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第五完全中学高一语文《优美的汉字》教案 人教版 教学目标: 一、从整体上了解汉字,了解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底蕴。 二、积累并梳理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知识。 三、尝试以做课题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 教学设计: 一、中国人学习语文,首先就必须了解和掌握汉字。本课涉及大量汉字的相关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补充有关资料。如条件允许,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甲骨文、金文、篆文等。 二、教学中注意课堂上的研讨与交流,可要求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在学习汉字形体演变、六书时,要求学生在梳理、体悟具体可感的、有代表性的汉字过程中去掌握。 三、在“课外延伸”中要求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组成研究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写出文章。这项学习任务不是一两节课所能完成的,可以给学生1~2周的时间,给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可参照“有关资料”中的“参考书目”),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整理资料,整理出学习成果。 有关资料 一、汉字寻根(周有光) 人要寻根,字也要寻根。 50年代,考古学者发掘出五千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其中彩陶上有分散的几十个刻划符号。有人认为这或许是甲骨文的祖先。 70年代,考古学者又发掘出六千年前的临潼“姜寨遗址”,其中彩陶上有分散的刻划符号102处之多。又有人认为这或许是甲骨文的祖先。 汉字与岩画同出一源。有的字形与岩画相同。有的字形与岩画相似。岩画是汉字的父母。中国各地逐渐发现了不少岩画。岩画的历史大约有一万年。汉字的历史从甲骨文算起大约有3300年。 岩画以圆圈代表太阳,与甲骨文相同。岩画以月牙代表月亮,与甲骨文相同。岩画中的“弓”,与甲骨文相同。岩画中的“田”(土地),与甲骨文相似。岩画中画的动物,有全身,有半身,有直立,有蹲坐,有侧面,四足只画两足,扩张具有特点的部分,如马有长脸和长鬃,虎有大嘴和利齿,诸如此类的手法,跟甲骨文完全一样。岩画的雕刻技法,跟甲骨文和金文也极为相似。 岩画以象形为主,指事为副。指事例如,数目用线条表示,有些图形上加上了小的标记。这些方法,也是原始文字的创造方法。 (选自《语文闲谈》,三联书店1997年版) 二、白水县仓颉庙(王利) 在陕西省白水县东北30公里处,有座雄伟壮丽的古建筑,这就是仓颉庙。作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仓颉庙,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由于历代都重视修葺和保护,仓颉庙基本上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新中国成立以后,又经过多次重大维修。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白水县阳武村人,享年110岁,为轩辕黄帝左史官。我国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我国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创人之一。 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震惊尘寰,堪称人文始祖。黄帝感他功绩过人,乃赐以“仓”(倉)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由于仓颉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赐给人间一场谷子雨,以慰劳圣功。仓颉去世后,当地百姓在其墓葬处修有庙宇,并将这里的村庄取名为“史官村”。 今日之仓颉庙,坐北面南;北临黄龙山、南望洛河水。庙内建筑高大宏伟,庄重古朴。主体建筑包括照壁、三门、献殿、报厅、正殿、后殿、墓园等。附属建筑包括东西厢房、钟楼和鼓楼,左右耳房、东西戏房戏楼等。 值得一提的是,仓颉庙的三门,它是庙内惟一的叠式建筑,下层内涵四窑洞,外开明三门;上层是门楼、南北两面为雕花木制檐屏通风采光。紧贴三门建有两座戏楼,这在中国为数众多的祠庙中,是绝无仅有的现象。 庙内原有碑石多块,今存碑16通,尤以《仓圣鸟迹书碑》最为珍贵。该碑立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十月。碑面所镌28字由白水知县梁善长摹写。