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伊索寓言》 主讲人:范廉清 一.基础知识 (一)词语解释: 1.厌恨:憎厌反感。 2.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3.阅历:由经历得来的知识和经验。 4.信而好古:以相信的态度喜爱古代文化。 5.思慕:思念(自己敬仰的人)。 6.衰朽:衰老。 7.历程:经历的过程。 8.高超出世:好得超过人世的一般水平。 9.卖弄风雅:有意显示,炫耀诗文方面的才能。 10.上流社会:旧时指社会地位高的人群。 11.星象:指星体的明暗、位置等现象。 12.失足:比喻人的堕落或犯严重的错误。 13.坐井观天: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有限。 14.恼羞成怒:由于羞愧和恨恼而发怒。 15.娇小:娇嫩小巧。 16.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17.相安无事:相处没有冲突或争执,和平共处。 (二)伊索和《伊索寓言》简介: 伊索(Aisopos约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寓言作家。传说原为奴隶, 后获自由。善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遭杀害。 所编寓言陆续经后人加工,写成诗和散文,成为现行的 《伊索寓言》?其中《农夫和蛇》、《狼和小羊》等寓意深刻,常被引用。 (三)钱钟书:(1910-1999)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学术著作有《谈艺录》、《管锥编》、《宋诗选注》,小说有《围城》等。本文选自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二.学习指导 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质疑解难,即在阅读文章时能够提出疑难问题并自已去解决问题。本篇文章比较艰深,阅读时,自己质疑,以深入透彻理解本文文意。 (一)先整体把握《读〈伊索寓言〉》的文意: 问:《读〈伊索寓言〉》的主旨是什么? 答:本文列举了九个寓言故事,并且纠正了对这些故事的浅薄的见解。通过伊索寓言与现代社会的种种卑劣行径相比,证实了:“时代愈古,愈在前,它的历史愈短;时代愈在后,它积的阅历愈深,年令愈多”。“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 上述行文简言之:现代社会里有的人比寓言中的禽兽更狡猾恶劣。本文描绘了众生相。以此告诫人们:人事复杂,头脑不可简单幼稚, 我们要加深阅历,以免碰壁上当。 问:“没有老头子肯承认自己是衰朽顽固的,所以我们也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答:此句话有讽刺意味。应该说,现代社会,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比古代社会大大进步。但是,现代的阴暗面,显然比古代要复杂丑恶,以此为“进步”,是无自知之明之举。 (二)熟悉本文列举的伊索寓言故事,然后理解本文作者对每个故事的评论。 故事一:蝙蝠的故事. 问:人怎样施用蝙蝠的方法? 答:蝙蝠充兽充鸟,只是希望引为同类,无可厚非,而人反用蝙蝠方法,其具体表现是:在鸟中充兽,在兽中充鸟;向武人弄风雅,向文人装英雄;于上流社会是穷平民,在平民中,是屈尊的文化人。 这里讽刺了在不同场合,使出不同“资本”,傲视别人,自以为高人一等,博取廉价的名声的人。 故事二:蚂蚁和促织的故事. 问:“生前养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是指什么? 答:揭示了有些人不去帮助那些生前生活无着者。却又恃靠无力生活的人死后去赢利,应该说,这些人高雅地损伤他人的人格,也廉价地拍卖了自己的人格。 故事三:狗和影子的故事. 问:为什么“有些东西最好不要对镜自照”? 答:“镜子”指他人的批评。有些人听不得批评,反而打击报复。作者说:“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有用”,可见对屁股摸不得的“老虎”,可不予理睬。 