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识记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定义,理解如何正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原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和条件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讨论分析为什么要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解析价值判断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我们的价值判断标准应该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所以,正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把握两点:一是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是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在讲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时,应看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在讲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时,应看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 ?二、目标及其解析 目标: 识记:(1)价值判断的基本含义。 ? (2)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理解: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2.解析:过学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原理,要求学生深刻领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体性特征,做到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初步具有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理解“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可能会出现困难,原因是学生社会生活经验及理论的欠缺,且有一定抽象性。要克服这一困难,就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悟,贴近学生生活,加深学生对此的理解。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本节课可以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创设情景,诱导学生思考问题,能进行抽象思维。 五、教学过程设计 I.教学基本流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课堂小结 II.教学过程 探究一:谈谈你对:“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理解。 在口渴难忍的情况下,许衡为什么会做出上述选择? 设计意图:让学生领会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设有两问。第一问要求学生思考,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才能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劳动使人品尝幸福,奉献使人生获得快乐,真正有意义的人生就应该是奉献着的人生,是以劳动为荣的人生。因此,把奋不顾身工作着的人生看成是真正的有意义的人生,为我们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第二问可以让学生探讨,应该怎样看待人生,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度过自己的一生。 师生活动:?本探究活动承接上一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教学内容,着重说明价值观对人们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导向作用。可以对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具体行为进行分析,也可以结合学生中出现的行为现象,如迟到、早退或乐于助人等进行评析,主要分析产生这些行为的观念原因。让学生领悟到要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 探究二:同样是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出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为什么我们党在不同的时期会为自己确定不同的目标和完成的历史任务?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合规律、合目的的统一,而不是哪一个人的凭空设想。本探究活动设有一问,可作如下回答:我党建党八十多年来所走的每一步,所制定的每一个政策都是源于对当时的具体情况和条件的深刻研究,都是随着时空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都是自觉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决定了我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制定出不同的任务和目标。 师生活动:让学生明白,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合规律、合目的的统一,而不是哪一个人的凭空设想。本探究活动设有一问,可作如下回答:我党建党八十多年来所走的每一步,所制定的每一个政策都是源于对当时的具体情况和条件的深刻研究,都是随着时空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都是自觉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决定了我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制定出不同的任务和目标。 ?探究三:在这首诗中,农民和地主的选择会是什么? 为什么同一时期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选择? 设计意图:让学生领悟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设有两问。第一问要求学生思考这首诗中农民的价值选择是什么,地主的价值选择是什么。对此问题的回答不必强求统一,因为我们设计此问的目的只是让学生知道,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面对同一价值客体,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第二问:“为什么同时同地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选择?”也不要求学生有统一的答案,应当引导学生思考支配人们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背后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原因。 师生活动:此探究活动要引导学生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要具体分析处在社会生活的不同经济结构中、不同政治地位中的人作出不同价值选择的原因。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某一个具体的人的价值选择,从寻求其选择的多种因素中找到根本性因素,说明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最好选择不同的典型人物说明,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分析。同时也要分析说明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是完全被动地受制于社会存在,人可以能动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道路,这样有助于青年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探究四::“谈谈你对上述不同选择的认识,分析他们各自选择的得失。” “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让学生领悟,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这就要求我们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设有两问:“谈谈你对上述不同选择的认识,分析他们各自选择的得失。”“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这两问主要是让学生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分析,从而明白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师生活动:要求学生对所列的几种行为选择进行分析,并要求学生讨论,如果看见一个人落水,你会选择如何去做。在这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探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人们对事物认识角度不同,对事物的评价就会不同。要求学生自觉分辨哪一种选择是正确的,哪一种是错误的。 探究五:为什么说“共产党人的一言一行,必须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设计意图:让学生领悟,人们的立场不同,价值观就会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会不同。这一探究活动要求学生理解,只有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才能保证我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几代中国国家领导人在不同的时期,都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这说明中国共产党人的言行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最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从而保证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师生活动:此探究活动主要是在上一个探究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那我们究竟以谁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为标准呢?