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文学科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选出读音无误的一项( ) A.夜缒(zhuì)而出 逢(féng)孙 秦伯说(yuè) 共(gōng)其乏困 B.三饩(xì) 妻孥(nǔ) 絜(jié)其居 宸(chén)宇 C.朝(zhāo)服衣冠(guàn) 形貌昳(yì)丽 期(jī)年 时时而间(jiàn)进 D.盛气而揖(yī)之 大臣强(qiǎng)谏 色少(shāo)解 膏腴(yú)之地 2.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A.像 B.比得上 C.如果 D.你 (2)因人之力而敝亡,不仁( ) A.因为 B.凭借 C.依仗 D.把 (3)恣君之所使之( ) A.任凭 B.放纵 C.肆 、横 D.豪放不拘 (4)期年之后( ) A.满一年 B.约定 C.期望一年 D.预料 (5)王之蔽甚矣( ) A.遮盖 B.挡住 C.隐藏 D.受蒙蔽 3.从下面四项中找出意义相同的两个加点字: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C.虎兕出于柙,…是谁之过与 D.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4.下边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危险 颠簸 辅助 B.危害 仆倒 辅助 C.危险 仆倒 辅助的人 D.危害 颠簸 辅助的人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是寡人之过也 B.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 D.求!无乃尔是过与 6.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组(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必勿使反 7.选出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B.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秦伯素服郊次 8.选择与例句中加点词词性活用特点相同的一项: (1)闻寡人之耳者( ) A.将军身披坚执锐 B.焉用亡郑以陪邻 C.登东山而小鲁 D.失期,法皆斩 (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A.面山而居 B.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既东封郑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A.越国以鄙远 B.阙秦以利晋 C.渔人甚异之 D.春风不绿江南岸 9.选出停顿正确的一项( ) A.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B.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C.今齐/地方千里 D.有夏/言令长安君为质者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夫颛臾,昔者先五以为东蒙主.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11.下列句子与“忌不自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甚矣,汝之不惠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勾践说于国人 D.微斯人,吾谁与归 12.选出没有特殊句式的一项(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申之以孝悌之义 C.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D.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13.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1)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A.展示兵力,严阵以待,无能的人就望而止步。 B.有陈述能力的人,就让他担任官职,不能的,就应辞去。 C.陈列兵力,摆好阵势,无能的人就望而却步。 D.能施展才能,就担任官职;若不能胜任,就应辞去。 (2)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A.这是国家的臣属,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B.这是掌管国家祭祀的人,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C.这是国家的臣属,所以要攻打它。 D.这是掌管祭祀的人,所以要攻打它。 14.下面的句子内容与其作者出处都正确的是( ) A.吾长见关于大方之家—庄周—《庄子·逍遥游》 B.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孔丘—《孟子·颛臾》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孟轲—《孟子·梁惠王上》 D.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况—《荀子·劝学》 15.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为之辞。(痛恨)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丧)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同“智”) D.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鼓动翅膀) 二.填空、问答: 1.秦秋时期有 、 、 、 、 、五等爵位。 2.在古代,“王、君、寡人。执事、臣、子、老妇、媪、贱息”等均可用于称谓,其中属谦称的有 、 、 、 。 3.在古汉语里,“慢走”用 ,“走”用 ,“快走”用 ,“跑”用 。 4.父母之爱子, 。 5.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由此观之, 。 6.《季氏将伐颛臾》选自 ,主要记录 时期我国著名 家 及其 言行的书。 