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苏教版] 第四专题:走进语言现场 第二板块:问答之间 《作为偶像》教案 训练目标: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教学步骤: 准备阶段。 1、 界定“偶像”。 2、 收集不同角度关于“偶像崇拜”的事例。 . 3、 收集来自报刊杂志的关于“偶像”的报道文章。 4、 收集不同人士关于“偶像崇拜”的看法。 5、 收集身边同学“偶像崇拜”的事实及对此的看法。 6、 你自己“偶像崇拜”的事实及看法。 二、研究阶段。 1、研究前四种资料,总结并评价普遍意义上的“偶像崇拜”观。 2、研究普遍意义上的观点和后两种资料中的事实,重新确定你的“偶像崇拜”观。 三、表达阶段。 请有理有据地表达你的新观点。 案例评析:本次活动能从学生的兴趣切入,引生活活水入学习领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心和眼了解生活现象,提升思想认识水平,丰富个性,健全人格。 课本拓展 中国的航天事业有很多无名的科技人员,而杨利伟却是宇航员,实质上却不是科技人员,为什么说他是航天科技的偶像? 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能说出道理来即可。 2、我们该到底树立怎样的偶像观? 影星歌星体育明星等作为自己偶像无可非议,但作为偶像,我们更应注重他们内在的品质和为人类作出的贡献。我们更应提倡以造福人类的科技人员作为自己的偶像。 3、采访问话该注意什么? 明确:(1)提问前要了解对方(2)必须有明确的意图和目的(3)问题要准确具体(4)问题要简洁口语化 4、回答别人的采访该注意什么? 明确:(1)善于倾听,把握问题准确。除了特殊场合,应该问什么答什么(2)态度在真诚(3)要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传递信息要明晰(4)注意一些原则的问题或机密的东西,回答要有分寸,可以闪烁其辞,可以“王顾左右而言他”。 《白发的期盼》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活动体验,掌握倾听的要素,学会倾听,能准确把握并表达听到的信息。 2、通过活动体验,体验情感,感悟生活,初步学会欣赏广播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学生能够在倾听活动中掌握倾听技巧,准确把握信息并予以表达。??????? 2. 对于广播作品的赏析能够有自己的独特思考。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语设计: 播放《常回家看看》音乐。 随着时代的变革,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已无法束缚年轻一代奔走四方的脚步,几世同堂固守家园的家庭模式也难以继续维持;同时,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空巢”家庭也越来越多,现代社会的养老模式成为人们必须高度关注的社会现象。那么,如何解决继承传统与变革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年轻人走天下成事业与老年人需求照顾关怀之间的矛盾?白发老人对忙碌的儿女们又有什么期盼呢?(板书课题) 二、文体介绍: 《白发的期盼》是一则新闻分析,曾获2000年亚广联信息节目奖。亚广联的评语说,这个节目“主题好,内容丰富,体现了很高的制作水平”。 三、 词语积累: 赡养??? 天伦之乐?? 耳熟能详?? 融洽?? 溜达??? 四、 课文分析: 学生自读课文,明确三个问题: 白发老人的期盼是什么? 新闻分析由一则令人伤感的故事引入,用老人“一周说了两句话”的悲剧展现了老年人生活的孤独与寂寞,接下来几位老人又诉说着共同的感受:孤单,寂寞,无聊,苦闷,且并不急需物质方面的资助。“那么,老年人想要什么呢?”借人口专家的分析,作者以特有的新闻敏感与理性视角,超越物质赡养的层面,提出了“精神赡养”这一现代理念,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精神赡养”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说.承担赡养责任的下一代应该充分关注并用很好的方式去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另一层是说.是否尽到“精神赡养”的责任关键要看老人是否具有完好的精神状态。 接下来,作者围绕“精神赡养”这一主题.选择了老、中、青各种不同的对象.用人物谈话的声音来完成对事实的分析:养鸟以排解对孙子思念的老爷爷、苦苦等待越洋电话的“空巢”母亲,是缺失了“精神赡养”的老年人的典型代表.记者与他们的对话,进一步展现了老年人对“精神赡养”急切的期盼和低到可怜的一点要求。 为什么会出现精神赡养的缺失问题? 与老年人的对话中,人们已经可以明显感到下一代对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漠视: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状况?当记者的话筒递向那些直接承担“精神赡养”责任的中年人时,我们听到的是“忙”,是无奈,是认为“无所谓”而忽视。真正的原因,是并没有充分认识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精神赡养”的价值。 通过向青年人提问,记者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了另一种对象,未来的“精神赡养”责任承担者。这些“独立生活已经非常习惯了”的大学生,亲情的观念已经十分淡漠,这令记者十分“惶恐”,也从反面说明了向社会呼吁重视“精神赡养”问题的重要性。 怎样解决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 “精神赡养”不是留待来日可以弥补的情感。节目最后魏先生悔之晚矣的叹息,让人们强烈地意识到:选择现在,尽快承担起“精神赡养”的责任。 课堂小结:这篇广播搞,通过老中青三类不同对象的调查采访,关注了目前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问题,表达了老年人的期盼——多在精神方面对他们进行关爱,尽可能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让他们在一种持续完好的精神状态中颐养天年。《白发的期盼》是用对话串起的新闻分析。作者非常善于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引导采访对象敞开心扉,坦诚交流。对话自然,贴合主题,没有念稿子、演戏的痕迹,产生了极强的听觉感染力。记者的提问也在拉家常式的对话中展开,看似随意却精于设计,在采访“大学生”一节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写作特点: 选材全面,提示问题深刻 这篇广播稿采用调查采访的方式提醒人们,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容忽视。老年人对这方面的被忽视感受直接且强烈,所以作者先调查采访几位几位有代表性的老人,从几位老人退休的生活方式、情景中让人明确这一问题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中年人是忽视这一问题的主要人群,所以作者又采访了这类人,找到了忽视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而忽视这一问题的现象有加剧的倾向,这主要表现在青年人身上,所以作者又采访了青年人。老中青三代人所呈现出的都是表象,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则又从穿插文中的对几位专家采访中表达出来。全文如同一篇结构谨严、材料丰富、说理生动而深刻的议论文。提出问题生动形象,分析问题全面、揭示问题深刻。 提问自然合理,能将提问变成将问题引向深入的线索;转场自然合理。 在生活真实中讨论问题,能以情动人。 老年人的空虚孤僻,中年人的繁忙忽视,青年人的意识淡薄,作者从具体事实出发,个中情景,真切动人。 板书设计:??????????? 老年人:需要精神赡养。?????????? 白发的期盼 中年人:工作太忙,有时无暇顾及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 青年人:意识淡薄,忽视老人的精神需求。 课外拓展: ??????? 访谈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 提问必须有明确的意图和目的。 第二、 问题要准确具体。 第三、 问题要简洁口语化。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