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模块 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 构建精神家园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 曩( )音 被箠( )楚 经传( ) 槛( )阱 髡( )刑 暴( )肌肤 圜( )墙 枪( )地 强( )颜 羑( )里 衣赭( )衣 贪生恶( )死 缧( )绁( )倜( )傥( ) 放失( )旧闻 轩( )辕( ) 剌( )谬 闺閤( ) 戊( )戌 苛( )求 2、在空白处填字: 名 其实 天 人愿 桃李不言, 目以待 轻歌 舞 百年 桑 画地为 3、文学常识、名句填空 (一)文学常识 1、司马迁,字 , (朝)夏阳人,我国古代杰出的 家、 家、 家。他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体 史,全面记叙了上自 下至 帝太初年间三千余年的历史。全书包括了十二 、十 、八 、三十 、七十 ,共 篇。鲁迅誉其为 “ , ”。 2、加缪是 国 主义小说家和戏剧家。在现代法国文坛上,他与 齐名。1957年由于“他的重要文学创作以明彻的认真态度阐明我们同时代人的意识问题”获 奖。《西西弗的神话》是他的一部短小的哲学随笔集。 3.班固,字 , (朝)扶风安陵人。他著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 体 史。《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 ”为“志”,取消“世家”并入“ ”。 (二)名句默写 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屈原放逐, ;左丘失明, ;孙子膑脚, ;不韦迁蜀, ;韩非囚秦, ;《诗》三百篇, 。 ⑵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⑶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 A.囹圄(wǔ) 阏氏(yān zhī) 缧绁(léi) B.圜墙(yuán) 槛阱(jiàn) 且鞮侯(qiě dī) C.着重(zhuó) 曩者(nǎng) 啮血(chǐ) D.黝黑(yǒu) 倜傥(tìtǎng) 黑黝黝(yōu)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前扑后继 苍海桑田 深邃 恪守 B.轻歌慢舞 专心致至 亵渎 熨帖 C.拭目以待 瞻前顾后 辐射 坍圮 D.悔之末及 杀一儆百 癖好 宏亮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如果陈水扁冥顽不化,一意孤行,制造“台独” ,必将给台湾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2]政绩是一个干部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所创造的 。 [3]我 认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一定能对整个城市的形象和经济有多大的改变, 城市标志性建筑及其周围的交通环境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城市的人文美学特征。 A.事变 绩效 不是/但是   B.事端 业绩 不但/而且 C.事端 绩效 不但/而且   D.事变 业绩 不是/但是 7、下列各组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装热”迅速流行,激活了江南丝绸服装产业,使不少企业逢凶化吉,出现了少有的勃勃生机。 B.有些人虽想靠“题海战术”来提高学习成绩,这有点像沙里淘金,是得不偿失的。 C.那时他虽已被撤职罢官,但是“身在江湖,心驰魏阙”,仍心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政局的变化。 D.如果政府的官员对普通民众的疾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么这样的官员要他何用?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B.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关键是与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了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分不开的。 C.