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这是一堂关于介绍文化问题的基础知识课。在这一课中,学生在探究中感悟到文化的来源,日常生活中各种形式的文化体现 从而明确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为下一框体的学习打下基础。 2.解析:根据学生以往的、浅显而简单的文化生活体验,在学习这一节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本框下设三目,第一目情景导入:文化“万花筒”;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悟文化;第二目情景分析:文化是什么;让学生在探究中明确文化的内涵;第三目情景回归:文化的力量。在前两目的基础上,感悟文化的巨大作用。 二、目标及其解析 目标: (1)文化的内涵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作用 2.解析: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感悟文化现象,理解文化内涵,分析文化的作用,增强文化学习的自觉性。 (2)自学探究。针对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探讨我国应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竞争力;讨沦为更好地应对文化竞争,作为中学生目前应做好哪些准备。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时可能会出现困难,原因是学生社会生活经验及理论的欠缺,且有一定抽象性。要克服这一困难,就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悟,贴近学生生活,加深学生对此的理解。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本节课可以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创设情景,诱导学生思考问题,能进行抽象思维。 五、教学过程设计 I.教学基本流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知道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归纳文化的基本内涵→从课本及生活中的实例中感受我国文化的巨大作用→课堂小结 II.教学过程 (一)、文化“万花筒” 教材插图:踢踏舞《大河之舞》,《长征组歌》,杂技《科技灵光一一晃圈》,芭蕾舞《天鹅湖》,旨在向同学们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使同学们对“文化”概念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问题: 1.你通常采川什么方式欣赏自己:喜欢的文艺节目? 2.你怎样对这些舞台艺术市H进行归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明确文化的内涵做好铺垫。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然后教师进行归纳。 问题3. 有人以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辨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加深学生对文化的内涵的理解。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然后教师进行归纳。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问已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等,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问题4. 你参加过学校和社区的哪些文化活动?能说说参加这些活动的感受吗? 设计意图:旨在使同学们体味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文化,如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网络文化等。并使学生明确到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然后教师进行归纳。 (二)、文化是什么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晶。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5 问题5 用教材插图,描述人类文化创造和演进的历程? 设计意图:使学生阅读教材,知道文化的基本内涵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足灭生的,也不是在后天自发形成的。面足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l}I获得和享用文化。 问题6 谈谈你对教材中的“相关链接”引用了中固古籍中的有关论述的认识。 设计意图: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强调了教育感化在治理固家中的重要作用。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问题7 这是一组发生在公交车上的镜头(教材插图略).你认为这两个镜头中西装革履的男青年和稚气未脱的学生,谁更有“文化”? 设计意图:教材安排的这一探究活动.目的在于让同学们体会文化的含义.这里的“文化”是“文化素养”“文明”的意思。显然,从图中二人的表现看,稚气未脱的学生比西装革履的男青年更有“文化”。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安排任务,学生交流材料,合作讨论,回答问题。 (三)、文化的力量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问题8 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说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对社会主义运动产生的影响。 设计意图:在说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先进的文化,它对世界的影响将是长期而深远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先进的、科学的文化对个人成 长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蓉的文化则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四)小结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且内容丰富多彩。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密切并相互影响和制约,文化的作用巨大,对个人和社会都会产生巨大的作用。 (五)目标检测 1、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②参加学校运动会③参加演讲会、辩论会④购买蔬菜水果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⑥合唱团、舞蹈队、装表演队⑦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⑧某国议员竞选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⑥⑦ D.①②④⑦⑧ 答案:C 解析:社会活动包括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文化活动,把握这一点,对各种现象进行分类就不难了。 2.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②张家寨、九寨沟的自然风光③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④大汶口文化遗址⑤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 ⑥克隆技术⑦伦理道德观念⑧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⑨乡镇企业⑩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统治机器 A.①②③④⑤ B.⑥⑦⑧⑨⑩ C.③④⑤⑥⑦ D.③⑤⑦⑨⑩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文化的概念。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具有的;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的和政治的;第三,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3. 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4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大力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党和国家之所以如此重视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这是因为( ) 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影响②文化对社会发展及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③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④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③的说法是不准确的。故舍去。 配餐作业 一、基础题(A组题)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据此回答: 1、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B、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C、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2、下列活动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B )  A 、在岳麓区人大代表选举大会上投票          B 、高二年级参加岳麓区中小学校园舞比赛  C 、到国储电脑城买电脑            D 、农民种田,工人做工 3、“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 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C、 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D、 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4、(2008高考江苏卷)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D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巩固题(B组题) 1、我们要讲的“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C ) 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自然科学 ③技术 ④语言、文字 ⑤选举人大代表 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2、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B ) 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②参加学校运动会 ③参加演讲会、辩论赛 ④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 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⑥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⑦参加合唱团、舞蹈队 A、①③⑤⑦ B、②③④⑤⑥⑦ C、②④⑤⑦ D、①②④⑥⑦ 3、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B、人类社会产生前,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 C、文化是人天生就具有的 D、文化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 4、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以上材料说明( A ) A、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B、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三、提高题(C组题) 材料一:近年来,江苏省的一些城市开展城市精神的讨论与提炼,如南京市将“厚德载物、同进文明”等四种提法纳入城市精神的表决;常州市将市民精神提炼为“勤学习、重诚信、敢拼搏、勇创业”……这些城市精神既富有时代特色,又展示了城市自身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某市委书记在参加讨论时指出“城市的发展最终还是以文化论输赢”,并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文化竞争力”,要把文化建设作为做大做强城市的强大推动力。只有繁荣的经济而没有昌盛的文化,只有物质的丰富而没有文化的全面发展,就称不上“全面小康”。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2)结合材料二,联系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各级党委和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文化竞争力”? (1)首先,文化生活无处不在;其次,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生活。材料一中,各城市的城市精神既有共同点又有自己的特色就说明这一点。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材料二强调文化建设的作用说明这一点。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全面的小康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文化发展三者的统一,城市建设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育城市精神,增强城市凝聚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