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模块 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 文明的踪迹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劲厉( ) 颓壁残垣( ) 惊悸( ) 浚理( ) 邈远( ) 汩汩( ) 庇护( ) 濡养( ) 胡逛( ) 魅力( ) 驯顺( ) 遴选( ) 长锸( ) 圭臬( ) 澄彻( ) 衮衮( ) 钹磬( ) 傩戏( ) 癸丑( ) 齐彭殇( ) 2、在下列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字。 众目 雄才大 突 在外 卑处一 容大度 金杖玉 厉锐进 诚膜拜 流 曲水 游目 怀 放浪形 凶神恶 目结舌 相形见 量体 衣 卑 屈膝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群贤毕至( ) 茂林修竹( ) 引以为流觞曲水( ) 列坐其次( ) 所以游目骋怀( ) 信可乐也( ) 或取诸怀抱( ) 或因寄所托( ) 虽趣舍万殊( ) 向之所欣( ) 未尝不临文嗟悼( ) 不能喻之于怀( ) 4、文学常识、名句填空。 ①《都江堰》选自 ,作者 ,浙江余姚人,当代 作家,艺术理论家。 ②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善 ,草隶尤精,有“ ”之称,曾任右军将军,世称 。有诗文集十卷。他所创作和书写的《 》,既是书苑珍品,也是文坛杰作。 ③冯骥才,当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 》等。韩静霆,当代作家,代表作有《 》《 》等。 ④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 , ,又有 , 。引以为 ,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 , 。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惊悸(jì) 流觞(shānɡ) 遴选(lín) 衮衮(ɡǔn) B.傩戏(nuó) 长锸(chā) 癸丑(kuǐ) 邈远(miǎo) C.修禊(qì) 激湍(tuān) 濡养(rú) 驰骋(chěnɡ) D.嗟悼(dào) 虚诞(yàn) 暧昧(mèi) 赘肉(zhuì) 6.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熔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 B.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 C.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它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质朴。 D.摊戏本来都以神话开头的,有了一个李冰,神话走向实际,幽深的精神天国一下子贴近了大地,贴近了沧生。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语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引以为流觞曲水 B.列坐其次 C.所以游目骋怀 D.感慨系之矣 8.依次填入下文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 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 ,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A.却 所以 可是 那么 B.却 如果 那么 因此 C.而 如果 可是 因此 D.而 所以 那么 那么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深谋远虑,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 B.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会,聚会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掬可捧的水。 C.没有证据可以说明李冰的政治才能,但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D.脚下的江流,从那么遥远的地方奔来,一派义无反顾的决绝势头。 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雄壮、蛮吓、残忍;他筑堰的指令,智慧、仁慈、透明。 B.站在江心的岗亭前,“你走这边,他走那边”的吆喝声、劝诫声、慰抚声,声声入耳。 C.连葛洲坝都看过了,它还能怎么样?只是要去青城山玩,得路过灌县县城,它就在近旁,就乘便看一眼吧。 D.