7.丘也闻 ,不患寡而患不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孟子》是记载_____时期思想家________言行的书。共_____篇,每篇分上下,是_______家经典之一。 9.《寡人之于国也》节选自《 》。本文具体体现了孟子的_______思想。 10.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王无罪岁,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 阅读下文,并判断选择下列各题: 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 也。”言圣贤大难得,疏阔如比。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手?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速向慕之也。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关雀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知已者。”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责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傥遭不世明达君子 傥:假如 B.所值名贤 值:价值 C.无友不知已者 友:结交 D.如入鲍鱼之肆 肆:店铺 (2)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疏阔如此 疏阔:远隔 B.傥遭不世明达君子 不世:不在世上 C.流离播越 播越:流亡 D.何况操履艺能 操履:操行 (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①长于戌马 ②是之谓矣( ) A.①在战争期成长 ②这样说的 B.①在战争期成长 ②指的就是这类事情 C.①擅长于打仗 ②指的就是这类事情 D.①擅长于打仗 ②这样说的 (4)颜、闵之徒,何可世得!( ) A.颜渊、闵子骞这类人,哪能每个朝代都有! B.颜渊、闵子骞的门徒,哪能每个朝代都有! C.颜渊、闵子骞的门徒,哪个朝代才能得到! D.颜渊、闵子骞这类人,哪个朝代才能得到! (5)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 A.只要优待我,就值得敬重 B.只要优厚对待我,就要充分重视 C.只要比我强,就要充分重视 D.只要比我强,就值得敬重 (6)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交友必须慎重 C.乱世出贤才 D.要与贤人交友 四.试题解答: (一)选择题: 1.D(A项中féng中应为páng;B项中nǔ应为nú;C项中guàn应为guān) 2.(1)C (2)C (3)A (4)A (5)D 3.A、C(A和C项的“是”均作“这”讲,B项的“是”为判断词,D项的“是”为正确) 4.C 5.D(A、B、C三项的“过”均为“过错”意,只有D项的“过”作责备讲。) 6.C(A项中的“共”通“供”,B项中的“阙”通“缺‘,D项中的”反“通”返“) 7.B(A项中“面“,名词做状语,C项中”美”为意动用法,“私”是形容词做动词,D项中的“素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穿着丧服。) 8.(1)B(例句中“闻”是使动用法,“使……听到”之意,A项中“坚”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C项中“小”是意动用法,D项中“法”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只有B项中的“亡”是使动用法。) (2)C(例句的“面”是名词作状语,A项中的“面”是名词活用为动词,B项中的“恚”是“愤怒、发怒”之意,D项的“封”是使动用法,只有C项中的“箕畚”是名词作状语。) (3)C(例句中的“美”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之意,A项中的“鄙”是名词的意动用法,B项中“利”为使动用法,D项中的“绿”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只有C项中的“异”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9.B(A项应在“为”后停顿,因为“以为”是一个词;C项应在“地”后停顿,因为“地方”在这里是两个词,是“土地方圆”之意,属古今异义;D项应在“言”后停顿,因为“复言”是一个词,联系紧密,不能分开。) 10.B(A项中的“养生”在句中是“供养活着的人”之义;C项中“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译为“把它当作”的意思;D项中的“可以”在句中是“可以用来”的意思,B项的“可以”和现代汉语意思一样。) 11.D(例句“忌不自信”,是宾语前置句,A项是主谓倒装句,B项是判断句,C项是状语后置句,只有D是宾语前置句) 12.C(A项为定语后置句,B项和D项都是介词结构后置) 13.(1)D (2)A 14.D(A项中出处应是,《庄子·秋水》;B项中的出处应是《论语·季氏》;C项的作者应是荀况,出处应是《荀子·劝学》D项正确) 15.B(“发”应解释为“打开粮仓济民”。) (二)填空、问答: 1.公、侯、伯、子、男 2.寡人、臣、老妇、贱息 3.步、行、趋、走 4.则为之讲深远 5.朝延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王之蔽甚矣 6.《论语》、春秋、思想、孔丘、弟子 7.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安 8.战国、孟轲、七、儒 9.孟子、梁惠王上、仁政 10.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知 11.斯天下之民至焉 (三)阅读: (1)B(值、遇到) (2)B(不世:世上少有) (3)B(长:成长);(“是之谓也”宾语前置) (4)A(亡:这些,这类);(何可:哪能) (5)D(优:好,强;足:值得) (6)C(A项可联系“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臭也“等句来理解,B项可联系“君子必慎交游焉”来理解,D项可联系“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但优于我,便足贵之”等句来理解。)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