故事四:天文家的故事. 问:“就是下去以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含义是什么? 答:“上”,“下”指官职的高低,权势的大小,这里指一些人下野以后仍心不甘,还寻找种种借口,试图再向上爬,这种人即使死灰复燃, 仍会有再“落井”的可能。 故事五:乌鸦的故事. 问:“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是什么方法? 答:乌鸦遮羞方法是拔掉孔雀、天鹅身上的羽毛,大家彼此彼此,没有区别。在人间,常有自己得不到,你也别得到的心理,常有自己不好,别人也别想好,谁比自己好,就打击谁的行为。 故事六:牛跟蛙的故事. 问:怎样理解“我们每一种缺陷都有补偿”?为什么“彼此各得其所,还当然不会相安无事。”? 答:所谓“补偿”即“吝啬说是经济,愚蠢说是诚实……”把缺陷说成长处,在自我美化中求得补偿。 在彼此的矛盾冲突中,无自责,不相让,都认为自己有理,缺点也视为长处,倒是“各得其所”,但彼此“当然不会相安无事”了。 故事七: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 问:“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是何意思? 答:“大”与“小”形成鲜明对比,人世间常存在着越有钱越吝啬等这样的越有所得,越不满足现象,贪得无厌的人营求暴利,非尽丧其所有不止,其结果可悲。 故事八:狐狸和葡萄的故事. 问:怎样理解“诉苦经可以免得旁人来分甜头”? 答:狐狸的酸葡萄主义一般指吃不到葡萄便说葡萄酸,是怕别人来分甜头,企图独享其利。也有如下情况:别人嫉妒,设法加害而只得诉苦以使别人心理平衡。 故事九:驴子跟狼的故事. 问:为什么说“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 答:此处“医生”非指治病救人者,系指豺狼变狡猾了,披上人皮,以行医为幌子却去吃人,揭露了以伪善面目去干坏事的行径。 三.网上能力训练题 提高性训练题 阅读下列短文后,回答文后问题: (一)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 平常我们谈论较多的只是作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而对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爱因斯坦则较少提到,尤其是对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几乎根本没有触及、发掘。这不论对美学界、科学界和教育界认识爱因斯坦,都是一大憾事。 在所有的艺术中,爱因斯坦最推崇西方古典音乐,对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他尤其酷爱。有一次,有人问他对巴赫有何见解,爱因斯坦则回答说,关于巴赫的作品和生平,我们只有聆听它、演奏它,敬他、爱他,而不要发什么议论。 最意味深长的动人的情景是,他常常同普朗克在一起演奏贝多芬的作品。弹钢琴者是量子论的创始人普朗克,演奏小提琴的,则是相对论的创始人爱因斯坦。量子论和相对论共同构成本世纪物理学科的两大支柱。在科学上面他们共同描绘了物理学的一幅优美壮丽的图景,在音乐艺术中,他们同样能奏出扣人心弦的和声。 除音乐外,爱因斯坦还推崇文学。他热爱莎士比亚、歌德、海涅、陀斯妥耶夫斯基和萧伯纳的作品。在青年时代,他常常同友人在一起朗诵海涅的《哈尔茨山游记》。大家知道,高斯是十八、十九世纪的德国伟大的数学家,可是在爱因斯坦的心中,陀斯妥耶夫斯基比高斯更重要:“陀斯妥耶夫斯基给予我的东西比任何科学家给予我的都要多,比高斯还多!” 这是因为他深深地懂得它们的理论价值。爱因斯坦认为,文学艺术的最大价值就在于他们能够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他确信:“个人的生命只有当它用来使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生活得更高尚、更优美时才有意义。”而大艺术家在这方面的作用往往要胜过科学。 在他的心目中,艺术和科学之所以具有永久的魅力,并不是因为他们是两个闪闪发光、可以放在口袋里永远占有的金币,而是两个无限的、永远没有终点的世界。