在玄学盛行、崇尚清谈的东晋,王羲之能反对“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世说新语·言语》)可谓独标一帜。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乎!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 1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趣舍万殊 趣:通“趋”,往,取 B.感慨系之矣 系:随着 C.终期于尽 期:期望 D.不能喻之于怀 喻:懂得 1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②其致一也 B.①当其欣于所遇 ②亦将有感于斯文 C.①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②亦由今之视昔 D.①曾不知老之将至 ②及其所之既倦 1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C.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4.以下对本文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文笔洗练,首段仅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16个字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使人心旷神怡。 B.第一段写兰亭盛会,贯穿并突出“乐”字,并为下文的议论打下基础。 C.结尾以“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说明成书经过,又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本书的意义。 D.本文虽是赠序,却以抒情笔调出之,淋漓满纸,又借题发挥,发人深思。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 (2)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译文: (二)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我去都江堰之前,以为它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罢了,不会有太大的游观价值。连葛洲坝都看过了,它还能怎么样?只是要去青城山玩,得路过灌县县城,它就在近旁,就乘便看一眼吧。因此,在灌县下车,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在街上胡逛,一心只想看青城山。 七转八弯,从简朴的街市走进了一个草木茂盛的所在。脸面渐觉滋润,眼前愈显清朗,也没有谁指路,只向更滋润、更清朗的去处走。忽然,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骚动,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紧张得急于趋附。不知是自己走去的还是被它吸去的,终于陡然一惊,我已站在伏龙馆前,眼前,急流浩荡,大地震颤。 即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这样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会,聚会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掬可捧的水。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位。阴气森森间,延续着一场千年的收伏战。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 ——《都江堰》 16.在未看到都江堰之前,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去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7.都江堰的水在作者笔下有什么特点? 18.在这一部分中,作者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19.作者说“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试分别列举出这些“胜地”。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15题(共20分) 汉 家 寨 张承志 (1)那是大风景和大地貌会集的一个点。我从天山下来,心被四野的宁寂——那充斥天宇六合的恐怖一样的死寂包裹着,听着马蹄声单调地试探着和这静默碰击,不由得屏住了呼吸。若是没有匹马弄出的蹄音,或许还好受些。300里空山绝谷,一路单骑,我回想着不觉一阵阵阴凉袭向周身。