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阿房宫赋   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了解杜牧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学习本文描写、议论与铺排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作者忧国忧民、匡时济世的情怀。  1.连线作者 杜牧(803—853),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出身高门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故人称“杜樊川”。 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弊,诗歌语言流利而又清新,气势豪放而又情致婉约。著有《樊川文集》。 2.探寻背景 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藩镇跋扈,吐蕃、南诏、回纥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针对这种形势,杜牧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国强兵,因而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丧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本文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借古讽今,杜牧时年23岁。  1.识字注音 (1)重点字 骊山(  )  妃嫔(  )   媵嫱(  ) 摽掠(  ) 逦迤(  ) 不霁何虹(  ) 辘辘(  ) 参差(  ) 直栏横槛(  ) 椒兰(  ) 廊腰缦回(  ) 锱铢(  ) 珠砾(  ) 鼎铛玉石(  ) (2)多音字    2.辨字组词 (1)    (2) (3) (4) (5) 3.一词多义 一 使 爱 之 焉 4.词类活用 骊山北构而西折(      ) 廊腰缦回(      )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 辇来于秦(      ) 朝歌夜弦(      ) 明星荧荧(      ) 燕、赵之收藏(      ) 鼎铛玉石(      )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5.古今异义 (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 (2)韩、魏之经营(      ) (3)齐、楚之精英(      ) (4)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6.特殊句式 (1)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 (2)戍卒叫,函谷举(      ) (3)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7.熟语积累 (1)鼎铛玉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锱铢必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敢怒而不敢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句填空 (1)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歌台暖响,____________;舞殿冷袖,____________。 (4)戍卒叫,函谷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根据内容,文章可分为几大部分?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结合“赋”的特点)? 2.文章中的第三段与第四段能否对调?为什么?  在预习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你在听课时加以关注?请在下列表格中做个备忘吧!  我的学困点 我的学疑点     答案: 基础导练 1.(1)lí pín yìnɡ piāo lǐ yǐ jì lù cēn jiàn jiāo màn zī lì chēnɡ (2)luò/luō/lào/là jìn/jǐn zhǎng/zhàng 2.(1)妃嫔/摈弃/缤纷/槟榔 (2)摽掠/剽窃/鱼鳔/膘肥体壮 (3)如椽大笔/缘木求鱼/掾吏/不容置喙 (4)砾石/矍铄/闪烁 (5)锱铢必较/辎重/缁衣 3.动词,统一/数词,一/副词,一旦/副词,全,都/形容词,专一 动词,让/连词,假使/动词,派遣/名词,使者 动词,喜爱/动词,爱护/动词,吝惜 动词,到……去/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不译/代词,他/宾语前置的标志词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助词,不译/副词,哪里/副词,怎么/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4.名词作状语,北,向北;西,向西 名词作状语,像丝绸一样 名词活用作动词,出现龙 名词活用作动词,出现虹 名词作状语,乘辇 名词活用作动词,弹琴 名词作状语,像明星一样 动词活用作名词,收藏的珠玉珍宝 名词活用作动词,鼎,把宝鼎当作……;玉,把美玉当作…… 名词活用作动词,灭族,杀尽 名词活用作动词,借鉴 5.(1)古义:宫室群参差分布,彼此回环掩抱,飞檐交错连接。今义:比喻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2)古义: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今义:①动词,筹划并管理;②动词,泛指计划和组织。(3)古义: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今义:出类拔萃的人。(4)古义:可惜。今义:①动词,怜悯;②形容词,值得怜悯;③形容词,(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6.(1)介宾结构后置句 (2)被动句 (3)判断句 7.(1)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当作石头。形容生活极端奢侈。(2)形容对很少的钱都很计较,非常吝啬。(3)指心里虽然气愤恼怒,但畏于威势,而不敢用言语表达出来。 8.(1)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2)复道行空 不霁何虹 (3)春光融融 风雨凄凄 (4)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5)秦人不暇自哀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要点导读 1.提示:文章可分两大部分:第一、二段为第一部分,第三、四段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是叙事,第二部分是议论。“赋”的特点在于“体物写志”,即铺叙事情,抒发情志。因此说,两部分之间是铺事与写志的关系。铺事是写志的基础,写志是铺事的目的。 2.提示:两段之间不可对调。第三段的感慨是从第一、二段宫殿的奢华与人民的贫困对比中引申出来的。第四段的议论则穿透了历代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表面现象,直逼其压迫人民、掠夺人民的政权本质。“眼光”更深远,将一千年前的“史实”与一千年后的“现实”联系起来,生发成一条规律。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2.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他强调思想内容的重要性,认为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3.这篇文章的结构具有怎样的特点?  阿房宫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是秦始皇在渭南营造的宫殿,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去世,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这仅仅是他暴政的一部分。