从事艺术、科学的最大乐趣不是占有,而是不断地追求。 这些见解无疑充分表达了爱因斯坦同艺术之所以有密切关系的深厚根源。的确,科学和艺术是相互补充的。前者能满足我们的理性追求,后者能满足我们的感情渴望。 在爱因斯坦来看,科学和艺术之所以值得追求,还因为它们体现了一种绝对的和谐的美。“三角形的三个高交于一点”,这一几何命题就具有高超的逻辑美,它在人们心目中所激起的美感同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在人们心目中所激起的美感是相通,等价的。真正追求科学美的人,往往也会极力推崇艺术的美。正因为这样,爱因斯坦才经常把科学伟大成就比做是“思想领域中最高的音乐神韵”,把美国著名实验物理学家迈克尔逊称之为“艺术家”。 在爱因斯坦看来,科学和艺术之所以是相通的,还在于两者都要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心理背景。倘若没有诗人般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怎能以惊人的洞察力阐明相对论的原理?他自己就一再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音乐和文学诚然不会直接教你如何去解微分方程,但是却能拓展你的文化背景,丰富你的想象力,提高你的审美感和精神境界,从而有助于你成为爱因斯坦。 1.第三段叙述了爱因斯坦和普朗克共同演奏的意味深长的动人情景,“意味深长”的实际上的意思是什么? □□□□□□□□□□□□□□□□□□□□□□□□□(不超过25字) 2.爱因斯坦高度评价作为艺术家的巴赫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原因是什么? □□□□□□□□□□□□□□□□□□□□□□□□□□□□□□□□□□□□□□□□□□□□□(不超过45个字) 3.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其理由是什么?(不超过50个字) □□□□□□□□□□□□□□□□□□□□□□□□□□□□□□□□□□□□□□□□□□□□□□□□□□ 4.爱因斯坦执着地追求艺术,源于他对科学和艺术辩证关系的深刻的理解。综观全文,这个深刻的理解包括哪些内容,试作简要说明。 □□□□□□□□□□□□□□□□□□□□□□□□□(不超过25字) 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 A.爱因斯坦最推崇西方古典音乐,是因为音乐对他的科学创见和思想闪光,往往起了催化作用。 B.追求科学美的人,往往也极力推崇艺术美,必然像爱因斯坦和普朗克那样酷爱音乐、酷爱文学。 C.艺术创造和科学研究工作在起源上尽管不同,可是被共同的目标联系着。这就是要表述生活的美。 D.爱因斯坦不仅强调了科学研究中需要“想象力”,尤其强调了艺术创造中的“想象力”对科学创造的激发作用。 E.要成为有创见的科学家,他们不仅需要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还必须要有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 (二)读《拉奥孔》 《拉奥孔》所讲的画,主要指故事画。一幅画只能画出故事的一场情景,所以莱辛认为画家应当挑选整个“动作”里最耐人寻味的想象的那“片刻”,千万别画故事,“顶点”的情景,因为一达顶点,情事的演展已到尽头,不能再“生发”;那个“片刻”仿佛女人“怀着身孕”,它包含从前种种,蕴蓄以后种种。黑格尔也说,绘画不比诗歌,不能表达整个事件或情节的发展步骤,只能抓住一个“片刻”,因此该挑选那集中前因和后果在一点里的景象,譬如画打仗,就得画□□□□□的片刻。 十九世纪初斯英国木刻家比逸克,常用一个富于含意的情节来表达整个故事,暗示即将发生的悲剧。《四足动物通史》里有他一幅插图;草地上一个保姆在和一个男人依偎谈情;她管领的才能行走的小娃娃正使劲拉一匹小马的尾巴,那马回头怒目,举起后蹄;那娃子的妈满面惊惶,急急从门里跑出,但显然来不及了。这幅画假如给莱辛黑格尔看见,准会博得他们嘉许的。 诗文里的描述是继续进展的,可以把整个“动物”原原本本、有头有尾地传达出来,不象绘画只限于事物同时并列的一片场画;但是它有时偏偏见首不见尾,紧临顶点,就收场落幕,让读者得之言外。