那种山野之静是永恒的;一旦你被它收容过,有生残年便再也无法离开它了。无论后来我走到哪里,总是两眼幻视、满心幻觉,天涯何处都像是那个铁色戈壁,都那么空旷宁寂、四顾无援。我只有凭着一种茫然的感觉,任那匹伊犁马负着我,一步步远离了背后的雄伟天山。 (2)就这样,走近了汉家寨。 (3)仅仅有一炷烟在怅怅升起。几间破泥屋里,坐落在一片铁灰色的砾石戈壁正中。裸山之间,是三条巨流般的黑戈壁,寸草不生,平平地铺向三个可怕的远方。因此,地图上又标着另一个地名叫三岔口。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了这样一个地名。新疆的汉语地名大多起源久远,汉代以来这里便有中原人屯垦生息,唐宋时更因为设府置县,使无望的甘陕移民迁到了这种异域。真是异域——三道巨大空茫的戈壁滩一望无尽,前是无人烟的盐碱低地,后是无植被的红石高山。汉家寨,如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弹丸,孤零零地存在于这巨大得恐怖的大自然中。三个方向都像可怕的暗示。我只敢张望,再也不敢朝那些入口催动一下马蹄了。 (4)独自伫立在汉家寨下午的阳光里,我看见自己的影子一直拖向地平线,又黑又长。三面平坦坦的铁色砾石滩上,都反射着灼烫的亮光,像热带的海面。默立久了,突然意识到什么。转过头来,左右两座泥屋门口,各有一个人在盯着我。一个是位老汉,一个是七八岁的小女孩。他们痴痴的盯着我。我猜他们已经好久没有见过外来人了。老少两人都是汉人服饰;一瞬间我明白了,这地方确实叫做汉家寨。 (5)我想了想,指着一道戈壁问道:它通向哪里? (6)老人摇摇头。女孩不眨眼地盯着我。 (7)我又指着另一道:这条路呢? (8)老人只微微点了一下头,便不动了。女孩还是那么盯住我不眨眼睛。 (9)犹豫了一下,我费劲地指向最后一条戈壁滩。太阳正向那里滑下,白炽得令人无法瞭望。地平线上铁色熔成银色,闪烁着数不清的亮点。我刚刚指着,还没有开口,那老移民突然钻进了泥屋。我呆呆地举着手站在原地。那小姑娘一动不动,直凝视着我,不知是为了什么。 (10)在那块绝地里,他们究竟怎样生存下来,种什么,吃什么,至今仍然是一个谜。但是这不是幻觉也不是神话。汉家寨可以在任何一张好一点的地图上找到。《宋史?高昌传》据使臣王延德旅行记,有“又两日至汉家砦”之语。砦就是寨,都是人坚守的地方。从宋至今,汉家寨至少已经坚守着生存了一千多年了。独自再面对着那三面绝境,我心里想:这里一定还是有一口食可觅,人一定还是能找到一种生存下去的手段。 (11)离开汉家寨,我继续向吐鲁番盆地前行,走下第一道坡坎时,我回转身来想再看看汉家寨。它已经被起伏的戈壁滩遮住了一半,只露出泥屋的屋顶窗洞。那无言的老人再也没有出现。我等了一会儿,最后遗憾地离开了。 (12)千年以来,人为着让生命存活曾忍受了多少辛苦,像我这样的人是无法揣测的。我只是隐隐感到了人的坚守,感到了那坚守如这风景一般苍凉广阔。 (13)走过一个转弯处——我知道再也不会有和汉家寨重逢的日子了——我激动地勒转马绳。遥遥地,我看见了那堆泥屋的黄褐中,有一个小巧的红艳身影,是那小女孩的破红棉袄。那时的天山已经完全升起于北方,横挡住大陆,冰峰和干沟裸谷相衬映,向着我倾泻般伸延的,是汉家寨那三岔戈壁的万吨铁石。我强忍住心中的激动,继续着我的长旅。从那一日起我永别了汉家寨,也是从那一日起,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 (14)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我只觉得它与汉家寨这地名天衣无缝。在美国、在日本,我总是倔强地回忆着汉家寨,仔细想着每一个细节。直至南麓天山的阳光照耀下的、伤痕累累的山体都清晰地重现,直至大陆的倾斜面、吐鲁番低地的白色蜃气,以及每一块灼烫的砾石都逼真地重现,直至当年走过汉家寨戈壁时有过的那种空山绝谷的难言感受充盈在心底胸间。 (节选自《荒芜英雄路》) 20、第(2)段“就这样,走近了汉家寨”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21、请结合文意赏析“汉家寨,如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弹丸,孤零零地存在于巨大得恐怖的大自然中”这句话的含义。(4分) 22、“我只觉得它与汉家寨这地名天衣无缝”。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23、对文中的“坚守”,作者持何种态度?在当今社会你如何认识这样的坚守呢?请简要说明。(6分) 四、语言运用: 24.阅读下面的新闻,补全其标题,使之对称,并分析这样拟写标题的妙处。(5分) 某报第一版刊有一则赞扬某某饮食店服务态度好,待客如亲的新闻。起先,引题为“热情待客,送茶递巾,帮助点莱,遐迩闻名”,主题是“某某饮食店宾至如归”,副题是“十个月收到外地顾客来函和留条表扬近万件”。这样的标题也已不错了,但仔细推敲,总有“一览无余”之弊。后来,标题改为“客从远方来,进店如到家”“客从他乡来,春风扑面来”等,好虽好,但还是有些不足。几经衍化,标题改定为“春风熏得游人醉,_____________”,副题标为“某某饮食店热情待客真个名不虚传”,这则标题受到读者高度的好评。 标题;春风熏得游人醉,_____________。 