电视的普及,在给现代人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艺术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人们在印刷媒介时代所形成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 D.英国政府11日向纽卡斯尔大学颁发了克隆人类胚胎的世界上第一份合法执照,批准这所大学进行以医疗为目的的克隆人类胚胎研究。 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美国、欧共体、加拿大和日本等国的金融机构想进一步打开中国的金融市场,(包括银行、保险和证券)的愿望仍在与日俱增。 B.文中所举诗句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维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C.他们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经济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家福、副研究员余鑫如两位同志担任合作总社的法律顾问。 D.电视剧《水浒传》标明原作者为施耐庵、罗贯中,引起许多观众的疑惑:《水浒传》的作者不是施耐庵吗?怎么又多出一个罗贯中?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出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 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谨再拜。 ——《报任安书》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草创未就,会遭此祸。 会:一定会。 B.惜其不成 惜:痛惜。 C.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无乃……乎:恐怕……吧。 D.居则忽忽若有所亡 忽忽:恍恍惚惚,心思不定的样子。 1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B.则仆偿前辱之责 C.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 D.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仆以口语遭此祸。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B.然此可为智者道 教以慎接于物,推贤进士为务 C.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D.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1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介绍《史记》的体例宗旨,说明就极刑而无愠色的原因。 B.进一步说明自己受宫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 C.结尾部分作者再次诉说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 D.作者在文末陈述了自己对余生的看法,他有写完《史记》使之流传后世的想深藏于岩穴过隐士生活的矛盾心理。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重为乡党所笑。 (2)若望仆不相师。 (二)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15~18题。 事实上,人一旦走上了工作岗位,现在这样专注地、系统地、全力以赴地学习的机会也就随之失去了。等到工作临头,你发现罗曼·罗兰没有读过,高尔基没有读过,《离骚》没有读过,《故事新编》没有读过,但丁和普希金也没有读过。那时工作逼着你发言,你只好手忙脚乱地临时乱翻。那是应急,不是学习。匆忙中谁能把《约翰·克利斯朵夫》一口吞了下来?即使吞了下来,你又能发表出什么意见呢?离开了大学,可以说,你基本上失去了大学学习的条件,那时想起那一串长长的书单,你真是悔之莫及了。 所以,你们到北大来,我第一要劝你们的,是做书呆子。只有先做书呆子,然后才能做聪明人。一开始就想做聪明人,什么都没有,而要装天才,做神童,那才是真正的呆子。聪明绝顶,目空一切,这是北大学生容易犯的毛病。我们要杜绝这种小聪明,争取将来的大智慧。 首先要重视本国语言的学习。现代汉语要掌握好,写文章要用语法,不要写错别字,文字要漂亮。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好古代汉语,中文系学生不能直接阅读古文,是耻辱。