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之九 高中课程标准-思想政治必修4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本框题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五课的第1个框题。第四课阐述了世界的本质,了解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时有规律的,这一课着重讲解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最后落脚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本框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2.解析:本框主要从三个角度来把握意识的本质,为此设了三目:第一目“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物质不是意识的产物,意识却是物质的最高产物。第二目“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旨在让学生知道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功能。 二、目标及其解析 (一)目标: 1.明确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 2、懂得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明确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4、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5、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解析: (1)结合所学哲学原理,分析在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一切生命物质所具有的刺激感应,再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的过程中,人的意识产生的条件,说明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联系一些动物模仿人的活动的事例,说明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要产生人的的意识,必须有被反映的客观存在,还必须参加劳动和社会交往活动。 (3)通过学习能自己总结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及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既是对上节课知识“物质”理解的深化和延伸,又是理解下一框知识“意识的作用”的前提和依据。学生对物质的初步认识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学生迫切想了解意识这种神奇的现象。本节课涉及到许多生物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既枯燥乏味,又抽象难懂,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及学生自己的思索。只要学生积极思维、乐于探索,就能及时升华实现认知的飞跃,获得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从而增强他们丰厚的哲学底蕴,培养崇高的人文情怀。本框的重点是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四、课堂教学过程 I.教学基本流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小结→课堂目标检测 II.教学情景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板书) 活动一:请看课本P28材料和图片,回答问题: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联系你所知道的有关地球起源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根据学过的科学知识,讲述自己知道的地球起源的故事,从而得出结论:天地万物是本来就有的,不是上帝创造的,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看教材讨论后回答。得出: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板书) 活动二:看课本P29探究材料,了解中国科技的成就,回答,(1)古代的哲学家为什么会把水、火、原子等看作世界的本原? (2)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河流,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等。从哲学角度看,这些事物有说明共性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撇开具体的物质形态,从中探究其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教师点评。得出: 2、物质的含义。(板书) (1)主干:物质 是 客观实在 定语: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不管我们有没有想、也不管我们怎么想,它都按照它自己的特点存在。 问:这是一种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人们能够认识物质。 问:这是可知论还是不可知论 (2)、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客观实在性”是指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也不管我们有没有想、也不管我们怎么想,它都按照它自己的特点存在。 (3)、区分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 类似于水平和苹果、香蕉的关系。 3、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板书)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活动3、看课本P30探究材料及问题:(1)、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 (2)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后回答。 III小结 通过本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意识?从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IV目标检测 有这样的两句话:一是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一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不断地转化为丰硕的果实,并积累下来。据此回答1—3题。 1、“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指( C ) A、人类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思维着的精神 B、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C、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科学知识在不断增加 D、意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不断转化为丰硕的果实”是指( B ) A、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B、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创造物质财富 C、不同的意识其反作用是不同的 D、只有在人们的自觉活动中,意识的指导作用才存在 3、上述两句话的联系表明( D ) A、既要认识世界又要改造世界 B、要正确地认识世界就必须正确地改造世界 C、人类意识的反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D、只有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才能在实践中促进事物的发展; 4、没有人脑肯定没有意识,有了人脑也不一定有意识。对这一观点的正确解释是( A ) A、意识是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B、人脑可以产生意识,但必须是健康的人脑 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D、人脑的立场、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等各有不同 5、宗教是信仰上帝、神鬼等虚幻的东西,但是不管哪种宗教信仰的神,都是按照人们自己的形象和经验塑造的。这一事实说明( ) A、神是头脑中自生的,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鬼神 B、神是一种虚幻的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 C、神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可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它的原型 D、神是客观实在的东西; 五、课后练习 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句话的意识是( C ) ①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和产物 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③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 ④意识是客观物质的主观映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多年来,一再有日本政要公然否认日本当年侵略历史的事件发生。这些日本政要的思维方法表明( B ) ①对同一客观事物人们会形成不同的反映 ②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③是否尊重客观事实是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基本因素 ④停留在具体感觉阶段的意识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要重视科教兴国,同时也要注意消极的错误的思想意识对我们的侵蚀。从哲学上说,这是因为( D ) ①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②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③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④意识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 B ) 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C、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D、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5.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先由设计师设计图纸,后由建筑师按图纸施工建成。这说明( C ) A.意识在推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意识是在人脑中产生的 设计意图:根据本框意识的本质的内容,选择所涉内容的原形,对其作提高水平的变形,让学生弥补课堂教学中不能完全理解的不足。估计完成时间6分钟。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