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五 文言文阅读  经典素材 阅读的感觉难以比拟。它有些像吃。对于头脑来说,渴望阅读的时刻必定虚怀若谷。假如脑袋装得满满当当,不断溢出香槟酒一样的泡沫,不论这泡沫是泛着金黄的铜彩还是热恋的粉红,都不宜于阅读,尤其是阅读名著。它有些像睡。睡眠中蕴藏着奇妙的物质,起床的时候我们比躺下时信心倍增。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按摩,在书页中你嗅得见悲剧的泪痕,摸得着喜剧的笑靥,可以看清智者额头的皱纹,不敢碰撞勇士鲜血淋淋的创口……当合上书的时候,纸页和人所共知的文字只是由于排列的不同,就使人的灵魂和它发生共振,为精神增添了新的钙质。当我们读完名著的最后一个字时,仿佛从酣然梦幻中醒来,重又生机盎然。它有些像搏斗。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书的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千方百计把读者柔软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思维的力度却在争执中强硬了翅膀。 ——毕淑敏《阅读是一种孤独》 点评赏析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习惯让心灵沉淀。因为有阅读,所以我们才不会在平淡世俗的生活中沉沦。  真题在线 一、(2011·江西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始汲黯为谒者①,以严见惮。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 黯多病,赐告②者数,不愈。庄助复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成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③,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④为大将军,诸将皆属。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⑤,反不重邪!”青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节选自《纲鉴易知录》卷十三) 注:①谒者:官名。②告:休假。③贲、育:即孟贲、夏育,两人均为古代著名勇士。④青:卫青,汉武帝时名将。⑤揖客:只揖不拜之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比:并排。 B.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矫:假托。 C.责大指而已 指:意旨。 D.亦不能夺之矣 夺:强取。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B.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C.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D.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2)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 (3)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二、(2011·课标全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障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闲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候。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辽人常越境而汲      汲:取水。 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 迎: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敛:躲藏。 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 彻:穿透。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  )。 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 ②或著崖石皆没镞 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 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 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往事契丹太师都惊恐起拜。 B.何灌深谙西北边事,受到徽宗赞许。他任河东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徽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为完成运粮任务,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应募。 