不要读白话《史记》或《论语》今译之类的书,不是那些书不好,而是中文系学生应掌握好古汉语,直接和庄子和李白用他们当年的语言对话。还有,也许已超出了教学大纲的范围了,但是我还要讲,那就是中文系学生应当学毛笔字,还要识别繁体字。以上所说,对别人可能是苛求,而对中文系学生而言,则是必要的和起码的。 不仅本国语言要学好,外国语也要学好。那种认为中文系学生不必学好外语的观念,是一种短见,是很浅薄的。现在国门开放,不是闭关锁国的时代了,中国要了解世界,世界也要了解中国,要靠语言这座桥梁。 ——《富有的是精神》 15.请结合第一段说说“应急”与“学习”的区别。 16.说说你对“一开始就想做聪明人,什么都没有,而要装天才,做神童,那才是真正的呆子”的理解。 17.要想达到“直接和庄子和李白用他们当年的语言对话”的境界,需要怎样历练? 18.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辋川尚静 朱鸿 辋川是一个长长的峡谷,王维曾经在这里居住。 辋川确实很静,一条河流,两岸青山,仅仅是这种结构就区别了乡村的小巷和城市的大街。那里的人烟总很稠密,但这里却稀疏得忽而就融化在风云之中。点点房屋,筑在岩石之侧,并不容易发现。 我到这里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感觉一下辋川的气息。倘若这就是目的,我以为这目的潇洒而苦涩,这就是味道。司机将我拉入辋川的深处,收了使他满意的钱,兴奋地驾驶着他的三轮车走了。辋川一下子归于沉寂,孤独的我,望着在河床里滚动的白水,竟觉得恐惧,这恐惧没有对象,只是这里的空,这里的无声无息。 王维栽种的银杏,挺立在雨后的河岸,树皮满是裂纹的粗壮的主干,被水淋成了黑色。从它的叶子上流下的水,继续洗濯着树皮。它实在是老了,呈现着一种挣扎的状态。它已经在辋川生长了千年之久。风云掠过它高高的枝头,小而圆的叶子将水刷刷地摇落,我看到,那叶子翻动得忽白忽绿,晶莹如迸溅的水花。这样葱茏的叶子,生长在几乎腐朽的枝头,这些奇崛的枝头很多都像烧焦的干柴,触之就会掉灰,然而我由此知道了生命的顽强。年迈而伟岸的银杏,压得我十分渺小,仰望才可看到它的全貌。 时间早就将王维在辋川的别墅摧毁了,幸运的是,支撑某个柱子的扁圆的石礅,竟然穿过层层的岁月而保留下来,而且完整地放在银杏旁边,那些湿漉漉水汪汪的苔藓,锈住了它的每条皱纹和每个斑痕。 秋天的雨顺利极了,仿佛云微微扭动一下它就有了。辋川的雨是明净的,线似的,一根一根拉到峡谷,却空得无声无息。'山坡上的红叶,渲染在碧翠的草丛,颗颗青石,则架在杂树的根部,危险得随时都会滚落,然而,濛濛的雨送给它们一层薄薄的梦,梦悬在辋川的山坡上。王维一定见过这样的梦,甚至入过这样的梦,不然,他的诗画怎么那样惟妙惟肖,有声有色! 四十岁的王维做了左补阙。恰恰是这个年岁,他开始迷恋山水,来往于朝廷与辋川之间。他既做官吏,又当隐士,往返于人类斗争与自然情调的两极。朝廷的险恶,伤害着他的心;辋川的美妙,却给他的心以慰藉:他就是这么生活的。王维这样的生存状态。是他最智慧最实际的选择,也是他无可奈何的选择。以王维的气质,他不能完全陷入官场的名利之争,同时以王维的经历,他也不能彻底寄情辋川的田园之乐,他必须两者兼顾,这样他就得到了入世的好处而扔掉了入世的坏处,同时避免了出世的苦处而感到了出世的乐处。在入世与出世之间,存在着一个广阔的地带,他奔走其间。人似乎只能这样生存,不然,完全媚俗与完全脱俗,都可能导致深刻的痛苦。 雨中的辋川并不知道人的思想,它只是自然而然地呈现着它的状态。秀峰沉默,乱石相依,雨悄悄地缝合着万物。秋风过处,衰柳飘荡,黄叶旋飞。曲折的路径,流水激溅,浅草明灭。松、柏、杨、槐之类,高高低低互相掺杂,组成了绿的森林,覆盖着辋川的沟沟坎坎。偶尔一树柿子,落了肥叶,唯红果占据枝头。白水流过幽深的峡谷,遇石而绕,触茅而漫,柔韧地走过河床。 唯有达到王雏的境界才能理解王维,但我没有。我只感觉,自然如我面前的辋川,社会如我身后的市井,都有美的一面,它们都能给我以享受。 雨中的银杏是那样独具风采,它的圆润的树叶像打了发蜡似的明滑,辋川强劲的风反复地翻动着它们,但银杏的树身则牢固地埋在土中,风怎么吹它都不动。这是辋川最古老最高贵的植物,水汩汩地流过它黑色的树皮。王维种植的银杏,成了他在这里生活的主要标志,然而,它终究要倒下的,留下的,将只有辋川。 (选自《中华散文精粹?当代卷》,有删节) 19.第三段作者说“我到这里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感觉一下辋川的气息”,通观全文,作者感觉到的“辋川的气息”包括哪些内容?(6分) 答: 。 20.结合文中第7段画线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最智慧最实际”是指 。 (2)“无可奈何”是指 。 21.文章结尾说“它终究要倒下的,留下的,将只有辋川”,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4分) 22.举例说明本文是如何将写景和抒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6分) 四.