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识记辩证否定与创新意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深刻内涵;熟练运用辩证法,以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 ?2.解析: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辩证法作为世界观,将一个生生不息的永恒运动变化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辩证法作为方法论,则要求我们用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 本框分为两目。第一目,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含义──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第二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其否定的理解──辩证法是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是对现存事物的暂时性方面的理解──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培养批判性思维──关注变化的实际──突破成规陈说──破除落后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 ? 二、目标及其解析 目标: (1) 识记: 辩证否定观的内涵; 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基本特点。 (2) 理解辩证的否定观的基本内涵及其方法论要求: 理解辩证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内涵及其方法论要求 2.解析: ?学习了要求学生了解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它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怀疑和批判精神,在实践中坚持做到既要学好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既要立足实践,关注发展着的实践,又要解放思想,敢于破除落后观念和思想意识,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理解“辩证法的本质”可能会出现困难,原因是学生社会生活经验及理论的欠缺,且有一定抽象性。要克服这一困难,就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悟,贴近学生生活,加深学生对此的理解。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本节课可以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创设情景,诱导学生思考问题,能进行抽象思维。 五、教学过程设计 I.教学基本流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课堂小结 II.教学过程 (一)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1、什么是辩证的否定?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含义 (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特点 (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4)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探究活动1】课本第75页(上) 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否定,是一种什么否定观?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设有一问:“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一种什么否定观?”针对辩证否定的性质,举出几种否定的事例让学生辨析,要求学生了解辩证的否定并不是外力的作用,不是人对事物的否定,也不是外力对它的否定,更不是外力对事物的毁灭或排拒,而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因此,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师生活动:可以让学生讨论三个递进的问题:(1)我把虫子踩死,大风摧折了庄稼,把一粒麦种磨碎,或者写上一个“A”,然后又把它涂掉等,这些是不是否定?(2)运用第八课发展的观点来思考,是不是所有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这样的?(3)“我把虫子踩死就是否定”,这是不是辩证法所说的否定?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我把虫子踩死”这是某种否定,这是外来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中断,不是辩证法所说的否定。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是形而上学否定观的一种表现。 【探究活动2】课本第75页(下) ● 把否定理解为抛弃一切是一种什么否定观? ● 我们应当怎样理解否定?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辩证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共有两问。第一问:“把否定理解为抛弃一切是一种什么否定观?”这一问主要是要让学生认识到,把否定理解为否定一切、抛弃一切,是形而上学否定观。正像俄国曾经出现的“无产阶级文化派”那样,为了明天而抛弃和毁灭昨天的一切,这是错误的。第二问:“我们应当怎样理解否定?”应当告诉学生,我们理解的否定观是辩证的否定观,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就是扬弃。 师生活动:提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1)如果按照“无产阶级文化派”主张的那样,结果会怎样?(2)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是否抛弃了过去的一切?(3)“文革”时期我们对过去采取的是一种什么态度?(4)我们身边有没有和“无产阶级文化派”、我国“文革”时期类似的情况?通过思考这些问题让学生明确,把否定理解为否定一切、抛弃一切,是形而上学否定观的一种表现。否定一切或肯定一切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辩证否定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求,主张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有所保留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 2、辩证的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 (1)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2)要有革命批判精神。 【探究活动3】课本第76页(上) ● 为什么我国某烧伤治疗小组能够突破传统疗法,提高烧伤治愈率?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树立创新意识,必须正确对待书本知识和权威的意见,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设有一问。这一问要求学生回答案例所包含的哲学道理和案例对我们的启示。事实上,这是一个问题。以我国某烧伤治疗小组治疗烧伤为例,告诉学生他们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们能够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不迷信权威意见,勇于探索,刻苦攻关,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他们的科研探索工作遵循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因而获得了成功。这一案例所包含的原理和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坚持辩证的否定观的基本原理,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要尊重书本,但是,任何书本知识都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尊重人才,尊重权威,但是,任何权威都不可能永远正确,永远不犯错误。因此,只有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会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才会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师生活动:提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1)我国某烧伤治疗小组是不是迷信专家的意见?(2)我国某烧伤治疗小组是不是不要书本知识,不尊重权威,抛弃专家的一切意见?(3)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书本知识和权威?(4)你能否再举出几个类似的事例,并分析说明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通过思考这些问题,让学生明白我国某烧伤治疗小组成功的原因在于,不迷信专家的意见,坚持独立思考,刻苦攻关。说明的哲学道理是,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但又不能迷信书本和权威,要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的。 (1)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 (2)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要求 (1)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突破成规陈说,破除落后的思维观念; (2)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探究活动4】课本第76页(下) ● 有没有永恒不变的自然和社会状态?有没有永恒的不再被丰富、发展的认识和真理?为什么? ● 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社会还会向前发展吗?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了解辩证法的本质,知道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共有两问。