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传播的途径,大众传媒的作用2、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教育学生说明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做文化传播的使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在保持自己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共同构筑新世纪的多元文化。 【教学内容】 2.8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 【学生分析】 学生知识,因此在学习本部在学习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知识后,能够理解文化的差异需要交流,正是文化在交流中实现了文化的传播,但学生平时虽然对文化传播的都有所知,但缺少对相关知识的总结,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将对身边的社会现象的抽象与总结。 【设计思想】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整体知识构建,同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总结归纳,然后设计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应该尊重各民族的文化特点,互相交流、共同发展。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文化是如何交流、传播的问题。 学生:回顾已经学习上框知识,阅读本框知识,对本框知识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一)生活中文化传播 问题情景1、我们的绝大多数知识是怎样获得?在这些交流中我们通过什么媒介? 2、什么是文化传播呢? 3、文化是怎样传播的呢? 4、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问题探究1: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是否依然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课堂探究2:举例人口迁徙对文化传播的功能。 师:我们知道有历史上许多大的人口迁徙对整个中国的文化融合都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力,事实上这种情况在我们身边就有之,如,镇安人的饮食文化。 师:除了贸易、人口迁徙、教育这些重要形式外,你还能例举哪些形式?。 问题探究1:我们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有两种,第一是交流;第二是实践总结。但是绝大多数是通过交流获得的。在这些交流中利用了很多交流的方式,也就是文化交流的媒介。其中最多应该面对面语言交流。 (其它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就能准确的回答) 问题探究2:当今社会商业贸易不但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而且还增添了新的内容,甚至于有政治的因素。同时文化还在为商业贸易注入新动力。比如广告。 问题探究3:通过以上的学习,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文化传播的途径具有多样性。  通过问题的设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集体合作意识、以体验教学法突破重点。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课堂探究3:(1)文化传播手段是如何变化发展的? 师:文化传播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传媒。传媒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阶段: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阶段。 (2)那么什么是大众传媒呢?这类传媒又具有哪些特点呢? 问题探究3:教材中对大众传媒的总结中。所说的这类传媒具有两个特点:第一、这类传媒的对象是面向大众的;第二是这类传媒方式都借助了科技为依托。 注意:在传媒的发展过程中,并不是所有新传媒的出现就意味着旧的传媒的退出。 引导学生对教材的内容具有分析与归纳的能力。培养他们自学能力。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课堂探究4:为什么要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及如何完成这一使命? 问题探究4:回答这一问题是对已学过的知识的回顾与应用。首先要清楚文化与民族的关系,民族是文化是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也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要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就必须加强文化交流,要把中华文化传播出去,还把世界优秀文化引进来。 教育学生成为传播者,做世界文明的使者。  归纳小结: 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手段,知道了文化在各种交往活动中传承、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文化的传承有重大作用,要推进全球文化合作与交流,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 本本部分教材内容是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关键是要学生对文化传播现象的总结与归纳,再与教材的知识紧密结合起来。 总结本课并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点此下载】