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访古》《外国散文两篇》 (一)网上课堂 1.本讲主要内容 (1)词语: 塞外 隐隐 苑囿 恩赐 沃野 跳板 遗址 绵亘 纵观 惊叹 民怨沸腾 烽火 墓葬 屯积 废弃 驿站 青红皂白 尘嚣 荫蔽 稀疏 禁锢 幽暗 肃穆 奢侈 滞留 悖谬 盎然 栖息 休憩 璀璨 扣人心弦 (2)借助课文有关语句,概括内容要点。 (3)把握课文内在联系,进行内容概括。 (4)理清文章思路。 (5)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6)学习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指导 (1)文学常识: ①作者简介: 翦伯赞,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湖南省桃源县人。北京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明史,并先后完成了《中国史纲》、《中国史论集》等。 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文学家。他的主要成就在文学传记和小说制作方面。主要作品有《三位大师》、《罗曼·罗兰》;小说《焦躁的心》、《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一颗心的沦亡》等等。 乔治·桑,法国女小说家。代表作品,小说《安蒂亚娜》、《木工小史》、《康素爱萝》、《莫普拉》、《安吉堡的磨工》、《小法岱特》等。 ②写作背景及课文导读: 《内蒙访古》是翦伯赞同志应乌兰夫同志邀请,于1961年7月23日至9月14日同历史学家范文澜、吕振羽同志一起访问内蒙古自治区之后写的一篇游记散文。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作者写于1928年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的一篇纪念性散文。 《冬天之美》乔治·桑晚年在田间生活中度过,一生大半在农村生活,常以抒情的笔调描绘大自然的绮丽风光,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本文娓娓而谈,如话家常,对乡村冬天之美的出色描绘,表现了高尚的精神追求。 (2)理清思路,概括文意: 《内蒙访古》一文不同于一般游记散文的写景抒情,而是以访古游记的形式,通过对地理环境,历史人物,事件和残存古迹的描写,记叙和评论。表达作者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的强烈愿望。 文章结构: “一段最古的长城” 这部分写访问内蒙古西部沿途所见大青山南北的景物,访问赵长城以及由此引起的联想。 第一层(1~2)出关后的所见所感。着重写从居庸关到呼和浩特的千里原野。 第二层(3~7)写大青山的地理条件、自然环境、战略地位及民族关系。 第三层(8~12)写游览赵长城,赞颂赵武灵王改革的英雄业绩。 “在大青山下” 这部分写寻访阴山一带汉代城堡和昭君墓,以及作者对城堡的修筑与昭君墓的看法。 第一层(1~9)写寻访汉代城堡,歌颂友好往来。 第二层(10~14)写游览昭君墓,颂和亲政策。 文章结构线索: 以游踪为线索来安排材料,但其中有一条暗线贯穿始终,就是加强民族团结的愿望。 《世间最美的坟墓》全文着眼于“朴素”二字,突出了坟墓的特点,更展示了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以及世人对他的无比景仰之情。 文章结构: 第一层 埋骨树下是托尔斯泰的愿望。 总述→介绍坟墓→树的来历→引出愿望。 第二层 朴素是坟墓的突出特点。 总述→朴素的坟墓→朴素震撼人心。 《冬天之美》作者以抒情的笔调描绘大自然的绮丽风光。对乡村冬天之美的出色描绘,表现了高尚的精神追求。 文章结构: 热爱乡村的冬天 第一层 写与都市比较表偏爱之情。 第二层 具体描绘乡村冬天之美。 (3)怎样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概括文章内容的要点,是阅读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 概括要点,首先要分清内容的主次,抓住主要内容。在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语句的基础之上。再抓住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抓住了主要内容,下一步就是概括,提炼概括的语句。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有现成的概括语句可以提取,只要按“提要”语言的要求适当改动一下就行了。 ②如果没有现成的概括的句子,但有概括性的词语,也可摘取词语组织句子。 例如:“从居庸关到呼和浩特大约有一千多里的路程,……简直要怀疑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河北平原”。 这段文字中,“肥沃的田野”就是概括性的词,“田野”是田地和原野,可以概括各种庄稼,也可以概括草原,这一段内容要点可以概括为“从居庸关到呼和浩特铁路两旁是广阔肥沃的田野”,也可以概括为“从居庸关到呼和浩特沿线是千里沃野”。这里没有“塞外”这个概念。因为长城以北地区都是“塞外”,“从居庸关到呼和浩特”在阴山以南,阴山以北的地貌就完全不同,如果概括成“塞外是广阔肥沃的田野”,就不够严密了。 ③没有现成的概括,需要自行概括。 如果作者的意思在文中没有明说,采用一些含蓄或暗示的语言表达,那就要仔细揣摩其中的含义,这样就能抓住概括的要点。 ④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A明确概括要点与归纳段意的区别。 归纳段意,有的可以用短语来表达,概括要点则不行,必须用句子来表达。