古代诗歌鉴赏: 2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彩。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 词中的“幽人”是指谁?他在词中是怎祥的形象? (2分) (2) 试简要分析本词通过“孤鸿”这一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五、写作: 请以“比阳光更灿烂的”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nǎng chuí zhuàn jiàn kūn pù huán qiāng qiǎng yǒu zhě wù Léi xiè tì tǎng yì xuān yuán là gé wù kē 2、名副(或符)其实 天随(遂)人愿 下自成蹊 拭目以待 轻歌曼舞 沧桑画地为牢 3、答案略 4.D(A.圄yǔ;B.且jū;C.啮niè)5.C(A.扑—扑 苍—沧 B.慢—曼 至—致 D.末—莫 宏—洪)6.D(事变,重大变故)7.A(A逢凶化吉: 逢:遭遇;凶:不幸;吉:吉利、吉祥。遇到凶险转化为吉祥、顺利。这是带有迷信的说法。B沙里淘金:淘:用水冲洗,滤除杂质。从沙里淘出黄金。比喻好东西不易得。也比喻做事费力大而收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里选择精华。C身在江湖,心悬魏阙: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 8.C(A.前后不一致,去掉“与否”B.主宾搭配不当,去掉“与”、“分不开的”D.多重定语语序不当,“克隆人类胚胎的”和“世界上第一份”颠倒) 9.D(A.去掉括号前的逗号B.句末句号应放在引号外C.第一个顿号改为“及”或“和”,第二个顿号不变,第三个顿号改为“和”) 二、课内阅读 (一)10.A(会:恰好、正好) 11.D(A.失通佚 B.责通债 C.曷通何)12.C(虽:即使,A.以,介词,因为;连词,而,表修饰B.为:介词,对、向;动词,作为;D.通:通晓;抒发) 13.D 14.(1)深深地被同乡邻里耻笑。(2)好像抱怨我不听您的劝告。 (二)15.“应急”是原来不知道,等用得着的时候才临时抱佛脚,弄得个一知半解,马马虎虎,似懂非懂;“学习”是指在打基础阶段把该读的读完,把该做的做完,学的从从容容,弄个明明白白,清清楚楚。16.不学无术,胸无点墨,还要打肿脸充胖子,故弄玄虚,耍小聪明的人是难成大器的,要想有所成就,必须扎扎实实,勤勤恳恳先做一个“书呆子”最终才能成为真正聪明的人。17.(1)读大量的书。(2)积累大量的古汉语知识。(3)参透哲人的思想。18.本文的语言朴实无华而又不失文采。作者面对莘莘学子,娓娓道来如话家常,语气亲切自然,语言平易朴实。全篇几乎没有华丽的词藻,但作者凭借深厚的功底,驾驭着平凡的文字将意思表达得简明透彻,于无意中时时显露出自然的文采。 三、课外阅读: 19. ①(根据第三段)沉寂虚空得让人恐惧;②(根据四、五段)古老沧桑中透着生命的顽强;③(根据第六段)明净而蒙蒙的雨似真似梦;④(根据第八、九段)这里万物在自然而然中 演绎着生命的大美;⑤(根据最后一段)历史与自然变迁背后存有的一份坚守;⑥(综合文中的关于王维的部分,主要根据第七段)王维寄情于此带给辋川的山水田园气质。(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6分) 20. (1)“最智慧最实际”是指既避免了朝廷险恶带来的伤害,又在美妙的辋川得到心灵的慰籍;(3分) (2)“无可奈何”是指王维既不想完全入世,又不想完全出世,亦官亦隐是王维在痛苦中的无奈选择。(3分) 21. 这句话的含义是:做为王维曾在辋川生活的主要标志的银杏树,终有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2分)而辋川作为自然的山川和文化的载体(人文的标志)会永远留存下来(自然、文 化各1分)。 22. 行文中善于寓情于景,如文章两次写到王维栽种的银杏树,虽历经千年,仍然挺立,虽满身裂纹,却生机葱茏。借对最古老、最高贵的银杏的描写,明净似线,无声无息,红叶碧草,青石杂树、如梦似幻;对雨中辋川的描写,秀峰沉默,乱石相依,衰柳飘荡,黄叶旋飞,流水激溅,浅草明灭等等,表现了对王维曾置身的诗境的向往之情。(明确寓情于景2分,距离恰当2分,分析恰当2分) 四.古代诗歌鉴赏: 23(1)词中“幽人”是指作者(或:词人、苏轼、苏东坡)(1分)。“幽人”在词中是一个孤独寂寞又不苟安的形象。(1分) (2)“孤鸿”与“缺月”“疏桐”“更漏”“幽人”“沙洲”一起营造了一种幽独凄清的意境。(2分)以“惊起”“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寂寞”“孤鸿”自喻,(1分)表达了作者遭贬后内心的孤苦(或“孤傲”)和清高。(2分,必须有“孤傲”或“清高”或“不求苟安”等词语才能计分) 五、作文略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