第一问:“有没有永恒不变的自然和社会状态,有没有永恒的不再被丰富、发展的认识和真理?”以社会历史发展为例,说明社会历史的暂时性。主要让学生理解,世界永远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永恒不变的自然和社会,真理和人的认识永远不会停止,它们都是不断发展的。第二问主要是在第一问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社会还会向前发展吗?”这一问可以看作是第一问的继续和提升,是第一问的逻辑延伸。 师生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观点来分析解决这个问题,并认识到,无论是自然和社会,还是认识和真理,都是不断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也不例外。 【探究活动5】课本第77页 ● 怀疑和批判精神在人们的认识和创新中具有什么作用? ● 我们常说,不破不立。“破”和“立”是一种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共有两问。第一问要求学生明确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在人们认识和创新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敢于怀疑,勇于批判,才能提高认识,才能进步,才能实现创新。第二问有一点难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我们常说,不破不立,敢于破,只有破,才能立;立中有破,破中有立,不破不立。“破”和“立”既有区别,又要联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探讨对于书本知识的怀疑,敢于向书本多问几个为什么,从中收获更多的知识。 师生活动:1)让学生列举出与教材所引朱熹、陈献章的观点相似的名言警句,深入理解怀疑和批判精神的作用;(2)讨论怀疑和批判、“破”和“立”的关系,从而认识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破”就是批判,就是革命。“破”和批判要以怀疑为前提,从质疑开始。 目标检测: 例题1:列宁说:“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这是因为(    ) ?A.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B.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不可分割的 ?C.正是由于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D.矛盾观点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源泉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联系、发展、矛盾三者的关系。A、B项讲的是矛盾的相关知识,C项讲的是联系与发展的关系,都不符合题目的要求。正确答案为D。 ? ?例题2:20 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产业迅速发展。1999年,信息产业给美国增加了5 070亿美元的产值。目前,信息产业已占美国GDP的1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0%。专家预测,在未来的10年中,美国信息产业的产值将增加一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50%。上述材料从哲学上表明(    ) ?A.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B.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新事物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D.新事物的成长要经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解析:本题材料主要表明信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并预测了信息产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考查的主要内容是事物发展趋势的前进性。A项揭示发展的原因,B项是发展的状态,D项是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正确答案为C。 配餐作业 1.《走进新时代》的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上述歌词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②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具有特殊性③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方向④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事物内部都包含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否定方面是指(    ) ?A.保持现存事物存在的方面    B.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方面 ?C.事物中的消极方面      D.事物中居主导地位的方面 ?3.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    ) ?①对原来经济体制的全盘否定②同原来的经济体制“一刀两断”③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④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扬弃”⑤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更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4.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是(    ) ①螺旋式上升②波浪式前进③周而复始④无限循环⑤直线前进 ?A.①④⑤    B.①②    C.①②③    D.③④⑤ 5.“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个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 ?①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②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③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不可抗拒的规律④肯定和否定相互转化⑤事物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6.为和平解决朝核问题,中、朝、美、韩、俄、日六个与朝鲜半岛安全攸关的国家,于2003年开始举行“六方会谈”。由于朝核问题的复杂性,人们普遍认为会谈将是艰难的。但人们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朝核问题还是有望和平解决的。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人的认识要不断深化 B.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二)非选择题 1.遗传是保持生物原有特性和性状的存在,变异是促使生物向其他特性和性状转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是如何体现辩证否定观的? ?2.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其基本的、总的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从社会形态说,就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每一个社会形态较前一个社会形态总是发展了、前进了。 ?材料二 战国时期,邹衍认为朝代的更替和变迁是按照土德、金德、火德、水德、木德的顺序循环进行的,叫做“五德始终”。18世纪,意大利著名历史学家维柯认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一样,经历着童年、青年和成年三个阶段,成年时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顶峰,此后,社会就像老人一样开始衰败,然后重新返回到最初时代,开始新的循环。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D2.B3.D4.B5.C6.B ?(二)非选择题 1.生物体是肯定和否定的统一体。遗传除包括原有特性的遗传外,还包括新形成的可遗传变异的遗传,体现了肯定中包含否定的辩证关系;变异是不定向的,经选择后只有与环境适应的可遗传的变异才保留下来,体现了否定中包含肯定的辩证关系。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否定观。可遗传变异的积累最终导致新物种产生,这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新物种不仅包含了旧物种的一些特征,而且还包含了更适应环境的进步特征,体现了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生物的“遗传-变异-遗传”这一周而复始的过程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它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2.(1)材料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规律。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公有制、各种形式的私有制,再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公有制。这一辩证过程从内容上看,是事物自己发展自己;从表现形态看,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曲折前进的过程。上升性和前进性是事物发展不可逆的总方向、总趋势。 ?(2)材料二是历史循环论。历史循环论主张历史有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沿着一定的顺序进行的,这是其合理性的一面。但是他们不懂得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不懂得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不能把社会发展的规律真正揭示出来,不能理解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的不断发展过程,只是用机械的、循环的观点去看待历史,因此循环论是不科学的。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