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苏教版] 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 第一板块 经典的力量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通过探讨了解读书的方法,学生了解人获得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提高自身修养。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会“如何研读世界文学”,了解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1.教养的内涵; 2.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取教养的意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立足文本,主要采取讨论交流的问题探讨教学方式。 问题探讨可以在同桌之间展开,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重大的或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可以考虑安排一次班级范围的探讨交流。探讨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能否得到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否保持和发展探讨的兴趣。教师对学生的探讨结果,要作出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03年,南京市第四中学在校园里挂出了这样的标语: “和声细语展淑女气质,谦恭礼让显绅士风度。” “出言吐语勿忘语言文明可净化心灵,行为举止切记恶小不为能修身养性。” ?一个倡导中学生做绅士淑女的活动在该校推开。 问:同学们想做绅士淑女吗?你们心目中的绅士淑女有何特征? 学生讨论,交流。请几位同学发表观点。 教师:我发现,虽然大家关于绅士淑女的表述各有不同,但都认为,他们注重言谈举止,讲究文明礼仪。我们习惯性称他们“有教养”。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更是最质朴的、最美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聆听大师的教诲。 二、关于作者: 赫尔曼·黑塞(1877—1962),诗人,小说家。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荒原狼》《彼得?卡门青特》。本文是他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 三、对“教养”的理解: 1.问:黑塞认为教养是什么?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吗? 明确:“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现代汉语词典对“修养”和“教养”是这么解释的,“修养”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也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教养”,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两者意思相近又有交叉。 那么文章对“教养”或“修养”作出了界定? 请看文中有关内容: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精神和心灵的努力; 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而是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 教师: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即“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这些只是生存的手段,教养是“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不带有功利色彩,这是生存的境界。 譬如:根据史实改编的电影《泰坦尼克号》有这样两个镜头:泰坦尼克即将沉没之际,乐队仍坚持演奏,男人让妇女孩子先上船;男主人公浑身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把女主人公放在一块浮木上,紧紧地拉住她的手,直至冻死……在大灾难来临时,能镇定从容地放弃自己的生命,从而拯救了他人。勇敢的面对生命中的灾难不就是他们生存的境界吗? 你认为还有哪些行为也是有教养的表现? 提示:“精神和心灵的完善”仅仅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吗?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 教养的内涵非常广泛,当然不局限于上面的内容,此外还有: 一个有教养的人,当热爱大自然。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身而为人,我们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 一个有教养的人,除了眼前的事物和得失以外,他还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远大的目标。 一个有教养的人知道害怕。明了自己的限制,知道世上有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 四、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 1.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也就是阅读经典。 2.你读过经典吗?你为什么认为它是经典?你觉得什么样的作品才称得上为“经典”?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用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观点说明“何谓经典”: 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像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不断让周围制造一团批评话语的尘雾,却总是把那微粒抖掉;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这三个定义基本上把经典的特征说全说透了:真正的经典,不怕被世人忘记,不在乎如冰的冷嘲和如火的热评,也不会使读者浅尝一口即束之高阁。 3.A.你觉得我们一定要阅读经典吗?你有怎样的困惑呢? 讨论,交流。 困惑列举:怀疑要不要读;知道应该读,但不知道怎么读才能读出经典的意味;畏难,难读,费力,越是认真读,越感到痛苦…… 请一位学生阅读课文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边用笔画出重点语句。明确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经典对我们的人生有何意义。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能让我们“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流行文化:适口,富有刺激性,但意味不深长。 经典不会像时髦之作那样,总是站在流行文化的风口浪尖,它也不能时时满足读者的尝鲜欲和猎奇心理。但是,经典是大师最美的创造物,也是读者生命中最美的邂逅,因而它们是最最耐读、最最意味深长的。所以,一定要读。 培根: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B.怎么读,才能读出经典的意味? 教师:作者认为,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具体的方法去读经典呢? 明确: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这就是作者第五段中写的“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具体方法: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工夫”。 作者在第七段中以自身的阅读经验说,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人的经验不断增长,阅读不断深入,就能不断地从名著中有所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 教师:黑塞倡导的读书观是“爱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这是有价值的阅读。 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不要走入这样一个误区:学者式阅读。 周国平:对经典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一个学者可以把经典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对某部经典或某位作家的全部著作下考证和诠释的工夫,从思想史、文化史、学科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学者的读法。 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不妨把经典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 C.如果我们带着得对教养的追求,以正确的阅读态度和方法去阅读,我们会有怎样的发现和体会呢?齐读第六段相关部分。 明确: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从“幼儿园”变成“城市和国家”,直到变成“全世界”,变成“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 文章运用这样的对比,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愉快的精神之旅。 五、教师以诗化语言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A.小结: 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片子。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阅读经典,能够让教养在我们的骨髓里繁衍,假以足够的时日,就将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 同学们,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心的强健,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B.引导反思: 我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吗? 教师:拿起你的笔,把你头脑中想到的有教养和没教养的行为都写下来,简要扼要即可,有教养的行为写在左边,没教养的行为写在右边,标上序号。 这些行为可以是对父母的、对师长的、对朋友的、对陌路人的,也可以是对集体的、对国家的、对历史的、对自然的,更可以是对自己的,勇敢地反省,果断地把它写下来! 好了,看看自己哪方面的行为更多些。如果有教养的行为更多些,说明自己做得还可以,用力地握紧自己的右拳,在心里给自己一个鼓励。如果没教养的行为更多些,也不必气馁、颓丧,你应该庆幸,今天的语文课给你提供了一个自我反省、自我检点的机会,发现得早,你就会更早地改正自己的行为习惯!教养可以遗失,也可以重新捡拾起来。 六:列一个世界文学的目录。推荐读书网站: ①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 ②e书时空网 ③榕树下全球中文原创作品网 寄语:希望大家通过读书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