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命题分析 《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的总体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它包括理解和分析综合两部分。理解部分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文言断句等;分析综合主要考查信息的筛选、要点的归纳和作者观点态度的概括。综观2011年高考,从选材看,人物传记仍是重点,人物仍是忠臣、良将、仁人、义士之类,且往往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对应,旨在引导人们的思想健康发展。从江西省2011年的考查题型看,取消了对文章内容信息筛选和判断的两道选择题,而选用了对文言进行断句的题型。虽然从选择题的数量来看,减少了一道题目,但后面的文言文翻译的主观题分值增加了,因此,从整体上提高了文言文考查的难度,对于明年的备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1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实词的含义是高考文言文试题中最重要的一个考点,涵盖了整个文言文考查内容。既有单独的实词选择题,又有主观题中翻译涉及的重要实词。并且在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中,只有理解并掌握了重点实词的含义,才能准确把握全文内容。理解实词的含义重在认真复习课本,将课文中的文言文熟读成诵,并结合相关练习题,将120个常见文言实词认真掌握。  1.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它的现象。甲字是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中学课本里把一些古今字、假借字和异体字也列入广义的通假字。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对正确理解文言文的词句意义关系很大。 2.一词多义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如“畔”,其本义是田界;田界是田边,所以引申为“旁边”的意思,如河畔、桥畔等;“畔”与“叛”同音,所以又借用为“背叛”的意思,如“亲戚畔之”的“畔”,即用其假借义。又如“爪牙”,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蚓无爪牙之利”的“爪牙”是用其本义;“祈父,予王之爪牙”(《诗经》),这里是用“爪牙”比喻得力的帮手和武士,是用其比喻义。 3.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实词比较困难的是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已不相同的词,这类词的词义演变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词义弱化。(5)词义强化。(6)感情色彩变化。(7)名称说法改变。 4.偏义复词 古汉语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这类词有以下两种情况:(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要注意把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词与同义复词区别开来。 5.分清单音词与双音词 古汉语往往以单音词为主,与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的现象不同,因此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1)文言中两个相邻的单音词,恰与现代汉语某个双音词相同,意义有相同也有不同,须加以区别。(2)不要把文言中的双音词拆成两个单音词,而误解了原词义。如“仓皇”“布衣”等。 高考文言文阅读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命题形式十分灵活,一般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在第Ⅰ卷中进行。 【例1】(2011·大纲全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长:执掌。 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结:聚合。 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 延:招聘。 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赞:辅佐。 名师指津C项,“延”,邀请。 答案:C 参考译文: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时乡试中举,主持龙溪书院。江西发生寇乱,熊鼎集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多次胁迫他投降,他不理睬。