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40分钟 分值:45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偶然(ǒu)        机杼(zhù) 屡次(lǔ) 下场下地(chánɡ) B.避雨(bì) 逸事(yì) 夫妻情分(fèn) 摘北瓜(zhāi) C.粜卖(tiào) 忌讳(huì) 小闺女(ɡū) 四壁生寒(bì) D.挎筐(kuà) 仓促(cǔ) 死不瞑目(mínɡ) 冰连地结(jié) 解析:A项,“屡”读lǚ;C项,“闺”读ɡuī;D项,“促”读cù。 答案:B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遗憾   仓促   四壁生寒   天作之合 B.娇贯 梢门 人事皆非 再接再厉 C.爽快 板凳 有所不讳 自出机杼 D.拇指 源泉 短小精悍 唯唯诺诺 解析:B项,贯—惯。 答案:B 3.填入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 ①文章一事,除重大________外,也允许记些私事。 ②我们的青春,在战争年代中________了。 ③今老年孤处,四壁生寒,却几乎每晚梦见她,想________也做不到。 A.体裁 抛掷 解脱    B.题材 抛掷 摆脱 C.体裁 抛弃 解脱 D.题材 抛弃 摆脱 解析:“体裁”是一种文学样式,“题材”是取材范围,这里当然是指取材。“抛掷”倾向于书面用语,较“抛弃”更好。“摆脱”是指脱离(牵制、束缚、困难、不良情况等),“解脱”是摆脱苦恼,得到自由,佛教用语。这里应用“摆脱”。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外国朋友对粤剧舞台上三两个演员将手中的木头刀枪互碰一下,口中吆喝几句就表示经过一场战争的表演感到不可理喻。 B.央视“CCTV歌手大赛”,选手才艺双全:比赛唱歌,曲尽其妙;考查素质,底蕴丰厚。 C.为人处世,要讲诚信,做到一言九鼎,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D.板凳上,并排站着三个大姑娘,都穿得花枝招展,留着大辫子。 解析:A项,“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人不讲道理。可以改为“难以理解”。B项,“曲尽其妙”委婉细致地把妙处都表达出来。不能形容唱歌。C项,“一言九鼎”形容说话有分量,能起极大的作用。说话有分量并不表示讲诚信。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就像越南战争深刻地影响着美国一样,虽然美军在伊拉克伤亡远不及越战,但是这场战争可能形成美国单极时代终结的标志。 B.刚刚公布的《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是继去年卫生部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抗菌药整治计划后,再次打出的一记重拳——医生乱用抗菌药,其处方权将被取消。 C.记者日前从相关会议上获悉,明年我国食品工作将进一步加大治理整顿力度, 严打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坚决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D.百姓的期盼,就是党和政府工作的发力点。这个春天,一条条饱含真知灼见的议案、提案和建言,一条条囊括群众期盼的新闻、电邮与微博,也正随着代表委员一同涌进会场。 解析:A.搭配不当,“形成”改为“成为”。C.成分残缺,“防止”缺少宾语。D.不合逻辑,“议案、提案”和“建言”不能并列。 答案:B 二、阅读鉴赏(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11题。 老 家 孙 犁   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总是不自由;请假不准,或是路途遥远。有时决心启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也好,醒了也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身。 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那两次回去,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一次是和这位女人不睦之后。第一次,我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蘑菇也采过,柴禾也拾过。第二次,我一个人,看见亲人丘陇,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情很坏,不久就回来了。 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实在说不清楚。 我是从十二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游子的归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说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 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 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位青年作家说:“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遇有此等情节,一定请你提醒我注意!” 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村外,果木成林。我那几间破房,留在那里,实在太不调和了。 我解嘲似的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1986年8月12日,晨起作。闷热,小雨。 6.文章第一段详细描写了各式各样的梦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答: 答案:为了更好地表现作者对故乡难以割断的感情,这种思乡之情萦绕在意识的深处,自然会形成不断的梦境,这样写使文章更形象生动,更真实可信。    7.第九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4分) 答:  答案: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以朴素的语言写出真情。 营造了一种伤感的气氛。(抚今追昔,物是人非,睹物伤情,深沉凄凉。)  8.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的心情。(5分) 答:  答案:作者对老家的心情是复杂的、矛盾的。作者思念故乡,尊重故乡,却不想再回去。一是因为家里已经没有亲人;二是因为所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三是因为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因此作者只得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这种内心世界的矛盾。 9.本文在描写思乡之情上运用了怎样的方式?有着怎样的效果?(6分) 答: 答案:(1)方式:作者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思乡而又不想回去这种内心世界的矛盾,通过内心潜意识的冲突来点染思乡之情。 (2)效果:写得真实可信,富有感染力。 三、表达交流(10分) 10.把下列对话去掉引号,变成转述性质的句子。不得改变句意。(4分)   她父亲问:“婆婆叫你早起,她也起来吗?” “她比我起得更早。还说心痛我,让我多睡了会儿哩!” 答: 答案:她父亲问她,你婆婆叫你早起,你婆婆也起来吗?她回答,她婆婆比她起得更早,还说心痛她,让她多睡了会儿哩!   11.在画线部分填上几个恰当的语句,使其与上下文组成句式相同、内容相近的排比句。(6分) 没有生活的艰难,哪有相濡以沫的恩爱;         ,        ;       ,        ;        ,        。所以,苦不是苦,是情爱的风景。学会欣赏人生吧,有很多细节总那么晶莹! 答案:没有生命的困境 哪有雪中送炭的感动 没有困难的横亘 哪有战胜困难的快乐 没有繁重的劳作 哪有收获成功的喜悦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