这样拟标题的妙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下列内容是从某位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中选取的,请根据这些内容为这名同学写一段教师评语。要求:评价客观,语言委婉,有利于该同学的发展,不超过40字。(5分) (1)兼职情况:校刊《晨露》主编,电视台《青葱岁月》栏目特约小记者。 (2)平时表现: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伙伴,学校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之 (3)学习情况:期中考试成绩多科不及格,期末考试仍有三科不及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 26、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成一篇文章。 这个世界层层叠叠地向我们展开:这一刻迷离的面目,下一刻就会清晰;这一刻不能宽舒的人,下一刻就会得到原谅;这一刻不能接受的事实,下一课就会变得容易理解。就这样, 我们不断地消除着自我的狭隘、偏激和片面,一点一点地苏醒着,活到老,并一直醒悟到老。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悟?请写成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jìnɡ yuán jì jùn miǎo ɡǔ bì rú ɡuànɡ mèi xùn lín chā niè chénɡ ɡǔn bó nuó ɡuǐ shǎnɡ 2、睽睽 略 兀 隅 雍 玺 凌 虔 觞 骋 骸 煞 瞠 绌 裁 躬 3、 全都 长 酒杯 处所 奔驰 确实 之于 寄托 不同 从前 面对着 懂得 4、①《文化苦旅》 余秋雨 散文 ②书法 “书圣” 王右军 《兰亭集序》 ③《神灯》《神鞭》《凯旋在子夜》《战争,让女人走开》 ④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5.A(B癸丑ɡuǐ C修禊xì D虚诞dàn) 6.C(A熔成-溶成 B洒-撒 D 沧生-苍生) 7.D(以为:用……作为。 其次:它的旁边。所以:用来……) 8.B 9.A(“深谋远虑”应改为“雄才大略”) 10.D(括号部分移到逗号前) 二、课内阅读 (一)11.C(期:期限) 12.B(都是介词“对于”) 13.B(夫人:夫,发语词;人,名词。所以:……的原因。斯文:这些诗文。) 14.D(本文是书序) 15.(1)有的人襟怀坦荡,在家里与朋友倾心交谈;有的人把情趣寄托在某些事物上,不受世俗礼法拘束而纵情游乐。 (2)即使时代会不同,世事会变化,但人们抒发情怀的原因,它的结果是一致的。 (二)16.作者“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表现出他开始对都江堰毫不感兴趣,根本不在意。这与后来见到都江堰时的震惊形成对比,取得欲扬先抑的效果。 17.飞奔喧嚣,撒野咆哮,充满生命力。 18.作者先是“懒懒的”“散散的”,毫无兴趣,接着“有些异常”“陡然一惊”,然后对都江堰的水的生命力不由自主地赞叹。 19.黄山看云,重庆看雾,泰山看日出 三、课外阅读 20、 承上启下。承接前文对自然“空旷宁寂、四顾无授”的死寂气氛的渲染,引出对汉家寨的描写和对汉家寨人坚守精神的诠释。 21、 用比喻写出小小的汉家寨被弃掷于广漠阔大的自然中,被人们长时间遗忘了,为下文写汉家寨人的坚守做铺垫。 22、 因为①“它”是指坚定精神,指人类生命存活的坚守精神。②汉家寨的“寨”与“砦”意思相同,都是指人坚守的地方。③汉家寨环境恶劣却历经千年而固守,汉家寨人千年来也固守着那个地方。所以作者“隐隐感到”的人的坚守精神与汉家寨这个地名天衣无缝的契合着。 23、 ①张承志对这样的坚守是肯定的歌颂的,对他影响颇深。无论他走到哪,他都牢记着苍凉广阔的坚守。②我认为:这样的坚守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颂扬的,特别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应当有坚守的信念,应当学会为生存而孤独坚守。或者:这样的坚守是无价值的,坚守的人们是无意识的遵循着过去的生存方式,是对生活的盲目顺从。 四、语言运用: 24.标题:直把店家当自家(直把店家作己家)(2分) 好处:(1)标题取典于南宋林升“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其意而用之。 (2)标题虚实结合、藏露得体。(注:3分。第一点答对得1分,第二点答对得2分。) 25、你多才多艺,工作能力强,如果能够在学习方面再努力一些,你就是最棒的。 五、作文: 26.整体理解材料,是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苏醒的过程,这是最好的立意;写成改变或成长稍次一些。可以写怎样苏醒,也可以写为什么要苏醒,可以联系社会现实,可以联系人生;素材可以取大,也可以取小。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