邓愈镇抚江西,多次邀请他来相见,惊异于他的才华,向皇上推荐他。太祖要授给他官职,他把母亲年老需要赡养作为理由,推辞了,于是留在邓愈的幕府中,参与谋划军事。母亲死后守孝期满,皇帝召他到京城,授官德清县丞。松江平民钱鹤皋反叛,邻近地区大为惊扰,熊鼎镇抚他们而恢复平静。升任起居注,奉诏搜求可引以为戒的旧事例,写在新宫殿的墙壁上。舍人耿忠出使广信回来,将郡县官员违法的情况上奏皇帝,皇帝要派御史去察访。而当时已经颁发大赦令,丞相李善长两次进谏暂时不派御史,皇帝不听,熊鼎偕同给事中尹正进言说:“朝廷广布信用于四方,又因小事派出御史,会失去信用,而且亵渎天威。”皇帝沉默了好久,终于没有派御史去。洪武元年,新设浙江按察司,任命熊鼎担任佥事,分管台州、温州。台州、温州自从被方国珍非分占据以后,伪官悍将两百人,非常凶暴,横行不法。熊鼎将他们全部迁到长江和淮河之间,百姓才安定下来。平阳知州梅镒犯贪赃罪,不停地分辩,几百个平民都申诉知州无罪。熊鼎正要听从,有一个小吏禀告道:“如果释放了知州,问起我们徇私故纵罪来怎么办?”熊鼎叹口气说:“法律是用来诛杀罪人的,我敢因为怕被责罚而诛杀无辜吗!”释放了梅镒,将情况上奏皇帝,皇帝回复照此执行。宁海平民陈德仲肢解了黎异,黎异的妻子多次投诉不得伸冤。熊鼎就逮捕了陈德仲,审讯得知实情,立刻就治了他的罪。这年秋天,山东刚刚平定,设置了按察司,又任命熊鼎做佥事。熊鼎到任,上奏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部门贪官污吏得以肃清。熊鼎要考查官吏的好坏,于是命令郡县各备两份日历,每天记下所处理的诉讼钱粮诸事,一份留在郡县,一份上报御史台,轮流更换,按日历查考,下面的官吏没有敢隐瞒的。洪武八年,西部的朵儿只班率领部落来归附,调熊鼎为岐宁卫经历。到了那里,发觉敌寇是假投降,他悄悄地将情况详加论列,报告皇帝。皇帝派遣使者慰问,赏赐貂皮衣服和帽子,又派遣中使赵成召回熊鼎。熊鼎动身后,敌寇果然反叛,胁迫熊鼎折回北方。熊鼎对他们申明大义,斥骂他们,于是与赵成及知事杜寅都被杀害。 【例2】(2011·重庆高考)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江公皋传 [清]蓝千秋 江公讳皋,字在湄,号磊斋,世居桐城之龙眠山下。性敏慧,弱冠举于乡。未几,成进士,除瑞昌令。 瑞昌隶九江,负山带湖,民疲苶多盗,逋赋①日积。公至日,前令坐系凡三辈,其一竟以累死,妻子不能归,公慨然白府,身任所逋,悉罢遣前令,归其妻孥。县郭并河,岸崩壅故道,公捐俸倡首集赀筑堤,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是时闽、楚告警,瑞昌与楚邻,奸民乘间行剽劫,吏议发兵剿,公曰:“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耳。”因勒乡堡长宣谕利害,督丁壮材勇者巡察,时刺取其渠魁②击杀之,盗遂息。 未几,迁巩昌守。时大军入蜀,道巩昌,军兴旁午③,民疲困,卒益骄悍,或窃出渔夺,无敢呵者。公行部出郊,见数骑驰突过车,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越四岁,移刺柳州。柳僻南服,俗犷悍。时新收粤西,兵留镇柳州,军中多掠夺妇女,哭泣思归。公白大府,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愿归者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明年,柳帅卒,饷不继,士擐甲哗军门,公遽出,与期匝月给,士卒信公,稍解去。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饷应期至,军乃戢。粤西山峻削,柳尤邃险,万石离立,斤斧所不及,颇多巨木。时上方修太和殿,使者采木且及柳,柳人大恐。亡何,使者至,公即呼柳民问所产巨木地,令前导,公骑偕使者往视木。行数里,至绝巘下,山石嶙峋,木森森挺出,下临崖谷,马不能前。公解鞍,踞地稍憩,徒步邀使者登,使者有难色。公曰:“上命也,木苟可出,守臣当先以身殉。”遂短衣持筇,扶两小吏先登,使者强随之,半崖路绝,无置足所。公仰视木顾使者曰:“何如?”使者咋舌,大呼亟返,曰:“是不可取。”公曰:“木具在是,赖使者为上言不可取状。”使者遂还,奏免,柳民欢呼戴上恩德。 公享年八十有一,卒康熙乙未。公性廉明,故所在有声绩。为人孝友恬淡,通达时务,习吏事,始终洁白一节,贤达皆叹仰之。 (有删节) 注:①逋赋:拖欠的赋税。②渠魁:首领。③军兴旁午:军队征敛繁多。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  籍:登记。 B.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 趣:通“趋”,前往。 C.使者采木且及柳 且:将要。 D.公仰视木顾使者曰 顾:回头看。 名师指津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正确理解能力。句中的“趣”通“促”,赶快,急速。 答案:B 参考译文:江公讳名叫皋,字在湄,号磊斋,世代居住在桐城的龙眠山下。江皋的本性聪敏有智慧,到二十岁时就在乡试中考中了举人,不久,又成功地考中了进士,被授予瑞昌知县之职。 瑞昌隶属于九江,依山傍水,百姓因贫困而多沦为盗贼,拖欠的赋税日积月累了很多。江公到任时,前面的知县因此被连累的有三任,其中有一任还因受连累而死,使其妻儿无法回归乡里。江皋感慨地将此上报给郡府,自己承担了百姓欠下的赋税,让前任被罢知县回家,也帮助遗孤遗孀归乡。县城城墙紧靠河堤,河堤已经崩毁,堵塞原先的河道,江皋率先捐资倡导大家集资修筑河堤,为百姓作长久打算,百姓把新修的河堤称为“江公堤”。