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沁园春 长沙》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学习鉴赏中国新诗。选编的4首中国诗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这4首诗的主题,可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沁园春·长沙》中的革命豪情,《雨巷》中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教学中无一例外都需要通过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和对诗歌饱蘸情感文字的理解去体悟诗歌中所抒发的不同思想情感。 在鉴赏诗歌情感的同时要注意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象是诗歌鉴赏的一个主要考点,也是分析作者情感的一个重要载体,所以在本单元中应该让学生明确“意象”的概念,以及学会通过意象去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 教学目标: 有感情的朗诵课文,进而能背诵、默写。 理解“意象”的概念并能通过品味意象来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 结合本诗创作背景来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学会“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导入课文→词的相关知识回顾→作者及创作背景了解→学生自读体验→教师范读→学生有感情诵读(集体读、学生代表读,多种方式诵读)→问题探究(研读上阕)→问题探究(研读下阕)→课外拓展→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导入:在这个秋风送爽、瓜果飘香的金秋时节同学们带着累累硕果踏进了高中的校门,秋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同时也是一个容易引人忧愁的季节,自古就有“伤春悲秋”,“自古逢秋悲寂寥”之说,古诗词中描写秋天的景物时大多都赋予了秋“萧瑟”、“凄凉”之感,把秋与“悲”、“愁”相联系。比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长沙秋景的词作,这首著名的词作出自伟大领袖毛泽东之手,看看这首词和往昔诗人所写的秋有什么不同之处。(板书: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二、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一看课文的标题我们就知道这篇课文的体裁是什么?——词 词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特殊文学体裁,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代。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它原本是配合宴乐曲调而填写的歌词,所以词的创作不教写词而叫填词。词有词牌,词牌是填词用的曲调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词牌与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有些词在词牌下另有标题或小序,表明主题或写作缘由。如本词的长沙级是小标题。   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词的流派分为豪放派、婉约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风格。豪放派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三、介绍作者生平及其著作和写作此诗的社会背景 毛泽东,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写作此诗的背景:?一九二五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革命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也遍及十几个省,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正风起云涌地开展着。这时候,一方面是工农革命运动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那么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进步,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面的力量,这些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一九二五年二月他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八月从韶山到长沙,九月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 四、学生自由诵读课文(诵读过程中参照注释扫清字音障碍,了解词的大概内容) 鉴赏诗歌、词的方法很多,但很重要的一种就是诵读,诗、词非常讲究节奏、韵律的,古时,诗词是可以演唱的,所以,我们在学习诗、词时要放声的,有感情的诵读才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才能在诵读中与诗人产生共鸣。 五、教师范读(学生订正字音、把握正确的诵读节奏、韵律和风格) 六、学生以多种方式有感情的诵读。 七、问题探究(研读上阕) ★诵读本词前三句,思考前三句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从开始到橘子洲头,交待了人物、时间、地点。“寒秋”即为深秋。作者站在橘子洲头,为下面的写景奠定了一个非常广阔的背景。(我们一起来看下面写景的句子) ★哪几句是写景的句子?由哪一个字统领?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这些景象?作者在描绘这幅湘江秋景图时运用了哪些意象? 明确: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群山上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 漫江碧透——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 看 百舸争流——无数船只争相行驶。 湘江秋景图 鹰击长空——雄鹰在天空中展翅高飞 鱼翔浅底——鱼儿在江水中轻快的畅游。 万类霜天竞自由——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机勃勃的自由舒展,蓬勃生长。 被层林染红的万山,碧透的江水,争流的百舸,搏击长空的雄鹰,畅游水底的鱼儿 ★这些景象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 明确:生机蓬勃,富有活力。(而以往诗人笔下的寒秋的特点是:萧瑟、凄凉、悲怆的) 同是描写深秋时节的景象,为什么同一般得诗词悲秋风格有所不同? 明确:这与作者当时的心情有关,1925年,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作者对未来充满豪情壮志。越是写山河的壮丽,越是感到这样的壮丽山河应该由人民来主宰。于是接下来发出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感慨与疑问。作者写壮景,抒豪情,情景交融。 在这幅湘江秋景图中不仅景美,语言更美,你认为哪几个动词用的传神?好在哪里?、 明确:“染”、“击”、“翔”。“染”字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层林仿佛被人工染红一般,红色也正代表着革命的颜色。“击”字改成飞子好不好?不好,击字写出了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有力之势。鱼一般是游在水底的,这里怎么说翔呢?主要是写出了鱼在清澈的水底畅快的欢游,身姿轻盈。(注意:在炼字时,回答哪个字用得好,主要是回答这个字在描绘画面时所起到的作用。) 研读下阕 ★首先让同学们读一下下阕。下阕与上阕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一个“忆”字统领下文,作者触景生情,由活泼壮阔的湘江秋景图回忆了什么呢? 明确:昔日之游,忆过去峥嵘岁月。 那么,与作者一起在长沙创造峥嵘岁月的是一群怎样的同学呢?(先从词中找出描写同学形象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明确:“风华正茂”——青春年少,才华横溢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 “粪土当年万户侯”——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一句与上阕的哪句相照应? 明确: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相照应,一问一答,前后呼应。上阕末尾提出这么壮丽的大好河山的盛衰荣辱由谁来主宰,虽然下阕中没有直接回答,但这气魄宏大的一句,已经说明那些争相竞发的“百舸”也就是那个时代逐鹿中原,充满野心想要主宰国家命运的各个集团都将败在这一群风华正茂的革命者手上。毛泽东的青年时代就有如此的鸿鹄大志,革命气概何其大也! ★归纳一下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本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课外拓展:1925年的毛泽东刚刚三十多岁,而与他的同学一起到长沙学习时才不到二十岁,毛泽东就开始树立了要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那个年代像毛泽东这样的青年不仅毛泽东一个,都有哪些大家认识的呢?周恩来,鲁迅等等,这些以天下苍生安危、国家富强为己任的同志无一不成为那个年代青年人的偶像。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偶像,我相信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偶像,不管你心目中的偶像是谁,他或她总有吸引你的理由,让你崇拜的地方,而确立偶像的原则一定不能忽略的是这个偶像都应该给你正面的鼓励,课后请同学们用三——五百字的字数介绍一下心中的偶像,并写明你崇拜他或她的理由。  作业:有感情的背诵并默写全词。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