这28字相传为仓颉当年所造象形文字之本形。字形若图若画,不易辨认。好在上海书店1984年翻印的宋代王著《淳化阁帖》已经破译为:“戊巳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X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 鲁迅曾对仓颉造字这一史实,作过精辟的论述,意即文字非一人独创,而是群众智慧的结晶。但以仓颉为杰出代表的汉文字创造者,终于终结了“结绳记事”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的新纪元,后世誉之为“文字初祖”,中国古代“四大创造之一”,实乃当之无愧。 (选自2002年8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三、关于汉字的构成 甲骨文中的形声字占2724%。《说文》小篆中占8739%。宋代楷书中超过90%。 (选自王宁《再论汉字简化的优化原则》) 清代王筠统计:《说文》9353字中,形声字占82%(7697字),其余18%是会意字(1653字),象形字(264字),指事字(129字)以及转注字、假借字。 (选自《语文闲谈》) 四、关于汉字文化 从文字字形来看,今天世界分为五大文化圈。 汉字文化圈,代表儒学文化和后来的佛教文化,包括中国、日本、朝鲜等国,以及以华语作为民族语言之一的新加坡。 印度字母文化圈,代表印度教和佛教文化,包括印度、孟加拉、缅甸、尼泊尔、斯里兰卡、泰国、老挝、柬埔寨等。 阿拉伯字母文化圈,代表伊斯兰教文化,包括阿拉伯国家(埃及、沙特阿拉伯等)以及信伊斯兰教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伊朗、巴基斯坦等)。 斯拉夫字母文化圈,代表东正教文化,包括俄罗斯、保加利亚、南斯拉夫(一半)、外蒙古等。 拉丁字母文化圈,代表天主教(以及新教各派)文化,后来突出科技文化,包括英美等世界多数国家。 文化相互渗透,没有清一色的文化,国境线不等于文化圈的边缘。文化像人生,有幼年、青年、壮年、老年。五大文化圈年纪老少不同。 有人说:“西欧民族多为曲折语,多趋向复音,故适宜于拼音;中华民族为单节语,多趋向于单音,故不宜于拼音。”这是“语言特点决定文字类型说”。 另一说:“文字的类型不是决定于语言的特点,而是决定于文化的传播;汉字文化圈证明了这一点,其他文化圈也证明了这一点。”这是“文化传播决定文字类型说”。 (选自《语文闲谈》) 五、参考书目 《中国汉字文化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刘又辛、方有国《汉字发展史纲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 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吴东平《汉字文化趣释》,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张金玉《当代中国文字学》,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刘又辛《汉语知识丛书──汉语汉字问答》,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张晓虎《最新汉字趣味字典》,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周有光《语文闲谈》,三联书店1997年版 专家谈汉字 1、汉字是个好老师 沙林   “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宏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知道了汉字不仅是方块字,它还有情有义,有血有肉”   汉字的关系不是凌乱的、偶然的,它像拉丁文字一样,有着规律,是一种有逻辑的语言,而且其内在意义超出我们现代中国人的想像(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汉字虽然是一种有美感的文字,但没有规律,需要死记硬背)。   “举例说,儒字,从人从需,讲的是人的需要,需要什么?一需食物,二需教育。营养食物从母乳起,教育从孺子起,所以,儒字由人和需组成,与‘乳’同音。     “再说‘羞耻’二字,羞字,此事做得差(从羊),看起来丑(从丑);耻字,耳朵还没听到吗(从耳),还不止住你的行为吗(从止)?”   萧启宏,一个很奇特的研究汉字的学者,在不同的场合给人们讲他的汉字理论。他有时候很安详,有时又很激昂。      “更形而上一点的,比如‘存在’二字,存:‘有’和‘子’的重合。有子即存,延续生命。存音通寸,指寸寸光阴,存字是指时间的,意味着一代又一代走在路程上,一代传一代以至无穷;在:是‘有’和‘土’字的重合,有土即在,这个字是指空间的,土即何处乡土的意思。在音通载,人和所有生命都共载在一艘诺亚方舟上向着不可知的目标前进,这里有高深的问题,我来自哪里,到哪里去?这就是存在这两个汉字带给人们的无限遐思。”   今年6月,北京有一条没人注意的文教新闻,北京六位特级教师联名撰文呼吁,在小学中推广“汉字全息教学法”。他们就是受萧启宏感召而呼吁的。     北京著名特级教师杨丽娜对记者说,“国家教委最近通过小学语文课标准(课标),在小学阶段认字2500个的基础上又增加了500个汉字。