换句话说,“富于包孕的片刻”那个原则,在文学艺术里同样可以适用。但丁《神曲》里弗朗契斯卡回忆自己和保罗惨痛的恋爱史,她说和他同读传奇,渐渐彼此有情,后来读到那必然的结局含而不露。这和黑格尔所举打仗的例子性质上完全符合,都是事势必然而事迹未著,事态已经成熟而事变正待发生。《水浒》第七回林冲充军,一路受尽折磨,进了野猪林,薛霸把他捆在树上,举起水火棍劈将来,“究竟林冲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符合“富于包孕的片刻道理”。野猪林的场面构成了一幅绝好的故事画:一个缚在树上,一个举棍欲打,一人旁观,而树后一个雄伟的和尚挥杖冲出,好些“绣像”本《水浒》里也正是那样画的。这和《四足动物通史》插图等一脉相通,都描摩了顶点前危机即发的刹那。 1.第一段空格里应填哪一项?( ) A.胜负难分而战斗方酣 B. 胜负可分而战斗尚酣 C.胜负已分而追亡逐北 D. 战斗结束而清理战场 2.“仿佛女人怀着身孕”这个比喻的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举出但丁《神曲》和《水浒》的例子,说明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从文中找出本文作者解释“富于包孕的片刻”的三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寻思与创作 寻思是作文的第一步重要工作,思有思路,思路有畅通时也有敝塞时。大约要思路畅通,须是精力弥满,脑筋清醒,再加上风日清和,窗明几净,临时没有外扰败兴,杂念萦怀。这时候静坐凝思,新意自会像泉水涌现,一新意酿成另一新意;如是辗转生发,写作便成了人生一件最大的乐事。一般“意兴淋漓”的文章大半都是如此做成。提笔作文时最好能选择这种境界,并且能创造这种境界。不过这是理想,有时这种境界不容易得到,有时虽然条件具备,文思仍然蔽塞。在蔽塞时,我们是否就应放下呢?抽象的理论姑且丢开,只就许多著名的作家的经验来看,苦思也有苦思的收获。唐人有“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传说,李白讥诮杜甫说:“借问近来太瘦生,总为从来作诗苦”,李长吉的母亲说:“呕心肝乃尔”。佛洛伯有一封信扎,写他著书的艰难说:“我今天弄得头昏脑晕。灰心丧气,我做了四个钟头,没有做出一句来,今天整天没有写成一行,虽然涂去了一百行,这工作真难!艺术啊,你是什么恶魔?为什么要这样咀嚼我们心血?”但是他们的成就就未始不从这种艰苦奋斗得来。元遗山《与张仲杰论文诗》说:“文章出苦心,谁以苦心为?”大作家看重“苦心”,于此可见。就我个人所能看到的来说,苦心从不会白费的。思路太畅时,我们信笔直书,少控制,常易流于浮滑;苦思才能拔或茧抽丝,鞭辟入里,处处从深一层着想,才能沉着委婉。苦思在当时或许无所谓,但是在潜意识中它的工作仍在酝酿,到成熟时可以“一旦豁然贯通”。普遍所谓“灵感”大半都先经苦思的准备,到了适当的时机便突然涌现。难关可以打通,平路便可驰骋自如。苦思破难关的努力,经过一番苦思的训练之后,手腕便逐渐娴熟,思路便不易落平凡。纵遇极难驾御的情境也可以手挥目送,行所无事。大抵文章的畅适境界有两种,有生来即畅适者,有经过艰苦经营而后畅适者。就已成功的作品看,好像都很平易,其实这中间分别很大,入手即平易者难免浮浅,由困难中获得平易者大半深刻耐人寻味,这是铅锡与百炼精钢的分别;也是袁简斋与淘渊明的分别。王介甫所说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如艰辛”,是文章的胜境。 1.在“如是辗转生发,写作便成了人生一件最大的乐事”一句中,“辗转生发”指的是什么意思? “辗转生发”指的是(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有时虽然条件具备,文思仍然敝塞”一句中有两个“条件”,分别是什么? “条件”是:①□□□□□□□□□□(不超过10个字) ②□□□□□□□□□□(不超过10个字) 3.文中说“苦思也有苦思的收获”,根据原文的意思所谈到的“收获”有三点。请分别指出作者从什么角度谈,各点“收获”的内容分别又是什么?(每一点填入横线的文字不得超过25个字) 第一点从__________角度谈,其“收获”是_____________; 第二点从__________角度谈,其“收获”是_____________; 第三点从__________角度谈,其“收获”是_____________; 4.