这时,闽、楚发出警情,瑞昌与楚地比邻,奸民在两地交界处剽掠行劫,有官吏提议发兵打击,江皋说:“这一类人是因为饥寒才被迫沦为盗贼的,要安抚他们是很容易的,如果威逼他们,他们就会逃到楚地去依靠盗贼了。”于是命令乡里的堡长发出告示,说明利害,又督促强壮勇猛的年轻人做巡察,又时时侦探,捉拿首领并杀掉,盗贼之乱随即平息了。 不久,江皋迁任巩昌太守。当时,有大军去蜀地,从巩昌路过,军队的征敛繁多,使老百姓十分疲惫困乏,军队士卒也骄横凶悍,有时外出偷盗抢夺,没有人敢呵斥。江皋巡行属地走出城郊,看见几个骑兵快速奔驰,超过他的车,(江皋)呵斥他们停下,查审他们抢夺的实情,然后立即捆缚送到大帅处斩首示众,从此,驻军纪律严明,没有人再敢危害百姓了。 过了四年,又迁移到柳州做刺史。柳州是偏僻的王畿以外的地区,民俗粗犷强悍。当时,正新收服了粤西,官兵留在柳州镇守,军队中多有被抢掠来的妇女,哭泣着想回家。江皋上报大府,晓谕军队统帅登记妇女人数,并送到郡中去查讯,想回家的就根据她们路途的远近发给盘缠送她们回去,这样的共有数百人。第二年,柳州统帅去世,军饷不能及时发放,兵士们披上铠甲在军门前喧哗,江皋急忙出来,与他们约定一个月后发放,士卒们都信任江公,就渐渐地解散离开了。江皋立即让人飞驰送告书到省里,让他们赶快发军饷。军饷准时送到了,军队于是收敛安定了。粤西山高峻陡峭,柳州境内的山更是险峰相连,万石林立,斧头都不能去得了,所以有很多巨木。那时,皇上正在修建太和殿,朝廷使者将要来柳州采木头,柳州人都非常惊恐。不久,使者到了,江皋就叫来柳州百姓问哪里有产巨木的地方,让他们在前面做向导,江皋骑马与使者一同前往看树木。走了数里路,到了绝壁下,山石嶙峋,巨木森然挺立,下临悬崖深谷,马都不敢再前行。江皋下了马,盘坐地上稍稍休息了一会儿,就徒步邀请使者登山,使者面有难色。江皋说:“这是皇上的命令,如果木头马虎地运出,我这个守臣当先被处死。”于是,只穿短衣,手拄拐杖,在两个小吏的搀扶下先行登山,使者只好勉强跟在他后面,到半山崖时路不通了,连放脚的地方都没有。江皋抬头看树木,又回头看使者,说:“怎么样?”使者咋舌,大声说回去,说:“这里的树木没法取。”江皋说:“树木都在这里,但拜托使者向皇上说无法取的实情。”使者于是回朝廷,上奏皇上后,得以免取,柳州百姓欢呼向皇上感恩戴德。 江皋享年八十一岁,死于康熙乙未年。江皋本性廉洁清明,因此,走到哪里都有好的名声与政绩。为人友好,有孝心,处世恬淡,又通达时务,熟习官吏方面的工作。自始至终都保持清白高洁的气节,贤能通达让人人叹服敬仰。  一、一词多义技巧点拨 1.很多考生感觉学习文言实词非常吃力,觉得没有规律可循,其实不然。对于“黄金资源 应考必备”中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考生应重点掌握,特别是文言实词的本义要重点记忆。掌握了实词的本义,再由本义延伸出引申义或比喻义,这样就可以较快捷地掌握词语的含义,以简驭繁,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高考中,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并不仅仅局限于这120个常见的言言实词,有时一些较为生僻的词甚至是双音节词语也会考查,这就需要考生根据已知的文言实词的含义和上下文的文意来推断该实词的含义。 二、古今异义词技巧点拨 1.要区分所给词语是否由两个词组成。如“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指示”为“指”和“示”两个词,译为“指出来,给……看”;而在现代汉语中“指示”为一个词。 2.即使所给词语古今都是一个词,也要看其含义是否相同。如“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宣言”,在此为“扬言”之义。在现代汉语中“宣言”作名词,则为“(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之义;作动词,则为“宣告,声明”之义。 3.结合所给词语的感情色彩加以区分。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卑鄙”的含义是“地位卑贱,见识浅陋”,在古代汉语中是自谦的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卑鄙”意为“(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是贬义词。 总之,这类词语不多,除了归纳记忆外,还可以根据词语本身的含义和上下文准确推断出其与现代汉语的异同。 三、偏义复词技巧点拨 1.一个词是否属于偏义复词,只有放在句子里,联系上下文,看它是指两方面还是只指其中的一方面,这样才能判断出来。至于偏向哪一方面,也只能放在句子里进行辨析。 2.偏义复词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掌握其构成方式有助于准确判断偏义复词。 (1)由两个意义相对的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如“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并序》)中,“作息”一词只有“作”的意义,没有“息”的意义。(2)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并列的语素构成。如“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上》)中的“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在句中只有“园”的意思,“圃”只是陪衬。