者踩在脚下,他就索性剥掉自己的儒者外衣,放浪形骸于勾栏行院,与那些歌儿舞女相厮混。这是作为书会艺人的他,不满于社会思想重压的有意反抗,一种不屈服,一种倔强。他让我们知道,反抗既可以是窦娥式的指天斥地,也可以是关汉卿式的以柔摧刚! (有删改)  这是一篇激情洋溢的盛赞我国戏剧大师关汉卿的散文。文章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讴歌关汉卿在中国戏剧史上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赞美关汉卿的爱民之情与救民之志,表现了关汉卿在元代黑暗现实面前的反抗精神。文章气势磅礴,修辞上多用整句、排比和比喻。段落层次清楚,有极强的可读性。  一曲感天动地的《窦娥冤》,除了让我们了解了元代吏治的黑暗、百姓生活的悲惨、杂剧的本色语言外,还让我们明白了作家、艺术家的责任——为人民请命,为社会鸣不平。关汉卿借窦娥之口,指天斥地,诅咒黑暗,渴望正义,正是作家、艺术家良知的体现。有关关汉卿的故事和下面的材料可以用在以“责任”“正义”“良知”等为中心立意的作文中。 ●艺术家不能消极地存在,他的职能也不是被动地受制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法国哲学家、作家、评论家萨特认为艺术家的存在影响着将来的整体存在,他通过对当下存在即对在世整体存在的介入而体现自己的作用。无论是冒着杀头危险写出指天斥地《窦娥冤》的关汉卿,还是被著名戏剧家田汉称赞“八载留须罢歌舞,坚贞几辈出伶官。轻裘典去休相虑,傲骨从来耐岁寒”的梅兰芳;无论是被陈毅称为“燕北真好汉,江南活武松”的盖叫天,还是面对日方主办直言“不要说我是香港歌手,因为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的刘德华,都向我们昭示着这样一个道理:艺术家要有自己的骨气,要担起自己的责任。 ●2010年8月29日以“打假”著称的方舟子在北京住所附近遭人袭击,20余日后案件告破。方舟子被袭案的背后,显现的是作家良知的有无。方舟子自1999年以来,设立新语丝网站,通过发表自己的文章以及刊登网友文章,揭发中国科学界和教育界的学术腐败现象,批判新闻界的不真实报道,以及批判基督教、伪科学、伪气功、伪环保等。方舟子两袖清风,铁骨铮铮,打假揭底,为民除害,无所畏惧,无怨无悔,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与高尚品格。而与方舟子相反,某大学医学院某外科主任弄虚作假、挟私报复的卑劣行径,只能让人们所不齿。 ●在中国,有那么一批勇敢的人,他们叫揭黑记者。做好记者难,做有正义感,为民喉舌的揭黑记者更是难上加难。有人说,揭黑记者一半在监狱中,一半在医院中,一点也不夸张。以中国揭黑记者第一人王克勤为例,仅2001年由他的笔送进监狱的黑恶分子就达160多人。有黑社会组织曾扬言要出价五百万元买他的人头,王克勤因此被传媒界调侃为当代中国“身价”最高的记者。你必定相当熟悉——山西疫苗黑幕、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山西繁峙矿难黑幕……每一次,他们的报道都让我们能够直面那些被掩盖的触目惊心的罪恶,那些血与泪交织的真实;每一次,他们的报道都极有力地推动着这个社会的进步,让社会充满阳光、让人们更加安全地生活。他们是社会的良心,也是权利的守望者。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