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秦始皇毕竟是历史上统一中国的第一人,他的千秋功过历代都有人评说,你怎么评价秦始皇呢?试着表达你的观点。  1.想象、比喻、夸张等手法的运用。 阿房宫毁于战火,其形制如何,早已无人能够说清。杜牧根据有关资料艺术地再造了阿房宫,通篇运用了奇特的想象。这些奇特的想象不但不给人以造作之感,反而能带着人沿着他开辟的路径走下去,在头脑中活现出当年这座宫殿的盛况。这种效果的取得和本文运用生动的比喻、大胆的夸张有直接关系。如“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一段即出于想象,既运用比喻,又运用夸张,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描写、铺排与议论相结合。 文章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前面的描写是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的。但是,无论是描写,还是议论,都采用了大量的铺排手法,叙事言情,极尽其致,气势夺人,令人耳目一新。如第3段对秦人奢侈的议论,一口气用了六个排比句。 3.骈句散行,错落有致。 本文发挥了骈文的某些长处,如铺排、对偶、押韵等,但也大量使用单句散行,以增强表现力。如在用了“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六个四字短句后,紧接以“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一个散行的长句。这样,句子整散结合,长短不拘,节奏鲜明,更富有表现力。  导练目标 无论是描写还是议论,本文都采用了大量的铺排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较富有感染力。请你以“自信”为中心,运用排比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话题集锦 (1)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其意揭示了铺张浪费的实质和危害。自古以来,奢靡浮华带来灭顶之灾的例子不胜枚举。秦朝的灭亡便是很好的一例。秦朝,一个曾经称霸天下的王朝;秦王,一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君王,在纷乱复杂的战乱年代,灭六国、亡诸侯,所向披靡,无往不胜。然而成功之后的秦朝,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收宫女,建宫殿,奢靡浮华,极度铺张。一座美轮美奂、富丽堂皇的阿房宫,以前所未有的豪华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耀眼的建筑。占地面积之广、建筑规模之大、结构布局之精,令人叹为观止。也正是这座宫殿断送了秦朝的大好前程,成了埋葬这个王朝的坟墓。与其说农民起义导致了秦朝的衰亡,倒不如说是“奢华”将秦朝推向了深渊。“成由勤俭败由奢”,此言得矣。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题中。 (2)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生活难以为继,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了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题中。 佳作片段 俭朴,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800年前,司马光以亲切的笔调写下了《训俭示康》,告诫其子司马康要“以俭素为美”,不要“以奢靡为荣”。敬爱的周总理规定自己的主食要吃三分之一的粗食,一双布鞋底磨穿了三次,还要缝起再穿,牙刷只剩下一半毛,还继续使用,连用的毛巾也补上补丁。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正是这无数事实,证明了“俭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美德;正是无数人的经历,赋予了它丰富而深刻的意义。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如果想有所作为,就绝不能竭尽心力去装点自己的生活,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的目标,而必须把勤俭朴素作为自己道德的准则,并且身体力行。而奢侈往往是一条绳索,只要被它束缚,就很难再迈步向前。   提示:用最精练的语言把你当堂掌握的核心知识的精华部分和基本技能的要领部分写下来并进行识记。  知识精华 技能要领     答案: 问题导学 1.提示:课文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的: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多。写建筑,课文先展开广阔而高峻的全貌,进而细绘宫中楼、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加倍渲染;写珍宝,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淋漓尽致,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然而铺陈阿房宫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珍宝富,并非作者作赋的目的。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文章前面所进行的动人描绘乃是为后面的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提示:第一段铺陈阿房宫的宏伟壮丽。第二段叙写宫中美女之众,珍宝之多。第三段夹叙夹议,点明:正是由于秦朝统治者骄奢淫逸、滥用民力,致使农民起义,一举亡秦。第四段转入议论,进一步指出:六国衰亡,秦朝覆灭,其根本原因都在于统治者不能爱民。言简意赅,暗寓讽谏之意,含蓄地告诫“后人”,如不以历史为鉴,还会重蹈覆辙。 由此可见,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用以警诫“后人”是全文的主旨。联系杜牧自己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所说的“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以看出这“后人”指的应是当时的最高统治者。 3.提示:文章的结构十分严谨、巧妙。先写阿房宫的排场建筑及如云美女,暗示着秦统治者的荒淫和奢侈以及结局。再写秦的纷奢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衬托出火山即将爆发的形势。最后写秦不以六国为鉴,终于自食其果;那么当世的统治者如不以秦为戒,又会有什么结果呢?环环相扣,真可谓“笔所未到气已吞”! 自主探究 观点:秦始皇有功有过,但功大于过。因为他毕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创立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并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虽然他推行暴政,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样的过错和他的贡献比起来,实在微不足道。 技法导练 创意激活 要注意中心突出,内容具体可感,句式结构相同或相似,整齐中要有变化。 范例展示 自信是什么?自信是诸葛亮空城之上,面对百万之众时镇定的笑容;是毛泽东运筹帷幄指挥三大战役时坚定的目光;是女排姑娘们夺冠时猛然起跳果断的一扣。自信,是胆怯时内心热流的涌动,是不管成败荣辱都毫不在乎的果决,是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环境都不怀疑的坚定。自信,能稀释胆怯,融化尴尬;自信,能让你在遭遇挫折时昂起头,失败后挺起胸。敢于创新的总是自信者,取得成功的也是自信者。 素材积淀 话题集锦: (1)自大与自毁、最大的敌人、勤俭与奢华、攻取与守成 (2)节俭、俭与奢、美德、学会生活、规划人生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