再如“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芙蕖》)中,“耳目”一词只有“目”的意思。 3.懂得了偏义复词的构成方式后,辨析时还应该把握这样两个技法:第一,弄清构成偏义复词的两个语素的具体含义;第二,把偏义复词放入句中乃至文段中加以揣摩、判断。例如,判断《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一句中“公姥”是否属于偏义复词,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公”是指公公,“姥”是指婆婆;然后联系文段的语言环境可知,刘兰芝的公公已经去世。因此,此句中的“公姥”只有“姥”的意思,没有“公”的意思,“公姥”当为偏义复词。 四、通假字技巧点拨 1.全面掌握材料中出现的通假字。 2.根据上下文意来判定是否通假。通假字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通假,因此,在熟记所学过的课文中的通假字的基础上,如果根据上下文的文意理解不通某一个字,我们就可以推断它是否存在通假现象。 五、综合备考方法 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要紧紧围绕具体的语言环境,以前后文的意思为依据,认真推敲,仔细辨别。根据教学实际,我们可按照以下方法进行理解和判断: 1.语境分析法 词义是不确定的,但上下文的语境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文言实词的含义。如“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中的“胶”,可以从“胶”出现的语句的前后环境去分析。上文的“视其沼,则浅混而污”意思是说这个地方的水位很浅并且很脏;下文“庭除甚芜,堂庑甚残”则写庭院荒芜、房子残破。由上下文的理解可以看出,中间一句是说舟船破并搁浅在河边。由此可推断出“胶”是“搁浅”的意思。 2.结构分析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的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如“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中的“谏”和“追”,从结构上对举分析,可推知是“挽回”与“补救”的意思。 3.语法分析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如“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所处的语法位置是在名词的后面,应该是谓语,所以它不是数词,而是数词活用为动词,是“统一”的意思。 4.联想推断法 有些文言实词,虽然我们没有见过,但是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试卷中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每独处幽暗之中,容止瞻望未尝倾邪”中的“容止”一词,结合我们平时熟悉的“音容笑貌”和“言行举止”,即可理解其义为“容貌举止”。 5.成语对应法 在现代汉语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便可推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如“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中的“从”字,由成语“言听计从”可知其义为“听从”。 6.代入检验法 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如“孔子如审先知,当早易道”中的“审”字,其义项有“明白”“详细”“审察”“确实”等,分别代入检验后,可知其应为“确实”之意。 答案与解析 真题热身体验 真题在线 一、1.D 解析:“夺”意思是“使之改变”,也可理解为“强行改变”“迫使改变”,与课文《陈情表》中“行年四岁,舅夺母志”中“夺”的意思相同。 2.B 解析:B项的“而”均为连词,前一个表承接关系;后一个表转折关系。A项,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目的关系,译作“来”。C项,两个“为”都是介词,译作“替”“给”。D项,两个“于”都是介词,译作“在”。 3.C 解析:文言断句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通文意,分层次。二是标名(代)词,定主宾。三是看虚词,找位置。四是用语法,辨句式。五是明修辞,巧判断。画线句中说的是丞相公孙弘与汲黯谒见汉武帝时,皇上对他们两人的态度截然不同。 4.参考答案:(1)因为(汲黯)多次直言谏诤,不能留在朝廷(任职),调任东海太守。 (2)公卿以下(官员)都谦卑地侍奉卫青,唯独汲黯与他以对等礼仪相待。 (3)(卫青)更加认为汲黯贤良,多次向(他)请问国家和朝廷(遇到)的疑难问题,礼待汲黯超过平时。 解析:第(1)句关键词为“以”“数”“切谏”“迁”,第(2)句关键词为“卑”“奉”“亢礼”,第(3)句关键词为“贤”“遇”“加”。 参考译文:当初,汲黯担任谒者之官,因他为人严正而被大家敬畏。河内郡发生了火灾,火势蔓延烧毁了一千多家民房,皇上派汲黯前去视察。他回来后,报告说:“那里普通人家不慎失火,由于房屋毗连而蔓延燃烧起来,不值得陛下忧虑。