文中结尾说“这中铅锡与百炼精钢的分别”。这“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巩固提高 (一)联系《读〈伊索寓言〉》一文,比较阅读下面的三则寓言,分别说说它们各自的寓意是什么? 1.《大鸦与狐狸》(伊索) “大鸦抢到一块肉,落在大树上。狐狸看见了,想得到那块肉,便站在树下,夸大鸦高大、漂亮,说他最适于作鸟类的王,要是他能发出声音,那就毫无疑问了。大鸦想表明他能发出声音,便放开肉。大叫起来。狐狸跑上去抢到那块肉,说道,‘喂,大鸦,假如你有头脑,你作鸟类的王就没有问题了。’” 这个故事适用于愚蠢的人。 2.《乌鸦与狐狸》(拉封丹) 乌鸦老板高高地栖在一棵树上, 嘴里叼着一块干酪, 狐狸师傅被香味吸引过来, 对他说了大概是这一类的话, “喂,你好,乌鸦先生, 你是多么漂亮,我觉得你真美得出奇! 我可不会来假的,要是你的歌声 也像你的羽毛那样令人着迷, 那你就是林中群鸟之王了。” 听了这话,乌鸦真是得意忘形, 为了显示一下他美妙的歌喉, 他张开大嘴,一下子就丢落了他的食品, 狐狸抓住了干酪就说:“我的好先生, 你要记住:所有阿谀奉承的人 都是靠爱吹捧的人过日子的。 我敢断定这个教训就值一块干酪。” 乌鸦满面羞惭,实在窘得很, 他赌咒发誓,说今后不再上当受骗, 可惜就是晚了点。 3.《乌鸦与狐狸》(莱辛) “一只乌鸦用爪抓起一块涂过毒药的肉飞走了,这块肉原是一个发怒的园丁为了毒死他邻居的猫而抛在地上的。 正当它停在一棵老槲树上想吃这块肉时,一只过路的 狐狸向它喊道:“请接受我的祝福,丘比特的鸟!’---‘你把我看做谁?’乌鸦问道。---‘我把你看做谁?’狐狸反问,‘难道你不是那只奉宙斯之命天天到这棵槲树上来为我这可怜的动物馈赠食物的强壮的鹰吗?可你为什么乔装成这副样子?在你那无往不胜的爪子里,我不是看到了上帝通过你赐予我的赠品吗?’ 乌鸦不胜惊讶,但暗中却也高兴自己被看成一只鹰。它想:‘我不必指出狐狸的错误。’——它大方而又糊涂地把它的脏物抛给了狐狸,然后骄傲地飞走了。 狐狸笑着叼起了肉,带着一种邪恶的快感咀嚼起来。可不久这种快感变成了一种剧烈的痛苦;毒药发作了,它僵直地躺在那里。 该诅咒的谄媚者,愿你们除了毒药什么也不赞美!” 五、自我反馈 提高性训练题 能力训练题点拔与解答: (一) 1.他们在科学和艺术关系问题上看法相似。 2.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品(或:文学艺术作品或文艺作品)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因而大艺术家在这方面的作用往往要超过科学家。 3.(从认识上说)二者都是没有终点的世界,都需要不断的追求(从创作上说)二者都是以丰富的想象力为背景的。 4. ①科学和艺术是相互补充的。②科学和艺术是和谐统一的。 5.B、C (二) 1.B 2. 绘画描绘的片刻必须富于包孕性,它包含从前种种,蕴蓄以后种种,最耐人寻味和想象。 3.“富于包孕的片刻”的原则在文学艺术里同样可以适用。 4. (1)见首不见尾,紧临顶点就收场落幕,让读者得之言外。 (2)在面临男女两情相悦的顶点时,把话切断,那必然的结果含而不露。 (3)事势必然而事迹未著,事态已成熟而事变正待发生。 (4)描摩了顶点前危机即发的刹那。 (三) 1.一种新意酿成另一种新意。 2.(1)精力弥满、脑力清醒(2)环境幽雅,无外扰杂念。 3. 第一点从著名作家创作经验角度谈,其收获是文章由艰苦奋斗得来。第二点从个人创作角度谈,其收获是苦思能鞭辟入里,沉着委婉。第三点从创作规律角度谈,其收获是苦思能产生灵感。 4.指入手即平易与由困难中获得平易的分别。 四.巩固提高 (一) 1.第一则寓言,是告诫人们:轻信阿谀奉承,是会吃亏,是愚蠢的,此寓言揭示了人性中的轻信,拍马的弱点。 2.第二则寓言,正如卢梭在《爱弥尔》中说的,这则寓言“不是教训他们怎样把自己的奶酪紧紧地含在嘴里,而是教他们怎样想办法把别人嘴里的奶酪骗出来”,“教人卑鄙奉承”,“喜欢为非作恶,以便从别人的缺点中得到好处。” 3.第三则寓言,此乌鸦有自知之明,知道狐狸的谄媚是“错误”。此寓言可能唤醒被谄媚者的自知之明,并能让拍马者明白谄媚是一剂毒药,最后将毒害到自己。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