正在大家困惑时,萧启宏教授推出了汉字全息教学法,他把我们从过去汉字教学中的那种死记硬背的方式中解脱出来,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宏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知道了汉字不仅是方块字,它还有情有义,有血有肉。”   萧启宏让人们认识到了汉字在世界上的独特性。当瞿秋白说的汉字“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中世纪的茅坑”,鲁迅说“方块汉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毛泽东说的“汉字一定要走拉丁化”后这么多年,没有人真正为汉字“拨乱反正”,萧启宏的说法就有着深重的意义了。   “如果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了,中国文化史上肯定有一次认识的大变化”   他的东方文星汉字研究所设在万泉河小学里面,接连几天的黄昏,当热闹的学校归于清寂时,他就给记者讲他的汉字。“它太完美了,比如‘道’字,首是头,走之是脚,既指人看得见的道路,又指‘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具有形而下和形而上的双重意思。”   萧启宏表现了对汉字天书般的崇敬。但这个研究汉字的教授,竟来自一个“无字之乡”。那是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高寒山区,汉族在那里是少数民族,看不到字纸,却总能看到白痴和大脖子病人。有的地方竟然70%是白痴……“我想早点逃离那个地方,16岁就参军,到了昆明,我看到到处是字,感到非常亲切,我对字的感情从那时来的。文革前我擅长学毛著,因为我对书上的字有感情。我因此成了文革前昆明军区学习雷锋标兵,1965年到北京见到毛泽东。”   1974年后,萧启宏感觉是在虚度年华,他觉得不能就这样一无所长了,就选择汉字做突破口,他写了许多材料,上面写着,毛主席如何说,鲁迅又怎么说,周围的国家朝鲜越南又如何破掉汉字,实行拼音文字等。     他作为军代表,组织四川六所大学的老师,在四川内江地区搞了汉字教学改革的科研活动。一年之内从最初的75人发展到十几万人,学员遍及工厂、学校和农村。他组织编写了《为实现汉语拼音文字而斗争》一书,还写了《拼音文字战歌》:“新生事物蓬勃生长,拼音文字势不可挡,改革文字多年愿望,今天我们实现理想……”粉碎四人帮后,他给老教授老专家讲“汉字的死亡和拼音文字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虽然是谬论,但讲得有生气,引起了教育部副部长董纯才、中国文字委员会第一副主任胡愈之、北大教授王力的关注。四川省委组织部向成都军区数次强求,将他做科技人才引进成都市……      1983年,他开始“汉字信息化处理”研究,他的方案经国家技术测试中心评定,结论把大家吓一跳:60万字汉字的输入测试里,平均每个字打2.4键。     这个时候他不再鼓动搞拼音文字了,他发现拼音文字具有的优点,汉字也具备。     一个在全国有名的鼓吹拼音文字的人一转而为古老汉字“唱挽歌”,有一个关键事件:“我1986年调入国家科委人才基金会,认识了我国老一代天文学家刘子华,这个老先生是个了不起的人,他是邓小平和聂荣臻   的留法同学。20世纪40年代在法国时,别出心裁用中国的易经测出第十大行星的存在,并因此获得法国天文学博士学位。1949年回国后当了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1981年美国合众社报道,美国海军天文台发现太阳系存在第十颗行星。世界天文学界哗然。法国人站出说,有一个中国人早在40年前就用中国的易学测出。   同年,欧洲科学代表团访问中国,邓小平接见,法国人问起刘子华,小平说,我知道他,他是我的同学。“1989年2月的一天,我拜望刘子华先生。我们交谈了两天。告辞时,他拉住我的手说,‘等一等,我有话对你说啊!这个易经实在是广博精微啊!可是要大家都认识这一点不容易,还用它来说明什么呢,说明汉字。   启宏,汉字与易经肯定是有联系的。“他边说边举例子:‘你看这个真字,十分具体为真;你看这个假字从人,世界上一切假事都是人干的。我只是一种感觉,还不知道它究竟是怎样联系的。如果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了,中国文化史上肯定有一次认识的大变化……我九十几岁的人了,没精力了。’   “我心想,这是办不到的,但看着他颤抖的手,也不好说什么。他握着我的手有十几分钟,握着不放,这对我心理暗示太大了!“随后我翻看古籍,看到程朱理学的那个程颐说,中国易学有两套符号,一套是卦爻符号,一套是文字符号……我心一动。”   时逢亚运会,萧启宏骑车经过会场,看到会标设计者把北京的京字画成一个房子,觉得不对,并不是房子就代表京城。京字是示字中有个口,示的上两横‘二’是‘上’和‘天’的意思,下面的‘川’是日月星三光,示字是上天显示日月星三光的意思。口表示君王在传达上天的意思,君王说话的地方自然是京了,且君音通京……   萧启宏感到悲凉,全体中国人都不知道汉字的来由和昭示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