因为句子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例如,“广阔和肥沃的塞外田野”“大青山两麓的自然环境”“历史上民族纷争的原因”“处在争夺焦点上的赵长城遗址”,这些用语作为段落大意是可以的,但不能算内容要点。内容要点要有内容,不但要概括“什么”,而且要概括“怎么样”,例如“大青山南北自然条件迥乎不同”,这才是概括要点。 归纳中心意思用语,不能算作概括要点。如归纳段意时所用的“记叙了……”、“描写了……”、“歌颂了……”等用语。例如“在大青山下”,如果概括成“作者记叙了由军事原因建筑起来的,随着军队撤退也就废弃了的汉城堡和被看成民族友好象征的,永远不会废弃的昭君墓”,那是段落大意。概括要点,应该说“赵城堡是由于军事原因建筑起来的,随着军队撤退也就废弃了”,“昭君墓被看成民族友好的象征,永远不会废弃”。 B要善于抓准话题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概括要点就有了指向。提出问题要抓准话题,抓准了话题,问题自然就出来了。例如:话题是“阴山南北的自然条件”,问题就是“阴山南北的自然条件怎么样”,内容要点就是“阴山南北的自然条件迥乎不同”,或“阴山北边是荒凉的高原,南北是狭长的平原”。 C从思路上分清内容的主次。 无论片断还是全文,注意思路?局开,就容易分清内容的主次。 如:“在大青山脚下……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前一句说的是古迹,是昭君墓,后一句并列的两点有主有次,讲墓是主要的,内容要点就是“昭君墓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D辨别并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包括文中的指示语、概括语、情态语、主旨句、过度句及标题用语。 E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筛选情态语,根据不同的文章体式,注意话题范围,理清思路,在这一基础上整体把握文章。还要了解作者和相关的背景。 3.例题精讲 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要点: 塔布土拉罕在呼和浩特市东北三十五里,大青山的南麓。古城作长方形,分内外两城,外城周围约三公里。在内城的地面是到处可以看到汉代的绳纹陶片。在内城的附近有五个大土堆,塔布土拉罕就是五个大土堆的意思。这五个大土堆,可能是五个的大封土墓,如果把这五个大封土墓打开,很有可能发现这个古城的历史档案。 解题及分析: 答案:可以概括为“呼和浩特附近的塔布土拉罕古城存有汉代陶片,附近五个大土堆可能有更多的文物。 分析:这段文字说了(1)地理位置(2)形状(3)城墙(4)文物(5)土堆,头绪繁多,要点是什么呢?即是汉代城堡遗址。要抓住时代特征去分析概括。 (二)网上能力训练 1.能力训练部分 A.基础性训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在游览赵长城时,作了一首诗,称颂赵武灵王,并且送了他一个英雄的称号。赵武灵王是无愧于英雄的称号的。大家知道,秦始皇以全国的人力物力仅仅连接原有的秦燕赵的长城并加以增补,就引起了民怨沸腾。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秦始皇面前就站着一个孟姜女,控诉这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甚至在解放以后,还有人把万里长城作为“炮弹”攻击秦始皇。而赵武灵王以小小的赵国,在当时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下,竟能完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国防工程而没有挨骂,不能不令人惊叹。 ①这一段文字谈了赵武灵王修筑长城又谈到了秦始皇修筑长城,哪一点是主要的?为什么? ②试概括这一段内容要点。 B.提高性训练题 阅读下面语段,概括内容要点。 愈是古远的时代,人类的活动愈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特别是那些还没有定居下来的骑马的游牧民族,更要依赖自然的恩赐,他们要自然供给他们丰富的水草。阴山南麓的沃野,正是内蒙西部水草最肥美的地方。正因为如此,任何游牧民族只要进入内蒙西部,就必须占据这个沃野。 内容要点概括为 。 C研究性习题 简要说说茨威格为什么认为托尔斯泰的坟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 2.能力训练题点拨与解答 A.基础性训练题: ①赵武灵王修筑长城这一点是主要的。因为这一段所在的那一部分,中心是“一段最古的长城”,即赵长城,说秦始皇长城只是用来反衬赵武灵王的成功。 ②赵武灵王修筑长城取得巨大成功,他无愧英雄的称号。 B.提高性训练题: 内容要点概括为“阴山南麓的沃野是游牧民族的必争之地”。(首先要分析这段内容的主次关系。关键要注意“正因如此”,注意前后的因果关系。前三句都是说明为什么任何游牧民族只要进入内蒙西部,就必须占据这个沃野,最后一句是结论,是中心句。抓住了主要内容还要考虑陈述的对象:应该以“任何游牧民族”为陈述对象呢?还是“这个沃野”,即阴山南麓的沃野?从上下文看应是“这个沃野”,为陈述对象。这样再归纳内容要点就较为容易了。) C.研究性习题: 托尔斯泰是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按照他的意愿安葬他的坟墓,竟然只是小小的长方形的土堆,朴素得不能再朴素了,这位伟人的人格比所有的伟人都崇高,他鄙弃名利,毫无虚荣心,正因为如此,他赢得了人们无比的敬仰,他那朴素的坟墓与绿树、鲜花合为一体,与大自然合为一体,是如此感人,令人肃然起敬,所以在茨威格看来,这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