我们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是什么?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几代中国国家领导人的讲话,说明共产党人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例如,人民的利益是什么?人民的立场是什么?表现在什么地方?共产党人是如何代表人民利益的?以此为例,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对事物的判断和选择持什么样的价值标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空泛地理解价值标准,必须放到生活中理解。例如,你对事物的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否有基本的价值标准?如果有,是什么?如果在不同的情况下出现价值标准不一致的情况,原因是什么?你是否要自觉的确立一种价值标准?只有这样,才会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认同社会生活中正确的价值观。最终让学生领悟到只有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自觉维护人民的利益,才能保证我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 探究六:当个人利益、局部利益与广大人民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办? 设计意图:让学生懂得,当个人利益或局部利益与人民群众利益、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始终坚定不移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利益统一起来。 师生活动:此探究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思考,人民是一个整体,人民内部的利益具有差异性,当人民内部不同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该如何选择?通过这种思考让学生明白在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必须首先考虑最大多数人的利益。现实生活中,个人、集体、社会利益,局部和整体利益在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必须首先引导学生明确这是一个大前提。但是本探究活动研究的不是一致的情况,而是要研究当这些不同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如何进行价值选择。因为只有在冲突时才能体现出价值选择的重要性。从理论上看,学生都会作出正确判断,即一定会回答要顾全大局、人民利益优先等。因此,在进行探究时,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具体分析,即在发生了具体情况时,你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并探讨其原因。 目标检测: 例题1:下列有关价值判断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价值判断是对事物自身的性质所作出的判断 ?B.价值判断没有正误之分 ?C.价值判断表达的是人的主观喜好 ?D.价值判断是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价值判断的理解。价值判断是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需要以及满足程度所作出的判断。它既不是对纯粹客观事物自身性质的认识,也不是纯粹主观喜好的表达,因此A和C是不正确的。价值判断有正误之分,有衡量价值判断的客观标准,因此B项也不正确。D项是正确的,因为我们是在对事物自身性质认识的基础上,对它能否满足自己需要作出判断。 ??例题2:几十年前,人们常说要勤俭节约,一分钱掰两半花。现在我们提倡积极合理的消费观念,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这表明(    )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会推动社会意识的变化②价值观具有历史性③旧的价值观念都是不正确的④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价值观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解。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价值观的变化表明价值观的历史性,这要求我们以历史的眼光评价各种价值观念,不能说旧的价值观就是错误的。正确答案为C。 例题3: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是(    ) ?A.未来社会的价值观 ?B.取消个人利益的价值观 ?C.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利益的价值观 ?D.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数人的价值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正确的价值观的理解。我党的价值观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观,而不是未来社会的价值观,价值取向不能超越社会发展阶段,A项不正确。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并不是说取消个人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要把党的价值观和个人的价值观区分开,因此B和D是不正确的。正确答案为C。 配餐作业 ?1.价值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下列属于哲学价值判断的有(    )?? ?①田野上的花儿开了②这些花儿很漂亮③山上的果树挂满了果实④这些水果真香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价值冲突是人们面对多个价值选择时出现的选择困境。下列行为属于价值冲突的是(    ) ?①小明不能断定对面来人是小张还是小王②小明拿不准主意是参加学校活动还是在家休息③小明想不起《春》是朱自清的文章还是鲁迅的文章④小明不知道该不该把同学作弊的事告诉老师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3.“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诗直接体现了价值判断的(    ) ?A.历史性???    B.阶级性??   ?C.客观性??   ?D.能动性 ?4.在中国古代,有很多皇帝希望通过炼丹术来求得长生不老;在西方,有很多科学家曾经梦想设计出永动机。这些都是永远不能实现的。这说明(    ) ?A.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B.正确的价值观是对人们需要的客观反映 ?C.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下列哪种价值观不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C.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D.为了效率可以放弃公平 6.许多地方为了一方私利而对污染企业采取地方保护主义。下列对这种做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这种做法保护了地方企业,是正确的价值选择 ?B.维护地方的特殊利益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C.这种做法体现出人民群众内部利益是无法协调的 D.这种现象说明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是由各种具体利益构成的 ?7.党的十五大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取向,这一原则有效地推动了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全面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把公平、正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最重要的价值取向。这一价值取向的变化表明(    ) ?①价值选择具有历史性②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加深③党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立场上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1.某国有企业职工李某,工作认真负责,尽心尽力,常常为了自己企业的发展而放弃个人休息、交往和娱乐。后来,他发现该企业存在偷税行为,就写了一封检举信告发了该企业。 ? “为企业发展而放弃个人休息”与“写信检举该企业”是否是相互矛盾的行为?如何评价李某的这两种价值选择? ?2.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价值取向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D2.C3.B4.A5.D6.D7.A ?(二)非选择题 (1.(1)李某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当自己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他选择了企业的整体利益,“为企业发展而放弃个人休息”体现了这一点。当企业的局部利益与社会、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他选择了社会、国家的整体利益,“写信检举该企业”体现了这一点。 ? (2)李某的两种价值选择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之上,因此是不矛盾的。 ? 2.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我国人民的共同富裕。由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还处于较低阶段,因此“效率”问题就成为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首要价值取向,没有效率就没有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那样只会“共同贫困”。效率优先的同时必须要兼顾公平,防止两极分化,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规律、符合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正确价值选择。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