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苏教版] 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 第一板块:吟诵青春 《沁园春·长沙》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词的有关常识。 2.理解这首词的意境,体会其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3.理解这首词的典故,领会其作用。 4.理解这首词中精练的语言。 教学重点: 意境和写法。 教学难点: 词的意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赏读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中国的现代史上有一位伟人,他领导中国人民摆脱了旧殖民时代,这位伟人就是毛泽东。但是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他也是一位诗人,以前我们学习过他的《沁园春·雪》,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沁园春·长沙》,感悟其深厚而独特的文学造诣。 二、介绍词的一般知识: 词最初称为“曲词”“曲子词”,是配音乐的演唱艺术形式。唐朝中期,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到了宋代,词的创作达到高峰时期,出现了两大词派,即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和以李清照、秦少游、柳永为首的“婉约派”。词由三部分组成,即词牌名、标题、主体。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沁园春》就是词牌名。相传是东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花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 三、本词的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在全国十几个省开展起来。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在韶山等地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1925年10月,毛泽东同志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四、听朗读录音,然后赏析上片: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理解:“独立”二字隐含为天下忧愁之意;“寒秋”即是深秋,秋深已有寒意,隐含天下形势严酷之意;“湘江”: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南的海洋山,长817公里,流经长沙城,向北流入洞庭湖。“橘子洲”即水陆洲,在长沙市西湘江中。 大意:深秋季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面前,湘江水日夜不停地向北奔流。 分析:首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构织了整首词的意境轮廓。 2.“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 理解:一个“看”字统领这两句,为首句所构织的轮廓涂色添彩;“万山”指湘江浪岸的岳麓山和附近的众多山峰,“万”表示很多;“红遍”指岳麓山枫林茂密,秋来经霜,满山变红;“层”字突出枫林之茂密,“染”字极力表现红色之浓。——此一句刻画的是山上的美景。“漫江”指眼前的湘江,“漫”者满也;“碧透”描写江水碧绿,清澈见底,“透”是副词,即是“极”的意思。——此一句刻画江中丽色。“百舸”指航行于湘江的各种船只,“百”是很多之意;“争流”即是争着行驶。——此一句是刻画社会景观,使环境描写由自然到社会。“鹰击长空”的一个“击”字很有力量感,突出了一个“争”(竞)字,“长空”意为广阔天空,设置了一个自由自在的空间;“鱼翔浅底”的一个“翔”字充分表现了鱼儿的自由,“浅底”乃是水清见底,显得浅,非真浅,这样的水域自然就自在。——这两句一写天空,一写水底,突出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万类”即各种各样的事物,宇宙万象;“霜天”即为秋天,所谓秋霜冬雪;“竞自由”即自由地竞争。 大意:远望重重迭迭的枫树林,经霜后,一片火红;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争相行驶。雄鹰在长空展翅高飞,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间的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 分析:此七句为下文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理解:“怅”即长叹;“寥廓”即为宇宙;“沉浮”即指天下兴衰。 大意: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怎能不激起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啊,谁才是主宰你的命运的真正的主人呢? 分析:此句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应该由谁主宰的问题,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革命的凌云壮志。 小结上片:上片主要写景,通过描绘万物竞自由的景象,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 五、听朗读录音,分析下片: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理解:“携”,随同;“来”助词,无义;“百侣”指很多革命战友;“曾游”曾经一起游玩聚会,照应下句一个“忆”字。“峥嵘”本指山势高峻,这里用以表达特殊,不平凡之意;“岁月”即时光、日子;“稠”者多也。 大意:回忆过去,曾经和许多同志一起在这一带聚会、游览,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分析:此一句,追忆旧时美好时光,作为下片的起笔,由回忆战友聚会联想到不平凡的岁月,便于后面情感的升华。 2.“恰同学少年,……挥斥方遒。” 理解:“恰”即正当;“同学少年”,即同学们青春年少;“风华”,风采才华;“正茂”即正是旺盛;“书生意气”,读书人意气奔放;“挥斥”即奔放,“方遒”,正当强劲有力。 大意: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革命热情奔放,奋发有为。 分析:此句回首青年们蓬勃的朝气,意在回答上文的提问。 3.“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 理解:“指点”即评说;“江山”代指国家;“激扬”即激浊扬清之意,批评恶浊的,表扬善良的;“文字”代指文章;“粪土”,此为意动用法,把……当作粪土;“当年”即当时,也就是同学们年少之时;“万户侯”,借指大军阀、大官僚。 大意:同学们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批评恶浊的,表扬善良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若粪土。 分析:此句概括了革命青年的浩然正气。 4.“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理解:“曾”,还;“击水”,游泳;“遏”,阻止;“飞舟”,飞快前进的船只。 大意: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分析:此句虽是问句,但却是对上片问句的回答,言外之意,我们这些有朝气的青年,正可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 小结下片:下片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六、总结归纳《沁园春·长沙》一词的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的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七、作业布置: 1、课后练习。 2、比较《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的思想和艺术特点,写一篇短文谈谈你的看法。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