我路过河南郡时,眼见当地贫民遭受洪水干旱灾害,灾民达一万多家,有的甚至于到了父子相食的悲惨境地,我谨借出使的机会,用陛下的符节,下令发放河南官仓的储粮来救济贫民。现在我请求归还符节,甘愿领受假托天子命令的惩罚。”皇上认为汲黯贤良就免他无罪。因为(汲黯)多次直言谏诤,不能留在朝廷(任职),调任东海太守。他喜好清静无为,谨慎地选择郡丞和书史,然后放手任用,他只关注大事,不苛求细枝末节。一年多的时间,东海郡治理得很好。 汲黯身体多病,皇上多次恩准他休假养病,他的病体却始终不愈。庄助又替他请假,皇上问道:“汲黯这个人怎么样呢?”庄助说:“让汲黯任职当官,没有什么超越常人的才能;但要说到让他辅佐年幼的君主,会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先基业,以利禄引诱他,他不会前去投靠,君主严词苛责地驱赶他,他也不会离去,即使有人自称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勇士孟贲、夏育,也无法改变他的耿耿忠心!”皇上说:“说得对。古时有所谓安邦保国的忠臣,说到汲黯,就很接近他们了!” 皇帝派遣使者带着大将军的印信,到军中授予卫青为大将军,其他将领都归他管辖。(当时,皇上)对卫青的尊崇宠信超过了任何一位朝廷大臣,公卿以下(官员)都谦卑地侍奉卫青,唯独汲黯与他以对等礼仪相待。有的人劝汲黯说:“大将军地位尊贵,您不可以不下拜。”汲黯说:“以大将军身份而有只揖不拜的平辈客人,大将军反而不尊贵了吗?”卫青得知,更加认为汲黯贤良,多次向(他)请教国家和朝廷(遇到)的疑难问题,礼待汲黯超过平时。卫青虽然地位尊贵,但有时入宫,皇上就坐在床边接见他。丞相公孙弘在皇上空闲时求见,皇上有时连帽子也不戴。到汲黯求见时,皇上不戴好帽子是不会接见他的。皇上曾经坐在威严的武帐中,适逢汲黯前来启奏公事,皇上没戴帽,望见他就连忙躲避到帐内,派人传话,批准汲黯所奏之事。 二、1.C 解析:敛:这里是“敛退”“退缩”的意思。 2.D 解析: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是制敌措施,但下文说“忿而举兵犯我”可见措施没有效果,因此不合题干要求。④由“愿”字可知,表达一种愿望、建议,不合题干“行事有成”的要求。由此可排除A、B、C三项。 3.D 解析:“何灌阻止溃退未成”是对原文“灌亦望风迎溃”的误解。 4.(1)参考答案:(何灌)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 解析:注意关键词即得分点的翻译。实词:整,整理;劳,犒劳。虚词:第一个“之”,指靶心;第二个“之”,指何灌。 (2)参考答案: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解析:注意关键词即得分点的翻译。乞,请求;控,把守;隅,边角。 参考译文: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何灌因为武选登第,担任河东从事。当时的河东经略使韩缜曾对他说:“你是一位奇士,以后会坐上我今天的位置。”后来何灌担任府州、火山军巡检的军职。辽人经常越过边境来取水,何灌就亲自划定边界并设定瞭望敌情的土堡,阻遏辽人来取水,辽人愤怒了举兵来进犯。何灌迎面射箭,都能射中敌人,有的箭头射进山崖的石头里,敌人惊异,认为是神灵现世,心神不安地退去了。三十年后,契丹的萧太师与何灌会面,提及当年何巡检神明射术。何灌就说:“何巡检,就是我何灌!”萧太师惊异地起身行礼。何灌随后在河东路带兵,与西夏军队相遇,敌人的骑兵追了过来,何灌射出的箭都能射穿敌人的铠甲,从胸前射进去,从背后洞穿,再射中后面的敌人,西夏人非常害怕地退走了。张康国把何灌推荐给徽宗,徽宗召见了他,询问起西北边境的敌我态势。何灌用笏板在御榻上画出(形势图),以衣服上的花纹作为敌我态势来向皇上讲解。皇上满意地说:“敌人都在我的眼里了。”后来何灌升任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兼任威州刺史,任沧州知州。因为治理沧州有功,提升为引进使。当时皇帝命令运送粮三十万石到并塞三州。何灌说:“河水太浅不能走水路,如果用陆路运输要用马车八千乘,这时沿边麦子正熟,可以用运输粮草的费用就地加价收购麦子。”奏了上去,朝廷应允了。不久,何灌又被任命为岷州知县,在任上引邈河水灌溉农田千顷,当地百姓把它叫做广利渠。后来调到河州,不久又回到岷州,并加“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之职。何灌向朝廷进言:“如果先修缮水渠引水,使耕地不干旱,则人民就乐于参加招募,而所需的弓箭手的名额就能够招足了。”朝廷采纳了何灌兴修水利的建议。刚刚半年,就有二万六千顷耕地提高了耕种质量,由此,何灌招募到了青壮弓箭手七千四百人,是当时西北几路最成功的。 何灌陪同辽国使者在玉津园射箭,一发命中,再次发射就没有射中。客人说:“太尉不行了吧?”何灌答道:“不是,我只是出于礼节让让你。”说罢,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随后升侍卫步军都虞候。金国的部队向南方进逼,朝廷派出全部禁军交付梁方平让他驻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金人驻兵滑州,梁方平就向南逃跑了,何灌的兵马也望风而逃。至此,黄河南岸的宋朝将领,没有一个人敢于抵抗金兵,金兵于是直接进逼京城。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何灌背城苦战三天,受了伤,死在了阵地上,时年六十二岁。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